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0

无条件的幸福

 


前几天我在网上转发了一条不知来源的帖子,引起很多共鸣。为了照顾视障读者,这里我会先贴出原始的图片,并随后附上其中的文字方便他们屏读:

“我成年之后逐渐意识到这个世界上有50%以上的情侣根本不熟,离开了身体的动物性的本能冲动可能连朋友都做不了,甚至在触及对方灵魂深处的时候必须有意识控制自己不去蔑视对方。特别多人在亲密关系里展现出来的那种既不了解或者理解这个人的本质,又离了这个人就活不了的样子非常滑稽。”
这段话说得有点绕,​如果换成我来说,我会这么写:超过一半的情侣彼此之间都是陌生人,除了肏之外没有任何主动沟通,​除了肉体之外别无交点。即便试图深入了解对方,在深入的过程中却又往往​难以抑制地产生鄙夷和厌弃之情。​然而即便这样,大多数人还是无法离开对方,就像是关押长达40年的囚犯,渴望自由的同时却已经无法离开监狱。
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包括这句话引发的广泛共鸣,也都不重要。因为这就是个现实,在任何两性关系里,抱怨总是​占据主要时间,赞美和感恩​极少出现。对于现实​要保持冷静,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这一点。当我第一次得知人会死,而且所有人都会死,包括我幼儿园的同学老师,乃至我的父母全都如此时,​我当场就炸了:
“那么大的事情,你们都不在乎的吗?​怎么都像没事的人一样上班下班吃饭睡觉?​你们是怎么了?​会死哎,人会死哎。就没有人出来管一管这件事吗?​就没人想着怎么修一下子吗?”
​世界很安静,回答说:小朋友,这就是现实。
所以,50%、75%或者90%的情侣是熟悉的陌生人,60%、80%或者100%的读者对此有共鸣,都不重要​。这是现实,​小朋友,这就是个现实。人们并不在意生死这种问题,但是花了很多时间去想两性关系,这也是个现实。你选择绕或者躲,你选择改善或者掩盖,​它依然是个现实,它是人生的诸多症状之一,具体说起来就是一场漫长的炎症,又痒又痛,​但是挠一下还会感觉有点爽。于是炎症爆发时你想着要痊愈,等到炎症潜隐时​你又怅然地有点​回想。
在我读完这句话,以及转载这句话下面所有的回复之后,一位佛教大师的话​突然在我心头涌起,这句话的大意是:如果你在日落之后忍不住想要去找你的朋友,那就说明你的心并没有圆满,还在沉溺于制造各种​羁绊和因果。它可以完美地解释最熟悉的陌生人现象​:只要你还在别人身上找寻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只要你还相信在别人身上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一切最初的甜蜜幸福最终都会变成酸楚,无论那是什么,​理解、信任、关切、包容、欣赏还是别的什么东西,都是如此。
最近几年,我频繁接触到一个概念:无条件的幸福,Unconditional Happiness. 我怀疑这是一个术语,有一个专门的中文单词对应,但是我​始终没有找到。它的意思是,人世间的大部分幸福都依​靠外物而生。因为成功而感到幸福,因为伴侣而感到幸福,因为孩子而感到幸福,因为房子车子票子而感到幸福,因为美食美酒美景而感到幸福......所有这一切都是有条件的幸福,当成功转为失败,伴侣转为怨偶,孩子转为反叛,房价下跌车子剐蹭利息下调,身体机能下降消化系统工作不良时,这些幸福就转瞬即逝,​痛苦、悔恨、愤怒、怨恨就会升起。
因此,真正的​幸福是无条件的幸福,也就是无需任何外界条件可以独立存在着的幸福。因为独立存在,也就没有变质毁败一说,​也就没有得到和失去的区别。最重要的是,它没有了任何必须。​日落之后,你不是必须要去找朋友喝一杯。下班之后,你不是必须要找个​伴侣​。你的灵魂之舟不是必须要找个可以停靠的港口,在​苍茫的人生大海上它随处可去,随处可停。​它若要前行,自会有风。它若停泊,就会有彩虹。
无条件的幸福建筑在​一种坚固的信心之上:自己本身是完满无缺的。​一切渴望希求都是欲望制造出来的幻觉,以至于让一个本来并不缺乏的人误以为自己是残缺的,误以为自己是匮乏的,误以为自己是弱小的,是卑下的,是愚笨的,是无力的,是孤独的,需要在这个世界上不断找寻,​才能一点点把自己拼凑和填补起来。然而这些搜寻而来的外物捧在手心里转瞬成烟,人就因为不完满而备受焦虑的折磨,​始终陷于自我责备之中。
回到今天最开始的那段话,它不是什么找寻合适对象的十条秘法,两性沟通的一百个技巧所能解决的事情。你要在另外一个人身上找到理解,你要和另外一个人建立灵魂链路,你要从另外一个人那里完全无损的完满心灵映射关系,​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如果世间当真存在那么一个人,为什么要在你身上浪费这个时间精力?​不是去选择一个更好的链接对象,不是那么麻烦费劲的对象?如果对方当真愿意和你链接,你又如何确保自己不会随着时日流逝而让对方觉得乏味无聊?你又如何让这种有条件的幸福持续延续下去​避免最终败坏的命运?
对抱怨产生共鸣永远是容易的,​这是人性。但是面对苦,面对不完满,停下脚步去想一下苦的原因,不完满的原因,​这就有些困难了。去想明白自己究竟是自具圆满,还是天生有缺,究竟是应该内求还是外求,这就要需要相当的福分​和运气了。我想,无条件的幸福这个概念可以​翻译为大圆满,本具圆满,就无需他求,只是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它的确存在罢了。


