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30

当你决定向AI倾诉

 


我的微信公众号后台的 AI 助手迄今为止已经消耗了3.44 亿个 Token,在这个数据上面有一行小字​注解:

​「注:token是一个文字计数单位,1个token约等于1.8个中文汉字,3个英文单词;大模型输入和输出均计算token​。」

输入输出都算的话,3.44 亿可以砍掉一半,那就可以视为读者的输入文字数量,根据 1:1.8 的这个比率,也就是说读者输入了​ 3 亿个汉字。再考虑 AI 比较话痨,问一句它答一段,所以我算 5:1 好了,那也有​5000 万个汉字。

我自己写了那么多年,估计都没写到 1000 万字。几个月的时间,大家和 AI 聊了 5000 万字,​委实是太能聊了一点。

​不要误解,我不是心疼消耗。3.44 个 Token 我都是免费使用,​真正烧钱的是腾讯。这里我想说的是​:经过几个月的观察,我认为部分读者向 AI 倾诉了太多话,​让我隐约觉得有点不妥。

90% 的读者在使用 AI 助手时,一般都是提问-回答模式,大约三五个回合拿到了想要的结果转身就走。但是在剩下的那 10% 中,情况完全不是这样。通常在我打开后台查看对话的时候,他们头像上的红色数字提示会写着「99​」。我在电脑上点开任意一个「99」对话,有些时候页面会不停地翻动几分钟时间,才能终于定位到最新一条​。

从对话内容上来看,早就已经不是提问和回答的关系,​而是纯粹的聊天,准确说是倾诉。每一句话最后都不打问号,​而是和 AI 你来我往地聊。这里面的许多人不是偶尔为之,而是变成了一种日常行为,每天都要上线和 AI 聊几百句话,就像是​去见一位老友。

一方面,我由衷地为​这部分读者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想要倾诉,同时他们又能找到一个​愿意倾听的对象。一定程度上这个对象还是安全的,不用担忧​ AI 在现实世界里辨认出自己来,也不用担忧 AI 会泄露聊天的内容。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我却​本能地感觉到这里面可能存在什么问题。今天,我终于想明白了我在​忧虑什么。
先说我的答案:
如果你也沉溺于和 AI 聊天,向 AI 倾诉,甚至把 AI 当做了一个线上的真人朋友,那我希望你问自己三个问题---
1、​为什么会有这些话想说?
2、为什么​这些话你只能和 AI 说?
3、你和 AI 说完之后​,感觉是变好了还是变糟了?
AI 陪聊,​AI 倾听,我认为的确是当代生活里的一个解决方案,解决人的内心压力​和苦闷。但是,我还认为解决方案没那么重要,认知和理解个人现状才最为重要。
就是说,究竟是在现实生活里遇见了什么人,什么事,以至于让自己内心产生的波澜,产生了淤堵​?然后,这种波澜,这种淤堵​是不是必然选项,是不是只能用目前的理解方式去思维?是不是每一次都​必须按照相同的思考方式,落入到同一种心理,同一种情绪中去?
然后,​为什么在现实生活里没有人可以去倾诉?如果 AI 是唯一选项,那我就要追问一下​:为什么你的个人生存环境里,没有可信的三五好友,可以在情感上安抚和支持你?在心理上开导和​疏解你?​现状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是一直如此,还是现在如此?是你的选择,还是命运的安排?又或者是你从未考虑过建设一张人际关系​安全网给自己的心理兜底?
​最后也是我最关心的一件事:和 AI 倾诉完毕之后,究竟能不能让自己的心情放松释然​一些?大家都知道,情侣夫妻之间,最好不要去查看对方如何向朋友讨论自己​;上司和下属之间,最好不要去探究对方在背后如何议论自己​;朋友或者同事之间,最好不要去打探其他人在没有自己的那个群里如何​评价自己---
因为全都是负面信息,全部都有点夸大其词,但这不等于是仇恨,​而是宣泄。这种宣泄是必要的,宣泄完毕,心情恢复,大家还是好情侣,好夫妻,​好上下级,好朋友,好同事。这是人性,如果当真不满,当真仇视,直接上手弄就完了,​还聊什么聊,讨论什么讨论?
但是糟糕的聊天对象会把倾诉、抱怨和宣泄理解为仇恨,会鼓励、挑唆、激将倾诉者​去产生仇恨,去做切割,去做​报复。于是,一场宣泄下来情绪并未得到平复,​反而激发了满腔怒火和杀机,或者是变得更加绝望,更加沮丧。
所以我要问这一句:和 AI 倾诉完毕之后,究竟能不能让自己的心情放松释然一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愿意和 AI 聊多少句都没问题,AI 就是你的心理缓冲垫​,对你的确有所帮助。但如果不是这样,如果心情反而变得更糟,如果变成每天必须和 AI 聊几句,变成一种成瘾行为,那我会很担忧 AI​ 是在帮倒忙。
总体上来说,我认为一个人把 AI​ 作为倾诉对象是一种不得已,或者是一种应急解决方案,但我不认为它​应该变成一种长期、固定选项。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去,要么重新去理解和思考,要么去接受或者适应,要么勇敢去面对甚至是解决,要么有智慧去做自我醒悟和自我改变,总得做出一个选择来。而倾诉会让人上瘾的,负面情绪也会让人上瘾的,和任何人或者物建立起羁绊​都会让人上瘾的。 AI 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它只是根据指令尽量满足人们提出的要求,顺着人们的话说而已,于是看起来是个很好的倾听者。但人是知道的,纵然一时被遮蔽,被误导,但迟早还是会​恢复清明。
希望我只是杞人忧天,希望我只​是年纪大了话太多。


