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聊点我喜欢的:Wiim 和谜底黑胶

 


今天我想写一点我自己很喜欢,但是大多数人不会在意的东西。如果你看到标题觉得毫无兴趣,那么在这里就可以直接关闭,没事的,反正明天还会有新文章。
​我一直想写Wiim 这个话题,甚至还向媒体做过推荐,希望有记者可以跟进一下他们的故事---我认为那会是个好故事,但是好像大家的判断和我总是不一致,向来如此,也许这就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原因吧。
从前年开始,像所有领受福报的中年人那样,开始迷各种物件。先是紫砂壶,后来又是音响,今年有点不景气,于是开始玩葫芦。发烧音响的时候,我又不想家里堆满了各种 CD 机、黑胶机、储存器,决定音源就用流媒体,在线播放就好。
这样就带来个问题:我的音箱是无源的,本身没有电,就是一个木头箱子和一些电子元器件,它们需要一台功放机驱动,喇叭才能振动起来发出声音。那么,流媒体的数字音乐信号怎么去到功放机?
当时有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在我的功放机里加一个支持BlueOS的电子模块,3000 多。另一个是买一台无线流媒体播放器,它负责接收来音乐信号,然后再传给功放机,市场上随便一台都是几千上万。
看完价格我直接就疯了,什么情况?21 世纪都已经过去了四分之一,家家都 Wifi 的时代里,一个无线接收单元你们要几千上万地收费,这是什么科技含量?是能飞到月球啊,还是能够放车子上就实现自动驾驶?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抢劫我,非得掏出一块祖传的电路板焊一下再给我?
我根本就不信邪,觉得这种机器一定有商家可以造出平价且好用的版本,无非是他们不抢劫,也就没钱买电商平台的广告和推广位,所以我搜索的时候找不到。然后,我就真找到了一款:Wiim。
当时国内没有多少人讨论,我是在海外的发烧友论坛看到他们在分享,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Wiim 这种小玩意儿,Apple TV 大小,Apple TV 模样,然后有线、WiFi、蓝牙输入都有,输出支持同轴、光纤、RCA,同时支持AirPlay2,Spotify connect,Tidal connect,Chromecast,Roon---网上主流的流媒体服基本一网打尽。
最早的一个简陋版本叫Wiim mini,几百块钱。第二个版本叫 Wiim Pro,一千出头,还是有点廉价感,海外玩家还吐槽说 Wiim 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个游戏手柄,拿到手以为是塑料山寨版的 Apple TV。我准备下单的时候,他们刚好又推出了 Wiim Pro Plus,工艺和质量都提升不少,听完的玩家好评如潮。根据买新不买旧的原则,我一咬牙买下一台,当时大约 1700 块钱,然后就一直用到了今天。
我非常喜欢 Wiim Pro Plus,可能主要是因为我没见识,没有用过高端的流媒体播放器。喜欢的原因是它非常小,在我不得不增加外设的时候,增加一台小尺寸的机器正是我的愿望。同时,它的功能很强大,我的音箱、电视全部都连在上面,通过它我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用电脑播放流媒体音乐,完全满足了我最早的需求。
因为喜欢,我就去做了点功课,看看究竟背后是哪一家公司,为什么那么理解用户的心理?然后发现它其实是一家中国公司,总部在杭州,叫做 LinkPlay。Wiim 是 Linkplay 旗下的一家硅谷公司,专门制造音响设备。但奇怪的是,Wiim 没有中文官网,也不在国内销售。官网是纯英文,用户论坛是纯英文,销售平台是亚马逊。如果不是像我这样闲得蛋疼做功课的话,会以为它就是一家美国本土公司,来自硅谷。
在用户论坛里潜水半年,我终于确信它真是一家中国公司,因为实在是太他妈卷了:每周迭代一个APP新版本, 每个月迭代一次固件版本,用户有提问就立即回答,随时在搜集用户需求,随时在发布某个分支版本的内测邀请。别人上千块钱提供的房间声学校正,他们连硬件都给省了,直接用手机加上软件,免费让用户用。这都不算什么,一边这么干着,他们一边推出了自己的功放机 Wiim Amp,几个月后是WiiM Amp Pro,再几个月之后是新的流媒体播放器 Wiim Ultra......
