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博客 Hecaitou's Blog
2023-10-22
持续性阅读和间歇性阅读
对于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我推荐他们去培养自己持续性阅读的能力。对于拥有阅读习惯的人,我却希望他们去培养自己间歇性阅读的习惯。
这是因为一般而言,我们说一个人没有阅读习惯,大多时候是指一个人习惯于看各种碎片化的内容,习惯于大脑进行并行处理,类似一边吃饭一边看视频,一边听音乐一边刷微博,注意力不断在各种窗口之间进行切换。
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长时间专注在同一件事情上,由此而来的问题是性格暴躁易怒,理解力下降,不能够进行连贯有逻辑的思考。所以,培养持续阅读的能力对于他们而言很重要。如果能够找到一本书,能让他们一口气读完最好,这样会有好几个小时的专注时间。即便做不到一口气读完,能够一口气读半个小时一个钟点也是好事。
首先得让他们感觉到专注的力量,让他们相信自己有专注的潜力,对应的能力才能渐渐培养起来。
但是对于拥有阅读习惯的人而言,我认为持续阅读是一件相当耗神的事情。当人开始阅读的时候,的确是收束了自己的注意力,全然投入阅读理解之中。但是在阅读过程开始之后,人的神思其实会随着内容不断发散,不断消耗。十年前,我连续读 800 页书会感觉到头痛欲裂。现在,这个数字变成了 400---生活中有太多的操心事,我没那么多神思可以如此奢糜地消耗。
注意力和头脑有关,神思则是和人的心灵有关。最近几天,我在读关于意识和脑科学的几本新书,因为内容比较艰涩的缘故,一边看一边要理解,一边理解还需要一边思考,读上一两个小时人就觉得心力不继,神思恍惚---新鲜的内容带来了许多冲击,神思因此四散飞扬,于是心灵就很快陷入散乱和疲惫。
通过阅读获得专注力是一件好事,有了专注力之后,保持内心的清明可能会更重要一些。所以,宁可把每一次阅读的时间减少一些,阅读的强度降低一些,转变成每天阅读一点,然后就让内心休息,变成一种间歇性的阅读,这样不会让人感觉精疲力竭,也不会让心神荡漾,一时间无法安定下来。
有一种说法认为,人首先应该找到阅读乐趣。如果这个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沉溺于阅读的乐趣,和沉溺于游戏的乐趣,饮酒的乐趣,赌博的乐趣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是不是说,追求阅读的乐趣就要高雅一些,追逐这些欲乐则要低俗一些?我不那么认为,追求乐趣,都是耽于欲乐的一种,而欲乐并不持久,让人浑然忘我,最终陷入心灵的迷乱。
我想,许多有阅读习惯的人都应该有过一种共同的体验:当自己沉浸在阅读过程中的时候,内心感觉到快乐和满足,也许还会暗自认为智慧在不断增长。等到一本书彻底读完,则很快就被巨大的空虚和无聊所淹没,想要赶紧再去找一本什么书,好让内心的快乐和满足重新升起。
这不像是追求智慧应该有的征兆,它倒是有点像是成瘾之后的戒断反应。
回想一下这种体验,然后麻烦你再来思考一个许多读书人喜欢问的问题:为什么我在读书的时候觉得内心充盈,无限欢喜,读完之后却觉得水过鸭背,回想起书的内容时脑子里一场春梦了无痕?
过去我都是这么安慰的:不,其实书本的内容已经进入了你的潜意识领域,在那里正在被大脑秘密加工处理。在你毫无意识的情况下,它们在完成分析、重组、重新建构等等行为,等到有一天你需要的时候,它们就会毫无预兆地跳出来,那时候它们已经准备好,可以直接为你所用。
这些话可能是真的,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大脑的神秘工作机制。但这些话可能也是善意的谎言,因为持续阅读我们都清楚它本身就带着给大脑解瘾的初衷,并且阅读培养我们玩脑力震荡的游戏,暗中鼓励我们远离现实生活,避开任何现实操作。阅读,它的功用之一就是现实的避难所---人在阅读和思考的时候,往往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所以,对于有阅读习惯的人而言,把更多时间投入生活,或者我可以这样说,在更多时间里保持自己对现实的觉知,要比阅读本身更重要。如果通过阅读获得了宝贵的专注力,那么这种专注力再投放回阅读本身,那就变成了个内循环。如果这些专注力可以投入生活,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在生活中做出一些改变,做出一些创建。正是因为这些改变或者创建,让人接触到鲜活的人和鲜活的事,可以丰富和滋养我们的心灵。
当然,大部分人的问题是没有阅读习惯,于是运用蛮力去直接生活,直接获得体验,并且有可能从中获得某种直觉的智慧。这也是种解决方案,不过比较废时间,也比较废人。
---
---
1 条评论:
照镜子的人
2023年10月22日 13:31
週末看完「藏地白皮書」,二十年前的時光仿佛就在眼前。
回复
删除
回复
回复
添加评论
加载更多...
较新的博文
较早的博文
主页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近期热门博文
我的音乐设备
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音乐设备,不过在一开始,我认为有必要先讲一下为什么是它们,这比介绍它们是什么更有意义。而且,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论,省得留言区里爹们纷至沓来:这个是垃圾,你为什么不用...... 在我的五感之中,味觉最为敏锐,视觉最为孱弱,听觉位于中间偏下的...
何以遣有涯之生
刚刚数了一下,我现在有大大小小 11 个葫芦。窗台上放着 8 个,电脑桌上放着 3 个。没事站在窗前看风景的时候,顺手拿起一个搓揉一番。写字卡住了,或者等电脑处理图片,伸手拿起一个又搓揉一番。 哪怕是在两年前,如果你让我去买几个葫芦玩,我怕也会翻个白眼:难道你觉得我就...
似你这般焦虑不已的父母亲
就我自己的观察,周围那些为人父母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焦虑孩子的。焦虑健康,焦虑成绩,焦虑就业,焦虑心理,焦虑恋爱婚姻......我又不好说什么,说了就是「你不懂」,说多了就是「你凭什么」。 但我我懂一点人,我也懂一点观察生活,碰巧情商也不算高,所以总可以口无遮拦。 ...
重开博客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介绍一下我的新头像
继汉尼拔医生、齐木楠雄之后,昨天我已经启用我的第三套网络头像。一套两枚,一枚打算用于我的朋友圈,一枚已经用于网络世界。 用于朋友圈的头像是「揪心版」,T 恤配字为:失败固然可怕,但是朋友的成功更令人揪心。 用于网络世界的头像是「杠精版」, T 恤配字为:与其反思自...
週末看完「藏地白皮書」,二十年前的時光仿佛就在眼前。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