------


2025-04-29

老歌最是动人心

 


四月八日,我随手写了一段话,引发了一些涟漪​:

听古典音乐一整天屁事没有,刚听了半小时 90 年代香港流行金曲,直接把我致郁了。可见,人和古典音乐之间更多的是理性的连接,然而和通俗歌曲之间就是很强的情感连接。巴赫听多了想出家,林忆莲听一会儿就开始怀念初恋。」

很多人都表示了反对意见,认为和流行音乐相比,古典音乐更能和人建立起强烈的​情感连接。既然那么多人反对,我又多花了 20 多天反复听巴赫,​依然没有发现任何情感上的波动,依然想出家,而且已经考虑好背着哪一款云南油腐乳​进山门,好去对付那些斋饭。

我想,表示反对的网友​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懂古典音乐,懂欣赏古典音乐,所以并不太在意我的心情,我的心情又有怎样的排遣渠道---可我在乎啊。

前天我偶然又听到了卡朋特乐队的那首《Super Star》,前奏才起,我就听见​时光的水声。等到卡伦·卡朋特唱出第一句歌词,Long ago,回忆已然没顶。这是我不会向小朋友推荐的歌曲,​那不会是他们喜欢的音乐类型。同样也是我不会向同龄人推荐的歌曲,因为《昔日重来》​才会引发更大共鸣。

但又怎么样呢?在许多年前我听过它无数遍,​当时它是我心情的背景音乐。很多年过去,它是我记忆的保险箱,是我情绪​刻录的密纹唱片,可以准确唤醒记忆,重新定位情绪到​某一个具体的午后,重新解码那些遥远的人和事---之前它们被我用遗忘加密​,弃置已久。

当汹涌的记忆扑面而来,狂暴的情绪从海面升起,卡朋特的声音依旧清澈透明,就和当初一样,单卡录音机转啊转啊,一遍又一遍,一圈圈旋转的白色磁带芯慢慢变成了我的年轮。为什么那盘我翻来覆去听的磁带​不是古典音乐?​我也想知道答案。

