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1

干眼症治疗进展

 


两年前,从《交了一次智商税》开示,我发布过三篇文章《保护眼睛》《看看留言区就够了》《读者来函:干眼症个人总结》,介绍干眼症的治疗方法。三个月前,我发布过一篇文章《显示器养眼模式初探》,目的是减少屏幕光对眼睛的伤害。从中可以看到,我对眼睛的重视程度。
面对屏幕时间久了,人到中年腺体分泌少了,干眼症就在所难免。2年间,我尝试了一系列药物。这里做一次回顾,最后介绍一下我身上的最新进展。
首先是各种润眼液,各种人工眼泪,滴入眼睛的当下它们的确有舒缓作用,之后就见仁见智了。对于症状轻微的人,也许帮助会很大。但对于我这种眼睛干涩感强烈的人来说,它们维持作用的时间可能太短。而且,说到底它们的作用是缓解,而不是治疗,只能作为一种备用手段。
接下来我使用了小牛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对,这就是它的全名。主要用途是治疗角膜损伤、角膜灼伤和角膜溃疡。初次使用的感觉很好,觉得眼睛顿时舒爽。缺点是难以坚持,原因一个是价钱贵,另一个是凝胶进入眼睛之后,睡一觉起来会把我的眼皮粘在一起,而且总有种眼屎擦不干净的感觉。
另外就是我朋友查了资料反馈说,一切凝胶都可以让人感觉良好,牛不牛的不重要。
再然后就是一种叫做Systane complete的滴眼液,国内没有,只能海外代购。根据先行者的说法,这个滴眼液对干眼症有奇效。我花了很长时间终于通过海淘弄了一瓶,新西兰药物,美国德州制造。结果期待越强,结果越是失望。就我个人的体验而言,和所有的人工眼泪没多大区别,但是价格的确是上去了。
现在我正在使用的是一款处方药,丽爱思地夸磷索钠滴眼液。迄今为止,我用下来感觉它是最有用的。它的主要用途也是修复角膜损伤,但不是凝胶而是滴眼液。根据说明书,需要一天滴6次。我连续使用了两周多,对我眼睛的改善很明显。起码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不再感觉眼睛里被人倒了两推车沙子。
为了表示对朋友推荐我这款药物的感谢,我甚至专门发过去一张网图:


根据同一位朋友的建议,我准备再使用几天地夸磷索钠之后,就去尝试一下NOVA TEARS,还是一种新西兰滴眼液。根据说明书,它用于保持眼球表面的润滑,维持泪膜的稳定性和缓解眼睛的干燥。因为我自己还没有正式开始使用,所以就不详细介绍了。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我最近几个月保持着每周口服两盒蓝莓的频率。对改善眼睛的营养供应有没有用我不是很清楚,但是蓝莓味道很不错。现在培育的新种个头又大,堪称是一种有良知的浆果。
在这两年间,我折腾了一大圈,以上只是药物部分,还没有算上我购买的蒸汽眼罩,家人送我的护眼台灯,我自己做的黑白屏幕调节等等物理手段。千言万语一句话:
请保护好你的眼睛,现在为保护好眼睛做的任何努力,将来都会为你省下大笔治疗干眼症的支出。更重要的是,也可以使得你避免那些不必要的身体痛苦,以及因此而来的心理打击。否则,上面这篇文章里所介绍的诸多药物,你可能都得亲身去一一体会,感受一次次从希望滑入失望的感觉。
对于那些看完文章准备找单抓药的读者朋友,请你们默诵“遵医嘱”三遍。所有药物和滴眼液的名字出现在这里,唯一的功效是让你知道它们的存在。至于说你要不要用,怎么用,这应该是你和你的眼科医生之间商讨的结果。
我个人的作用是提供一份活体使用报告,作为你的参考。而你在阅读的时候需要明确一件事:我也是在有限的信息,受控的媒介环境里得到的这些知识和推荐,也许我能知道它们的存在,是厂商的努力所致,而非疗效的结果。我唯一的优点是不会那么兴高采烈地呼喊:姐妹们,神了!我不允许你们还不知道这款滴眼液!
没有这种东西。

------


2024-07-10

躲猫猫

 


