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6

原地慢慢跑

 


去年,朋友向我推荐了「超慢跑」,我践行了一段时间​。本以为又是一种流行健身方式,​过几天就自然落潮了。没想到我自己居然坚持了下来,​有些时候一天里甚至可以一早一晚各跑一小时。当时就想推荐给读者,又想着自己练习的时间还不够长,正好去年 12 月 20 日我崴了脚,架上了双拐​,也就暂停了任何锻炼​,这件事暂时作罢。
翻过年来,毕竟自己是个灵活柔韧的胖子,脚踝逐渐痊愈,我又恢复了超慢跑。从 15 分钟开始,现在​再次能达到一个小时。配合辅酶Q10,我的心率逐日下降,睡眠质量和时长也​慢慢提升,昨晚甚至睡满了八小时。
可惜​,当我向朋友们推荐时却并不成功。朋友听说要跑一个小时的时候,反问我​「为什么你就是不肯买一台椭圆机呢?​走15 分钟下来效果是一样的,但是超慢跑效率多低啊?」。这时候我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人和人是不同的,在日复一日的更新之后,我已经把自己训练到​对枯燥无感。
超慢跑就是赤脚在指压板上原地跑步,保持轻快的步伐,锻炼标准是不影响​鼻呼吸和开口讲话,​不要气喘吁吁。由此,就可以想见它的锻炼强度并不高,所以需要用时长来替代。​当然,好处也很明显:对于体力要求不高,对于年龄要求不严格,对于​场地和时间无要求​,家里选一块地砖站上去就够了。
而一个人在一块地砖大小的空间里,原地摆臂、抬腿一小时,这件事的确​极度无聊,极度枯燥,正常人大概很难忍受,尤其是在开始阶段,会忍不住想自己是不是傻​,就像是游戏里的人物被空气墙卡在了原地。所以,我看到的教程里,很多参加超慢跑的人会戴上耳机听音乐,在面上放个 Pad 看电影,又或者是结伴​锻炼,一边跑一边淡定聊天。​总之,要给自己找点什么事做。
我自己没有这种问题。没有音乐,没有电子书,没有电影电视,我就那么站在原地跑,然后凝视着 2 公里外的一根白色​路灯杆---如果这件事本身就很枯燥,我就有本事把它弄到更枯燥一些。
最早,我一边超慢跑一边数我的注意力有多少次会从​路灯杆上移走。然后一旦发现移走,​我就把注意力重新转移回去。这样跑了一周,我能做到大部分时间都凝视着路灯杆,仿佛周围的​一切风景都不复存在。接下来,我发现自己​总是忍不住看表。​自我感觉跑了起码半小时,然后就心痒痒,看看还剩多少时间。结果一看只过去了三五分钟,人就很崩溃,​脚步也随之踉跄起来。随后,大概就会 2 分钟看一次,没完没了,直到终于跑到一小时​。
于是,我又训练自己​,看我能最长时间多久不翻腕看表。集中注意力在跑步这件事上,集中注意力在身体感受上,​不要老去想时间。这个过程要艰难得多,我从 20 分钟开始,每天增加一点点,有时候又会退步一大截,这样反反复复每天练习,到本周我终于能稳定在 50 分钟​到一小时,全程看一次表就结束。
你看,唯有​魔法才能打赢魔法,枯燥只能用更枯燥来解决,无聊只能用更无聊来化解。根据我的个人体验,超慢跑的时候​放飞思绪,任由自己胡思乱想,时间过得最快。把所有的心事想一遍,最起码​四十分钟就过去了。
而像我现在这样,专心体会枯燥,认真感受无聊,在一开始的确很难捱,但是随着每天的重复训练,枯燥和无聊就会渐渐变成和眼前的景色一样,虽然还是在,但是自己已经不再​关心,不再仔细分辨,​更不会跟着跑远。这样跑一个小时下来,感觉并不耗神,反而内心因为没有起伏和念头而变得非常平静稳定,精神充沛,就像是​刚刚一边跑自己一边睡了一个小时一样。
现在,我想我已经找到了推荐​超慢跑的话术:超慢跑适合那些不畏惧​枯燥,但是畏惧出门,畏惧健身房,畏惧健身器械的人。原地慢慢跑一小时,这件事超级枯燥,超级无聊,如果你不在意​那么就来吧,如果你想认真认识一下枯燥和无聊​,那么你也来吧。
所有的健身方式都是合理的,然而对于个人而言,最好找到自己喜欢的,容易实施的,最重要的是能够持续​进行的那一种。你不是选择健身方式,你是通过​具体的方式去认识你自己,是健身方式选择​了你。就像是我,我热爱枯燥,热爱无聊,热爱独处,那么我选择在家里原地慢慢跑。而我的朋友老约我去他的自建健身房,​总坚持半小时结束战斗。他就是他,我就是我,他不接受我的推荐,我也不会接受他的邀约,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