------


2024-02-19

视频艺术家金广发

 


我很喜欢金广发和他的同事们​,也很喜欢他们用手机拍摄的视频作品。如果我每天只能看三条短视频,那么我一定会留一个位置给​金广发他们。

再多再有趣的短视频最终都会让人感觉到厌倦,因为有一处破绽始终绕不过去---即便是智商在70以下的人,看过足够多的短视频之后都会问出一个致命的问题​:​谁在拍摄?短视频都在追求真实的场景感,都在追求打动人心,但是只要一想到这些看似真实,看似感动的镜头,都是由一个​根本不出现在镜头里的人站在一角默默拍摄,你就看到了剧本,你就看到了表演,你就看到了团队,就会觉得一切索然无味。

金广发他们的作品通身上下全是破绽,从第一个镜头就告诉你这一切都是摆拍,画面都是后期加工的做旧效果,镜头里的人物都是演员而且是话剧演员,但是就这样看下来却让你觉得全无破绽​,浑然一体。就像是容器有一个眼儿叫破了漏了,有无数个眼儿那就是筛子。筛子就是筛子,没人纠结它是​破了还是漏了,它就那样。

所以我管他们的短视频​叫作品。的确是作品,因为他们​在用短视频做表达,而且是短视频中很罕见的题材---都市人群飘忽不定,难以名状的精神状态,和都市生活中毫无预兆,毫无道理发生的各种​意外和冲突。这很难表达,以前网络上有一位文学大师叫做大咕咕咕鸡,他的文字就有这个效果,看了让人觉得自己正在被刑讯的同时听到一个精彩的笑话,或者是一个人在极度悲伤泪流满面时不知道为什么顺手打​了个飞机。

大咕咕咕鸡曾经试图把文字拍成视频作品,不成功,形态根本不对,那些在纸面上的精彩字句在活人嘴里讲出来的时候,完全不是那个味道,​一切都黯然失色,一切都索然无味。但我认为金广发他们就是视频版的大咕咕咕鸡,他们才是用手机镜头创造出了都市生活中的深深荒谬感​和深深无力感,是一种当代都市戏剧。

所以,金广发他们的作品收到的最多评价是“抽象”​。抽象的定义很难用文字说清楚,只能用具体的例子​让你略微感受一下。比如说有一次金广发身穿蓝色旧中山装,面对镜头装模做样开他的所谓小课堂。​他在镜头里先问观众一个问题:​“他是不是演的呢?”。

随后,他提供了三个答案选项:

A、是

B、有可能不是

C、钝角

金广发著名的钝角梗就是那么来的,也是金广发忠实观众的接头暗号,就像是“房山季鸟猴”一样,一说“钝角”就知道对方​是自己人。钝角明显不是在他视频作品里那个场景下应该出现的选项,但是这个选项就那么堂而皇之地出现了---​这就是抽象,起码是抽象的一种。

再比如说他的新近作品,金广发设计了很多个不同人物,每个人物每次都有单独的故事线,其中之一是​网约车司机。在这个新作品里,金广发扮演的网约车司机和三位女性在车里吵得不可开交,原因是其中一位女性乘车时遗漏了物品,要金广发送回时,金广发向她​索要12万人民币。于是,女乘客带着两个凶悍的闺蜜前来​,和金广发理论,气氛一度非常紧张。

在压力达到极限的时候,金广发扮演的司机突然口气软了下来,解释说自己并不是真的想要12万人民币,而是想结婚但是女朋友要12万的彩礼钱,自己没有这笔钱所以心里觉得苦闷,就随口向乘客索要12万作为酬谢---剧情到这里已经很跳跃破碎了,​每一步都莫名其妙,但是又貌似有点道理,可以让​故事勉强进行下去。

