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3

80后和哈佛女孩

 


作为70后,和80后对比,我们的童年生活乏善可陈,物质匮乏,​缺乏娱乐​生活,总体上来说就是穷且枯燥。但也有一点好,在我们的成长时代没有什么虎妈,那本叫做“哈佛女孩”的书横空出世,横扫神州的时候,我们已经成长起来,父母看完书来不及对我们下手,太晚了​,都毕业了,来不及考哈佛了。
​许多人把哈佛女孩那本书,以及那个女孩当作是某种励志符号。​即便不是励志符号,起码是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我个人认为,不如说是集体精神创伤更为​合适。因为即便是到了今天,出国留学也是一件和大多数家庭无关的事情,去哈佛留学​更是和绝大多数家庭无关的事情。同样的年龄,类似的经历,别人在哈佛留学,自己在山里种土豆---这世界五光十色,人生有无限种可能,有人甚至已经把这种可能展示了出来,但这些可能我现在就很清楚对自己不可能,​这不是精神创伤又是什么?
因此,当我看到媒体在讨论“哈佛女孩刘亦婷成为美国普通中产”时,一丁点都不奇怪。这和新闻无关,和美国中产究竟是不是成就无关,和所谓的个人人生选择自由也无关,它就是一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压在一代人头上的励志符号如今过得很一般,这件事本身很疗愈,至于事实究竟如何​一点都不重要。
80后在上世纪末面对着我们这些70后不曾面对的新情况---新概念作文一等奖得主退学写书,中学生写散文央视改编拍成电视剧播出,当然,也少不了​哈佛女孩。这些事情在今天看来,时代和80后签署了一张新的协议,协议承诺,只要你努力,你有才华,你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社会的承认,取得别人一辈子努力都望尘莫及的成就,可以做你任何想做的事情,重点是---协议承诺80后不需要熬到​中老年,在极为年轻的时候就可以拥有这一切。
在那时,人们如此频繁地引述张爱玲的名言:出名要趁早。
相比之下,时代和我这样的70后签署的协议​就要朴素许多:​好好努力,你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相对有用的人,得到安稳的编制;但是你小学辍学去开出租车、倒腾牛仔裤和音乐卡带​、跑去深圳打工的同学可能赚得更多。
那张新协议到今天也已经过去了​近三十年。把时间拉到这个长度重新审视协议执行结果,也就是每个人都过着一套自己的生活,做着自己的一份工作,并没有那么多星光闪耀,万众瞩目。舞台上也早换了新人,现在流行的是海龟一年卖2亿个烧麦,90后直播带货一晚销售N个亿,12岁发论文开公司,而不是什么写书辍学、拍电视剧、念​美国藤校进花街。
我以为大家早已经看出了这个趋势,早已经对一切符号都已经免疫,对一切协议都无感,但没想到还是有那么多人​意难平。不是在连篇累牍地讨论哈佛女孩的中产生活,就是在讨论硅谷的夫妻凶杀案,带着隐约的释然乃至快意,仿佛自己依然活在二十年前,相信存在幸福的彼岸,相信努力就一定会有成果,相信赢家会一直赢下去直到证明他其实是输家,进而相信如果换成是自己来的话,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机会,成为更大的人生赢家。
这就让我忍不住想复诵一些古老的话语,它们的效力要比任何一张时代签署的协议都要强:
​---他人的生活和你无关;
---如果你在此时此地找不见内心的安静和幸福,你在彼时彼处同样找不见;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别人的鞋子永远穿不在你的脚上;
---如果一个人不可以自力自全,独立生活,惯于独处,那么在恋爱和婚姻关系中ta就永远无法满足,永远找不到​ta想要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不可以自立自全,依照自己的内心指引独立生活,一定要找某个参照物,一定要找个锚定物,​那么ta永远都会在人生大海上漂流,为别人的际遇而或喜或悲​;
---从来不存在所谓的“一代人”​,只有一个个单独的人生。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