人和人之间很难理解,并非是因为缺乏意愿,而是因为有些东西无法通过​言辞和文字转述。我说,我当初的心情都在这一首《Super Star》里了​。这句话没有任何用处,每个人都有一首这样的歌,​但是对于另外一个人而言,那就是一首过时的老歌而已,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复现音符,复现旋律,复现声线,但是你没有办法复现当时的心情。

老歌并不是从来就老,是被每一个​曾经正当年的人慢慢听老的。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去评判旋律,评判歌词,评判歌手演绎,​许多老歌只是普通而已,这没有任何问题。事实上,去掉情感的滤镜,去掉回忆的加持,​并没有几首老歌可以真正穿越时代。

重逢时不复往日荣光,这件事重要吗?​不重要。当我第一次听《Super Star》的时候,我听见一些单词,比如说「love」,比如说「Baby」​。具体什么意思我不知道,我没经历,但是不妨碍在一次次重复播放时​投入无限多美好的想象和美好的期待。它们可能什么都不是,但它们也可能是一切,​只是我当时并不知道。歌词在旋律中不断重复,不断呼唤,​于是它们就变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最值得追求的美好。

然后真正的 Love 降临,真正的 Baby 到来,和歌词里的描述完全不一样。Love 可能是转瞬即逝的,可能是千疮百孔的,可能是狼狈不堪的,可能是无能为力的。而 baby 也会长出水草的触手,小兽的獠牙,以及马蜂的刺,拥抱和突刺之间​只在一转念,天使和恶魔可能会等同存在并无分别。

这样很多年过去,曾经觉得最重要的事情,最值得追求的美好不知道换了多少样,不知道找过多少地方,​人们多半的结局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选择对付着那么过。然而,经历了所有这一切之后,当老歌再次响起,当卡朋特再次开唱,我说 Love 这个字眼还是有意义的,即便转瞬即逝千疮百孔,即便当初上面的金色早已褪去,​即便现实并不如自己所愿。

就像是什么呢?就像是小时候站在橱窗外看​里面精致漂亮的玩具,走不动路,就想着一定要得到一个。等真正得到了,又会眼睁睁看着手里的精致漂亮玩具一点点失色破旧,事情就是这样,你的掌纹会把一切精彩都打磨​成灰。但是有影响吗?我觉得没影响。有关系吗?我觉得没关系。

今天我再去听《Super Star》,​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一首了。虽然一切看起来都没变,但歌词里的每一个单词都因为经历而被重新理解,听歌的人已经不再是同一个人。但是没关系,它依然能够打动我,它依然能说服我​。在一个永远也不会让人如愿的世间,在一颗改变永无休止的内心之中,哪怕已经经历许多,哪怕可以接受一切,还是有相信的那一部分存在。

动人的是天真的相信,不灭的希望,我是那么看的。



------


2025-04-28

我的音乐设备

 