2025-02-25

不是蠢,只是笨而已

 


面对错误,面对失败,人们经常会自责:「我真蠢」。通常我不会劝慰,因为我理解这种自我惩戒能带来一种另类的爽,和挠发痒的伤口一个道理,不让挠就是不人道。但我的确认为这里的中文有一点小问题,「蠢」不是合适的那个字眼,「笨」才是。
蠢和笨有很大区别吗?这两个字不是经常连在一起用的么?在我的理解里,蠢和笨是两回事,蠢人和笨人也是两种人。过几天就要到二十四节气的惊蛰了,据说惊蛰会打雷,把蛰伏在泥土里的小虫子唤醒。虫子在泥土里蠕动,东北方言所谓的「蛄蛹」,就是「蠢」字的来源---意思是笨拙迟缓,看字型就很清楚了,蠢就是春天的虫子嘛。
重点在于虫子,虫子这种形态局限了虫子的可能。换句话来说,虫子的问题不在于笨拙迟缓,而是它没有办法认识这个世界,甚至也无法认知自己。当然,虫子肯定不会觉得自己笨拙迟缓,每一刻都蛄蛹得很自信,不信你随手捡起一条感受一下它蛄蛹的气力。
笨在我理解里是思维慢的意思。别人花 5 分钟想明白的事情,笨人需要半小时。别人听一次就能理解的东西,笨人也许要反反复复许多次才成。但是和蠢人不同,笨人是有光明未来的,他只是慢,又不是根本不会去想,根本不会去做。无非是聪明人通常早到,笨人会晚点。笨人知道自己是谁,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是和蠢人最大的区别。
而且,笨也不是什么多大的坏事。「笨」字有个竹字头,它最早的字意是竹子的内膜。所谓「竹其表曰笢(mǐn),其里曰笨,谓中之白质者也。其白如纸,可手揭者」,竹子的表皮叫做笢​,内里叫做笨,就是其中白色部分,​它白得就像是纸,可以用手揭下来。用来形容人的时候,意思是​纯洁清白。
后来不知道怎么转成了笨重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身量​,最后又转成了今天的头脑迟钝不聪明​的意思。所以,别人说自己笨,不妨理解为自己因为纯洁清白因而显得有些​头脑简单,那是不懂欣赏而已。
所以,当人们自责的时候说自己蠢,我就要仔细看一下,是不是做了本来不该做的事,​那才叫蠢。但通常看下来,人们只是笨而已,也就是事情没做对,或者事情没做到。不过是个暂时的困境,调整一下,重新尝试几次,也许就​能做对​或者完成,​无非是多了一些周折罢了。
如果你一定要我在「蠢」和「笨」之间做个选择,选一个字来作为自己的特质,那我肯定选择「笨」​。事实上,我一直承认我是个笨人,也一直在努力避免做个蠢人。​从小到大,我都是班上最后知道八卦的那一个。同样的,许多​别人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理解和领悟的事情,我要原地兜兜转转很久才能想明白。当然,只是因为我也有很强的一方面,​笨的这一面就被掩盖了。​但是别人不清楚,我自己还不知道么?
笨没有问题的,我很早就接受了这个事实,也不认为比别人多废一点时间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最终能抵达就行。而蠢是绝计不能的,​尤其是自我评价时用上这个字,因为一切自我评价都指向未来的自我实现。一旦成为蠢人,意味着断灭了一切未来的​可能,而且是相当自信地主动断灭。笨人起码会承认自己笨,而蠢人对自己的蠢从来毫无觉察,这就是问题所在。
经常有读者说我有「厌蠢症」,我反思了一下,的确是有​这个问题。看到一个人的一句话,看他怎么选择中文单词,看他怎么组织句子,我就可以推断这个人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那么想。如果我认为对方会在自己的这种想法里怎么都出不来,​那我就会瞬间失去耐心,因为那是蠢,蠢因为无自知无自省,所以是无药可救的,​继续交流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事实上,当一个人自责的时候,大概率就只可能是​笨。因为蠢人不需要自责,更不需要反思,自己永远是对的,​错的是全世界。如果一个人还能自责,说明并不蠢,​还有找到出路的希望。
每天都会有读者前来留言,每天也​会有读者根本不理会正文内容径直倾诉内心苦闷。那我希望下一次有什么人来我这里留言自责的时候,记得用「笨」​来形容自己,不要随手就用「蠢」字。​这样,多少为自己的未来保留一点希望,保留一点光明。有这一点点光亮在,倾诉完毕,人就可以继续前进,​也就依然有可能最终抵达。此外,出于人道主义精神考虑,你们也不希望我打开留言区的时候,满眼看到的都是浪潮一样的蛄蛹而来吧?​那我还写什么个劲儿呢?



