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博客
2023-11-03
学方言
昨天下午,我在一家顺德餐馆点了一份生焗鱼头作为中晚餐。其实中午十二点我就开始翻美团了,看到一家,想一想味道和做法,就放弃,就这样一直到下午四点才决定点鱼头,这道菜必须用新鲜食材,也没法提前做好。
45分钟过去了,外卖没到。点开美团,发现骑手小哥已经送餐完毕,订单关闭。就在我从震惊滑向愤怒的短暂瞬间,电话响了。对方是顺德餐厅的老板,普通话讲得极为吃力,感觉像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力在嚼:唔好意吸,我已经搅了顺丰。
于是,我就换了粤语和他讲。电话那头突然感觉轻松下来,也换了粤语,极为流畅地回答。老板说,中午已经把葱姜蒜都用完了。生焗鱼头,一定要用新鲜的葱姜蒜才对嘛。临时又找人去买,买到以后,生焗鱼头要时间的嘛。不好意思,我现在叫了一个顺丰同城送餐,马上就能送到。喂,我看你住在XX街,我马上要去你家附近开一家新的餐厅,就在XX大厦对面。以后你不用点餐那么麻烦,直接去我的新店啦,帮忙捧捧场,我们做的鱼生很正啊,烧鹅也很好,你喜欢生焗的话,我们还有......
就这样,我们聊了大概有两三千字的内容,当然,大部分时候都是他说。我们的粤语水平怎么说呢?他讲的是顺德粤语,我勉强能听懂。我讲的是昆明粤语,他也勉强能听懂。大家都努力在讲自己认为的最标准的粤语,结果还真的能够顺畅地沟通。如果有广州人能听到我们的电话录音,估计会让他很怀旧,因为对话会让他想起自己小时候收听电台广播时的广告节目---两个操着散装粤语的黄绿医生在谈男科治疗。
我并不以此为耻,我会很多方言,但都讲得不怎么样。多年来我有一个习惯,去到哪里生活,就要学习哪里的方言。我去南京念书,那么我就学南京话,学会了去夫子庙和衣服店老板砍价。我去香格里拉上班,那么我就学香格里拉的方言,像个当地人一样在一句话加上“啊喂”、“嘎嘎”。我去深圳创业,那么我就去学粤语,然后去茶餐厅试着点餐。我认识了个茶叶老板,潮汕人,我在他那里学会了儿子要说“熬祖”,女儿要说“锂鹅”,服务员要说“胡务盐”。
这对于我来说是个乐趣,并不算是学习,也不算是负担。我也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并不担心我说得不好或者不标准别人会笑话我。事实上,在绝大部分时候,如果你肯用谈话对象的家乡话和他交谈,对方往往会很承情,觉得你这个人很亲切。当然,也不能讲太烂,太烂的话,对方会认为你在学他的口音,是一种公然的嘲讽。所以,你得迅速学会一些方言里的标准表达方法和俗语,对方就知道你是真的懂一点,真的在讲自己的家乡话,只是讲得不好而已。
而且,我还发现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如果一个中国人讲外语,比如说英语吧,会有很多中国人来纠正他的语法错误,告诉他应该怎么说才对。但是,这些来纠正语法错误的英文警察自己的英文往往也不怎么样。如果一个中国人讲方言,哪怕对方是方言十级的当地人,听到有任何表达错误,也只会笑眯眯地听,绝对不会打断谈话,告诉他什么才是正确的说法。
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你对当地人讲普通话,和你对当地人讲本地方言,你遇见的会是两个世界,你遇见的也会两种人。感觉中国人习惯于认为自己的家乡话很土,上不得台面,所以有外地人愿意讲本地话,就会觉得亲近,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尊重和善意。当然,这一点北京人和上海人除外。
就像是那个顺德老板一样,他身在充斥着“您丫吃了吗”的北京,在电话里猛然听见一个客人和他讲粤语,一下子就絮絮叨叨说了5分钟。他知道我不是广东人,他也知道我的粤语不标准,但是他在意吗?他不在意,方言就像是在他心头开了一个口子,这大城中日日打拼所累积的所有疲惫愤怒孤独,一下子全都倾泻而出,不可抑制---他想和个“自己人”说说话,然后他那遥远的家乡就会带着雨水和泥土的芬芳从天而降,将他笼罩其中,虽然前后只有5分钟。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较新的博文
较早的博文
主页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近期热门博文
重开博客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重开博客的一些技术细节
我在公众号里说我“准备重开博客”,并没说我“已经重开博客”,但还是有很多人很敏锐地已经先期抵达。所以说,并非所有人都丧失了逐字逐句阅读长文的能力。 这个博客还是基于我最熟悉的WordPress 搭建,因为我对它最熟悉,当年在上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过和我三十多岁时写博客不同...
热情若未变
真正热情的人,到后来看起来都有些薄凉。不是心性变坏,而是非此不可。 假设你是一名程序员,假设你开发了一款 App,假设它就叫“哪里吃最便宜”好了。一开始你没想着赚钱,只是想练练手,做一个对社会大众有用的工具出来。所以,你把它做成免费App,放在网上谁都可以下载。 人们发...
又见年度书单
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时代周刊》都已经推出了它们的 2023年年度书单,所以 11 月中旬之前作品还没有出的作家我看最好还是留待下一年,无论如何大家都进不了榜单了。 《时代周刊》的 2023 年年度必读书单多达 100 本,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访问以下链接: https...
又见小作文
我发现台湾人真的很奇怪耶,不晓得为什么那么喜欢写小作文,并且是写小作文让社会大众来讨论自己的家务事。之前有王力宏前太太写小作文,而且还是连载,投诉和指控自己的丈夫。这两天是刘家昌大师写小作文,洋洋万言,破口大骂自己的太太和儿子。 小作文涉及许多法律上的事情,许多利益纠葛,但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