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博客 Hecaitou's Blog
2023-06-04
近乎无限的观点
最近我在追一条新闻,它讲述两名中国登山者在冲击珠穆朗玛峰途中,在距离峰顶仅剩400米处发现一名中国女性登山者倒在路边等死。于是两人放弃了自己的登顶机会,出一万美金请自己的夏尔巴向导协助,把那位女性登山者带回到C4 营地,最终成功获救。
然后这条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是因为它还有后半段:根据救援者的说法,获救的这位女性登山者后来表示,她只愿意支付4000美金的酬劳,并且同时还提出了几个条件。两位救援者因此愤怒地拒绝了她的要求,自己出钱支付夏尔巴向导。
这样一来,所有的新闻要素齐备,就构成了一条可以上社会新闻头条的要闻。按照通常的流量生意做法,我写到这里就可以用一句话结尾:关于这件事,请问您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谈一谈。然后等着评论区里留言如同潮水一般涌入,等涌入到一定程度,我再继续提供几个细节,人们自然会争吵起来,于是流量就会再次暴增。
好在这里是《槽边往事》,大家不用那么麻烦,我把后续的变化在这里都直接公布出来好了:
首先,很快就有人注意到整件事情都是单方面陈述,也就是救援者说自己救了人,救援者说被救者不愿意付全款,救援者说被救者提条件。所以即便是我现在来写这篇文章,前文里我也很小心地写成“根据救援者的说法”---我不希望读者因为是我写的缘故,就认为我在陈述某种客观事实。
能注意到单方面陈述这种问题的人,都是训练有素的阅读者,尤其是新闻阅读者,因为平衡报道的观点已经深植内心。因为是单方面陈述,没有另外一方的任何言论和观点,所以对整个事件的真实性要先打上一个问号。
然后是人们针对救援者的单方面陈述提出了许多质疑,关于救援的陈述,原文如下:
“只到了8300多米,救了个被夏尔巴人放弃、挂在路绳上的人。我的夏尔巴最强壮,C4 干活可以无氧。我跟他说,我放弃登顶了,不管死的活的,把她带到C4,我出一万美金。”
有网友问,根据相关的新闻资料,无论是救援者还是被救者都属于同一支登山队,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队友。为什么在陈述上看,给人的感觉是救了一个陌生的路人?由此,网友又追问道:如果的确大家是队友,队友之间相互救援,为什么后来会发生争执,被救者还要提出条件,具体是什么条件?什么诉求?在山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事情语焉不详,又如何能判断孰是孰非?
再然后是有一派新的观点横向插入,大意是这样的:在海拔8300多米处救人,无论是什么前因,什么思量,这都是明确的善举。而一个人行善是为了自己,当他做出善举的时候,善就已经完成了,这和对方是否接受善意,和对方是否是个合适的救援对象无关。所以,可以把后续的纷争放在一边不用理会,大家赞许善行本身就好。
这种观点站在相当精深的理论之上,本来地位非常稳固,但是你永远也无法预估人类的脑回路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你不是观点高,地位稳吗?那就从根上铲好了。马上就有人提出了一整套颠覆性的观点,他说:
且住!他们登山是自己登吗?难道不是出一笔钱,雇佣夏尔巴人一站站背着行李把他们送到每一处营地吗?难道不是夏尔巴人拉着他们,抬着他们,托着他们,最终把他们送上珠峰吗?攀登珠峰这个行为,靠的是新闻里不可见的夏尔巴人,历来死最多的也是夏尔巴人,但最终成就的是登山者自己的虚名,这里面有什么善的存在?而且,最终承担风险,付出辛劳,把人背回C4 营地不也是夏尔巴人吗?行善的应该是夏尔巴人,人们应该感谢的也是夏尔巴人,而且他应该得到全款。
现在,你能理解我为什么会持续追踪这条新闻了吧?因为珠穆朗玛只有一个,每年登上去的人也是有限的一些。在这登山路上会发生一些事情,而这些事情因此引发的讨论和观点却是无穷无尽的。人们在看到新闻的时候,总是想用一些自己熟悉的模式,把复杂的新闻事件给套进去。比如说这次一开始是想套用见义勇为模式,随后想套用东郭先生或者农夫与蛇模式。但是,随着人们对新闻材料的不断研读,随着更多事实细节的披露,模式就会因为容纳不下事实而破裂,在破裂的地方会生出新的观点来。
同样是见义勇为模式,如果事实的确是队友互助,那么人们的观感可能就会不同。如果是从某一次具体的登山行动中跳出来,从商业登山的角度俯瞰全景,那么在简单的事件和语焉不详的描述之后,人们又会从东郭先生模式里看出更多的东西。
好在这条新闻目前并没有成为社会新闻头条,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可以心平气和地看到这篇文章,而不是预先带着强烈的个人观点,个人偏好前来,然后看到和自己相左的观点就大为光火,看到不利于自己观点的事实就恼羞成怒。所以,这篇文章可以作为一项练习,当你从头到尾读一遍之后,可以想一想自己可能会有什么观点。然后再想一想,当有人提交了新的事实,新的分析,新的观点之后,你自己的观点会有什么变化?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强烈地倾向于相信某一种观点,当这种观点被挑战乃至被动摇之后,你会有怎样的情绪?请记得这种情绪,它不是情绪而已,它就是你在网络生活中日常的面孔。这一次你不用全然投入其中,因此你有了一次宝贵的机会观察自己在网上的样子。最后,麻烦你想一想,你的样子和事实之间具体又有什么关系?
不客气。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较新的博文
较早的博文
主页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近期热门博文
我的音乐设备
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音乐设备,不过在一开始,我认为有必要先讲一下为什么是它们,这比介绍它们是什么更有意义。而且,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论,省得留言区里爹们纷至沓来:这个是垃圾,你为什么不用...... 在我的五感之中,味觉最为敏锐,视觉最为孱弱,听觉位于中间偏下的...
何以遣有涯之生
刚刚数了一下,我现在有大大小小 11 个葫芦。窗台上放着 8 个,电脑桌上放着 3 个。没事站在窗前看风景的时候,顺手拿起一个搓揉一番。写字卡住了,或者等电脑处理图片,伸手拿起一个又搓揉一番。 哪怕是在两年前,如果你让我去买几个葫芦玩,我怕也会翻个白眼:难道你觉得我就...
似你这般焦虑不已的父母亲
就我自己的观察,周围那些为人父母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焦虑孩子的。焦虑健康,焦虑成绩,焦虑就业,焦虑心理,焦虑恋爱婚姻......我又不好说什么,说了就是「你不懂」,说多了就是「你凭什么」。 但我我懂一点人,我也懂一点观察生活,碰巧情商也不算高,所以总可以口无遮拦。 ...
重开博客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介绍一下我的新头像
继汉尼拔医生、齐木楠雄之后,昨天我已经启用我的第三套网络头像。一套两枚,一枚打算用于我的朋友圈,一枚已经用于网络世界。 用于朋友圈的头像是「揪心版」,T 恤配字为:失败固然可怕,但是朋友的成功更令人揪心。 用于网络世界的头像是「杠精版」, T 恤配字为:与其反思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