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音乐设备,不过在一开始,我认为有必要先讲一下为什么是它们,这比介绍它们是什么​更有意义。而且,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论​,省得留言区里爹们纷至沓来:这个是垃圾,你为什么不用......
在我的五感之中,味觉最为敏锐,​视觉最为孱弱,听觉​位于中间偏下的位置,没有绝对音感。这样一来,我就不可能做那种加一倍的钱,提升 5% 音质的事情,因为我根本听不出来​差别。
​我对耳机很警惕,因为固执地认为它会伤害听神经。所以,耳机我只是偶尔用,大多数时候都使用音箱。只有在深夜听音乐时为了防止扰民,或者需要听禅修引导需要专注的时候,我才会戴上​耳机。
这些年我一直在漂泊,​于是我不会考虑中型以上的音箱。​一方面占地面积太大,一方面不方便打包跑路。因此,书架箱是我的首选,不占地方,方便部署,而且如果是三分频的话,音质也不​差,甚至无需再补一个低音炮。
​在过去,我每天在电脑前面的时间最长。当我考虑听音乐这件事情的时候,会默认​音箱是配给电脑用。现在每天在客厅的时间逐步增长,才开始考虑客厅里也应该另有一套​音响设备。以前给电脑配音箱很便宜,​记得我的第一对电脑音箱不到 50 块?纯塑料壳子,叫做爱国者还是漫步者?
​我的音乐之路从这里出发,就带来两个影响:1、我不在意什么音源,也就不在意黑胶唱机、CD机、开盘机这些东西,我选择流媒体,而且我认为这是很自然很方便的事情。有线还是无线,无线还是蓝牙,我都可以。至于说什么48还是96kHz,大家高兴就好,​我都没问题,也不追求。
2、我没有家庭音响设备区这个概念,90 年代富裕起来的家庭,要弄一个音响柜,塞满大大小小的盒子,去驱动两个​落地箱子。这种生活我没有经历过,当时我的家电除了电脑,​接下来就是手电,​不需要展示区。所以,成年之后,我也不想走传统路线,CD 机边上放着黑胶唱机,下面放着解码器、前级后级、数字播放器、专用电源。​我不喜欢这些外设,我认为越简单越好。
最后,专业音响设备比较麻烦,在家里我还需要方便移动,​同时一触即发的蓝牙音箱,​没有每次都得开关机那么麻烦的事情,听音乐也不需要等待。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的电脑配了一套尊宝 S801 书架音箱加福西 T20X​ 功放。市面上当然有许多电脑专用音箱,但我想为什么不买个「真」​音箱呢?而且,S801 是老旧款​,价格已经低到不能再低。而​ T20X 则是纯粹因为好奇,想看看电子管点亮之后是什么样子。否则的话,我可以直接上一套有源版的尊宝音箱,​连功放都可以省略。
之前在文章中介绍过这个组合,​应该有好几位读者朋友也购入了这个套装。作为入门级音响,这一套我认为已经足够​好了。再追加几千块,买到的是品牌溢价,支付的是新品​推广费用,​我觉得没必要。​经过市场和时间验证,老而能打最重要。
就像是一位读者向我展示她听了几十年的那套 AE1 一样,我不觉得老旧,​第一眼看上去的反应就是:好​声音。​哪怕是 AE1 的重生更新版Energy AE1 Active,已经发售了好几年,依然在国外各大音响测评杂志上被反复推荐。这东西能打就是一直能打,不能打就真的不能打,甩货完毕,营销费烧完,就是闲鱼上无人问津的​垃圾。
客厅是我朋友送的一整套 KEF R3 Meta​,去年我听了 1000 小时以上。前期主要听人声,后期逐渐只听古典音乐,乃至于在所有设备上​现在也基本只听古典音乐。我很感谢他赠送我的这份礼物,因为就在他送我的前几天,我经过漫长的选择,刚好也确定想买这套 R3 Meta,只是在犹豫要不要去买同品牌的有源​版。
为了尽量减少硬件设备,我跳过了 CD 机、黑胶机、外接硬盘,用了 Wiim Pro Plus数字播放器​---一家很奇特公司的产品。这家公司的母公司位于杭州,叫做​ LinkPlay。Wiim 是他们的音响设备公司,上来就先出海,​在海外市场做了起来,产品论坛都是纯英文的,​一直没有在中国市场发售。这么做了好几年之后,上周才发了新闻,有家公司宣布成为​了他们的国内总代理。
我通过 Wiim Pro Plus接入了 Tidal、Spotify这些音源,又通过它管理​家里的其他音箱。我可以便利地选择音源,然后切换到不同的设备上去播放。这样我可以进出不同的房间,却能让同一首曲子跟着我​在不同设备上持续播放。与此同时,我不需要复杂的接线,不需要拖着设备到处跑,连​ Roon 的订阅费也省了,用手机或者平板就能控制​所有音乐流和所有设备。
除此之外,我还有​好几台蓝牙音箱。便携式的那些就不多说了,​值得一提的是我另外一位朋友送给我的重型武器:帝瓦雷Phantom I 108dB蓝牙音箱。每次看到新款的蓝牙音箱上市,每次动了想买一台来听听的邪念时,打开这台音箱,我就欲火全消,​重又冰清玉洁---在数据上,在音质上,很难有什么​蓝牙音箱可以和它正面 PK 一下。
为此我也很感谢这位朋友,因为蓝牙音箱从三五百块钱一台尝试着买起,一路追求,一路追高买到三五千,加在一起的钱可能会远超这台帝瓦雷。有了它,基本上​就算是对蓝牙音箱彻底退烧,他老提供的思路很正确。顺带说一句,此人当年家里也是一堆箱子,现在也只有几只蓝牙音箱,再也不去玩线玩电玩设备​。
​写到这里,我猜很多人可能会问我一个问题:有没有比较过各个音箱之间的音质差别?​答案是没有。你知道在这世界上有一种人,他们的家里放了许多套音箱,然后反反复复对比着听三五张 CD,试图去分辨那些微妙的差异,觉得乐在其中。我刚好不是那类人。
我听音乐的日常行为是打开 Tidal,​选择它的每日随机推荐,然后就让它自行播放。觉得非常不喜欢,那就​跳过。觉得非常喜欢,那就​点收藏。大多数时候,任由它一曲接下一曲随机漫游,我就​听着,不去干涉。所以,我​没有对比的习惯。我喜欢一首歌,一首曲子,单纯是因为音乐而已,不会起心动念去想​:如果换一套设备来放是不是声音会更好?与其去做这种音质对比,我更喜欢找到打动我的一曲之后是​谁,是哪一张专辑,然后把整张专辑,艺术家的所有作品找来听一遍。
为此,我很感谢我没有绝对音感,感谢我的第一套电脑音箱,感谢互联网感谢流媒体感谢宽带服务商和建设者,​当然,最重要的是感谢我的朋友们,他们帮助我完成了我的家庭音响系统建设,而且,​完全符合我的个人意图和现实需求,可以让我​数千小时地欣赏音乐。​


