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博客
2023-08-16
坚韧不拔
估计是因为《乐队的夏天 3》 开始的缘故,昨晚有好几个人跑来我这里搜索“竹枝词”。回想起来,感觉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还看综艺,不单看,看完还要写自己的想法。关于竹枝词,《槽边往事》里只有一篇文章,那就是《
野孩子没说的话
》,也不知道他们最后搜到了没有。
一转眼,3 年时间过去。人们早就不再唱“马马嘟嘟骑”,也不再为天真而感动。人们也不继续听《玉珍》并且感慨女人的一生,连乐队竖琴手都因为刑案而退出。野孩子呢?野孩子应该再次隐居在大理消失在人群之中,每天背着背篓去农贸市场买菜,然后回家做饭。剩下的只有五条人,就像是他们专辑上的那个红色塑料袋,轻飘飘地飞上天空,从此就再没有落下。
尽管主办方肯定不乐意,但我还是想说:没有什么综艺节目能比《乐队的夏天》让人更强烈地感受到无常的力量。综艺节目肯定有台本,肯定要对观众讲故事。但是随后乐队们在人世间种种故事,明显超出了台本的限制。就像是我听到刺猬乐队鼓手宣布退出的那个早上,我觉得结局理当如此,一切早有端倪,但是依然感到阵阵怅然不断涌起,无法断绝。就像是一次次和 3 年前的那个夏天道别,盛筵还在延续,但是每一个乐队消失,就会熄灭长桌上的一盏灯,于是欢歌笑语渐渐消失,我看着剩余的灯火映照着更深的夜。
今天我再翻看
《
野孩子没说的话
》,依然觉得它值得再读一遍。在无常所带来的诸多变化中,世间依然有不变的东西。不是野孩子,也不是乐队的夏天,而是刘禹锡。你去看刘禹锡的一生,依照今人的标准,毫无疑问是失败的一生。颠沛流离,屡造打击,命运沉浮不已,遭到贬斥长达二十多年,一生中对美好的时光基本都在荒僻之地度过。但是,这个人从未被击垮,更重要的是,他从未因为个人际遇的起伏而改变本心。
以外境而论,刘禹锡的外境属于相当糟糕的那一种。只比苏武要好一点,起码不至于遭受饥馑的折磨。也要比苏轼要强一些,并没有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贬斥,一站更比一站远,一直贬斥到天涯海角。但是他的内境可能并非如此,我不知道古时候有没有焦虑,有没有抑郁,有没有胃溃疡,从他那句“前度刘郎今又来”里咂摸滋味,这个人的心弦应该比远洋巨轮上的钢缆都要粗壮坚韧,而且说实话的确是倔得可以。
今天的人终日活在社交网络上,就像是罹患了疟疾一类的疾病。在好时节的时候,乐观情绪扑面而来,激发起人心里的狂热和躁动,让人觉得一切皆有可能,世间必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坏时节的时候,悲观情绪倾泻而下,每一分每一秒都在营造绝望的氛围,让人觉得命数早已注定,一切全无希望。在这种忽冷忽热,从狂喜自大的巅峰跌入沮丧沮丧的谷底,心情原地上下起伏一刻不得安宁的状态中,人就很容易失去内境的平衡。
没有内境平衡,是无法成就任何事情的。内心随着外境不断变化,不断疯狂旋转,怎么可能看得清楚现实呢?因为外境激发起来的任何一种情绪,都能通过这种不安定的内境,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去,于是每一种情绪都可以找到它成立所需要的证据,而且可以不断地发现下去。
就像是从厨房里端着满满一碗汤去餐桌。你可以想着:这是一碗汤,这碗汤有点满,我现在要小心地把它端到餐桌,最好不要撒出来。你也可以在内心里尖叫:肯定会撒的!完蛋了!我没法把它端到餐桌!碗太烫了!碗太重了!汤太满了!然后,这碗汤就一定会撒出来。
同样汤都撒了出来,前一种想法得出的结果是:既然撒了,那就擦干净,继续坐下来喝汤。而有一种想法就完全不同,它会激发起种种强烈的情绪,让人觉得沮丧不安,让人自我怀疑,甚至会觉得光线都变得暗淡了下来,客厅天花板上专门有一团乌云笼罩在自己的头顶,正在不断打雷下雨。
前者可以让人品尝到一碗美味的汤,感受片刻的心满意足。后者无论汤有没有撒出来,也无论是什么汤,什么火候,喝起来都味同嚼蜡,因为人的心思根本就不在眼前的那碗汤里。
所以,刘禹锡的故事值得多读一读,苏轼的故事值得多读一读,所有在艰难外境里保持内境平衡的人的故事都值得多读一读。尤其是刘禹锡的那首《竹枝词》,值得多读几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唐)《竹枝词》
你可以把它当做民间的情歌来读,因为它看起来也的确如此。不过,你也可以试着想一想东边日出西边雨,想一想你所见到和生活的全貌之间有什么差异。你还可以试着想一想道是无晴却有晴,想一想天道的无情之处和天道的有情之处都分别落在了哪里。最后再想一想这首诗里隐藏的另一件事:
无论江水汹涌还是平复,岸上传来歌声还是一片沉默,无论是东边在日出还是西边在下雨,说不清楚是雨天还是晴天,你都驾驶着你的一叶小舟,继续在水面上航行。你在持续航行很重要,你坚持朝着你的方向继续前进很重要,你拥有可以让你那么不管不顾继续下去的心最重要。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较新的博文
较早的博文
主页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近期热门博文
重开博客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原来网友不读书
就在这一两天,你应该在微博、Twitter、抖音反复刷到我写的一段话。它来自《 穿牛仔服的国王---《马斯克传》读后 》这篇文章,相信现在你已经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和我的一整篇文章相比,摘选出来的这一段话其实没多少价值,只是有传播力而已。它给人一种虚假的智力优越感,认...
重开博客的一些技术细节
我在公众号里说我“准备重开博客”,并没说我“已经重开博客”,但还是有很多人很敏锐地已经先期抵达。所以说,并非所有人都丧失了逐字逐句阅读长文的能力。 这个博客还是基于我最熟悉的WordPress 搭建,因为我对它最熟悉,当年在上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过和我三十多岁时写博客不同...
火星任务在地
不需要去火星才有火星任务,火星任务就在地球。 几年前有条新闻,说是招募首批火星殖民者,单程票,去了就不能再回来,即便如此报名者也挤破了门槛。当时国内网络上也引发了极为热烈的讨论,我评论说:当初大家投胎来地球的时候,也是这般光景。 所以,火星任务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人生隐喻。...
拒绝新闻的生活
今天早上我7 点半起床,洗脸刷牙,给猫咪打针做早饭,再给自己沏一壶茶喝上。现在是 9 点半,我已经喝着茶读完了一本书,在微信里对亲朋好友分别做了针对性的推荐,现在打算和你聊聊这本书里谈到的话题。 当然,在一开始你不会关心这本书,你只关心一个话题:为什么你能读那么快?因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