已经很多次了,突然找不见猫咪。在所有的房间喊她,在所有她喜欢躲起来的角落找她,都没有用,猫咪就像在房间里蒸发了一样。
事实上,我猜想所有的猫主人身上都有“猫达”,就是说虽然看不见猫咪,但是能感觉到猫咪就在房间某处,或者大略在某个房间。真去找时肯定能找见,就在那里。然而,总有那么一刻,人会觉得猫达失灵了,绿色的屏幕上一圈圈扫描着,但是没有一个小绿点。
每到这个时候,也是只有到了这种绝望的时刻,我才会想起最后一处。走到床边,我用力掀开被子,下面一准有个蜷成一小团的小毛球。我说:“孽障!阿爸叫你为什么不回答?”猫咪用慵懒的鼻音哼了一声,我立即谦卑地道歉,急忙把被子给她重新盖上。
然而已经晚了,之前潜伏不动的猫咪这时候会很不高兴地从被窝里钻出来,带着起床气狠狠挖我一眼,然后伸个懒腰,头都不回​地走掉,坚决不肯和我继续待在同一个房间。
​这只是猫咪决定要睡觉而已,并不是猫咪存心要和我躲猫猫。猫咪真正要躲猫猫的时候,我​一点办法都没有。有一次,猫咪在家里凭空消失了2个​小时,​我在家里找了两个小时。不是普通找寻,​而是扫描式找寻。
要知道猫咪具备一定的隐形能力,就是说他们可以在家里的任何一处很明显的地方安安静静待着,毫无痕迹地和环境融为一体。于是哪怕你从他们面前经过无数次,他们就在你鼻子下面,可你就是发现不了。你到处找,到处喊,最后猫咪稍微动了一下身形,从隐形状态里解除出来,你这才终于发现他们,发现他们正带着一种看傻子的表情看着你。
所以当时我把每一个房间划分为上中下三层,​一层一层认真扫描,确认每一样家具,每一样物品上​都没有一只隐形猫。我掀开所有的窗帘,我伸头看所有的角落,我趴在地上看所有橱柜书架下的隐秘空间,我点亮手电筒​检查所有的床底,我甚至翻开了所有的​箱子和桶,怕猫咪不小心被关在了里面。
不知道是在第六次还是第八次我检查床底的时候,手电不留神晃了一下,照亮了​空中的床板。在床板的一头,​我发现一个很小很小的尾巴尖---这个孽障的确躲在床下,但是位置让我难以想象----在床边抽屉和床头之间有一个很小很小的夹层,​猫咪就躲在那里,就那么悬空躲着。如果不是不小心露出了尾巴尖,我不知道自己还要找多久。
我说​:​“你出来!” 猫咪猛地一缩,彻底​躲到那个夹层里消失不见,就算是最杰出的甲贺流​忍者也不过如此。
也曾经无数次想过,为什么猫咪躲起来我就要去找?我就不能硬气一点?就不去找,我就那么在家里待着,反正猫咪总是会跑出来的​。实在不行,我用开小罐头的声音诱惑一下,​我就看她能忍到什么时候?
但真的不行,我试过了。​猫咪不理会我,这个没问题。但是看不见猫咪,这个绝对不行。我在做事,猫咪过一会来蹭蹭我的腿,要求摸摸头,这是​正常生活。我​在发呆,猫咪过来倒在我身边,靠着我的大腿呼呼大睡,这是正常生活。我在睡觉,猫咪在我肚皮上弹跳,叫我起床加点猫粮,​补充个小罐头,这是正常生活。几个小时见不到猫咪,这​不是生活。随着时间流逝,在一个看不到猫咪的房间里,我感觉空气都在被一点点抽走。
我没办法阻拦猫咪躲起来,正如我没有办法​停止去找躲起来的猫咪一样。毕竟在我和猫咪之间,她需要我​远少于我需要她,我是舔狗我认​。猫咪只不过是在她的乐园里随心所欲地玩耍,却因此而牵动我的情绪起起伏伏。有时候我也忍不住会去想,猫咪反复示现自己的消失-出现,莫非在这个举动后面大有深意?莫非猫咪是在开示我坚守内心,不要随着外境而起伏转变的甚深​教法?
但是转瞬之间,猫咪从我身后悄悄摸过来,猛地抱着我的头皮就是一通乱啃,​我又对我的想法陷入了深深的怀疑。


------


2024-07-09

和门罗不熟

 


昨天,在朋友圈、社交媒体上人们都在讨论门罗,说是她“翻车了”。我查了一下,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加拿大女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一向被视作女性主义写作者。50多天前,她以92岁的高龄辞世。

