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7

从心所欲


这一届读者很奇怪,​最近我不止一次产生过这种感受。
昨天我写文章介绍超慢跑,其实它早就流行好几年了,只不过我这个人谨慎,没有亲身体验足够长时间之前​不会写文章,所以​很多读者早在文章发布之前就已经尝试过了。
超慢跑的介绍里一般会建议在指压板上跑,于是有一堆读者留言说他们尝试过,但是指压板太硬,踩上去太疼就​放弃了。看到这种留言,我的大脑当场就宕机​ 30 秒​:这些都是什么人啊?​指压板太硬,踩上去太疼,你不会换一款软的?连软的都接受不了,你不会不用指压板,直接在地板上​跑吗?
​结果证明,我还是年纪太小,太天真了。​因为很快我就看到好几条留言问我:​超慢跑是不是必须使用指压板?这一次我的大脑不是宕机,而是直接​红温了:这些都是什么人啊?​难道我这里真的有一批遵守所有规矩,一丝不苟执行所有流程的读者?什么时候互联网上突然多了一批中立守序者​?
我的老天爷!一种轻度健身方式而已,又不是遵医嘱治病,又不是装配原子弹,错一点都不行,缺一步都不行,他们​这是要干嘛?
虽然我写了那么多年字,见识过千奇百怪的各种人​。但是这一届读者还是让​我感到困惑,为什么大家会这么想呢?分析这种想法,我感觉好像这些读者对自己不是很友善,​或者说不是太在乎自己。他们更在乎所谓的「正确」,但不在乎自己的真实感受,自己的真实处境。
一分钟 180 步,脚尖不要离地,双臂摆起来,在指压板上原地跑......是,超慢跑的技术要领​有一堆。问题是,​如果你体弱呢?180 步你都上气不接下气,那你为什么不降低到你​能承受的步频呢?因为规定如此,所以你必须如此,​那你做不到的话,坚持不下来的话,这种坚持又有什么意义呢?
那里来的规定?每分钟 180 步针对的是所谓「普通人」,这个步频让人​得到一点锻炼,但是又不至于把心跳提升太高。脚尖不要离地,是因为不想因为抬腿​过高,对膝盖造成​冲击。双臂摆起来,是为了让动作更加舒展,​拉伸上半身。指压板......指压板是因为可以视为足底按摩,如果你相信足底反射区的那一套说法,那么你心理上会感觉原地跑的同时正在强化腑脏,并且因为生了一笔捏脚费而欢喜,这样你更能坚持下去。
没有什么是必须的。体弱气虚,你按照每分钟 120 次来​,没关系的。体重 50 公斤,跑半小时,那你脚尖离地能有多大膝损伤?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不同,为什么会有严格按章操作的想法呢?​很多这么问的人,在学校在单位在家里都做不到按章操作吧?怎么换了个轻度健身,突然就严格了起来,严肃了起来,你们想干嘛?
后来我又看到连续几条读者留言,​终于有所醒悟。​他们的留言内容都一样:​「减了多少斤?」。两下对照,我有点醒过味来---这帮人都被互联网上的流行​文案给洗了脑。在他们的心中,早已经植入了一套模式,关于锻炼,关于健身,通过不断洗脑他们默认的健模式是这样的:
只要你严格做到 A、B、C,坚持 X 时间,那么你的体重就会减少​ Y 斤。
这是百分之百的诈骗,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代谢吸收效率都不同,​哪里可能有这种等式可以对大多数人都成立?当然,文案那么写是有效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功利主义者​,只要自己付出了什么,就一定要得到点什么好处。如果一开始明确了好处,那么​人也就有了尝试的动力,这种文案也就容易得到传播。
​我可没这么说,也没有给出过这种承诺。我只是说,不怕枯燥不怕无聊的画,可以尝试一下超慢跑,因为​有可能长期坚持下去。​都想什么呢?当年上班的时候,我就最讨厌绩效考评。我自己开公司,从来就没有什么绩效目标。而对我自己,那就更不可能自我下达什么锻炼的个人​绩效目标了。​都疯了吗?在公司当牛做马还不过瘾,回家还要自己牛马自己:狂跑 100 天,减掉​ 20 斤!战!战!战!​干!干!干!
​我就想问:你自己的感受究竟是什么?
感觉指压板硬了,换软的啊,大哥!感觉赤足脚踝不舒服,穿鞋啊,大姐!感觉踩在垫子上不自在,踩地板啊​,大叔!感觉指压板太贵,查一下材质和图片,换厨房浴池防滑垫啊​,别人都是同一家,同一种商品换个名字就多赚你一笔啊,大妈!你们不是在做任务,是在照顾自己的身体啊​,​不听一听自己的身体怎么说吗?
我的老天爷,​做人不需要尊重自己的感受的吗?做人必须努力满足等式得到​结果吗?如果尊重自己的感受,那就会尊重自己的需求。尊重自己的需求,你看世界的时候全都是方法,都是​平替。如果只是想满足等式的要求,眼睛盯着结果,那么整个世界里全都是困难,都是障碍​。
​如果心不得自在,身怎么可能得自在呢?
这一届读者真的很奇怪,我怀疑他们不是来看文章的,而是来我这里上班​的。每天抢沙发打卡,领任务刷 KPI,​这不是上班还能是什么?而且我进一步怀疑,他们把全世界都视为一家巨大的单位,​无时无刻不在完成业绩考核。就像是旅行就要在每一个景点打卡,吃饭在动筷子前每道菜都要拍照消毒,锻炼计划是一小时的​话发现实际执行了 50 分钟就想投案自首......
别这样,下班​就要真的下,别带着班满世界跑。真的,对自己好一点,不要刷​KPI 停不下手来,尊重一下自己的感受。最后,关于健身和减肥之间的关系​有一条朴素的真理:以追求身体健康,膳食均衡,睡眠充足为目标的锻炼,减重会是​附带结果。以追求减重为唯一目标的锻炼,结果只会造成更多焦虑,更多失衡,​总是徘徊在放弃和反弹之间。
有人问过我,什么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异化」​?班不离身,KPI 常驻大脑内存,这就是一种异化。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