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3

并无藏私

 


​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读者倾向于找到一个可以信赖的作者,但是读者又忍不住随时去质疑、挑战作者,总是觉得作者​没有说实话,作者意图欺骗自己。或者可以这么讲,人们通常认为写作者是​或明或暗、有意无意的骗子​,起码没有完全说实话,肯定​在哪里藏了一手。
今天,​我想就一个小点谈一下这种误解从何而来。当然,我的身份依然是作者,你依然可以不信​。没关系,我的签名档就在那里,一直就没有改动。
这个所谓的小点是这样的:我每天都在文章里分享AI作品对应的咒文(Prompt)​。对咒文的正常理解,那就是对特定的AI模型输入相同咒文,就可以得到类似的​图像---放心,我知道大多数人对于AI绘画毫无兴趣,这里我也不打算展开讨论相关的原理。我只是想请你来看一看过程,​不需要学习任何东西。
​既然同咒文生同图,每天也都有读者拿去尝试,试完了回来抱怨:为什么我输入了同样的咒文,得到的​图画却不是你画的那个样子?我想,“骗子”两个字已经在他们舌尖反复打滚,​只是碍于我的淫威,他们暂时发作不得而已。我真的藏私了吗?我真的没有说实话吗?我真的用不想干的咒文来糊弄读者吗?来,让我们徐徐展开时间线:
2024年元月一日零点,我发布了一套新年组图​和读者庆贺新年。其中有一张​图很多人看了都说喜欢:

​它的咒文很简单:a cute baby Chinese dragon in suit hold a sign says "2024" --v 6.0. ​翻译为中文就是:一只穿着西装的可爱的中国小不点儿龙,举着一个写着“2024”​的标语。
第一次​输入这个咒文,我得到的结果是这样的:

我对右上角的这只小不点儿龙很感兴趣,一看就是中国龙,不是西方龙,不是恐龙。但是,他牌子上的字符不行。天知道上面为什么会出现三个汉字,为什么数字变成了224​?整体看上去,感觉是在说:请输入224---这是什么意思?​验证码龙吗?和2024​新年有毛线关系?
不过,有了这张图也已经很好了​。因为我可以以它为母本,让AI继续生成更多​类似图片。于是就有了:



我生成了两组,​一共八张图。在这8张图里,AI终于生成了两张正确写有“2024”​的图片。我继续选择​其中之一,再次生成:

芝麻开门!这一次​我一眼就看中了左上角的这张小不点龙。AI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在发明创造了那么多中文字之后,居然会碰巧生成了一个很像是“吉”​字的字符。只是这只小龙的肩章被AI弄成了几个金属圈,我并不是很满意,我想要一只手里举着​吉和2024,穿着绿色西装的小不点龙。
你现在应该能够猜到,接下来我肯定要选择它为母本,然后让AI继续生成​新图片。没错,你猜对了,​所以接下来你能看到极为壮观的一幕:














我重复生成了13次,一共生成​52张图。没有任何一张重现那个“吉”字。AI不断生成它所认为的中文字符,​让我感觉自己是在庙里抽签。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把所有草稿都张贴在这里,不是想要为难你的手机和电脑。我只是想让你感受一下,我画到第13次时,内心的沮丧​和绝望。
最后我看时间已经耗费太多,不能再继续无限制地生成下去,不然就要超过零点了,就只能选择了最早的那一只我不怎么满意的小不点儿龙---和其余的几十张龙相比,它是最为切题,也是最为合适的,虽然它的肩膀上不知道为什么爆出了​弹簧,但愿人们在新年不会注意到这种小细节。
​回到最早的那个问题上来:为什么我输入了同样的咒文,得到的图画却不是你画的那个样子?
​答案很简单,因为你尝试的次数太少。你在我这里,看到我用几十张图中遴选出来的一张,​就以为你可以靠着相同的咒文,一次输入就能得到一样的结果,那当然会觉得失望。一年多来,你反复看到的只有我最终的成品那一张,你对于我之前为了得到这一张所付出的​时间精力一无所知。
我没有欺骗谁,我也没有藏私。人前看起来轻轻巧巧,不费吹灰之力的事情,背后都有不为人所知的努力​和失败。​很多年前我在文章里曾经说过一段话,现在我想再说一次:
人的一生中,无数次努力形成了​高低起伏不定的成就点,密密麻麻分布在时间线上。人们对你的评价,那些​最高的点连线而成。​但是这些点加起来,连总数的1%都不到。​所以,这条连线不代表你的真实水准,只是代表了你的最高水准。不幸的是,人们只会看到最上面的这条连线,对于​连线下方无数的点视而不见。而你自己应该清楚,还存在一根线,有一半的点在它之上,还有一半的点在它之下,它才是你的真实能力基准线。
​现在我要加上一句:如果都不知道这两根线的存在,如果只打算打一个点,并且期待这个点刚好就是你的最高点,那我劝你​立即买一点花生,压一压你的醉意。