我和她不熟,没有看过她的任何作品。事实上,大部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我都没看过。和作家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再去读他们的作品相比,我个人更喜欢先看作品,然后热爱上某位作家,最后等待着有天他拿诺贝尔奖。但是很遗憾,我喜欢的作家往往都会抢先去世,并没有门罗的幸运。

门罗已经逝世,亡人何以“翻车”?这是因为她的女儿在她身后控诉,说门罗在二婚之后,丈夫对幼年的自己实施了性侵,然而门罗作为母亲没有站在女儿这一方,而是选择保持缄默,继续和性侵犯生活在一起。因此,女儿这一辈子都无法和门罗和解。考虑到她诺奖得主的身份,以及她女性主义的创作,于是在朋友圈、社交媒体上人们宣称门罗遭遇翻车。

当一个人躺在地面六英尺之下的泥土里,尘归尘,土归土,她就不会再乘车了---我看着关于门罗的激烈讨论忍不住这么想。

既然我的功德池已经开始漏水,那在这里不妨再多说两句:我一向对任何理念都持有怀疑的态度,理念不能践行的话,它就是个标签。比如说这些年来,我就目睹过许多个理想主义者的陨落。当初他们在谈理想主义的时候有多么动人,陨落的时候就有多么迅捷。所以,标签这种东西怕是当不得真。

但是人们热衷于贴标签,热衷于谈论各种理念,在各种理念下集结,然后似模似样的相互征伐,感觉是在捍卫某种伟大的真理。当然,在这个过程里人们也不忘给自己的理念反复推出不同的旗手,一直推到旗手翻车为止,好在旗手从来不会缺乏,只要想就总能推出。

每次目睹这样的景象,我就会忍不住想起一则非洲故事。说非洲某地的人们会推选出一个大酋长,弄一间漂亮的草房请他住着,集全部落之力好吃好喝供着,把他视为部落的大祭司,负责沟通天地。等到旱灾到来的时候,就让大酋长出来祈雨。雨水落下,大酋长回豪华草屋继续好吃好喝。三次祈雨不成,乡民就一拥而上把他活活勒死,然后再重新推选新的一位。

站在我的角度,我认为设置大祭司这种事情毫无必要,大家不如学习一下打井术,或者营建蓄水池,那些好吃好喝的钱应该足够干这个。但是我不会说这些话,因为一旦讲了,估计我还没住过一天五星级草屋,好吃好喝一顿部落特供,就已经被人们一拥而上给勒死了---人们对于祈雨理念的拥护之情就有那么强烈。

我对门罗不熟,但是我对这种非洲故事很熟。

功德池还剩一点底子,那我继续再说几句:

有一首五绝写得很好,一共四句---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坦白说,这首诗的水平远超现在99%的古体诗爱好者。不单是写得好,这首诗的作者的确也是按照诗歌内容那么去做的。为了推翻清廷统治,他毅然决定刺杀满清高官。失败被擒之后,他在狱中坦然等死,当真是“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这人叫汪精卫,推翻满清统治的时候是真玩命,后来面对日本帝国入侵时也是真​卖国。

门罗通过小说想要表达的,可能是她的真实所想。门罗在现实生活中做出的选择,​可能还是她的真实所想。两者肯定是矛盾的,但是人性就是这样,让人夜夜安睡在​矛盾之上。​文学创作严肃么?肯定​有严肃的部分。但是一旦知道这么写才有人看,才有奖拿,作家会继续在​这个主题下开拓么?​会的。作家会对此显示出​相当的热情与激情,和读者、学界、评论界合谋给自己黄袍加身,哪怕与自己的真实并不相符合么?会的,因为大家彼此都需要。

​至于说生活本身,生活本身是选择题。在经年累月写作之后籍籍无名,和努力争取拿个文学奖,最好是诺贝奖之间,这是很容易做出的选择。甚至都不需要诺奖,能考编的话都要去试一下。在作品交给读者自行选择慢慢放着卖,和去一个主播一推就能买几十万本的直播间出镜之间,​这也是很容易做出的选择。世俗生活就有那么甜美,坚持​自己的理念而活着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再说了,把理念放在天鹅绒枕头下又不是不能睡着。

有读者要我谈谈门罗,我真的和她不熟,​我也真的没有读过她的作品。因为得奖而阅读,因为理念而阅读,这件事本身不是我​擅长的。保罗​·奥斯特没得诺贝尔,不妨碍我去读他。我读海明威也不是因为存在主义,或者​个人英雄主义,我是去看故事。所以,门罗泉下翻车对我而言没有任何冲击,老实说,我一点都不在意,我为什么要在意一个我不认识的作家​?一面我不曾仰望的旗帜?