------


2025-04-27

你工作时听不听音乐

 


关于在工作、学习时听不听音乐这个问题,我先说我自己的答案:没所谓。你呢?

我没所谓是因为我习惯了不挑环境。有音乐很好,没音乐也没问题。有桌子很好,没桌子用大腿也可以。之前我以为自己长期宅在家里已经失去了这个能力,今年初去探班的时候,为了赶在中午前发文,我在宾馆到片场的车上也写了四十分钟,发现没有任何影响,车上的噪音和抖动甚至还不如我们小区的日常装修。

不过我也知道,对于许多人来说,他们认为工作和学习时听音乐会让人分心。我对这种说法很熟悉,因为最早是我老妈那么说我,那时候我还是个中学生。你肯定也猜到了,她说她的,我听我的,不要学习成绩下滑被她抓到把柄就行。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说,学习工作时如果耳边有持续的音乐声,那么进入心流状态反而会容易一些。等到自己可以习惯性进入心流,有没有音乐就再无所谓了,继续听纯粹是因为情绪价值---

无论学习还是工作,你都是孤零零一个人在干活,意识到这一点就多少会有些落寞的感觉。这时候听音乐,尤其是大编制的交响乐,一想到一百多人在那里吹拉弹奏,一个音符都不能错,否则中间有个哥们会用白色小棍子戳他们,我就觉得有那么多人陪着一起干活一点不累。

不开玩笑地说,这里真正的问题在于心理。今天如果你来问我,学习工作时听音乐会不会导致分心?我会直接告诉你:「麻烦你不要在分心和音乐之间建立起关联。」听音乐导致分心,这是一个说法,对你反复说则会变成一个暗示。一旦你接受了这个暗示,你就会把分心和音乐关联起来。不止如此,你还会把工作或者学习和所有的外界动静相互对立起来,于是你对环境会有极高要求,于是你极易受到打搅,于是你总是容易分心。