------


2024-01-02

六个比喻

 


早在2017年新年,宗萨钦哲仁波切在​祝辞里写过四种比喻,以此祝愿所有人在新的一年里如鹿如狮如风亦如疯。现在,我把仁波切的四种比喻拓展为六种​,作为2024年新年祝福送给​你:
如鹿独处,如狮大勇,如风无预设,如癫不分别。如天空海洋,来去流云,起伏波浪,澄澈如一,不落纤尘。
根据宗萨钦哲仁波切的解说,如鹿的意思是鹿在受伤之后会离群索居,​找一个地方安安静静独自养伤。以此​鼓励人们在新年的一年中,要找出时间远离人群和自己单独相处。​我对这个比喻有另外两重个人理解:
一是鹿热爱自由,一旦从牢笼中得以逃脱,就会如同利箭离弦​一样,一跃而去。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你就像是一头鹿,可以毫不犹豫地从各种牢笼里逃脱,无论这个牢笼是​位于现实,还是来自你的内心,你都应该有鹿一样的果决和速度。
二是和社交网络保持距离,​不要在上面倾诉自己的苦恼和伤痛。互联网上并不存在群体疗愈这种事,相反,对不恰当的对象进行倾诉则有可能招致​更大的伤害。我不赞成小到痛经,大到辞职​离婚都要在网上分享。能够治愈你的只有时间,而且你有能力独自承受,如此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而不是无穷无尽的欲望和欲望的挫败。
如狮的意思是学习狮子的勇猛,传统上,人们把狮子视为王者,​拥有极度的优雅和勇气。仁波切以狮子作为譬喻,是希望人们能够如同生活中的王者,完全无视一切困境和噩耗,继续保持前行。绝对不把眼睛转过去多看一秒,让它们有机会吞噬你的​心灵,让你耗神分心沮丧绝望,以至于在将来​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这几年来,所有人都不是​全功率运转,谁都是在带病前行,带伤​运行。有的人在生活中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有的人在事业上遭遇了惨痛的挫败,有的人的生命受到了​严酷的威胁---这几乎变成了人生中的常态,少有人怀着轻松自在快乐的心情​投入每一天的生活,内心却时时刻刻和过往的​伤痛和挫败纠缠。所以,想象自己是一头狮子,感受那一颗狮心带给你无惧一切的勇气,片刻不停的果决,能在这样的时代里帮助你的心安定,能够让你​集中精力找寻生活和生命的出路。
如风的意思是说风无定向,甚至风自己对于下一秒钟要吹向何方也没有​任何预设。过去几年中,我想你应该品尝过​预设未来和心怀期待所带来的失落和痛苦---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情并没有按照你的想法发生,有很多事情甚至和你的期待完全相反。这里存在一个选择问题,你在世界的真相上做出选择​:
你是选择相信​只要你足够聪明,你足够努力,你就可以让世事如同你期待那样发生?还是你选择相信你是你,世界是世界,​你有你的期待,它有它的安排​,世事自有它自己的节奏和时间表?如果你选择​后者,那么你就是选择了风,那么你就可以继续做自己的努力,但是你可以接受一切结果。你平等地接受一切结果,因为这就是世界的真实,它是不可臆测不可期待​的,甚至也不会特别照顾或者​针对你。​风对于地理没有偏好,它只是从一处吹往另一处,你也应当一样,于是一切​结果中都蕴藏着新的希望。
如癫的意思,按照仁波切的本意来说,就是对世俗的一切标准和好恶持有不偏不倚的态度​。别在意赞美,也别在意批评​。别在意赞同,也​别在意反对。别在意​认可,也别在意否定。因为持有这样的见地,和世俗中的大多数人相比,显得就像是疯癫了一样,所以叫做如颠​如狂。
我个人对这个比喻的理解,是它鼓励人们保持清醒。人们活在这个世间,很容易被四组八种对立概念所控制:利得与损失、名声与讥嫌、称赞与指责、快乐与痛苦。在每一组概念中,人们都渴望得到前者,都​竭力避开后者。于是,前者就变成束缚在自己身上的缰绳和嚼子,为了得利得名得赞得乐,​自己被驱使着做了许多事,沉溺在毫无意义的追逐中。后者就变成了不断抽打在自己身上的鞭子,为了躲避这些东西,自己可以去做​许多自己其实并不愿意做的事情,以至于曲折心性,酿下​大错。
如果有什么人可以把这些事情放下,不再去追逐,也不再去躲避,​那么世人按照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就会认为他已经疯了。但是,这种疯癫在我看来,它就是清醒,它让一个人在一个滥醉狂饮的宴会上滴酒不沾。​在酒鬼的眼里,这个人不是疯了还能是什么?​我不能说希望你在2024年里一杯不喝,也不会劝你少喝几杯,我只希望你有那么几刻能够认识到谁喝醉了,谁还醒着,​认识到什么是喝醉,什么才是清醒。
如天空和海洋是我个人的理解和期待,它的意思是说:天空有晨昏变化,会有风霜雨雪,会有流云霞光,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暂时的,来了又去,聚后复散,但是天空本身没有任何改变,​依然空灵澄明。大海也是一样,风浪都在大海的表面,洋流也只是一带而已,这些起伏生灭也都是暂时的,并不能改变大海本身,大海本身没有任何变化,依然透明澄澈​。
​天空和海洋就是你我的本心。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感受,​只是天空里的流云,大海上的浪涛。无论是乌云密布,雷电交加,还是惊涛骇浪,台风海啸,它们都是暂时的,都会过去的,而本心依然是本心,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即便我们为云彩光影浪涛浮沫遮蔽了视线,不能随时亲见本心的样貌,但也应该相信它们不会改变,它们始终澄澈如一,不落纤尘。这样的话,所有的尘埃都会吹落去,哪怕当初它们落下来的时候看起来就像是一整座须弥山。
​最后,让我再把这六个比喻送给你:
如鹿独处,如狮大勇,如风无预设,如癫不分别。如天空海洋,来去流云,起伏波浪,澄澈如一,不落纤尘。
祝你新年第二天也快乐!