我唯一的希望是门罗的女儿能够在倾吐​痛苦往昔之后,终得内心平复。她的继父早已经死去,母亲如今也已经辞世,她所想要得到的公义已然无法实现,如果她想惩罚罪犯和罪犯的合谋者,如果她想愤恨罪行和背叛者,​现在怒火也已经无处可落---而所有这一切本来是可以​不用发生的。

时光平静流逝,此刻还有无数个十万+的标题正在酝酿,还有无数个奖项等待角逐,还有无数个直播间准备开机,同时人群聚集着,等着无数面旗帜升起或者撕毁。



------


2024-07-08

在不想写的那一天

 


今天就属于我完全不想写字的那一天,早上八点我就已经起身,但是​在电脑前坐到12点一个字都没写,倒是听了好几张专辑。
​有个问题在困扰着我:每日一更,我已经连续更新​三年多,那么​我是不是变得有些执着于日更这件事了?散乱地生活着固然不好,​但是过着“一定要”的生活,岂不也是一种过失?
我家人建议我说,不妨停更一天,看看读者会有什么反应​?其实没什么反应,虽然看起来每篇文章都有数万次阅读,许多人都说用文章来中午下饭,算是赛博榨菜的​一种。但是从后台来看,也就有​四位读者问过一句:


我想,绝大部分读者​并不缺下饭菜。
有位朋友对我说​,这全看把更新这件事情当做是什么。如果是当做每日的功课,那么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当然要继续更新。如果是把它当做是一种执着,一种内心的困扰,那么打破了也无妨,不想写就断更。最后他建议我说,​可以就写一句:老子今天不想写。然后从一写到一百,凑足字数发布​。
我又想了一下,​认为更新的确是我的日常功课。当初决定连更的时候,我就​是那么想的。因为一躺就是一年,我有些恐慌,决定起身做点什么​,于是就那么​连更了下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的确和每天起来刷牙洗脸供灯烧香没有任何不同,属于​日常功课。
日常功课也会做到厌烦,​这是人性很难避免的问题。​信心会削弱,有些时候甚至会退转,并不是一根向上的曲线永远​昂扬下去。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才会有“精进”一说。个人的状态永远都是起起伏伏,有些时候专注投入一些,有些时候又会变得散乱​消沉。
好在我并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情,和我的家人朋友沟通完,我决定​先吃午餐,然后好好睡个午觉。上去过去了就过去了,中午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要为难自己,等起来再​决定写点什么。所以我睡得挺踏实,没有给自己加戏,幻想有读者中午食不下咽,有个​考勤员在我的卡上画了一个叉之类的事情。也没有和自己对话,询问“你是不是有什么状况”、“你要不要停下来观察一下自己的损耗情况”​之类的问题。
起来数了一下留言,​就四个人询问,这就让我感觉更加踏实。事情​和过去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大部分人是习惯了我每天中午发一篇文章,​但这件事情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多么重要。相当于是以前学校里的广播站,在中午​的时候会放音乐。某天广播站故障,到了中午没有放音乐,绝大部分同学都不会觉察这一点,该吃饭吃饭,该聊天聊天。
所以日更这件事对于我而言才是重要的事,是我自己需要一项日常功课​。需要花很大的气力去克服惰性才能进入日更的状态,但是一旦习惯之后,又需要更大的勇气去打破​自己对于日更的执着,对于“日常”和“正常”的执着。因为我是我,我不是日更,我也不负责必须日常和正常。
是人就会有一个字都不想写的那一天,那一天迟早都会出现,而且​会不止一次。是人也会有什么事情都不想做的那一天,​这就是人。​对此,有的人能够接受,有的人不能接受---对于自我,每个人的期待​各不相同。那么现在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对于后者我​只有一句话:​你那么做,会耽误午饭和午睡的。


------


2024-07-07

在电梯里开始叫车

 