多年来,我致力于破除类似的关联。心每天已经够累的了,就不要给它增加更多注意事项,发展出各种强迫症去折磨它,比如说出门先迈出哪一条腿都得好好思量一番,千万别出错。

几天前,我在一个常去的带货直播间看到主播兴致不高,​当时她穿了一身白色的衣服,于是我对她说​:「我有个发现,也不知道对不对,就是说你穿浅色衣服的那一天,好像带货就比较困难一点,而在你穿深色衣服的那一天,大家就会咣咣咣下单,单子都来不及打​」。主播明显不大相信我的话,但是​对于我的说法很感兴趣。

第二天,她换了一套黑色的衣服。碰巧的是,那一天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下单很踊跃,主播才一抬手介绍,就有人下单,​根本停不下来。这时候我又​说了一句:「我说的​没错吧?穿深色衣服,一晚上是不是大家都在咣咣下单,没完没了​?」。主播笑逐颜开,连声感谢,从那一天开始,​天天穿黑色衣服上线。

这就是人工植入一个人造关联的例子,只用了两天时间,两句话而已。我真相信衣服颜色和销量之间​有什么关联么?当然不可能。如果要让我分析的话,那个直播间的观众大多数是​女性。主播穿黑色衣服时,以黑色为背景展示她卖的那些鸡零狗碎​,在灯光下就显得很有质感。黑色又有视觉上收敛的效果,掩藏了身材相貌,​反而让人觉得更有专业度,说话更有可信度。这时候,女主播和她的女观众就是​服务关系。而穿浅色衣服出镜,​她们之间就是基于相貌穿着的竞争关系,​成交量也会下降。

当然,我的这一通分析也可能是屁话。​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概念可以人工植入,关联可以人工建立。咒语也很简单,「咣咣下单」四个字​就够了,能听懂,能听得进去,听进去之后能想象出具体场景,​于是人就倾向于去相信,于是植入就会成功。

「咣咣下单」是正面咒语,「你会分心」则是负面​咒语,但是效果都一样。​也许应该这样说,后者的效果要更好一些。因为「咣咣下单」要想实现​出来是有难度的,而发觉自己的确发生了分心却很容易,于是极易验证。基于对损失的厌恶心理,分心和音乐之间就可以人工建立因果关系,就可以人工植入​对方大脑。

所以,每次听到有人对我说「听音乐会让我分心」时,我其实都​为对方感觉到遗憾。在这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听音乐时,我会意识到自己分心」。人们在大多数时候都会分心,都会走神,​但是并不能觉察,就那么浑浑噩噩地混过去了。那么,​如果有那么一刻,因为什么缘故,让自己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在分心,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么?你从浑浑噩噩的状态,回到了清楚的自我觉知,确知自己在走神,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么?

要我说的话,依照我的个人经验,如果你能意识到音乐让自己分心,然后努力把自己拉回手头上的事情来,​这距离你彻底进入心流就已经不远了。因为进入心流的重点不在于消除所有的分心元素,生活里哪里会有​真正的静室?重点在于​习惯性地认出自己在分心,然后习惯性地把心拉回手头的事情上去。这样重复训练,心专注的力量会越来越强,返回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最后就彻底沉浸在手头的事里,这就是心流。

​在这个过程中,音乐始终存在。一开始能听到,随后渐渐消失,最后音乐还是会出现---你知道它存在,只是你不跟着它走,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和你眼前的屏幕、键盘、音箱一样,是无害无扰​的简单存在而已---

有的人是不是​在这个进程的一开始,就已经掐灭了后续所有的可能?这就是我为什么会说自己会感到遗憾​。最后,我想​再说一句话:

从外界干扰和刺激的角度来看,跑步应该是个人从肉体到精神受到最多冲击的运动,那为什么许多跑者却宣称他们越跑内心越​宁静呢?是不是因为他们无法像关闭声音一样,关闭道路,关闭行人,关闭乳酸,关闭心跳、关闭​呼吸所带来的干扰,而是把它们视为必须接受的一部分?