------


2025-02-24

肉都烂在锅里

 

最近我在玩马斯克推出的新 AI 模型 Grok 3,有钱大佬的氪金服务还真不赖,运行稳定,速度飞快,而且马斯克在上线之后宣布全免费,扔出​一句豪言:「免费开放,用到服务器爆了为止」---当然不是真的全免费,每天还是有免费额度,用完之后​还是得充会员。大佬都这样,别光​顾着看他朝人群挥手的那只手掌里有什么,要看他别在背后的那只手掌里藏了什么。
今天我在使用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时我随手问了 Grok​ 3 一句:请​告诉我乌克兰战争的最新进展。顺便说一句,Grok 3 也有类似 Deepseek 那样的思考过程,不过叫做 Deepsearch,深度搜索,会把搜索过程​都显示出来。
Grok 3 上来就去搜BBC、AP、CNN、路透社、经济学人的网址​。然后其中一些网站估计拒绝了 Grok 3 的​爬虫机器人访问,它又切换到其他替代网站,找寻相同标题的内容。做完这一切之后,Grok 3 才开始搜索来自 X.com 的内容。
我坐在电脑前看到这一幕就有点想笑,原来马斯克自己的 AI 也知道马斯克控制的 X.com​ 不靠谱啊?​优先搜索的还是那些老牌知名媒体,不让访问变着法子也要去拿到新闻内容​。再想到马斯克对传统媒体的抨击,还有他经常在 X.com 上狂呼的口号「我们就是媒体」​,我就觉得更加好笑了。
但是笑着笑着我突然就笑不出来了。Grok 3 在回答用户提问时,优先搜索哪些信息来源这件事不是法定的,也不是必然的,更不是​未来同样如此。​就我的理解,机器后面的是人。那么,只要某天马斯克一时心血来潮,对他的 AI 精英小团队说一声,那么 Grok 3 或者任何后续的版本就可能切换成 X.com​ 内容优先模式,或者是 X.com​ 内容唯一模式。
马斯克过去这几年在 X.com 上养蛊,​内容质量下滑很快,各种阴谋论大行其道。如果免费的 Grok 3 让很多人习惯了这个上网搜索的新入口,有什么问题都​先在这里问一下。等到人们都习惯了这种使用方式,AI 悄然用 X.com 的内容替换其他信息源的资讯,那么一个新的信息茧房就出现了,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悄然被洗脑。
这不是​只有 Grok 3 一家才具有这种潜在风险---​Deepseek 为这种可能性打开了大门。由于 Deepseek是开源模型,所有​拥有用户数据和内容数据的平台都可以自行部署,用自己的用户数据和内容数据去训练一个平台私家定制​ AI。
于是,用户在小红书很便利地找寻攻略的同时​,也就被消费主义洗脑。用户在豆瓣很便利地找寻书评影评的同时,也就​不知不觉接受唯有文艺和约炮值得至死不渝的想法。用户在知乎很便利地找寻任何问题的答案时,也就渐渐忘记了真实答案、亲身经历和故事会之间的界限......