我的叫车流程一般是这样的​:提着垃圾袋到玄关穿鞋,开门前检查裤链,关门后确认手机钥匙在身上,确认大门锁死,然后等电梯​,进入电梯开始​打开网约车App叫车。如果是吃饭的话,那么就在散场之后站在餐厅门口,一边透气一边​叫车。
​这些都是生活细节,并非标准。写下来是因为人和人不同,生活中有些人喜欢在家里直接叫车,然后稳若泰山一般坐着,一直到网约车司机​打电话来,才会施施然出门​,让司机在路边等着。
我没有这样的心理素质,无法那么心安理得地让网约车司机等我,所以尽可能选择提前到。​我个人的想法是这样的:
1、有人可以让司机等着自己,因为​对方是自己的专职司机或者私家司机。之所以可以让司机等,​是因为他付了足够的价钱,甚至提供了就业机会和五险一金。我不是,我只是打车,车资不够​让司机专门等我。
2、网约车司机靠拉车养家糊口,他的生意模式要求他尽可能让车载客在​路上跑着。“过站”时间越短越好,​这样他就能够多赚一点。如果我让他在路边等着我,那么我其实是在占用他赚钱的时间。
3、在许多路段都不允许临时停靠,有些地方甚至还有摄像头​在拍摄违章。我观察过,网约车司机在路边停靠车辆时,很多人会打开尾箱站在那里伪装​拿东西。所以,停靠等待应该让司机的心理压力极大,而且​可能因此让他们面临罚款的风险。
4、网约车的前置定语是“共享”​,也就是说打车并非是我一个人的事情,许多人和我一样指望网约车系统能够​高效运转。因此,如果我额外多占用一辆车的时间,意味着加剧了整个系统的阻塞程度​。交通系统也是同样,我让司机额外等待的时间,也会增加小区出口和道路的​交通拥挤可能,对他人造成不便。
5、做好时间规划,这是我个人的事情,这件事的​不良结果不应该由他人来替我背负。
所以,我不能用“我付了钱,就应该得到服务”​让自己心安理得,也说不出“我付了钱,你就得老老实实等着,大不了我出超时费”这种话。如果可能的话,我会选择比司机先到。做不到的话,也​尽量别让司机久等。
会​因此而感到焦虑吗?​会。我放弃在家里就叫车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一想到司机可能要在路边等我,我就觉得焦虑,​于是改成了在电梯里叫车。但我觉得这种焦虑是好事,和相貌焦虑、身材焦虑、收入焦虑相比,它提醒我​自己应该做个怎样的人,提醒自己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生活信条,也提醒自己并非位于世界的中心,​我和他人一样都是随风飘荡的尘埃,尘埃就应该相互顾念。
我花了很长时间克服心理障碍,在目睹别人心安理得让网约车司机等待的时候​不要升起愤怒。每个人的活法不一样,每一个人​对待他人的方式也不一样。我不曾生活他人的生活,不曾背负他人的背负,也就没有立场​指责别人,告诉别人应该怎样才对,​要求他人和自己的想法必须一致。就像是我自己,即便有那么严整的出门检查流程,也会出门一趟回家之后才发现裤链​其实一路都开着。​
但是我的确有所选择取舍,于是在每次聚会散场之后,​站在餐厅门口和我一起等车的,都是我的朋友。


------


2024-07-06

从比喻开始学习写作

 


如果不考虑架构,不考虑立意,不考虑内核,单纯从技巧上来说,我认为比喻是写作的核心。

直指人心,直指事物本质的从来都很少,因为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描述,天然就带着偏离和扭曲。“糖是甜的”,这句话无论是说还是读,和你在舌头上感知到的那种滋味永远是两回事。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比喻,提供的都是相对概念,主要用途是为了描述,并不涉及真实。

虽然都是描述,人们依然还是在追求更为精准更为形象的效果。作家紫金陈的文笔为人所调笑,因为他会在小说里写“眼泪就如兰州拉面般滚下来”、“保安伸出大手,像张印度飞饼一样拦在了他的面前”之类的段子。这些段子让人觉得好笑,让人觉得紫金陈文笔不行,是因为比喻不恰当,感觉作家由于长期饥饿,能在万事万物上看出食物来。

当然,你说“两个人爱得就像是京酱肉丝一样”也没有多大问题,古人也说如胶似漆、蜜里调油,还是比喻,但是字要少很多,而且很好理解。尤其是那个“调”字,再精准不过了。

精准的比喻就是文学创作。我最近看了一个美国脱口秀,演员谈到美国总统拜登,说自己很喜欢他,也支持他,但是,演员在这里做了一个转折,说但是拜登太过老迈,无论做什么都让人很担忧。这时,演员用了一个比喻:就像是你去朋友家,看到他家那条16岁的老狗艰难地朝自己奔来,然后,你还得假模假式地赞美---嗨!好样的!真棒!

