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听歌时你看歌词吗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分析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流媒体平台,对比了网易云音乐、QQ music、Apple music、Tidal、Qobuz、Spotify、Amazon Music Unlimited,结论是:「综合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平台能在音质、曲库和对中国用户的友好程度上三者兼顾。」

我看完觉得没感觉,Tidal 和Apple Music 对于我而言挺好用的。又想了一下,哦,对,我习惯于听那些用我根本不懂的语言唱的歌,我喜欢旋律,不喜欢研究歌词。

大多数人应该不是这样的,我看他们在讨论一首歌的时候,通常都会引用歌词,就像是古代的文人在吟诗作对。而我则会直接哼唱,当然,由于早已经倒嗓,通常大家都听不出来我在唱什么,需要打开手机上的音乐 App,直接外放。

这应该是一种生活中的常态?人们总是羞于张口歌唱,我感觉存在着一种隐形共识:在人前不应该开口唱歌,否则别人会觉得你很怪;和朋友们聊天的时候使用言辞,不要开口唱歌,否则别人会觉得你很怪。

我这种山里人不是这样。音乐,或者就说是唱歌好了,是生活的一部分。高兴了要嚎一嗓子,疲惫了要嚎一嗓子,喝醉了更要大家一起嚎,这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存在「我要唱歌」这种说法,把「要」字去掉就对了。有时候一个人走在寂寥无人的山林里,就会自动张开嘴唱歌。还有的时候爬到山巅,看着远处群山,天上的白云,身边的雾气,也会忍不住要大声喊出长长的声调---我认为这是人的天性,所有人都如此,只是有些人的这种天性被莫名其妙压抑住了而已。

品味、咂摸、把玩歌词,这种行为在我看来就是在读书,把音乐当作是一门学问在研究。想唱就唱,想唱什么调子就唱什么调子,想不起歌词自己就现编,这种行为在我看来属于生活的一部分,是享受音乐,是放松灵魂,是自然状态下天真的人会有的样子。

所以对于我而言,歌词没有那么重要,旋律更重要。你要当学问去研究,那当然要记歌词,要分析歌词,这样才能在考卷上作答嘛。我要哼,我要唱,那当然是旋律重要,我得跟着旋律起伏,我又不能跟着歌词起伏。就像是《诗经》,原本是民歌,失去了旋律之后,你在今天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听起来就像是 Rap对吧?结果,春秋时的男人隔着河对妹子喊:关关雎鸠,勒就是雾都!妹儿你不跟我耍,你就格老子各人爬!

因为不好意思开口,歌曲就变成了哑巴音乐;因为是哑巴音乐,人们就转去研究歌词;因为只研究歌词,人就被绑定在中文歌曲上,觉得「国外的音乐平台中文歌中文专辑太少,对中国用户不友善」。那我就想问一句,那些喜欢Bosa Nova 的人也听中文版吗?还是说他们能听懂葡萄牙语?全世界听 Bosa Nova 的人也都听母语版的吗?还是说他们都能听懂葡萄牙语?

我最近听了一个多月日本的 City Pop,绝大部分歌词都是日文,对我有影响么?没有任何影响,我又不会觉得听歌如果不懂歌词就是考试交白卷。从我初中听英文流行歌和摇滚乐开始,我就是如此,在副歌段落我能记住关键处的几个单词,方便我跟着嚎就好。我管你歌词全文、歌词大意,当时哪里来得及管这些,好歌当然要先嚎为敬。

除了天性之外,我不看歌词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我从来不信干活听音乐会分心这种屁话。从家里有录音机开始,我做功课我做复习就要开着音乐。等我工作了,电脑上 8 小时都在运行Winamp、千千静听一类的播放器,音乐不能断,断了我就写不了单位月总结和年度工作报告。

习惯了在学习工作时有背景音乐,那就更不会去看什么歌词了。当你很专注地在做手头的事情,没道理突然停下,伸手打开播放器,点开歌词界面,去看一下刚才那一句是什么。这时候需要一小部分思绪随着旋律起伏,然后这边的想法和写作也就自带了一种节奏感,人处于一种松弛和专注同时存在的奇异状态里,于是那么晃晃悠悠地也就顺利完成了。在这个过程里,我要歌词干嘛?我要随波逐流,我要上下起伏。

后来我还找到了理论依据。这种听音乐,或者对待音乐的方式,19 世纪的法国作曲家埃里克·萨蒂(Eric Alfred Leslie Satie)就已经提出来了。他认为音乐不应该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大家穿了晚礼服去音乐厅笔挺地坐着欣赏。相反的,他在100 多年前就开始做他的试验音乐,在他的音乐会现场,他甚至鼓励观众起身到处闲逛,就把舞台上正在演奏的音乐当作是一种背景,一种环境,就像是自己家的家具一样,他称之为「家具音乐」。

这种理念在当时很先锋,但在今天你我都已经习以为常。在商场,在商店,在影院,在咖啡厅,都在放音乐。音乐就是背景,就是环境,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是现代生活有别于古典时代的一大特色。附带说一句,萨蒂的《吉姆诺佩蒂舞曲》系列钢琴曲很值得一听,可以找来试试。

我是觉得太多人对于歌曲的态度过于严肃,总是带着一种强烈的备考感。可以称之为欣赏音乐的部分很少,更多时候像是在参加科举考试。在这里,我没有辩论正确错误的任何念头。只是提出一种可能性,从另外一个角度谈谈听歌的可能性。也许,人们从歌词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那么全世界的歌曲也都对自己开放。人们扔掉歌词进入旋律,那么自己的生命也可能因此而得到解放。

当然,我最希望的莫过于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大家可以很自然地在对话中插入一段歌唱,而每个人都觉得很自然,每个人都觉得很自在。不会再有那种「他们会怎么看我」、「他们会不会觉得我很怪」、「我唱得不好会不会很丢脸」一类的诡异想法。音乐是流动的,谈话是流动的,生活是流动的,情感联系也是流动的,给它们一段旋律,让它们自然流动,而不是给它们一段文字,就像是不得已要用补丁去黏合流水。

突然想起十多年前,微信公众号刚开的时候,我会经常直接发语音唱歌给读者听。太好了!我一直都没有变过。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