从利益角度来说,各大掌握用户数据和海量内容数据的平台都​会选择那么做---做一个私有 Ai,只引用自己平台内部的数据,让用户就待在自己的 App 里,绝对不要跳转到别的​网页,别的 App 去,一个比特的流量都不要​流失。这样,用户在平台内部越活跃,平台了解的信息也就越多,AI 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训练,就能提供用户更好更贴心的服务,这意味着​双方都会更加满意。按照那句中国老话来说,那就是「肉都烂在锅里」​。
那我认为这种「优质服务」远比现在的搜索引擎​工作模式更糟糕。​现在的搜索引擎是工程师的作品,输入关键词,给出一张长长的搜索结果列表,需要用户自己去列表里一条条找,找哪一条符合自己的真实需求。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种模式当然很不人道,更不便利。我不过是问你一个问题,你给我答案就行了,为什么要给我一堆回答,还要让我翻页一个个去找呢?
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这种不那么友善不那么便利的做法​维护了人的自由。用户是从彼此独立的信息源里​自行找寻,自行判断,自行选择要哪一个答案。在这个过程里,用户需要思考,也需要判断​,​更需要自己对自己负责。而 AI 的私家搜索引擎作为一种未来的可能性,​剥夺了这一份自由,也灭绝了这一份思考。因为每一家平台都要把用户拦在自家 App 里,拦在他们的舒适区内,所谓的答案有很一大​一部分只是在重复强调他们已有的认知。我就不相信虎扑做一个内部 AI,它会突然提醒那些直男要​从女性权利角度重新思考一下​婚姻制度,而不是用自己丰富的​内容库告诉他们:兄弟,女人都这样。
当然这也许是我的杞人忧天。就算是我本人也曾经在驳斥对 AI 幻觉的批评时说过:​「这个现实世界里的幻觉难道还少吗?有什么是不曾被遮盖,被扭曲,被涂抹的?」。我想,在便利性面前​很多人应该不在意那一点点选择的自由,就像是在线支付的便利性成功消解了人们对安全性的担忧一样。不过对于我自己而言,我决定还是少上社交媒体,继续维护我的可信任信息源列表,然后买一些​内容上针锋相对,甚至彼此破口大骂的纸质书。
因为机器背后是人,人会控制人,人会操纵人,有了 AI 机器的帮助,所以这种控制能力和操纵能力会得到空前增强。现实世界也是这样,但是人力有穷时,​每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人他们的能力都有限,所以彼此能吵得起来。也正因为这种对立,会让我在一边​看得更多,想得更深。和一个人控制几亿人相比,和这种受控的静悄悄单一网络世界相比,我更愿意看那些一个人控制几百几千人几万人的人类之间的互殴,一个网页控制几百几千人几万人的网站之间的竞争。
是的,这样一来我所需要的答案就悬在空中,迟迟无法下落。而只要我开口要,AI 哪怕临时编一个答案也要立即给我一个。但我宁可就那么悬而未决,我宁可抬头看抬头找,也不愿意低头​接低头拿,哪怕给我​的的确是来自一锅好肉。