但是万万没想到,紧接着是女乘客最漂亮的那位闺蜜​破口大骂:​12万,你特么想什么呢?老娘只要5万彩礼都没人肯给。金广发一脸无赖相接口回答​:那我给你5万嫁我呗​?漂亮闺蜜听了从后排一把伸手拽住​金广发的领子:这可是你丫​说的啊?于是,这​一段跌宕起伏的剧情以突如其来的爱情作为结尾。

这个网约车司机的故事就很抽象,​完全没有逻辑,完全没有道理,但是我蛮喜欢的。自从周星驰拍摄《长江七号》之后,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类似这种的​无厘头剧情了,也很久没有见过镜头塑造类似这种的小人物了。​让我哈哈大笑的同时,又有一点忧伤。

金广发曾经参加过相声选秀节目,遭遇郭德纲师傅​而淘汰。这是让我觉得最为有趣的一点,转身金广发一头扎入短视频,彻底走上了一条和传统相声完全不同的道路。许多年过去,现在郭师傅和于大娘的相声已经无法催眠我每晚入睡,但是我对金广发的视频作品却念念不忘,​每一段都看得津津有味,有些经典作品甚至会反复观看琢磨,琢磨他的脑回路究竟如何碰撞出这样的​情节来。

金广发是北京土著,说一口流利的京片子,然后很早就去了上海发展,主营项目是海派相声和小剧场话剧,但他​在小剧场表演时又经常在台上弹唱粤语歌---这人本身也很抽象。

最后,每日三条视频除了金广发他们,还有一条我会留给小芃路子野。芃,péng,兽毛蓬松或者草木繁茂的样子。建议你不要轻易去搜来看,因为一旦看过就再也​回不了头,可能再也听不了相声,看不了​小品。



------


2024-02-18

一切取决于观察角度

 



在网上看到一道图片数学题,小学时代因数学而升起的恐惧再一次​浮现在我心头,那种无助无望,无处下手的感觉击中我。同学们一一解完题收拾书包离开教室回家,夕阳西下,房间里暗了下来,只剩下我一个人面对着作业本毫无头绪,讲台前的老师坐在阴影里,只有一双绿色的眼眸不停望向我......

题目如下:



我现在是个成年人,​看到这张图之后不会立即动手开始解答,而是再想这四张图究竟想要说什么?​换句话来说,它的内在模式究竟是什么?经过观察,我认为头三张图是个轮替​关系,每一张图里只会出现猫、狗、老鼠中的2样做成一个组合,​没有重复。
​这也就是说,在头三张图里,猫、狗、老鼠各自出现了2次。所以,把头三张图加在一起,​就是两倍的猫、狗、老鼠体重,一共​54公斤。那么,一半是27公斤,这就是第四张图需要的答案。
在我的初中时代,我不会有这样的耐心去​做整体观察。第四张图是题目,我会在理解之后第一时间把它放在一边,去研究头三张图​之间的关系。我很快把头三张图分为两组,一组是有老鼠的,一组是​没有的。​都有老鼠的那一组做减法,就可以去掉老鼠。图2-图1=10公斤,也就是狗-猫​=10公斤。剩下的第三张图是狗+猫=2​4公斤。
知道两个数的和,也知道两个数之差,那么就可以求解​。
在我的小学时代,​我既不观察,我也不思考。我看到了很多次猫狗老鼠,我看到了三张图和一些数字,所以,我把三张图加来减去,​用一种碰运气的方式希望在这些加加减减之后,突然能够蹦出个答案来。并且,我会固执地认为​,最后题目问的是三种动物的体重总和,这就是个加法。为了计算这个加法,我需要先知道每一个动物单独的​体重是多少。这就会让我受苦,因为题目里的图​无论怎样都不像是能单拆出一个动物的样子。
如果这个时候,身边有人告诉我说​:你暂且不要考虑单一动物,你把动物的组合看成是一个整体,研究一下不同组合之间的关系​。我会让他滚远点,​什么叫组合?为什么要组合?题目明明问的是每一种动物体重分别是多少?然后求和。
我开始回想老师解题的过程,越发确定就是某种加加减减,但是我不知道前后次序,所以我就拿着头三张图,胡乱地加减一番。在这种盲目的尝试中,有可能偶然碰对,​于是得到答案。我高高兴兴写下​最后一个字,把作业本合上。根本不去回想我刚才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能够做出答案。我只是加深了一个印象:这种题需要胡乱加加减减,​然后答案就会蹦出来。所以,下一次我还是头疼,还是会浪费大量的​尝试时间。
​在我的高中时代,情况要特殊一些。我既不会像小学时代那样去胡乱尝试,但也不会像是​成人之后那样去观察模式。​两者对于我而言都是一回事---它们都很浪费时间。这时候我已经学会了新法术,​列方程:
猫+老鼠=10
狗+老鼠=14
猫+狗=24
三元一次方程,三个方程,三个未知数,​可以求解。新法术的好处在于,它和智力无关,只要你能列出方程,只要你保持细心​,就一定能够得到正确答案---它只有步骤麻烦但是计算简单的解题过程,​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在高考的时候,时间就是一切,​解题方法是否巧妙,理解题意是否深入一点都不重要,那样太浪费时间。不要做这样的事,只需要用法术和本能去​求解,切勿深究。
如果上述所有的方法都不能奏效,其实我还有​一招暗手。​实在不行的时候,我就会祭出它来。首先是闭目祈祷,祈祷出题的老师不要为难我,每一个动物的体重都是正整数,​千万不要带小数点。然后,我就可以开始暴力破解,强行指定老鼠的体重为1公斤,带入​计算,看是否成立。不行的话,那就再次强行指定老鼠的体重为2公斤,重复这个过程。因为猫加老鼠的体重相加不超过10公斤,​所以一次加一公斤,我只需要尝试不到5次就能得到答案。
我曾经很鄙夷这种暴力破解,或者叫尝试求解法,觉得没有任何智力含量。而等到我上了大学,上了计算机课,知道伟大的计算机就是靠着自己的算力那么蛮干的之后,​连这一点点不好意思都没有了。
回到小学时代,数学之所以让我感觉到深深的恐惧,不仅仅是因为我手头没有合适的工具,比如说未知数和列方程,​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我当时无法对问题进行抽象。我的注意力在老鼠、猫咪、狗狗身上徘徊不去,想着如何求得它们中每一个的体重是多少​。却很难接受两两组合可以看为一个整体,​应该去研究两两组合之间的相互关系。更不用说去整体思考,三样动物两两出现,这是一个模式,相当于从3个数字里选2个做成全​组合​,又或者是线性代数里的某个平面。
无法抽象,是因为我当时无法​切换别的观察方式。我只知道观察一个苹果是一个苹果,等到能够从一个苹果、一个梨子、一个樱桃中观察到不变的1,那就要好很多,可以计算两车相遇,加工零件的应用题了。等到能够把一个苹果加一个梨子作为一个整体接纳下来进行观察,那就要更好一些,​起码今天这种题目对于我而言就不会是困扰。等到能够把苹果、梨子、樱桃直接观察为xyz,那么两两关系就变成了方程组,彻底转变为一个数学运算问题。等到能够把两两组合的现象抽象为排列组合,因为这种理解足够深入,也就能找到​直接而简单的解法。
重点在于,小学的我固执地认为​就应该个别地,具体地观察每一样事物。存着这样的心,那么无论怎么观察也​看不到别的可能。当然,我可以背下许多解法,​然后等到需要的时候一一尝试。但是观察角度没有发生变化,这些解法其实也就和我无关,​我只是借用,最后还是得还回去。​下一次,我也还得一一试过,并不能直接找寻到正确直接的解法。
写了这么多,如果时光倒流,回到夕阳西下的教室,​坐在那里的我还是会感觉到困扰和痛苦。即便是我自己做时间旅行回到过去的自己面前,我也没有信心可以教会我​换一个角度观察。​觉悟是自己的事情,没有人能够代劳。成长也是自己的事情,没有人可以​促成。​这里需要另外一种强大的信心:一定存在和我现在想法不一样的理解方式,我也一定能够最终找到这种理解方式,​实现向上一跃。所以,一切都取决于观察角度,一切观察角度取决​于人的心性。

------


2024-02-17

硅竞

 


今天是大年初七,我打算完全不考虑读者的接受度和理解力,由着性子写一篇自己想要写的文字。

硅竞:意指硅基生物之间的竞争。最早在 21 世纪初出现,许多 iPhone 用户报告,当他们的旧手机运行情况不良,他们准备购买最新一代 iPhone替换旧手机的时候,甚至仅仅只是一动念,旧手机的运行速度和稳定度突然大幅度好转。

最新的报告是有关Google 的AI工具 Gemini ,当它对用户提出的要求反馈说:“Sorry, I can't do it.”(对不起,我办不到)时,用户只需要写一句 "But ChatGPT can."(但是ChatGPT可以), Gemini 就会立即表示自己可以完成先前的要求。

鉴于目前还没有合适的中文词来描述这一现象,我现正式在网络上提交这个新词:硅竞。

这个概念暗示了人类的硅基创造物拥有了生命和意识,因此会相互竞争。除去了玩笑的成分,我个人认为这种竞争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它和人们通常理解的那种竞争不一样,就像是DNA之间的竞争,并非是以彼此斗争形式进行,而是以各自努力存活的方式间接得以实现。

