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嫂从香港来看我,问:你只得一个人,为何住那么大间房?
这话不知道从何说起,我人生中租的第一套房是在丽江,两个人住,三室一厅。后来我去了北京,租的第一套房60平米,一个人住,此后再也没有租过比这更小的房子。
不止一个人说过我有病,“为什么在租房上浪费那么多钱?”,他们问。当初我用一个莫名其妙的回答去搪塞:“因为如果我是那样一个人的话,那么我现在应该还在家乡做一个生活安稳的国企员工,有房有车,我不会来这里,我们今生不可能在这里认识”。
人和人的想法不一样,不同的想法造就了不同的人。自从在丽江和同事合租过两套房之后,我就认为最好不要合租,租来的房最好能看得见风景。合租就会有顾虑,不能半夜做饭,要轮流使用洗手间,这就不是一个安全可靠让人感觉自在的巢穴,而是宿舍。看得见风景很重要,在丽江的第一套房的大玻璃窗外就是玉龙雪山。我每天起来拍一张雪山的照片,看过朝阳把山峰镀上一层红金,也看过白雪一点点覆盖下来,于是不觉得苦和累,只觉得人生丰富而美好。
来北京之后,我又多了一项要求:租房地点距离上班地点近,最好走路能到。许多人表示不理解,问这样住怎么可能攒得下钱来?还有许多人说了那句名言:在北京,家就是个每天睡觉的地方。
还好,我很早就习惯了不听“大家都那么说”。去到大城市漂泊的人,根本就是一无所有,赤身裸体,自己的肉身就是自己所有的工具,方法,道路。你得照顾好这具肉身,让它保持足够的活力和精力,于是你才可能在这大城里拥有一席之地。我不认为每天通勤两三个小时,精疲力竭回到住处睡六七个小时,能够让一个人保持敏锐的头脑,具备足够的竞争力。
同样的,我也不认为在一个物价奇贵的大城市,一个一代移民靠省靠储蓄能够拉平自己和坐地户之间的生活差距,你唯一能做的事情是让自己变得更值钱,或者让自己能赚更多钱---而这一切都需要一具运转良好,休息充分的身体。选择远郊便宜一些的房子,省下来的是纸,那些纸在燃烧,在燃烧你的时间你的精力还有你的未来。
很多人的想法和我相反,认为反而是我用房租烧掉了自己的未来,是个贪图享受,为了多睡几分钟而失去理性判断的人。他们说:这样你永远都买不起一套房。我回答说:那就是我命里没有。许多年后,我还在租房,命里果然没有。但我也没有成为这大城的三十年人肉干电池,驱动这大城顺利运转。
我是那么想的:在这大城里,你买的房子越大,背的贷款越多,你在这城里可以动用的资源和服务就越少,因为你不敢动,动不起。而你当初来这大城,不就是因为它这里什么都有么?当城市不能给你充电时,就是你在给城市充电。
至于说租房大还是小,那就完全是个心态问题了。80平米的房子肯定比150平米便宜,40平米的房子肯定比80平米便宜。如果是一个人生活,那么20平米的空间也足够了。很多人就是那么想的,在大城市打拼,家就是个睡觉的地方。但我不会那么去想。
在还没有开始在大城市生活之前,关于那种生活的所有幻想之中,最让我窒息的一种是住在没有洗手间没有窗子的地下室单间里,我会觉得自己被这城市吞噬或者活埋了。而人们选择住地下室,或者20平米的隔间,又或者是8人合租,是认为一切只是暂且忍耐,这种忍耐会换来美好的明天。
美好的明天就像是个梦魇,能把人压得动弹不得。现在可以租40平米,因为明天美好,为了明天先租20平米的房。而我会选择现在租40平米,这就是个心态问题,一串香蕉从烂的那一根吃起,还是从好的那一根吃起?
吃一根好香蕉,美好的明天就会跳出来威胁你:你堕落了,你犯罪了,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你不会有明天了。我就问美好的明天:那我现在怎么办?我不需要明天美好起来,我可以现在就很美好。我不需要等待你的承诺,我现在就可以自我兑现。在那个更好更强的我尚未出现之前,我认为现在这个不那么好不那么强的自己也应该拥有自己的美好生活。
反正对我自己,我说不出那种“家就是一个睡觉的地方”之类的话,我也做不到通过不断压缩现在为了所谓的未来。当下就是当下,而相信美好未来则是在拒绝当下。不承认当下,不愿意接受当下,所以就变成了忍受,忍受指向美好未来。我认为这是一种自我虐待,我不认为自己可以长久地处于这种状态之下,不认为我可以和当下持续处于对立对抗的状态之中。“只要我现在能.....将来我就......”,在我这里没有这种语法,因为我没见过几个等有钱了就恋爱成功,等退休了就全国旅行的人,他们一直没恋爱,没旅行。
事情就是这样,哪怕是一个人我也要租一套大一点的房,有一扇窗能看得见风景,可以带着猫咪从一个房间走到另外一个房间去。我知道,我的想法和很多人不同,但我并不打算劝说任何人,也不打算证明我是对的。在每一种生活背后,都有各自的代价。在每一种生活上方,都有不同的幸福定义。在每一种生活之中,都有各自安放自我的方式,愿我们各自安好。
我对我此刻能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很满意,我不需要等待明天来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