------


2025-02-23

还是找个老师吧

 


关于冥想、正念的文章我之前已经写过很多了,但是看了最近的几条读者留言,​谈自己的实践,看完我还是想在这里再啰嗦一句:​还是找个老师吧。
这两年大家压力都很大,我的许多读者十几年读下来也人到中年,现在应该体会到我当年说过的话「感觉四面墙都在朝着自己倒下来」。许多人选择冥想、正念、瑜伽之类的训练,希望能够松弛精神,稳定内心,​我完全能够理解,也完全支持。
​不过,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件事没有?关于具体的实践方法,好像我就推荐过一本德宝法师的《观呼吸》,其余的书籍和方法我​从未提及---​不觉得有点奇怪么?以我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我不应该给出一张书单才对么?​为什么就一本书而已?​以至于经常有读者在留言区里教我去看这本就好,去看那个人才对。
原因很简单,因为观呼吸作为一种针对心训练方式最为温和,最为安全。《观呼吸》这本书作为指导手册最为详尽,最为​全面。换一句话来说,你可以通过自学然后去尝试,只要这本书你读得足够​多,足够细,你在实践中遇见的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
冥想也好,禅修也罢,再算上目前流行的正念,都是手艺活。手艺活的意思就是师傅带徒弟,言传身教,因人施教​。当我们甚深进入我们的身体,当我们甚深进入我们的内心,每个人产生的感受和状况彼此并不相同,这时候就需要经验丰富的前辈给予及时指导和解答,有时候甚至需要​辱骂或者殴打。
​但是识字的人都有一种傲慢:我能读书,那我就能自学,​我能自学,那么我就能够做到。我看到部分读者就是这样,从留言看都是自己硬上,然后发生印堂发紧,身体麻痛等等症状,然后自己还在追求境界,还在追求时长。这就是典型的瞎逑看,胡逑练,最后乱逑搞。
​既然都那么自信,那我问一个问题:网络上有那么多公开的菜谱,甚至还有视频教程,为什么那么多人读完看完自己去炒个菜​还是灾难现场?不都​看了么?不都懂了么?怎么就是做不出来呢?一道菜而已,就三五道工序​,​一口锅一把铲子的事情。​那现在我再问一个问题:​人的身和心加起来复杂过一道菜多少倍?从整理场地开始,到上座坐好之间,有多少项准备工作,​有多少条检查事项,有多少个需要调整的身形和心态的点?那​凭什么会觉得自己看本书就可以了?就能够做到了?
所以我支持那些每天 5 分钟的冥想,实话实说,我认为​它要比屁用没有强一点,但好处是​也没有屁的危害。所以我推荐《观呼吸》,因为温和而安全,数息最多也就是作意过甚而上火,​而且书里讲了几乎所有可能遇见的问题,提供了解决办法。最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从入门开始的完整学习计划,每一阶段该做什么,什么是​达成的标准,什么是可能的问题,都写得清清楚楚。
除此之外,我个人建议还是去找个老师。​我对很多人都说这句话,包括我的朋友。公元前 6 世纪开始,就有人进入丛林搭建茅棚​训练身心。从那时候到现在,他们已经累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已经​探索过几乎所有的问题。不需要你现在重新去发现,也不需要你现在重新去尝试,再走一遍千年前​前人走过的弯路。你觉得自学很快,其实很慢,因为你在用一人之力重走 2​000 多年来的道路。而你一旦找到一位合适的老师,你就可以立即得到适合你的​道路,按照指导​飞速前进。
再说一遍,这是手艺活,换个高雅的词来说就是「身心哲学的实践」​。手艺活就需要老师,​就需要耳提面命,就需要口耳相传,就需要及时反馈,就需要​现场答疑。所有认为靠自己就可以,无需任何老师的人,​都是因为内心的傲慢,没有别的东西。我现在可以那么说,是因为我就是从那里过来的,我知道「我自己就可以」背后究竟是什么。你和你傲慢一起坐在垫子上,垫子坐穿了 100 个,你还是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是毛病却可能变得更多,甚至麻烦​和烦恼也会变得更多。
手艺活传递的是默会知识,别搞错了,默会知识不是应试教育,不靠看教材、画重点、刷题库、背考点就能掌握。默会知识也没有考卷,没有分数,没有文凭,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而且你自己就是知道​你​得到了没有。所以,不要用学校教育、应试教育的那一套东西附会在默会知识上,​事情不是那样的。​读到硕士博士,和能不能把一面墙砌整齐之间没有任何关系。​靠一本书,一份习题集也没有办法让一个人学会砌墙,​得有师傅带。​
当然,如何找到一位合适的老师又是一个新问题。如何找到一位真正的老师,有能力的老师,又不谋求你的金钱、身体、意志的导师,在今天的确是个大​问题。但是当你的心转变,认同自己需要一位老师,放下自己的傲慢时,那么​事情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合适的人选也许​会自己出现在你面前。因为当你打定主意瞎逑看、胡逑练的时候,就没有人愿意接近你---你的自信在熊熊燃烧,​而且散发着浓烈的硫磺味。
还是找个老师吧,求求了!


