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周星驰此刻的心情。在几天之内,《武状元苏乞儿》里扮演赵无极的演员徐少强去世,他自己的国语御用配音师石班瑜去世。死亡就像是旋风一般在自己身边打转,这大概就是人到中年会有的感觉吧?
我个人很喜欢石班瑜老师,听闻他的死讯心中有许多难过和不舍。可以这么说:对于我这样的人而言,周星驰的作品里有一半归功于周生自己,还有一半要归功于石班瑜老师。是他用声音塑造出了一个银幕上独有的周星驰,就像是周星驰自己在银幕上塑造出一个个独有的无厘头人物一样。
都是周星驰的电影,我和粤语地区的人们看到的不是一回事,我和国语地区的人们看到的也不是一回事。因为当初看这些电影的时候,我从来都是两遍两遍地看。先看国语版,看完之后切换音轨,换成粤语再看一遍。所以,我对周星驰本人的声音很熟悉,对他的语气、停顿、口癖很熟悉,对石班瑜的配音同样如此。
正因为有这样的反复对比,我认为如果周星驰能够讲一口流利的国语,也绝不会超过石班瑜的配音水准---石班瑜先生对声音赋予了灵魂,比周星驰本人还要更周星驰。很多次我忍不住去想一件事:如果石班瑜去演周星驰的戏会是怎样?
当然这么说并不公平。石班瑜先生是专业人士,他的专业是配音。而且他不止为周星驰配音,在港产片大行其道的年月,国语配音师来来去去就那么几个人。我时常在不同的片子里,在不同的角色身上听到相同的声音。石班瑜先生的声音很好辨识,却并不抢戏,在为其它角色配音的时候,他的声线会有改变,不会用给周星驰配音时那种沙哑夸张的声线,而是跟着角色走。所以即便听出是他,还是会很快回到角色和剧情中去,我认为这是了不起的专业成就。甚至要比他配音的许多演员都厉害,因为他们演了那么多电影,那么多电视剧,来来去去都是在演自己。
大概是在新世纪开始不久的一段时间,我对石班瑜老师好奇极了,在网上搜索一切关于他的资料。我想知道,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才能配出那样的音来?他的脾气性格是不是也那么独特?最后我找到了石班瑜这个名字,从此就不能忘记。等到周星驰息影,转行去做了导演,我就转去追踪石班瑜的动态,固执地认为他就是另外一根时间线上的周星驰。现在我才意识到一件事,和对周星驰演技的迷恋相比,我可能更为迷恋石班瑜老师的声音,迷恋这声音可以塑造出来的角色。
石班瑜老师的声音总能赋予角色一种质感。质感是一个用滥了的中文词,多数是有没有什么具体所指。但在石班瑜老师这里,质感非常具体。只要他配音的角色一开口,我就会相信这个角色有过往,经历过许多人和事,是个活生生的人。在角色做情绪表达的时候,我又觉得声音要比演员的肉身更深入一些,比演员的表演更可信一些,当真存在那么一个欢喜或者愤怒的灵魂在推动肉身。就像是你看多了自己的朋友,你看到的就不再是他们的容貌形体,你会看得更加深入,你会觉得有些人比他们长得更美,有些人甚至有内在的光在散发。
当你从专业的角度去欣赏一个人,当你透过作品去认知一个人,你就会把这个人非人化。石班瑜老师和工作和他本人就会分开,我的感觉是他的声音会不断随着新作品出现,他总在某个录音棚里戴着耳机工作。但是我忽略了他本人会老去,会生病,会死去。就像是我现在听闻他的死讯,才突然意识到他是那些万万千千的文艺幕后工作者之一,才突然意识到当初在不同的角色那里听到他的声音,那是因为他得工作,他得养家糊口,明星的光环罩不到他自己身上,哪怕人人都认为他是周星驰国语配音的不二之选。
现在石班瑜老师去世了,我要为他专门写一篇文字,以此表达我对他的敬意和感谢。谢谢他在那么多年里辛勤工作,帮助观众跨越语言上的障碍,得以全心投入欣赏影视作品。感谢他在那么多年里保持的专业水准,用同一把嗓子塑造出那么多不同的银幕角色。感谢他给予我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周星驰,赋予周星驰的声音以灵魂,成为我港片记忆的一部分。谢谢你,石班瑜老师!
徐少强和石班瑜最后都在北京离世,港片时代很早就已经结束,但是完全落幕却在很久之后。他们都是大时代的余音。
风不停地吹,不停地吹,不停地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