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都是活得很努力的人,但是小镇做题家对小镇做题家最不宽容,总喜欢挑错。就像是一群螃蟹篓里的螃蟹,都在努力往出口爬,但是谁爬在上面,其他螃蟹就会被它抓挠下来,所以没人费心给螃蟹篓再编个盖子。
董宇辉就到了属于他的抓挠时刻。
当然,大背景是整个直播行业流量增长下降,你之所失就是我之所得,所以头部大主播都在轮流出事。这又有点像是拱槽,把其他家挤开打倒自己就能多吃几口,结果是自己距离出栏反而更近了。也许并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就是一旦开拱就停不下来。你要那么想的话,倒有点希腊悲剧的味道。
也有喜剧的部分,比如说董宇辉在直播里说居里夫人发现了铀。这句话不构成喜剧,后续才是。
粉丝说这是口误,小镇做题家说这是严重基本常识错误。当然不是口误,居里夫人发现锂才是口误。当然也不是常识错误,这里就没有知识,居里夫人发现了什么元素和宋朝始于哪一年一样,可以在搜索引擎第一页找到答案的都不是知识。
居里夫人在沥青铀矿中发现比铀还强的放射性,因此猜测其中存在着比铀元素放射性更强的存在---这是知识。居里夫人和她同时代的人为什么会对发现元素如此有兴趣,她们的地图是怎么来的,她们发现的目的是什么---这是知识。
老师不那么教,教科书不那么写,是因为学校教育里这些知识不方便考察。“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和钋”,这很容易做成填空题或者是选择题,很方便出题老师在其中加入“钚”这种迷惑项。然而在生活中,在历史里,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刻,HR会问面试者居里夫人发现了什么,答对就入职,答错就滚蛋。也没有任何一个困境,人在面对的时候只需要说出“居里夫人发现了镭”,问题就迎刃而解。如果你认为这就是知识,为什么这种知识并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呢?
然而,居里夫人如何猜测存在着镭,这种方法你可以用在很多地方。面对未知,猜测答案,这是人人都需要的知识,不考而已。当年教科书也用楷体小字写过,你当那是背景,因为不考而跳过。写教材的糟老头子们坏得很,他们认为该写的自己都写了,你看不看学不学那是你的事。都用同一本教材,这叫机会均等。从同一本教材里看出什么来,叫做自由竞争。你可以看不出来,但是你不能说我没写,我没说,都摊开放在你面前了,你怪谁?
真正没有写的知识是隐形的,可能比科学发现还重要,但是不会写在教材里,你得自己去找。比如说19世纪末的一位女性,是怎么进入学术界的?一位波兰女性,是怎么在法国生活的?她如何平衡家庭和学术之间的关系?她如何处理她和丈夫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家庭里还是学术上?作为首位女性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是双料诺奖,她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环境里如何工作?有什么处境,有什么困难,她是如何解决的?
这些也不会考,也不方便变成标准化试卷里的题目。但人活着不就是要每天面对类似的问题,解决类似的问题么?所以,关于居里夫人的生平的这些知识,你自己也可能会用到。你不认为这是知识,标准化考试已经毁了你的脑子。非常讽刺的是,教育的初衷是为了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把整个知识体系拆散了分章节分知识点进行教学,但是学生最后就记得了这些零散的单点,并且把这些单点当做了知识本身:
来,我考考你,居里夫人发现了什么元素?几种元素?拿了什么诺贝尔奖,拿了几次?
然后就有了一套奇异的判定标准:你连......都不知道,你的.....认知基本为零。用单点失败判定一个人,这是生活中常见的喜剧表演。然而与此同时,说着“I is”在基本英文语法上完全不过关的人走遍了全世界。《槽边往事》的读者也应该亲自目睹过写不好几十个字古文悼词的中文系系主任,却写出了关于苏轼的漂亮专著。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结构化的知识才是知识。我认为这句话后面还可以加一句:单点知识不是知识,主要用途是在螃蟹篓里抓挠和扒拉。我不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董宇辉,正如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想弄死董宇辉一样。和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相比,一个网络主播什么都不是。但是他现在变得很重要,每一句话都要拿来分析,他什么时候倒塌变成了中文互联网上的一大悬念剧情。
我认为这都应该归咎于居里夫人和她的同行们。如果不是他们研究元素,人类不能够想到万物由元素构成,也就能人工合成,于是人类就不可能发明核能,尤其是不能发明化肥。化肥的发明简直就是万恶之源,它让粮食丰产,很容易喂饱全人类。于是太多人吃饱了饭没事干,整天在网上追逐主播,一帮人捧,一帮人毁,今天方片五脸,明天莫西干头,而一小撮人默默地收割。
居里夫人道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