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6

Vision与成见

 

 

先记录一件事:在我写完《我想要一台Apple Vision Pro》之后,有朋友已经承诺届时会让我得到一台。当然,那么直接写出来很多人看到之后并不会觉得开心,正如我在之前文章中写过的那样:这里的人们很少为他人的快乐而由衷地也感到开心。但是这里并没有“很多人”,准确地说,我不需要在这里照顾那么多的情绪,所以我怎么想就会怎么写,不需要考虑太多个人表达之外的因素。

现在距离日界还有40多分钟,写这篇博客已经算作是今天对我自己的鼓励。在忙于手头的事情时,我一次次安慰自己:再过一会儿你就可以去写你的博客了。现在,就是那个承诺中的时机。

简单说,在每一次我向读者介绍某种新鲜事物的时候,都会遇见很多的质疑和反驳。我不知道原因,但我就我个人观察到的现象而言,读者群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倾向于在一开始就去否定新鲜事物。要么否定它的实用性,要么否定它的价值,还有人会干脆利索地否定它存在的意义。

我作为一名长期观察者,对于这些言论的判断是成见。这么说不是因为我自视甚高,而是在长期的观察之后,我发现这些言论每一次都大同小异,来来去去都是相同的几套话术,每次只是换一下批判对象而已。也许他们个人都觉得自己道出了某种洞见,却因为在我这里没有得到正向反馈而感到愤怒和委屈。但是如同他们站在我的角度去看,相信也会和我一样认为这些言论并没有什么启发性,都是一些重复多次的陈词滥调,但却被发言人视为某种客观而深入的洞见。

经历过太多次之后,我想,他们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没有任何Vision。同样面对一样东西,大概只有少数人能够很清晰准确地认识到它具体是怎样一种存在,同时还可以非常鲜明生动地想象它的真实运行场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们能够体察到未来的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所激发出来的感受和情感。我认为如果能够同时拥有以上三点,那么一个人就可以说是对于新鲜事物具有个人的Vision,否则的话,大概只会有许多个人成见---来自个人经验,带着强烈的个人偏好,对于具体是什么毫不关心,只关心自己应该怎么去看待,如何去评价。

一种知乎综合征。

写作对于以上三点有很大帮助。首先你要知道自己准备写什么,这意味着在动笔之前人就已经有了深入思考。不单是深入思考,而且是不同于常人的思考,同时又能预估常人的思考会是什么,于是拒绝朝着那个方向继续下去。然后会预估读者会如何读每一段,在哪里会停留,在哪里会困惑,在哪里会产生质疑,以及在哪些地方可能出现理解障碍,需要换一种更为直观和清晰的表达。最后,在文章发布之前作者需要可以预估读者看到文章之后的反应,通过文章会产生怎样的情感或者感触,而这些情感和感触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可以让它们平安地落在某个地方。

做个产品经理对培养以上三点帮助更大,因为意味着他要协调更多的资源,承受更大风险,为自己所有的预估和判断背负巨大的责任。在这种压力之下,个人Vision 的成长也会非常迅猛。因为连续错判两三款产品,市场和用户反应很冷淡,那么自己也就到了卷铺盖走人的境地。即便自己不走,团队也不再相信自己,不可给予任何配合,认为那是在为个人狂想浪费时间和金钱。

但是在一篇文章下面发表评论,不需要任何前行,甚至都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打下几行字。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这还算得上是“自发式写作”,或者“自由联想写作”。面对一篇文章,介绍一种人人都不熟悉也没有任何体验的新鲜事物,他们在评论时就会进入自由创作的状态。而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内心所有训练有素的观点所有熟悉的分析论证方式就会泛起---

重点是,所有这一切并未经过任何检定,也没有在过去得到任何机会根据实践进行反思和提升。因为只要去想,它们就自然浮现,那么人就会认为这是很深刻的见地,很正确的看法,所以不大会意识到这些想法也许是陈年片汤话,从来没有面临过多次挑战和反复自我质疑,也就意味着它们从未经历过锤炼,只是想法的初级产品,而且很多都是直接从别人那里贩来的二手货---当初觉得有道理,就全盘接受了回来,然后打上自己的商标。

许多人甚至根本弄不清楚,面对一件新鲜事物的时候,重点不应该是去考虑它的效能,成本,可行性,而是聚焦在它的出发点是什么,以及如何解决旧问题或者新问题,最后也最重要的是---是否为未来揭示了更多可能性。如果都是成立的,那么哪怕新鲜事物的形体都可以化为灰烬,但是沿着它的思路继续前进,依然可以用另外的形式抵达未来。抵达未来才是重点,此刻用多少电,能续航多久,所做的事情成本有多高,效果有多烂,根本一点都不重要---傻子都能发现的问题,你再说一遍又能增加了多少信息量?

我认为所有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作为听众而言,存在着一条黄金标准:说这话的人是否是个创造者?如果只是个旁观者,欣赏者,评价者,其实他们的言论大可以不用去听。因为我个人对此的看法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人本身不参与任何创造,那么他就会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维护他个人的所谓品味,所谓审美,所谓远见卓识,所谓一语倒破。于是,他其实是在围绕他自己做出言说,他所评论的对象只是他塑造自我的一个道具而已,他其实并不关心。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要去在意一个人用言辞和话语来表现他自己呢?这种行为和帮助他人认识某种新鲜事物之间有任何必然联系么?

当然,我的这些话又会让一些傻子觉得不开心。他们会这样反驳:难道只要你称赞什么东西好,别人只有附和你这一种表达才对么?人类的关注重点总是有那么大的差异。


------


4 条评论:

  1. 叔的每篇文章都好。有洞见,言之有物,表达还那么准确。

    回复删除
    回复
    1. 跟你有同感,每次自我表达都总无法到位。

      删除
  2. 看完最近的文章,激发起了自己的创作欲。有时候围观显得更容易,毕竟不需要思考也没有任何代价。

    还是去创作吧,而不是围观。

    回复删除
  3. 自己只有自由聯想式的文字。也許是精神分析學多了:-)

    回复删除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