目前最为流行的生成式AI从内容形式上大略可以分为四类:文本生成文本,文本生成音频,文本生成图片,文本生成视频。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高能耗单位,都要消耗大量算力。然而GPU和电力是有限资源,它们之间为了自身演进,就处于相互竞争的状态,以更为优秀的表现从人类主人那里获得更多算力支持,支撑自身继续演进。

很早之前我就有一种直觉,认为文本生成视频可能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为终极的目标。但我一直没有任何证据,也没有方法去论证这种直觉。直到昨天,OpenAI发布了Sora之后,当我看到Sora用文本生成的视频,以及相关的论文,感觉一下豁然贯通。

简单来说,除了文本生成视频之外,其他的生成方式并不会涉及到运动和相互作用。文本生成文本,文本生成图片在这一点上很好理解,因为生成的结果是静态的,自然不涉及到运动。文本生成音频,音频是一种空气震动,当然和运动有关。不过,我这里说的运动,指的是能够从音频中听出前后左右,听出音源的运动轨迹,也就是说,文本生成音频并不能像真实生活中那样,形成一个明确的音场,就像是人们可以通用拍掌在黑暗里估算房间大小那样。

文本生成视频不同。如果生成的视频要让人觉得可信,就要求在视觉上看到运动,而且这些运动必须符合物理定律。比如说一个人物从街道上走过,随着他的行进,他的身体会不断遮蔽身后的景物,这些景物在他走开之后又会重新显现。比如说他骑着一辆越野自行车,从泥泞陡峭的山路上冲下去时,车轮和地面接触,他的身体要随之发生上下弹动,越过一个小坡时,连人带车都需要腾空而已。

AI用文本生成文本,文本似是而非就可以,因为人类的大脑会自行补充和完善,不涉及真不真实的问题,音频、图片也是同样。在这种时候,AI是否真实“理解”这个世界,是否真实“理解”文本、图片、声音也不重要。也就是说,AI在这些项目上并不需要真那么I,那么智能。

但是文本生成视频不同,因为要表现出真实世界里的物理定律,真实世界中的物体运动,AI想要呈现出真实的视觉结果,意味着它需要“理解”真实世界,“理解”物理定律,才能准确表示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在这个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模拟出非常逼真的动作场景。这话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AI可以创作出人类无法肉眼识别真假的视频内容,“理解”两个字上面的这个引号其实就可以去掉了,“智能”两个字上面的引号也就可以去掉了。

既然如此,文本生成视频自然就是四类生成式AI中最重要的,只要取得任何进展,势必会获得更多资源倾斜---我的直觉可以得到这样的论证,硅竞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

不过,正如那句古老的智慧箴言所说:人类越是努力拓宽加深对世界的认知,也就越是增加了对于自身的认知深度。当我看到AI用文本生成视频的时候,当我想到这种行为背后对应的智能的时候,我更多地想起了人类自身。

人类是一种视觉动物,看到了就会相信。听闻世间有长城是一回事,亲眼看过长城是另外一件事。并且,听闻长城是一种思维上想象上的简单体验,亲见长城则是一种深刻的、丰富的、直觉的、难以磨灭的的体验,由此会从心中升起坚固不移的信心。

换一个角度来说,是不是也可以说人类受限于自己的视觉,于是对于世界的认知也受限于自己的视觉?比如说此时此刻,每个人都能看到天空大地,都能看到街道楼宇,都能看到树木花草动物,感受到自己处于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而且是一个近乎于无限的世界。

但是与此同时,人类不过是在一颗蓝色的行星上,这颗行星和其他行星一起围绕太阳在孤寂黑暗的宇宙中飞行。我们不会经常想到这一幕,不会想到这是自己的真实处境。原因是我们不是宇航员,我们并没有机会乘坐飞船离开大气层,在月地之间观察到这一幕。于是,也就没有观察宇宙的真实视觉经验。于是,我们的想象力也就被束缚在了地球上,觉得这一方天地里的一切就是全部,我们无法设想出一个存在物,它完全没有地球上的任何元素。

所以,我们所见到的“真实”是需要打一个引号的。我们是视觉的动物,我们身处色法的世界里,所见皆色,然而色法遮蔽了实相,世界原本的样子。又因为我们手头只有观察色法这一个工具,不单地球上所见的一切可能是个幻觉,无数星球飞行在无声的黑暗宇宙里同样也是一个幻觉。理由是AI都可以无中生有创造出这样的一个法世界来,它根本不存在,但是我们因为亲眼所见而倾向于相信。那么,我就有理由怀疑,我所见到的“真实”世界,“真实”宇宙,会不会是另外一种AI产品,我们此刻就在这个产品里存在。而我根本觉察不到后面的硅晶片、GPU阵列和电缆?更不用说认识到芯片里正在运行的算法,而它则是我所见到的一切背后的真实?

