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6

网约车能加一个「非电车」选项吗



我是滴滴打车V7会员,因为出门少,从之前的V8跌落下来,由此可见朋友们都住得有多偏僻。

最近一年,我在叫网约车的时候都会尽量避免电车,原因是我坐在后排经常感觉到恶心,想吐。燃油车没有这个问题,我反复做过对比,在出门和回家的两趟中分别选择不同的车型,感觉非常强烈。

在今天之前,对于这个现象我倾向于自我问责:可能是因为我矫情,可能是因为我前庭发育不全,可能是因为我老迈带来的神经系统衰退。但是今天我做了一点功课,发现不是我一个人如此,许多人都有类似的报告。所以,我不是那个人类进化路径上唯一的败类,没有跟着科技树一起成长。

我继续查找资料,证实我在电车后排遭遇的是「晕动病」,由于大脑接收到的视觉、内耳平衡感和本体感觉信号不协调而感到眩晕恶心想吐。在乘坐电车时,这种现象比传统燃油车更为常见,对后排乘客来说尤其如此。原因是:

1、电车普遍使用了「能量回收」功能,司机只要松开油门,车速就会快速衰减,这样可以回收能量。燃油车司机松开油门,车速缓慢而均匀地下降,不会产生类似电车那样的刹车感。

2、电车启动时,可以在瞬间输出最大扭矩,于是乘客就会感觉到背后猛然一推。燃油车扭矩输出是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没有这种瞬时的推背感。

3、燃油车在加速减速时,发动机的轰鸣声会发生变化,乘客习惯了这种背景音乐之后,内心对车辆加减速有预判,于是会提前准备。而电车没有发动机的背景音乐,在静谧的车厢里不断突然加减速,让乘客毫无准备。

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出行,交通环境复杂,于是电车司机频繁地用松油门的方式减速,马上又用踩油门的方式加速。这种交替变化太过频繁,变速太过峻急,坐在后排的我,以及我的同类就会被诱发运动病,前庭无法适应频繁的变速,于是很快就会被反复前后晃到恶心想吐。

一位司机师傅和我说过,可以通过调节能量回收功能的强度,平滑这种速度变化,从而改善后排乘客的感受。我看了资料,还可以通过坐在前排获得实时视野,不去低头看手机屏幕等等方法缓解这个问题。但我想,最好不要麻烦司机师傅。司机师傅尽量回收能量,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行为,因为他们要养家糊口。过去他们也省油,现在他们要省电,都是一回事。

坐在前排且不看手机,这在今天也是一件相当尴尬的事情。司机师傅在前排,乘客在后排,这样大家都更自在一些。更何况,副驾是在遇险时最容易被一把方向盘让出去直面危险的位置。

所以,我认为没必要麻烦司机师傅,也没必要改变乘客行为,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在网约车软件上增加一个打车选项,「非电车」或者「燃油车」,乘客可以指定自己只乘坐燃油车。目前的软件里虽然有「车型勾选偏好」,但只有综合最优、上次呼叫车型两个选项,不涉及到动力类型划分。有「应答车型偏好」,但只有综合最优、最快车型优先、低价车型优先、高档车型优先,也不涉及到动力类型划分。

我无意于讨论燃油车和电车的优劣,也没有提出类似「无臭味车厢」、「全女司机」一类的严苛要求。我只是想要一个选择燃油车的按钮而已,在打车的一级页面里甚至有「宠物友好」的车型选项,我认为「运动病友好」更有理由出现在这里。

每次打到电车,我都要哀鸣一声,就像是一枚鸡蛋那样,在后排被一只大手攥住,然后疯狂摇晃,车行一公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人黄都被摇散了。很多时候,下车我就要去吃饭。朋友们看着我苍白的脸,问我:「最近瘦了?」。我哭丧着脸举起拳头气若游丝地呼喊口号:「为了环境保护,为了人类科技进步!」。

不上「非电车」这种消极选项,你哪怕加个更加正面积极的「减肥车型」或者「控制胃口车型」呢?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