怎样不用鱼饵钓鱼?答案是在水中下足够的钩子,多到鱼群难以转身,多到鱼群把鱼钩视为一种日常,这样连饵料都不需要放,就可以直接钓鱼了。
我离开社交媒体也有三四年时间了,别人是说说而已,我是转身就走。现在,我把社交媒体当做是新闻阅读器来用,每天访问一下就是为了看看有什么新鲜事。然后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东北雨姐还远未走红之前,算法就已经不断向我推荐她的视频。在付航还没有参赛之前,算法就已经不断向我推荐他的现场。包括那个正在流行的听泉鉴宝,他最明显,算法密集推荐两周之后,他的各种新闻稿件就开始占据热搜。
这让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你在网上能看到什么,是他们让你看到的。
对此有个术语,叫做“议题设置”。它本来是新闻学术语,意思是媒体越是密集报道什么新闻话题,大众也就越关注某个话题,觉得某个话题越是重要。同样的,你在网上看到什么,参与什么,讨论什么,都是被设置好的,未必是你真正在乎的事情。但是人们在网上那么吵来吵去,原本不是事的事情也就变成了大事。
前几天我一篇文章中有两段话被读者反复划线:
1、在现实生活里我也同样如此。朋友恋爱了,我祝福。朋友失恋了,我祝福。朋友结婚了,我祝福。朋友离婚了,我祝福。朋友再婚了,我祝福。朋友宣布丁克了,我祝福。朋友丁到一半急转弯去生仔了,我祝福。朋友生仔之后决定还是买套房子别再租了,我祝福。朋友宣布租房独身到死自由万岁,我祝福。朋友突然领证结婚生仔购房背贷款一年间干了别人十年的事,我依然祝福。
2、只要你觉得好就行,哪怕只是你当时觉得好,转瞬之间就要后悔都无所谓。你是你,你自己做你的决定,错误的决定也是你的决定。我是我,我不是某种理念,某个观点的肉身载具。交往是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基于道德、品性还有趣味,不是同志和同志的共同战争。如果说真有什么共同的敌人,那大概也只有死亡和人生中的无聊。
这两段话对应了网上许多种对立,无数种争吵。但我认为,不敢说人群种的大多数,起码有相当数量的人对于这些问题的态度和我在这两段文字的态度是一致的。但是这种态度或者立场却很少在网上听到,因为没有对立,无法引发争吵,刷不出互动数据,引发不了流量狂潮,也就自然得不到算法青睐。
所以,持有类似观点或者态度的人在网上是沉默的,大概率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你能听到的是尖锐的对立,是不休的攻击,让你感觉现在“大家”都是这样了,都寸步不让了,都必须争出个是非曲直了。然后你就觉得很困惑,为什么人会变成了这样,世界变成了这样?说不定在某一刻,你就忍不住亲自下场,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果然立即就遭到了迎头痛击,于是你就开始不休不眠地贡献流量和话题了。
事情就是这样。你站在岸上看水,你看到的是鱼群在游,一会儿游成个“S”型,会儿游成个“B”型。你一旦自己下水,你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钩子,下一刻就被钩子勾住,从此加入某个游出特定字母的队列,而且觉得必须得那么游才对,那么游对于自己对于社会对于人类非常重要。
一点都不重要,是因为人造的热闹让你觉得重要而已。就像是朋友圈里因为观点差异而宣布绝交的那些人一样,他们不需要生活,也不需要友情,他们需要的是抱着自己的观点过活,他们的观点重要过一切。准确地说,是他们旺盛的自我附在自己的观点上,观点是他们自我的假体,自我的义肢,自我的入珠,唯一的用途是让自我显得更大更硬更强,所以摸都摸不得。
此时此刻,新的一批鱼钩已经投放下水,新的议题已经设置完毕。如果你还没有下水,可以站在岸上观察一下,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些和我自己,和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接下来还可以问一个延伸问题:过往发生的这一切热闹,其中有几个着眼于我的人生幸福,个人利益,自我成长?有几个帮助过我厘清思路,提升思维,对我解决自己的问题有所助益?
还是说在那水里,有针对自己孤独、无聊、虚荣的速效药?和现实中的坚硬相比,在那水里游泳最轻松最容易?无饵钓鱼是可能的,钩子足够多就行。直钩钓鱼更是可能的,因为鱼可能会选择主动口服直钩,自己就可以从问题中暂时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