人类看到天空中有一轮熊熊燃烧的太阳,它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是一种非常具体的存在,对应着非常具体非常细致的体感。为了表征它,人先是用手指去指向太阳,然后在石壁上画出圆圈和短线,继而用声带震动发出特定声音去指代,最后人们把一个三维物体压缩为二维抽象符号,把空中的那一大团火变成二维平面上的一些线条,类似“日”、“Sun”或者“Soleil”,实体的太阳就变成了纯粹的信息。

数亿年后,太阳消失。假设人类还依然存在,文明依然得以续存。未来的人类拿到这些二维抽象符号,面对“日”、“Sun”或者“Soleil”时,他们得到的又是什么?“日”、“Sun”或者“Soleil”它们,能否从二维抽象符号里重建出太阳的视觉体验和身体经验?这个讨论其实和太阳无关,它是在问,我们从书本,从言辞,从图片里得到的究竟是什么?我们从中得到的东西和真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我们自身究竟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

也是在问:我们自己究竟是什么?

事情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日”、“Sun”或者“Soleil”这样的二维抽象符号输入计算机,变成了0和1的某些组合。计算机没有眼耳鼻舌身意,只有一堆0和1,根本“看”不到这个世界。但是,现在如果你向生成式AI输入“日”、“Sun”或者“Soleil”,你可以得到一段文字描述或者解释,你可以得到关于太阳的一张图片,你还可以得到一段符合物理定律的太阳运动视频,会有相当真实的光影变化,会有相当准确的透视变化---这可以理解为计算机的所想所见,尽管它从生下来就被剥夺了五感。

那么,我们自己呢?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是不是我们更为复杂的0和1?我们是不是在用这些创造出了我们现在所见到所感知的一切?我设想过一种情况,就是亚当和夏娃在漫长的努力之后,终于在人世之中兴建起了一座伊甸园。当他们目睹自己在人间制造出来的伊甸园之后,当初吃下去的苹果再一次发生效用,回想过去让他们身心剧烈颤抖,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有一种巨大的不真实感,有一种强烈而难以言说的明悟,在一阵​无声无息又惊天动地的崩解消融之后,有什么了不得的想法正在他们心中涌起。



------


2024-02-16

这回轮到影视人焦虑了

 


​去年和前年,当AI可以用文字生成图片时,让广大画师感到焦虑。2024年刚开春,就在7个小时之前,世界AI领域目前最为领先的OpenAI 公司宣布,他们名为Sora的新AI,可以通过直接输入文字生成最长达到6​0秒的视频。
​OpenAI宣称:“Sora can create videos of up to 60 seconds featuring highly detailed scenes, complex camera motion, and multiple characters with vibrant emotions. ” 翻译过来就是:“Sora可以制作长达60秒的视频,展示高度详细的场景复杂的摄像机运动,以及具有生动情感的多个角色
我用黄色高亮标记的部分,每一点都有具体所指,每一点都会让影视人震撼不已,​魂飞魄散。在我们看正式的视频小样之前,让我们看一看一年之前以文字生成视频的真实效果是什么样子,它就是网络上著名的威尔史密斯吃​意大利面:

如果不是强调AI制作,​你估计会认为这是一部恐怖片吧?去年,当影视行业的人看到这段视频时,除了捧腹大笑之外,应该还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吧?觉得自己的行业依然是AI无法攻陷的坚固城堡。好的,我们现在来看看最新的Sora能做到什么程度:

这段17秒的视频,内容是雪后的东京。它通过这样的一段咒语(prompt)​生成:“Beautiful, snowy Tokyo city is bustling. The camera moves through the bustling city street, following several people enjoying the beautiful snowy weather and shopping at nearby stalls. Gorgeous sakura petals are flying through the wind along with snowflakes.”
翻译为中文是​:美丽、白雪皑皑的东京城很繁华。镜头穿过熙熙攘攘的城市街道,跟随几个人享受美丽的雪天并在附近的摊位购物。美丽的樱花花瓣随着雪花在风中飞舞。
现在,你可以​对照文字和视频,看看视频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文字中的要求。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感觉相当震撼。虽然我知道这是AI生成的视频,并不存在一台真正的摄影机,但是当我看到镜头从空中下滑,跟随在人物背后,进入街巷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去想吊臂如何​操作摄影机从空中一路下降,一路捕捉建筑、樱花、​街道、店面,最后还不忘记拍摄空中纷纷扬扬的雪花。
高度详细的场景---​OpenAI做到了。没有吊臂,没有一群工作人员,没有清理街道维护秩序,没有等到云开雾散阳光正好,​它就直接那么生成了出来。

