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考试月,高考完了接着中考。甘蔗接着甘蔗,旗袍接着旗袍。有读者兴高采烈跑来报分的,有读者垂头丧气来求安慰的,最奇怪的是有读者来问我要高考志愿填报建议。
当我离开航空业十年之后,我就不大敢评论航空业的新闻事件,因为我认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已经落伍,不大清楚航空业现在的真实情况。而我距离高一已经超过30年,我能给出什么填报志愿的建议?这种来自三十年前经验的建议,就没有人担忧一下保质期的问题吗?
尤其是在今天,高考早就不再是单纯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它和中国式婚姻一样---中国式婚姻不单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两个家族之间的合作项目---今天的高考是就业的前置条件,大学和专业明确指向四年后的就业。所以,高考志愿填报就变成了一项专业,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听听同事邻居亲戚的建议然后填报,那是一种极度过时的做法,如今需要专业人士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给出针对性建议。
我天天写字,每天有很多人读,留言区里经常有人称我为和老师,菜老师,头老,这和我知不知道如何填报志愿,有没有能力给出填报建议是两回事。这件事如果靠脸熟就可以做的话,郭德纲老板应该开一个全国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中心才对。
更何况时代完全不同了。在我求学的阶段,那是一个增量社会,新行业,新公司每天都在出现。上个大学,拿张文凭,然后就可以找工作,专业不重要。甚至文凭好坏也没有那么重要,实在不行,实在没人要,当时还可以鼓起勇气南下,到南方去去,到深圳去,那里看重人,看重气血,不大看重一张纸,去到滚两年也就起来了。
现在哪里可以那么粗放地去做?社会需求减少了,人们也就要精挑细选,就要讲求专业对口,就要讲究一个萝卜一个坑。即便在我求学的时代,人们也曾经一窝蜂地报金融专业,报企业管理专业,然后用人单位就问:我哪里有那么多钱要让你们这些大学生来操作?我哪里有那么多经理的职位给你们这些大学生来管理企业?
当然我也理解,信息本身就不透明。用人单位需要什么人,大学专业究竟是干什么的,这两者匹配程度是多少,这些都是不透明的。除非是在特定领域内深耕的人,才会知道在这个领域内什么大学什么专业才好用。所以,上网求助是不得已的事情。
但我还是认为这个举动不够严肃,起码问我这种整天宅在家里,脱离社会活动的人就不大对头。更何况我这种逐渐边缘化的人很容易心态扭曲,为了虚荣,为了自我满足,会忍不住诱惑胡说八道,给出一些在话术上很有道理其实狗屁不通的意见建议,只是为了彰显自己还行,还可以,还很重要。我不行,我不可以,我一点都不重要,我现在就可以明确说了:这件事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没有任何具体建议可以给出,我也背负不起因为建议而产生的因果,从根本上来说,我不想对任何人的人生选择担负一点点责任,我连给读者新生儿起个名字都不肯,何况是高考志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