------


2025-02-22

重点是不费力


同为干眼症困扰的朋友专门送了我一批眼药水,盛情难却,所以我​悉数收下,却没有告诉他我的情况已经大有好转。
其实我一直都很明白,干眼症最根本的问题还是用眼过度,对着​屏幕的时间过长。​所有的眼药水只是缓解,并不能真正治疗。我甚至怀疑一些油性的滴眼液,真正的核心用途是让人提升眨眼的频率,​因而改善眼球的润泽程度。
​真实的答案非常简单直白:少用手机,少用电脑,让眼睛多休息。
问题是最简单的事情也最难做到,如今的人刷手机​用电脑早已经成为一种极为顽固的习气。改变习气一点都不简单,不相信的话,试着在​讲话中去掉自己的口头禅试试?多少人在开口说出第一个之前,如果去掉那个「呃」或者「嗯」,​估计后续的句子就完全讲不出来。
最近,我部分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说穿了一钱不值,就是去做我愿意做的,容易做的事情,​用这些事情占据刷手机的时间。
第一件事情是晒太阳补维他命 D。北方冬季日照时间短,人们大多在室内活动,缺乏​日晒,造成普遍都维他命 D 不足。于是,免疫力下降问题,情绪低落问题,睡眠问题,​代谢问题,骨骼肌肉问题都会接踵而至,​这直接关系到我的切身利益。而维他命 D 需要身体合成,而身体合成​需要晒太阳,这件事本身没有任何难度,​所以我有很强的意愿去做。
现在我每天会在窗前晒一小时太阳,一边放空发呆一边远眺楼下的风景​。由于阳光直射,没法看手机,​也就很自然地把手机放在一边,专心发呆。这样一来,合成维他命 D,调节眼球肌肉,放松心情三件事同时就​都做了。一点都不困难,冬天晒太阳是北方懒汉们的标准动作,而懒汉们一般都身体健康,面色红润且寿元绵长,无非是我不需要端着一海碗面条蹲在墙角边晒边嗦而已。
事实证明,冬季晒太阳让人变得心情乐观,​而且睡眠质量更好,可能是因为现代人的本质就是光伏电池。
第二件事情​是打坐。我的工作和生活模式和大多数人不同,有大量时间需要​独处。独处其实也很困难,人最难以相处,最难于面对的其实是自己。所以空寂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就不免心神放逸​,杂念如瀑。打坐冥想一类的事情,通过培育定力,把心神向内收束,逐渐抵达内心的安定,所以对​我这一类的帮助很大。
现在我每天大约可以坐一个小时左右,​有时候一次完成,有时候分几次。这种事情和跑步一样,一开始会让人觉得是折磨,但是反复训练之后,体内会产生多巴胺,于是就会觉得内心快乐,​慢慢上瘾。对于我的眼睛而言,由于打坐时需要微睁双眼(有些流派则要求完全闭合),而且又不允许主动作意去看,​于是眼睛就可以得到一小时休息。
当然,打坐的额外好处是培育定力。定力充足,那么对于随时拿起手机这件事也就有了抵御的能力。即便抵御能力不够,起码也知道自己现在正要拿起手机​开始晃眼睛。知道和不知道之间,区别很大,结果也​大相径庭。
第三件事是午睡。午睡这些年遭遇的污名化很严重,一方面它变成了懒惰和低效率的象征,一方面它又被视为摄入碳水过量造成的血糖昏迷现象,​总之不是懒就是病,而且是东亚食稻米国家人民的专利。我的看法很简单,夜间我睡不够 7 小时,那么白天我就需要补一觉,​而且补完下午到晚上都精神振奋。
这样一来,除了晒太阳的一小时,打坐的一小时,​我的眼睛又多了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休息时间。也就是说,这三个半到四小时原本是用作看手机的,但是现在因为我有这三件事要做,手机时间无形之间就被压缩,但是我又不会出现任何焦虑不安的戒断反应​,日子​很平滑地​过去,​眼睛的状态也慢慢变好。如果我还能彻底戒掉睡前看垃圾网络小说的习惯​,那么估计眼睛甚至能恢复到从前。
这里我分享这些个人经验,不是让每一位读者朋友也去​晒太阳、打坐、午睡。重点不是具体的事项,而是这些事​的共性:「我」愿意去做,「我」做起来无难度无痛苦,做这些事情和「我」的切身利益存在直接关联。满足了这三点,这些事情就有可能形成新习惯,悄无声息地进入自己的生活,默默侵占原来属于手机的时间,然后眼睛自然得到保全---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说的话。
一说到手机的危害,​人们立即就去想着对抗和抗争。但是,手机的每一个零件,里面的每一个 App,都有世界上的聪明人专门设计过,目的就是用来吸引你黏在上面不放手。以个人那一点点意志力,怎么可能直接​对抗得过呢?选择对抗,就是选择困难的事​,而人性厌恶困难。
所以,我推荐去做容易的事,自然而然能做到的事,重点是你做起来不费力​,但是又能得到好处。甚至这些事本身和玩手机没有任何直接关系,​只是你去做了,用手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苏东坡​有一句话说得极好,也是他临终留给世界和世人的遗言,他说:「着力即差」​。



------


2025-02-21

流年似水

 


昨晚我过得极为充实,​18 点和朋友们吃重庆火锅,20 点结束。同去的小朋友们相当震惊,表示「那么养生的局生平未见」,然后就去夜游​海淀的中国高等学府去了。

我告别大家,​打车去下一处,​那里有一位朋友还在等我。他跨越太平洋飞回来,​待几天就要走。而上一次我们见面还是在 2014 年,在一家路边的小酒馆。分别之后他就在全世界各地跑,​不停地跑。有时候是在中东的什么沙漠里待几年,有时候则是在大海中央一动不动待​六个月才能回陆地休假。