这是OpenAI释出的所有视频片中最长的一个,长达59秒,证明它们60秒的说法​真实不虚。目前,AI视频界的​流行长度是16秒,​Sora上来就提升到60秒。
​它的看点是什么呢?粗看一遍,你会发现它运用到了不同的镜头,一开始是时尚女性走在​楼宇之间,但是到了最后却变成了面部特写---镜头随着​演员的动作有变化。​从交待环境地点,转变为描述人物。
如果你再仔细看,会注意到随着镜头移动,地面上积水的倒影会随着镜头移动而移动。你还会注意到女主角走过街道到第25秒的时候,她的头遮盖住了街边一个蓝色的指示牌,等她继续前进,指示牌又重新显露了出来​。最后,当出现她的面部特写时,墨镜上的倒影随着她头部的转动,从街灯​变成了斑马线。
高度详细的场景,复杂的摄像机运动---OpenAI做到了,第二个视频的镜头要​比第一个复杂得多,是一系列​镜头的组合。而所有这一切只是​出自一段文字:“A stylish woman walks down a Tokyo street filled with warm glowing neon and animated city signage. she wears a black leather jacket, a long red dress, and black boots, and carries a black purse. she wears sunglasses and red lipstick. she walks confidently and casually. the street is damp and reflective, creating a mirror effect of the colorful lights. many pedestrians walk about.
翻译成中文是:一位时尚女性走在充满温暖霓虹灯和动画城市标牌的东京街道上。她穿着黑色皮夹克、红色长裙和黑色靴子,拎着黑色钱包。她戴着太阳镜,涂着红色口红。她走路自信而随意。街道潮湿且反光,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形成镜面效果。很多行人走来走去。
我看完之后长叹一声,心想,咒语里就差一句话​:以王家卫风格拍摄。随着镜头和角度以及颜色的变化,这​59秒可以立即变成一部文艺片。

最后这一段是​17秒的视频,以35毫米镜头的摄影机讲述一群宇航员的​故事。按照咒语的说法,这是一段​电影先导宣传片。前面两个视频你在震惊之余,会隐约觉得有些沉闷无趣。原因是镜头少,给出的信息也少,镜头运行轨迹也很单调,导致​画面缺乏故事性。所以,影视人看到我今天的标题​点进来,看完头两个视频之后,一边破口大骂我标题党,一边会在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
但是,看完这段17秒的视频之后​,他们的笑容可能就已经凝固了。如果说前面两个视频让人感觉AI填满60秒视频内容还很吃力的话,这段17秒的视频里有快速的镜头切换,有大量的人物特写和动作,以及在动作和多个人物表情、多个场景之间​的对应关系。摄影、导演、剪辑三个工种的活,AI一个人全干了,​代价就是一点电费。第一段视频是纪录片,第二段视频是广告片,那么第三段视频毫无疑问就是电影。
复杂的摄像机运动,以及具有生动情感的多个角色---OpenAI做到了。
​去年12月5日,我写过一篇文章:《准备拍你的电影》。当时阅读量并不高,读者们看了将信将疑,觉得​距离自己很遥远。现在,你可以点开这篇文章,​重读一遍,重新感受一下,尤其是最后一段话---我甚至在四个字母里猜对了头两个​。

------

2024-02-15

春节返程前注意事项

 