一周前,他们把自己的 APP 移植到了 Apple TV 平台,用户获得了超大的控制屏幕和海报墙。今年第三季度,他们又预告要推出自适应房间的Wiim Sound 智能音箱,Wiim Sub Pro低音炮和下一代功放机Wiim Amp Ultra---然后我就发现自己有点中计​,一开始我只是想部署一个最简单的音响系统,东西越少越好。但是现在看着看着,觉得这个也想买,那个也需要,Wiim 很可能变成​我的音响全家桶---他们的 App 做得很好,设备之间的互通也非常顺滑,还真的有点 Apple 生态系统的那个意思,不过是针对现代​用户的流媒体音响系统需求。
还有一点也很可怕,最早的 Wiim Mini 哪怕一直到 Wiim Pro Plus,给人的感觉都是 300 美金以下的廉价音响设备。但是随着迭代产品吸引更多人前来,随着源源不断发布新产品,新品的价格也就慢慢上去了,而​大家好像还都能接受且期待,并不会反问:你凭什么?
所以我觉得 Wiim 会是个很好的商业故事,他们先海外后国内的打法,先聚焦发烧友再扩散人群的做法,他们从廉价便捷产品作为切入口,赢得口碑和人气的同时慢慢升级产品线,硬生生挤入音响市场的策略,以及他们对当代小居室住宅人群需求的把握,建立全家桶生态系统的野心,​都是商业故事的好素材。重点还不在于想法,而是他们那么想着,而且还有本事把事情很稳很快地推进​了下去,一一实现出来。
我持续追踪了这间公司和他们的产品一年多,对于他们的变化和演进路线​有非常直观的认知,于是经常忍不住​赞叹。前几天关税大战的时候,我还想​:这下子他们作为美国企业居然不受任何影响?是因为一早就有预判吗?
​除了 Wiim 之外,最近我又得了一个新玩具。前几天我开始玩黑胶,劝告读者不要入坑,因为全套弄下来太贵,而且是一笔持续支出。这时候,有位名叫 gwo 的读者留言,向我推荐一款 App,叫做「谜底黑胶​」。说是完全省掉了买机器买唱片的花费,​可以在手机上直接听黑胶。
我去下载了一个玩,打开发现这件事简直太乐了,这家公司也太有想法了---谜底黑胶本身不提供任何音乐,它们的做法是在别家音乐 App 播放的音乐上面增加一层特效,​让音乐听起来有黑胶的效果。gwo的确没骗我,的确是省了所有硬件的钱,只需要花钱买一次​ App。
谜底黑胶其实只支持两个音乐 App,Apple Music 和 Spotify,因为它的原理是要抓取音乐 App 播放时的信号,而能不能拿到,这需要​音乐 App 给出授权许可。目前看来就两家,我问了一下,短期内应该看不到搞定 Tidal它们的可能性。
虽然如此,但是谜底黑胶的界面做得非常漂亮和炫目, UI设计风格也非常苹果,用户没有多少选择,主要精力都​放在听音乐上。有些设计的细节之准确,​即便是某些大厂的音乐产品也望尘莫及。我想,年轻的朋友会很吃这一套,喜欢​黑胶的发烧友也会很吃这一套。
然后我又顺手查了一下---没办法,职业病---发现谜底黑胶又是来自一家杭州的公司​。为什么?​杭州这个地方究竟有什么特别?而且,这家公司的老板也烧得厉害,我看到他的日常听音设备是一台德国清澈音响的黑胶唱机,叫做 Performance DC​。于是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产品层面上,谜底黑胶会做得那么精致,​那么高烧不退。​包括这个产品的出发点也同样如此:用手机音乐 App 把数字高清音乐转成类似模拟信号的黑胶声。
好了,这下子终于舒坦了,我终于把自己近期想要写的内容一口气都写​了出来。谢谢你能读到这里,​你能读到这里说明你也是音乐发烧友。那么,现在我可以分享一个秘密,它解释了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这篇文章有一种​抚慰自我情绪的感觉---
上周我刚刚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在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之后,在组了三套音响系统之后,我确定我是一个木耳​。对,就是说我其实根本听不出​音质的好坏,​任何系统在我耳朵里听起来都差不太多。我喜不喜欢是一回事,我能不能则是另外一回事。


------


1 条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