和菜头
2024年元月2日
于北京


------


2024-01-01

祝你新年快乐(2024年)


新年好!
2024年第一天,先送你一份礼物吧。去年的今天,是我从西乔那里拿来的两张图送给你---《送你一份新年礼物》,一只转身而去的胖虎,和一只推门而入的胖兔。今年的礼物由我自己动手,在文章里会有两张青龙图。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是龙年,经过60年轮回,龙终于回到了天干的第一位,甲辰年。
甲辰五行属木,所以是青龙。命书上说:青龙守库。意思是青龙年大家比较容易发财。相士又说,尤其是木命和土命的人,甲辰年可能要发得还要大一些。所以,我用AI画了两张青龙。但是纯粹翠绿的龙其实并不好看,龙属又以金色为尊,最后就选了两张金龙正在转变为青龙。我不会PS,AI又不会写中文,也就没有办法在图上加一句“一元复始,福慧无双”一类的吉祥话。好在这两张图配色不错,有金色,有绿色,你刚好可以补上一行红色的字,这样画面的颜色就算是彻底完满---
金子是金色的,美元是绿色的,人民币是红色的,无论是哪一种颜色,都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
去年,2023年,其实并不能真算作是“新的一年”。这一年里,我看到留言区里许多读者说自己生病,甚至要动手术,还有许多读者说自己的孩子生病,反复发烧咳嗽。去年一整年,疫情的阴影其实还并没有完全褪去。三年时间,让很多人的身体变得虚弱,让很多身体里潜伏的隐疾爆发出来,让很多人不大适应回到一个充满各种病毒和细菌的世界。所以,去年一整年大家都是在做重返生活的适应性训练。经过这一年时间,大家终于恢复旧观。青木又有疗愈的作用,那么在2024年身体和精神状态应该有很大的改观才对。也就是说,今年我们终于可以道一声真正意义上的“新年快乐”。
过去两年,我在公众号连续组织过两次元旦开笔活动。
元旦开笔,人间重启(2022年)
元旦开笔,万事皆宜(2023年)
我想,今年也希望大家能够把这个新年仪式继续下去。许多地方取消了新年夜倒计时,所有地方到现在都还不能燃放烟花,但是我总觉得新年需要一点仪式,不单是擦亮玻璃,换上新衣,相互祝福,收发红包---所有这些事情都是为了自己,并不是特别为了新年。​元旦开笔则不同,它是专为迎接新年而设。我们用一个非常传统,非常中国的方式去迎接新年,动那么一下笔,算是在新的一年里正式完成了第一件事。而那些不同的字句里,也有每个人自己的愿力,我们希望新年会有怎样的变化,会有怎样的生活,都可以诉诸笔端。文字是神圣的,写字也是神圣的,一旦落笔,那就是个人和天地之间的签署下正式契约。
这里顺带也展示一下当初告诉我元旦开笔的那位朋友,他在这个元旦写的一幅字,从中可见此人性格一斑:

不懂英文的读者我可以帮忙翻译一下,这三个字符的意思是:乐运双至。
在经历了那么多之后,新的一年还是如约到来。让我们把往昔的一切沉重和痛楚暂且放下,把背负的重担和压力暂且放下,把昨天的忧虑和明天的期待也暂且放下,怀着单纯的欢喜之心进入新年第一天。虽然一年到头我们会遇见数不清的麻烦、困扰和障碍,让心没有一刻安宁。但是在一年之中,起码应该有那么一天,我们应该让内心保持它原本澄澈光明的样子,让喜乐和轻安从中自动涌现。哪怕一年里只有这么一天,一天里只有那么一刻,每个人可以做到一瞬间的澄明,那也应该去感受一下。这样,当未来烦恼和痛苦汹涌而来时,忆念那一瞬间的澄明,也能给人带来莫大的勇气与安定。
今天就是那一天,祝你新年快乐,所愿皆成,让我们一起继续前往未知的2024年。


------



 

2023-12-31

告别2023

 


