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7

要不要去编程呢


得知几个程序员朋友都在用 AI 辅助编程时,我觉得还好,毕竟是别人专业领域之内的事情,和我没什么关系。但是当我得知李笑来同志不到一周就用 AI 帮助自己做出了一个完整 App 时,我就有点坐不住了。毕竟李老师是文科生,第一外国语是韩语,头发也已经花白。之前虽然开发过网站,跑过本地模型,但 App 开发经验为零。

于是我开始认真考虑用 AI 编程这件事。之前这种事情距离普通人很遥远,是一种叫做程序员的专业人士才能从事的专业工作。我看他们整天坐在格子间里,桌子上都是手办、咖啡粉和好多块屏幕,然后他们坐在这一堆东西中间敲击键盘。屏幕大多是黑色的背景,上面有很多白色的字母和数字在跑,也有绿色、蓝色、红色或者黄色的,但是比例不高。这么跑上几周,几个月,当头发暂时停止凋零时一个 App 就做好了。

普通人是另外一种处境,主要靠坚韧活着。对于各种各样的 App,各式各样的互联网服务,普通人不算是满意,不满意也没办法,因为没有很多块屏幕,也没法让屏幕上不断跑字符和数字。普通人经常有想法:我想做个这种东西,我想做个那种东西,然后就可以帮我解决什么问题。不过,到了这一步就会卡住,因为后续就需要设计和开发工作。

所以很多年里,互联网界一直有个经典笑话:「万般齐备,我现在就缺一个程序员了。」

当然不会有程序员。程序员又不傻,他们会计算自己的职业生涯长度,然后大概得知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写出几个产品来。得出这个数量之后,他们就要评估做某个项目值得不值得?能不能为自己带来一笔值得的收入,能不能为自己带来通往未来的技能,能不能为自己的履历表添加一笔风光的记录?为了一个普通人的一个想法,为了区区那一点点开发费,还要忍受和小白之间的大量无效沟通,程序员为什么要做这种事情?

现在李老利用 AI 实现了自己的想法---李老不会说「想法」这个词,李老说哎地儿,后面还要加个💡符号。李老陷入狂喜,李老感到自信,李老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李老说普通人的哎地儿现在终于有了实际价值,终于有了实现可能。李老当着程序员的面就说了这些话,我为李老的情商感到担忧。在商业上,销售商跳过中间商,直接和源头供应商联系,术语叫做「跳墙」,当面悍然跳墙总归是不好的,除非是某种福建美食。

我赞同临时程序员笑来的说法,他成功说服了我。

我在网上看了一两年,说实话,并不是很看好程序员利用 AI 辅助开发。程序员有自己的问题,他们做个小东西通常不是从需求出发,或者说,他们解决需求的方式和普通人真正需要的方式大相径庭。有了 AI 之后,他们要么是在炫技,5 分钟做个小游戏 App 出来。问题是,做出来和人们爱不爱玩完全是两回事。他们要么是开课,去教普通人或者初手如何用 AI 辅助编程,这个要好一点,但是和哎地儿没关系,就是纯赚钱。

而普通人是可能真正做出一个什么有价值的小东西的。因为他们真有需求,一个普通人有某个真实需求,意味着有几万几十万人可能有相同需求 ,这样做出来就真有人需要。然后,普通人试图去实现需求的方式,通常会符合普通人的直觉,这样其他人用起来的时候在理解上就没有多少障碍。这两点极为难得,大部分产品经理都做不到。当然,现在他们都在为公司的核心增长指标服务,直奔数据而去,那就更不用讨论了。

当然,普通人做出一个好产品的概率不会比创业成功概率更高。但是,普通人胜就胜在人数众多。如果全世界有 5% 的普通人愿意尝试一下,人口规模上也能淹没所有程序员。与此同时,尝试的各种可能性在数量上也可以饱和覆盖目前所有的程序员加产品经理输出的总量。像这样的话,总是能跑出几个有意思有价值的东西的吧?当一种生产工具几乎平等地分发到所有人手里,也许这个世界会变得有趣许多。当哎地儿的落地率大幅度提升到历史从未有过的水平,也许我们的生活也会连带一起发生改变。

我觉得我在阿来的启发下,想明白了许多事情。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也是非常古典的问题:那我究竟应该做个什么呢?一想到这个问题,我就觉得面前白雾茫茫,水光接天。我的枕头又大又松又软,在下雨天最合适躺上去慢慢陷入沉睡。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