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博客 Hecaitou's Blog
2024-12-13
记忆偏移
我和一位朋友经常抱怨相同的事情:过去网上随意就能找到的信息,如今却再也搜索不到了,搜索引擎返回的要么是无关内容,要么就是垃圾广告,我们把这视为互联网衰败的征兆。
但是今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当他在网上抱怨找不到一条之前他很熟悉的《阅微草堂笔记》里国子监发生过玄学佚事时,有网友给出了答案,故事其实是发生在督察院和内务府,他搜国子监当然得不到结果。
看到这一幕让我立即警觉起来,忍不住去想:那些我自以为熟悉的知识,我自以为记住的资讯,是不是真如我自己想的那么牢靠?有没有存在另外一种可能,记忆并不像是我先前认定的那样,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每一份资料都在某个位置固定不变,而且一经放入,内容就被封印,不随时光发生任何变化。
我回想了一下我自己在网上搜索资料的经历,发现类似我朋友这样记错重要细节的情况并不少,更换关键词之后重新找到资料的次数也不少。于是我就在想一种可能性:当我们还年轻时,那些我们记忆下来的内容会随着时日流逝,在大脑里悄无声息地暗中被加工,被修改,被「合理化」。
就像是我的那位朋友一样,人到中年的时候,他的大脑不知道为什么进行了记忆优化,把《阅微草堂笔记》里玄学故事的地点都自动归于国子监。也许当年他读书的时候,对国子监的故事印象最深刻,也可能是他对这个地名印象深刻,总是他的记忆悄悄发生了改变,因为大脑觉得「国子监」这个地方最为合理,或者这个地名最容易唤醒尘封的记忆。
想到这一点,我瞬间又联想起李敖的一段往事。当时他闲着没事,就读了一本国民党大佬于右任的回忆录,发现在回忆录里几乎每一个清末民初的历史重要时刻于老都在场,都曾出席。然后历史专业的李敖就做了一番查证工作,用历史档案和新闻记录证明于右任其实并不在场,回忆录里所写的很多内容全是虚妄。李敖把结果发表在报纸上,于老看完「为之不寐者 数日」。
原先我看到老人家回忆自己光荣往昔时的荒腔走板,会感觉到好笑,认为这是自恋、自大和虚荣造成的结果。现在我自己观察到记忆会发生偏移的现象,这种好笑的心态顿时就转变为理解和同情。未必都是老人家喜欢自吹自擂,而是他们的记忆经不起流光的侵蚀,自然的奥秘让他们的大脑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变化。
包括我自己在内,同样也受到记忆偏移的影响。比如说刚刚我写的这一段李敖和于右任的往事,多年里我曾经很多次和朋友转述,讲述“老糊涂不会错过每一个历史节点”的笑话。今天因为写这篇文章的缘故,我又回去查证了一下,发现这段往事收录在《李敖大全集卷 8 文献会》里,然而它和我讲述的版本完全不同---
根本就没有什么回忆录,也根本没有什么报纸发表文章,原文是这样写的:
「
有一次,文献会重金买到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的原始文件,是当时秘密会议成立的签名册,上面有宋教仁等人的签名。陶希圣很高兴,拿去请于右任题字。于右任一看,签名册中没他的名字,很不开心,他说他记得明明参加了革命,怎么没有他?他不是『 开国元勋』吗?怎么这样一个重要的会议,居然没有他的名字呢?陶希圣回来,找到我,请我仔细考证考证,到底是历史错了,还是于右任错了。我仔细考证后,结论如下:那一次,于右任没参加。为了使于右任没话说,我列举出每一项证据,证明他老先生真的没参加。我不知道最后陶希圣怎么回话的,我只知道于右任『 为之不寐者数日』。我真抱歉,以我的学问,实在找不出他参加的历史,这种抱歉持续了几天,直到我被文献会扫地出门,我才停止了抱歉。
」
查证完资料之后,我才发现多年来我把整个故事都改头换面,变成一个更为戏剧冲突的版本,然后当作是历史真实记下来,并且转述出去。当然,记成是「回忆录」,要比什么「同盟会中部总会签名册」要容易。而李敖在我印象里,不是在报纸就是书里写文章攻击或者揭穿他人,这要比他私下查证由中间人反馈的历史事实更容易记忆。
在我年轻时,我相信自己能记住经历的每一件事,认识的每一个人,看过的每一个字,我所记忆的除了事实都是事实。如今我人到中年,籍由我朋友一次偶然的网上互动,突然发现生命中奇妙的变化同样降临在我身上,我的记忆没有那么可靠,我的知识和资讯没有那么牢固,我也不是我自己认为的那样,是一台精密准确的储存机器,随时可以 100% 调取正确的历史记录。时光不单作用于我的发肤,让它们变色变质,同样也作用于我的大脑和心灵,让它们自行悄然编造坚固的认知,暗中替换掉事实,用一个我内心更喜欢、更习惯、更觉得「合理」的版本。
幸运的是,在许多年里我不断写作,不断记录。当我不能仰赖我的记忆时,我还有这些文档可以查证,这大概就是过去和现在的我,赠送给未来的我的最好礼物。在记忆无尽的偏移和漂流之中,过往的自我曾经为这一天打下一个个信标,让自己不至于偏得太多漂得过远。更为重要的是,观察到记忆偏移,我也得以观察到心的顽固习气,观察到它如何造作,如何篡改,如何捏造事实,这使得它今后不能再那么轻而易举地逃逸,也使得给它套上缰绳塞进嚼子成为可能。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较新的博文
较早的博文
主页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近期热门博文
Spotify被广告卡住
流媒体平台Spotify 以曲库丰富,推荐音乐品味上佳而著称。相当数量的人选择成为Spotify 的免费用户,其中包括我。今天晚上,在使用Spotify 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 Spotify is well-known for its vast music librar...
重开博客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没想到,AI 作文已经强横到了这个程度
经读者提醒,我才发现 AI 写作文的能力现在已经提升到极为夸张的程度。 今晚,我用 Deepseek 的「深度思考」功能,瞬间就完成了三篇作文,水准已经超越了普通文艺青年。虽然仔细想想是唬人,但是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我还是受到了惊吓。 1、我输入的提示: 写一篇标题为《...
通往未来的门票
去年我受邀为「得到」的新书《预测之书》撰写文章,于是就有了这篇《通往未来的门票》。根据先前的约定,《预测之书》现在已经正式发布和售卖,我可以在这里把我的这篇文章发布出来。 需要说明一点,由于是为纸质书撰稿,所以行文的方式和文章篇幅都和我惯常的网络文章有所区别。对于纸质书而言,...
游戏人间
刚刚读完朋友送我的凯莉·克兰西( Kelly Clancy)的新书:《把玩现实---游戏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Playing with Reality---How Games Have Shaped Our World)。差不多是同一时间,我也学习了一段网络上流传甚广的内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