我都是从朋友那里断续听到他的消息,相亲了,结婚了,移民了,生娃了,又生了,买房了,定居了,​又开始全世界跑了,准备退休了。昨晚我见到他的时候,所有这些经历和负重都写在了他的脸上、背上、头发上​。看到他的笑容时,我才把面前这个沧桑汉子和记忆里的那个​青年人慢慢重叠起来,​老眼昏花看不清楚,耳边响起时光呼啸而过的声音。四十岁之后的每一次重逢,无论是在什么地方,我都感觉自己正站在​火车站月台上。

他说退休计划要延迟几年,​因为女儿对他说想要学医。于是我看到沙漠之外还是沙漠,大海之上还是大海,​他继续穿梭其中。

我们喝到凌晨一点才散,他们​乘车走了,我决定一个人走路回家。零度的春风其实并没有那么冷,反而能把酒气​飞快吹散。我走过空无一人的大街,站在人行天桥上看​平常难得一见的风景。然后我的手机收到一条新讯息​:李小乖逝世。

2006 年的时候,我自己架设博客成功,意犹未尽,又继续​架设了一个 BBS,叫做比特海码头。李小乖是个漫画家,也是比特海码头的常客,许多读者因此在那里认识,有些人后来​还相恋结婚生子。

再后来​BBS 有了 ISP 注册门槛,只能关闭。我去创业,​博客也不再更新。​就这样,大家失去了联络。到了 2013 年的时候,有旧相识来找我,告诉我李小乖罹患鼻咽癌,我才知道网上大家正在为他捐款​救命。再后来听说病情稳定下来,看到他还在持续更新,我以为事情就那么过去,他可以和所有当年的网友一样慢慢进入​平稳安定的中年生活。

结果,老天只肯再给他十二年。我站在人行天桥上,看着明亮空寂的街道,看着夜空中隐约的星光,突然觉得春风又有了寒意。

我继续走到凌晨 2 点,遇见路边一家还在营业的小酒吧。走进去,加上我只有​两桌客人。我在吧台坐下,​点了一杯啤酒。喝下一小口,苦得要死,然后​盯着它看了它半小时,玻璃杯壁上走马灯一样​在放电影。酒吧里一直在放硬核摇滚乐,和电影并不搭,但是没关系,​许多电影的背景音乐就没有对过。

这漫长的一夜从热气腾腾的火锅开始,到一家​小酒吧的吧台结束。坐在那里看完电影,我问自己​:你现在究竟是什么感受?

奇怪的是,从心里涌起的第一个单词并不是「伤感」、「悲伤」,而是「喜悦」。对,在漫长的一夜​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开始感觉到喜悦。因为没有人管我凌晨散步这件事,也没有人禁止我再点一杯啤酒。一晚上经历三次告别之后,我还是可以走在街道上,我还是可以​喝一小口啤酒。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形容这种感受,街上没有人了,但是不妨碍我可以​继续走。酒吧里没有人了,但是不影响我可以再点一杯。

街上空无一人这事实,​我承认。走在街头,各种各样的感受汹涌而来,而我还在感受,​这也事实。观察前一种事实,的确会让人伤感。不过我更在乎后一种事实,它让我莫名感觉到喜悦,就像是用冰块削成的凸透镜聚焦日光点燃篝火,暖热可以从​冰寒中生出来。

流年似水,似水流年,​一次伤感和下一次之间的间隔越来越短,一次告别之后下一次接踵而至。在人生的月台上,​人都会渐渐走散,有人前往夜晚的海淀,有人重回沙漠和海洋,还有人​拿了单程票头也不回地走掉。月台上人越来越少,最后只会剩下你和你自己。我选择在这时候一个人跳舞,跳舞这件事对于我来说就是全部的意义,一切都是转瞬即逝,一切都是梦幻泡影,而你还在一个人跳舞,​在街道上一个人跳舞,在天桥上一个人跳舞,在这世界的实相上跳舞,事情从来就是如此,一直到天长地久。

今天早上我醒来,读到的第一篇文章是《到底有多少人学会了用肛门呼吸?》--- 看到这世界还是和昨天一样癫,我就放心开始写今天的作文。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