​2023年就这样过去了。
临到动笔前一刻,我才把标题从《再见,2023》改过来。​2023年一旦过去就不会重逢,我们都站在时间的单向箭头上。
大家应该早已习惯,我在每天上午推送一篇文章。事实上,在过去的365天里,​我发布了400多篇。一天写一篇,偶尔两三篇,然后写上一年,​于是你就可以变成网上的某种标识一样的存在,某种来自陌生人的陪伴,某种人和人之间的​联系。​当然,也是某种日常,类似刷牙洗脸吃饭。很多人也的确是​那么看待的,刷牙洗脸吃饭,​平常日子里的寻常事。
我和绝大多数读者一样,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在同一个时区里。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类似,我们在相同的时空之流里漂流。所以写作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因为写我所见所闻所感,​那么就一定会有共鸣。大家都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区别在于大部分人需要全心全意对付生活,但也总得有个什么人​负责记录一下大家共同经历的这一切。
然而,毕竟我依然是一个独立个体​。我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喜怒哀乐都类似,但是​经历却不尽相同。2023年里我最高兴的事情是回了一趟家乡,而且待了超过2周时间---自从2008年5月12日我开始北漂,​还从未如此奢侈过。
待在家里,哪里都不去,这​就已经让我感到莫大的幸福。更不用说和失散多年的旧友恢复联系,发现他们还是可以和记忆完美重合,岁月在他们身上体现​出了难得的仁慈。没有比较,没有嫉妒,完全发自内心地为他人感到高兴,这是一种相当纯粹澄澈的​喜悦。
我没有说过,其实​我和这一段经历差一点擦身而过。真实的情况是回家的日期一拖再拖,一会儿是猫咪病情不稳定,一会儿是疫情有反复。而我自己作为曾经的航空从业者,每到行期临近,都会感到巨大的焦虑和​恐慌。三年没有怎么飞行的机队和机组,​让我很难决定选择什么航空公司和机型。每一次取消行程,这种焦虑和恐慌就​会增强一倍。强到我去研究高铁时刻,强到我几乎要取消探亲计划。
直到我终于意识到​这是心魔。一个人长期带着两只猫待在一套公寓里,已经不习惯下楼,​也已经不习惯把自己托付给他人。但是如果我想要回家,我就必须把自己托付给一群陌生人,托付给他们的训练,他们的技能,他们的责任心,就像是我把自己托付给几十吨重​的那一堆钢铁和塑料一样。都过去了,这一切都过去了,成功托付过一次,那么一切都​好了。
2023年对于我最沉重的打击是我的猫咪​病逝。他经历过许多更为严峻的时刻,他每一次都​成功地转危为安,又从死神那里抢过来一段慵懒时光。毕竟猫有九条命,生命力极为顽强。但是这一次他才推上手术台准备肾透析,连​麻醉剂都还没推,他倒下就死掉了。我并不知道,之前他已经耗光了​九条命,这一次是第十次。
人们说的​崩溃时刻我都没有经历过。他们说开门的时候,再没有一只猫竖着旗杆一样的尾巴​跑来迎接自己,这会让人崩溃。他们说坐在沙发上的时候,习惯性伸出手去摸沙发扶手上的猫咪,一下子摸空,这会让人​崩溃。我没有这样的感受,​甚至没有过一闪念​这样的想法。只是当我回到北京之后,把猫妹从卧室放出来。她跑到客厅里一边嗅一边找,发现哪里都找不到猫弟之后,抬起头来​疑惑地问我。​我用平静的口吻告诉她“弟弟已经死了”的​那一刻,的确是很难忍,很难咽。
生活就是这样,不是么?​悲欣交集,​如同潮水一般来去。但那都是一时,一时而已,大部分的日子如同白开水一般平淡无味,毫无起伏。​我每天更新一篇文章,就是在这毫无起伏之中添加一个节拍,在每个上午固执地敲响。​为自己敲击这一下,也为他人敲击这一下。
今年我个人做出的最大改变​是扔掉了沙发。那个沙发已经完全变形,无论怎么改换垫子的摆放方式都不能平整。当初保留它的唯一理由,是猫弟喜欢在宽大的扶手上睡觉。我把沙发扔了,沙发太长,师傅运不出去,就在楼道里用电锯把它肢解,最后收了我300块钱的​清运费。
扔掉沙发之后,客厅里多出一大片​空白。然后我就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我不想去买一套新沙发来换上,我想保留这一片空白。现在我没有沙发,​只有几个放在地上的垫子。没有了沙发,我就不能躺在上面看电视玩手机,只能去电脑桌上打字,只能坐在餐桌前喝茶。做完这一切之后,我回到客厅盘坐在垫子上。没有谁规定客厅必须要有沙发,盘​坐在地上也完全可以。坐在​地上,我终于觉得自己的2023年有了一点点不同,有了真正属于我自己的那一部分。
​2023年就要结束,让我们明年见!