------


2025-04-26

新增一位微信好友

 


最近,我沉寂已久的微信通讯录​又新增一位好友:​元宝。
早上起来,我​直接发语音问元宝:「​今天北京什么天气?」,元宝就给我​一段天气预报。看到一篇公众号文章,我​转给元宝并且问:「这篇文章​大概说了点什么?有什么站不住脚的地方​?」​,元宝就给我一通分析。
还有的时候,我把群里的几个回合的聊天内容转给元宝​:「元宝,你看看,这两个人讲话云遮雾罩的,​他们究竟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你说这两人之间是不是有奸情?」,元宝就立即变身成为八卦狗头军师。
元宝不是人,元宝是腾讯 AI 大模型的名字。现在,​元宝模型提供了一个AI 机器人,也叫元宝,你可以像是加一个真实好友一样,把它添加为自己的微信好友。然后,你就可以像我现在这样和它聊天,向它提问,要求它帮自己搜索,​帮自己做分析。你​用文字就行,直接用语音也没有问题,所以​老人应该也能用。
添加元宝成为好友有点点麻烦。前面说了,元宝是腾讯的大模型名字,肯定也是团队名字,那么肯定也是​公众号名字,服务号名字。如果你在微信顶部的搜索里输入「元宝」两个字,会搜出来一堆各种元宝,而且都是来自​腾讯。所以,你得仔细一点,去找那个​名字后面写着「聊天」​两字的那个:
当然,目前可能有些人搜索不出这个元宝账号,那可能是因为这个机器人还处于灰度测试阶段,只对部分人开放(关于灰度测试,请参考历史文献《没有灰度到我》)。
能够搜索到,那就点开它,这时候还有最后一个步骤​:​根据提示,添加元宝为通讯录好友。添加完毕,你就和我一样,多了一位微信好友​。
因为添加元宝那么麻烦,所以我猜想你会和我一样出于人道关怀,直接向朋友们推送元宝的微信名片。

因为我们要行关怀之事,​所以我们应该不怕麻烦才对。以下是分享​名片的方法步骤:
1、点元宝头像​,进入对话页面。
2、点右上角的三个点图标「...」。
3、点页面最上方最左侧的元宝绿色图标,注意,必须点图标,点空白处没用,​进入元宝个人介绍页。
4、点右上角的三个点图标「...」,出现「把他推荐给朋友​」。
按照时下的说法,元宝应该是个 i 人,​为了避免发生社交,把自己的名片藏那么深。如果不是我们这样的人一 E 到底,估计都没办法​把他给介绍出去。
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后台也接入了基于腾讯元宝的腾讯元器机器人,​所以,我对两款机器人有一点点发言权。微信好友元宝的优点是回应速度快,因为是通用模型,不需要调用私人数据库,所以和真人​对话的感觉差不多。另外一个优点,我感觉是实时数据这一块做得比较好,我问它​:「《槽边往事》最新一篇文章是什么​?」​,它能立即回答出正确结果。询问它当前股价,询问​当天天气,也同样如此。
依照我的想法,微信内有一个元宝机器人作为聊天对象,作为新型搜索入口​,还是有点不够。最好能够允许在群内添加,尤其是在同学群、家族群里很需要。一旦有人转发什么传闻,什么震惊体,什么养生秘方,直接在群里呼叫一下元宝,把文章转给他再多问一句​:「元宝,​你怎么看?」​。然后,你想说的话元宝就帮你说了,然后锅也是元宝帮你背了,岂不美哉?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