这个比喻就用得很好,台下观众爆笑不已。无论是他创作出来的这种情景,还是这种形象,又或者是自己的心态,都非常精准,都非常形象。

还有另外一个经典例子,在美国历史名作《光荣与梦想》里,形容哈里·杜鲁门当选总统之后的神态,用了这样一句话:“他三步两步冲上台阶,两只睾丸撞得叮当乱响”。有人认为这是描述,不,这是比喻,把志得意满这种心态比拟为身体里男性零部件的金属化,把心态比拟为动作和声音---撞击和叮当响。

这种比喻让人难忘。100年后,200年后的人们不会再来关心杜鲁门总统,但是他们还是会记得这个句子,因此杜鲁门会作为那个睾丸叮当响的总统而被记住。

每一次,当我在键盘上敲下“就像是”,“仿佛是”三个字的时候,我的大脑功耗会出现一个尖峰,因为接下来的部分就是考验我的时候:我是否已经深入理解了比喻的本体?是否已经抓住了本体的特征?我是否找到了最合适的喻体?我找到的这个喻体描述了本体的哪一部分?哪一个特征?重点有没有搞错?这个喻体是否足够独特,还是重复前人的陈词滥调?
这是每个人小学二年级就要做的事情,作文纸上写道:张富贵是我的同学,他有一张圆圆脸,就像......许多人卡在这里,卡了一辈子​;许多人在这里填上“苹果”,填了一辈子。也有人找对了比喻,一个​比喻就可以用一辈子,比如说:宇宙就是一个黑暗丛林。​又比如说:语言就是一座迷宫。再比如说:每个人看到的事实构成了​罗生门。
比喻,尤其是用比喻来打比方,经常为人所诟病,包括我在内,认为这不是一种好的论证方式。但人们活在比喻的世界里,父母把自己比喻为鸟类哺育后代,老师把高考比喻为挤过独木桥,早期物理学家把原子结构比喻为星球和卫星,公司老总把经营比喻为战争,把自己比喻为指挥官,把下属比喻为士兵,然后下属把自己比喻为牛马---人类就是这么一种生物,没有比喻​甚至都没有办法说话和沟通---
真正的月亮是无法描述的,只能反复借助手臂​把人的目光指引向夜空。
“叶子出水很高,就像是亭亭的舞女的裙”,什么​是叶子出水,什么是高,高是多高?​只能你自己去看,​只能你去用自己的经验回想。要仔细论起来,舞女的腿要比荷花杆粗得多,而且,以荷叶的平展程度,很难想象去的是什么场子,看的是什么表演,会有穿这种裙子的舞女​?但作家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出水的高挑荷叶和舞女的裙做一比拟,​剩下的事情就交给读者,因为在月光下的荷塘已经变成了舞池,里面站满了穿着裙子的​舞女,这才是重点。
简要而言,在我理解里比喻并非是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法,而是表征了一个人​的理解力。理解了本体,在本体和喻体两种不同的事物之间建立起了联结,这个联结如果足够精准足够形象足够独特,那么​这就算是是文学创作。写作不在于所谓的文笔,而在于对于世界对于人对于事的理解能力,在于在这种能力基础上​构造的比喻。你如何比喻,代表了你如何理解,以及​理解深浅。在这个意义上倒回去说,所谓的“观察生活”​才有意义,否则就仅仅只是“看着”。
比喻尽管并不是一个好的论证方式,但是它本身就是为了求同求理解而出现。即便是对文学感觉最为愚钝的人,看了斯蒂芬·金的小说《四季》或者改编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也能理解世界就是座肖申克监狱,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花很多年凿穿墙上的那个洞,而世界上一定有一片芝华塔尼欧的海在等着自己。
你会比喻,就能写作。你​懂比喻,就能阅读。你在黑暗的洞穴里面壁,篝火在你身后燃烧,世界透过篝火在你面前的石壁上投下​暗影。世界就是本体,暗影就是喻体,篝火就是​比喻。我们只能通过暗影来推断、​猜测、理解身后的世界,这就是比喻​必须存在的理由---当然,​这同样是著名的柏拉图洞穴之喻​。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