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8

网上跨代际对话

最近我观察到一些网上的跨代际对话,过程都不顺畅,当事人也不愉快。有点像是家庭内部争吵,一方以「你懂啥」起手,另一方则以「懂总您好懂总再见」回应。
从中我领悟到了一件事:我们这一代网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是和同龄人一起上网。我们所见所思所感所说,和一起上网的 60 后、70 后没有什么太大的代际差异。这一点在今天很容易被忽视,今天的情况全变了---

今天是全民上网,在你手机屏幕对面的可能是一个 80 岁的老人,也可能是个 12 岁的儿童,全代际分布,每一个年龄层的人都有。

这样就会带来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那些我这一代网人习以为常的言说方式,讨论方式,不言自明的许多共识,在今天不再是通用格式。当年的言说方式,大家都能接受,也都按相同的规则展开对话。现在这种方式本身可能就构成了一种冒犯,对方在一开始就不接受,那么也就不用再去想什么持续沟通和深入讨论了。

原因是跨代际,跨网络文化。

每一代人都在网上兴建了自己的一整套话语体系,包括如何选择议题,如何讨论,使用何种思想工具,以及使用何种表达方式---这套体系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主流体系永远控制在网上最活跃的那一批人手里。当然,他们也和自己的前辈曾经做过的那样,觉得自己的这种思考方式,这种表达方式就是最合理最正确的。

于是,当主流体系和前主流体系发生碰撞的时候,无效沟通居多,情绪沟通占优,双方通常以不欢而散收场。一方觉得遭遇了胡搅蛮缠,缺乏个人尊重。另一方则觉得遭受了老登欺压,是所谓「既得利益者维护自身」。因为这种碰撞的根源是双方都相当固执地认为:你应该按照我这一套来思考,来表达。

在尖锐对立中却能保持着良好的一致性,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遗传吧?

对于这种网上跨代际对话的失败,我个人的看法是老一辈需要担负多一点责任。从同代际上网,甚至是同学历水平上网,到现在的全代际上网,全民上网,外部环境已经根本改变了,那么人在网上也要能意识到这种变化,然后做出言说方式上的调整。

所谓「意识到变化」的意思很简单:不要再误以为在网上的都是「自己人」。自己人的这个概念早就因为人口膨胀而稀释了,更不用说所谓的「自己人」那是指当年,这么多年过去,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同,于是想法也不同,有些人甚至连本性都一并改变,变成了所谓「当初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也就不存在什么「自己人」。

既然在网上并不再是面对「自己人」言说,那么对话方式和过去就应该不一样才对,对话目的也就应该不再是争取和说服「自己人」。每个人在今天,普遍面对的是「他人」。面对「他人」,相当于在公众场合发言,只能用通用型的表达方式,并且把期待调至最低。因为他人并不愿意听,他人也不大可能被说服,甚至根本就对说服这个动作极度厌恶---不是对错问题,只是因为你的身份是「老一辈」。

我认为,这里存在的唯一问题就是边界。都是自己人的时候,大家越界过去直接给出看法和建议,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每个人都是「他人」的时候,越界就显得不大合时宜。守住边界,在边界内谈自己的看法就好,别人看得到看不到,那是别人的事情。看到之后理解不理解,赞同不赞同,同样是别人自己的事情。

不针对谁,不纠正谁,也不谋求改变谁,赠予谁自己认定的正确答案,这样边界就会变得清晰很多。我在边界内谈我的个人看法,别人总不能说你连个人看法都不应该有,你的个人看法都是在欺压年轻人吧?

我想要说的是,我的同一代网人都是在同一条网络小村,至多是几条村组成的网络小镇里共同成长起来的。如今的网络早就不是一条小村,而是一个大到无法想象,复杂到无法想象的世界。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我们不能还装作自己生活在一条小村里,每个人都认识每个人,大家拥有相同的常识、规则和行为准则,大家在同一个打谷场上点篝火喝酒唱歌跳舞。

现在我们住在世界最大的单元楼里,每一个人都在一扇门后,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原子状态。选择对话对象,要远比对话重要,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对话发生。也就是说,在无数扇大门之中,不是每一扇都可以去敲门。绝大多数时候门都是紧闭的,绝大多数时候需要敲门本身就意味着出了故障,绝大多数时候大家各自在大门后面玩彼此其实不需要打交道。

如果是这样去考虑,那么剩余下来的极有限的对话机会才会让人珍惜,这种对话也才可能产生积极结果。在过去,对话方式是广播,默认所有听到的人都能理解,都愿意倾听。在今天,对话方式是点对点,首先要确定大家频率完全一致才能展开。否则,你就不得不解释你是谁,你凭什么那么说,你的动机和立场究竟是什么,这就变成了无聊的身份政治讨论,而这种讨论除了相互扣帽子之外永远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

当然,这都是我的个人看法,而我本身是一个不大喜欢对话的人,这些年更是认为大多数人想什么说什么和我根本无关。也许正因为这样,让我得以从每天的网络生活中看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来。

很多年前在在网上看过一句子曰,到今天我都记得很清楚:「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网络跨代际对话,经常人言双失,可谓之「失身」。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