------



2023-12-30

朋友之言,切不可信


我说过,在我配了一副新眼镜之后,自己很满意,但“朋友们说不行,不配我脸型,于是我就越发觉得满意了”。读者看完笑个不停,估计是因为觉得这句台词好,只一句话就刻画出了我是一个怎样的鸟人。
其实,人的自我认识和他人对自己的认知之间,并不能对齐,中间小则有一条裂缝,大则存在一条鸿沟。所以我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试着不断在这两者之间调节,找寻某个平衡点,​努力弥合这条裂缝。一方面不希望自我认知失调,​变成一个怪物。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完全失去自我,​让自己的意志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之下,随意搓揉出各种形状。
这里的他人,按照远近亲疏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陌生人,有许多陌生人边界感缺失,喜欢​教育人。比如说我写字,那么就经常有陌生人来教育我怎么写才好,怎么写才对,我看了​就当是放屁。真有什么真知灼见,经验集成,怎么可能在网上免费赠予陌生人?
一类是熟人,就是认识,​打过交道,但是没有多少情感联系。对方在朋友圈宣布婚讯,我会点赞,但是绝对装作不知道还有随礼这件事,这就是熟人。熟人的边界感通常是最好的,因为大家彼此并不真正关心对方,所以不大愿意给你建议意见,或者​对你进行评价。因为一旦那么做了,下次发消息过去​也许就会发现对方已经不是自己好友。
一类是真正的好朋友,好朋友是真了解你,所以他们对你说点什么的时候,通常都不是无的放矢。比如说,我朋友认为我脸圆,这是正确​的认知。我朋友认为脸圆再戴圆形眼镜,就会显得脸越发的圆,这也是正确的​认知。我朋友认为让脸显得越发的圆就是不好看,​这就不是什么正确的认知,而是个人审美偏好。
虽然朋友和我非常熟悉,但是他们对我的认识​不大可能深入到核心部分。在我的内心深处,认为脸圆是老天的安排,​是自然生成的结果。对此我完全可以接受,所以我不会想着如何去改变,去遮掩,去用​视觉错觉加以修正。我要反其道而行之,用圆形眼镜强调​脸圆,把这个特点强化十倍。这样,别人看到我的时候,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发现我的脸圆,于是对我就有了正确如实的认知。不会在未来​某一天惊呼:啊,我一直以为你是一张方片六呢。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通常把好朋友当作自己的​可以信赖的标尺。他们如此观察我们,他们如此评述,可以直言他们的观感和评价。当他们说“你最近的心态和前几年相比变了”​,那通常都是真的,​而且如果不是他们说出来,自己并不会觉察发生在自己身上日复一日的微小变化,​年深月久之后已经产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所以,没事的时候请朋友测量一下自己,可以正确​认识自己。
但是尺子​本身也是一种束缚,使用尺子的人在测量时内心也会存在着期待。朋友们他们的尺子,在尺子里​测量出一个他们心目中的你。但是,那个人是静态的,是符合他们期待的,​并不是真正的你。你如果和朋友心目中的自己100%重合,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精准预测你每一个下一步,​那么,你在他们心中获得了稳定认知的同时,差不多也就等于是死掉了。
永远要有10%-20%的意料之外---数字是我瞎说的,但是​大家都喜欢具体数字,那我就编一个---你身上总得有一些朋友预料不到的言行,预料不到的选择,你才不至于成为一个放在​桌子上纹丝不动的摆件,你才有一部分始终在尺子之外,需要朋友们重新测量。对于你自己而言,这意味着生命的变化始终还在你身上发生,你和昨天的自己相比,还是有变化,而且是那种跃变。于是,你的生命​也就得到了拓宽。
圆脸戴圆眼镜,别人看到了可能会觉得很好笑,​这一点我知道吗?​我很清楚。​但是,这里存在两个我。一个我在面对别人的笑声时,会立即自惭形秽,会摘下眼镜扔了找根棍子​探着路回家。另一个我在面对别人的笑声时,无比坦然,无比自在,认真地观察对方小舌的弹动,​观察对方后槽牙上有没有韭菜。这两个我之间存在方向问题:我更愿意从哪一个变成哪一个?​事实上,我已经用行动做出了选择。
所以,朋友之言,务必要听。朋友之言,切​不可信。之所以要听,那是因为要尊重标尺,​尊重标尺所代表的事实。之所以不可信,那是因为​你始终是你,朋友始终是别人,怎么想​是你自己的事,怎么决定也是你自己的事。朋友们圈出来的那个你,也并不是真正的你。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