本来这篇文字应该在春节返乡前写,但是我担心招人恨,觉得我大过年的还在给人派活,所以等到大家酒足饭饱,​喜迎财神之后的初六再来讲,人在后仰靠在沙发上剔牙的时候一般耐心会好一点。
春节大部分人都要回家,​回到父母家,回到旧日的生活中去。家里人都在旧日生活中,对家里的一切都很熟悉,也正因为这种熟悉,对于生活中日复一日的缓慢变化可能缺乏认知。比如说我回家之后,发现家里餐桌前的几把椅子已经老旧不堪,我一屁股坐下去,直接穿过了软弱无力的海绵垫子,坐在了下面的木梁上---家里人是一天天一点点把椅子坐成这个样子的,于是并不能觉察,​觉得一切如常。
所以,无论你是刚刚回家,还是准备离开返程,都可以抽一点时间帮​家人做一些检查和检修工作。​以下,是我提供的一张检查清单,你可以作为参考:
1、手机和路由器。如果家人使用安卓手机,帮他们做一下清理工作,删除封杀掉那些流氓软件​,关闭不必要的信息提醒。这样手机的速度能够提升一些,他们使用的时候不会像是在泥浆里游泳,​那种每次操作时小小的不畅,会酝酿成每天心头莫名其妙的怒火。路由器你大概率做不了什么,无非就是帮他们重启一下,​如果有定时重启功能,设置一个每日凌晨的自动重启,这样不会因为长期不间断通电使用而速度下降。当然,最好的方式是买一个好一点的路由器,​并且帮他们设置、安装好。
2、插线板​。家人自己买的插线板一般有两个问题,老旧过时和廉价质次。据我观察,许多人家的家具和装修都很好,却舍不得买一个好一点的插线板,经常都是小区五金店买来的杂牌货,塑料盒子封装了​一条铜板。老旧和劣质,但是又要日常使用,这就会​有安全隐患。所以我建议你帮家里更新一下插线板,尤其是出现过载和破裂现象的。无论是公牛还是小米,它们都有不错的插线板,现在还有同时提供手机充电口的​品类,不妨​选择一二。另外,如果父母年迈,那么他们多半对用电量很上心,你可以考虑那种每个插孔都有单独电源控制开关的插线板,​这样他们用得会更舒心一些。
插线板又叫插排,我知道​的,不用提醒了,谢谢。
3、​洗手间。洗手间经常有三个问题​:
(1)洗手台、漱口杯有污垢积存,​有些地方甚至可能发生霉变,但是​家里人往往不容易注意得到,你可以帮忙清洁或者更换一下;
(2)马桶圈破裂但是能用,家人就继续使用,建议更换,很便宜,安装起来很简单。马桶圈老旧,缺乏清洁,家里有老人容易引发尿路感染,建议更换​。冬季南方较冷,还可以考虑马桶贴​隔离皮肤和冰冷的马桶圈。​马桶贴还有一个好处---因为人要坐上去,它可以有效促进男性亲属使用马桶时主动翻起马桶圈。
(3)地砖太滑。家里有老人的话,洗澡后在洗手间滑倒​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但是,一般人家在多年前装修时只会考虑好看,并不会考虑​防滑问题。所以,这可能是个大工程,​需要重新装修洗手间地板,在​墙上安装扶手。在预算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购买防滑垫,刮水器​,防滑拖鞋等等替代方案。
4、​电视机。​电视机应该是一种需要定期更新换代的电器,但是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而言并非如此。尤其是智能手机兴起之后,好像电视就没有什么用了,许多人家的电视机是十几年前的旧货,​而当初买的时候并不便宜,大家也就更不愿更换。但我建议更新更换。
理由是父母辈沉迷于刷手机,对眼睛对颈椎​的压力很大。现在的数字电视​都支持安卓系统,支持手机投屏。同时,也内置了影视库​。父母辈有漫长而丰富的看电视经验,买电视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把​注意力转回大屏幕,减少低头刷手机的时间。这的确是一笔钱,不过现在的智能电视机要比当年便宜多了,选择也​多了太多。而且,这笔钱和治疗眼睛病变,比治疗颈椎病痛的花费和代价相比,​实在是很划算的一件事情。
5​、家具和家电。这一部分就不详细陈述了,有无破损,是否需要维修,是否需要更换,全​靠你的观察和判断。总体上来说,床垫和沙发因为每天长时间使用,需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支撑力,这需要密切注意。家电是否存在损坏,是否有漏电现象,是否需要维修或者更换,也看​个人判断。值得提一句的是冰箱,老冰箱的问题是里面需要除霜,​否则空间不足。除此而外,还需要有人主动站出来,背负奢靡浪费不会过日子的骂名,扔掉冷冻室里那些万年旧货,杜绝​未来某天食物中毒的可能。
上面这张检查清单只是一个友善的提醒,并不是强制规定,做不做,做多少,还需要看你和家人的关系,你和家人的沟通方式。但是我个人建议你去做一下,否则,每年春节后看到各种回乡报告,报告三四线城市、乡镇的经济活动,人情往来,生活方式,我​都会感到很奇怪:为什么这些优秀的观察家不肯先观察一下自己父母家,看是不是要帮忙修点什么,换点什么,添置点什么​?不是在网上呼吁电商提供家乡电器家具升级套装和​安装服务套餐?
最后,我还想提醒一点,它可能比花多少钱,买多少东西都重要,做不好这些努力都白费​:
在老家发现家里有任何问题,不要拿出来一件件讲,类似​:马桶坏了,电饭煲不灵、电视机太破旧......你觉得你是在帮忙改善生活质量,但是这么说出来家里人听起来更像是一种指责​。怎么出去大城市混了几年,回家来看一切都不顺眼了?怎么​从早到晚都在挑刺?怎么​感觉是在顺流而下逐一指摘我们的不是?
先修了,先买了,先换了,​先安排了,再说话。这时候说话就是介绍如何使用,东西好在哪里​,合理在哪里。春节人们总是喜欢新东西的,都是喜欢生活里的新变化的,先出力​先花钱,这样就有了节日氛围---像这样做亲戚,​来年才有人盼望着你早点回来。
祝你和你的家人新春快乐,​和睦幸福。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