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3
少对家人发表高见
2024-02-22
AI收钱不手软
最早我决定使用AI,是为了解决每天文章的配图问题,具体说是版权问题。图片可以从商业图库购买,就算一天一张,一年下来也要买个两三千块钱的会员包。也可以像我那样,从开放版权的免费图库下载,但是写上几年就会发现无图可用,更不用说照顾到图片和文章主题之间的呼应关系。
核心问题是我觉得商业图库的授权费太贵。我理解摄影师为了得到一张图片所要付出的辛劳和创意,我也理解商业图库平台为了维系运转而不得不投入的大笔资金和人力,但是我还是觉得贵。原因是我在网上写免费文章,收益来自读者的小额赞赏,而随着微信公众号的红利期过去,赞赏额度逐年下降,最惨的几年间写一篇千字文收到的赞赏还不如我当年写一篇专栏的稿费。这就等于我是先付费买图,然后写文章慢慢赚回这笔钱,那就会让我觉得非常贵,非常心痛。
当然,我很清楚这怨不得别人,是我自己的商业逻辑有问题。是我要写免费阅读的文章,是我不想商业化转为团队运作,是我坚持以个人的形态出现在网上。而商业图库并不想零敲碎打地服务我这样的个人,他们更愿意服务一家媒体,一间商业平台,一次性一年支付几万块几十万块钱,批量购买图片。我想以个人身份得到商业组织购买的服务,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AI绘画在一开始就是个好选择。它是免费的,它服从我的指令,几乎满足了我所有的需求。但是,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变化。AI绘画的免费概念不是真免费,要么你购买一套性能很好,价格很贵的硬件,在本地跑AI模型;要么你就得在别人的平台上运行,免费用户要为每一张图等待更长时间,有些时候可能是付费用户的十倍以上。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开源免费的AI软件,比如说Stable Diffusion。我不想投资升级我的桌面电脑,那么就只能用Google的云服务器,在Google Labs上运行AI软件。它们都是免费的,谁都可以随意使用。但是,免费用户只能使用Google的低档显卡,生成一张图要15-30分钟。如果你肯每月交10美金,升级为Labs Pro用户,那么这个时间可以降低到5-7分钟,甚至更低,因为Google会自动分配性能更好的显卡给付费用户,算力越强,耗时也就越短。
AI用于绘画的能力太强,我很快就习惯了每天自己画图,自己配图。所以,我在稍微挣扎了一下之后,就购买了midjourney的付费会员服务。它一共有4档月费:10美金、30美金、60美金、120美金。如果一年一交的话,月费下降为:4美金、24美金、48美金、96美金。根据我的使用量,我一开始选择了第二档,每月30美金。用了两个月之后,我选择了一年一交,差不多每年2300人民币左右。
这时候,我在不知不觉中其实就已经花了购买初级商业图库会员包同样的钱。但并不觉得贵,反而觉得很幸福,很有安全感,感觉自己终于可以施展拳脚,大干一场。不过我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midjourney 的会员的快速生成图片功能每个月都有限额。我选择的这一档,每个月有15个小时的快速生图时间。如果消耗完毕,就只能转为无限时间的慢速生图。它也不是非常慢,而是慢在一个特定的点上,确保我既不肯放弃midjourn转投别家,又要确保让我在等待中承受足够的痛苦,一次次回忆快速生图时的爽利感受。
今年春节期间,因为是农历甲辰年的缘故,我每天都在批量绘制、修改、重生成各种中国龙的图片。这个工程量很大,而我又足够疯狂,一旦开始就不肯轻易停手。所以,一个月还没过10天,我的15小时快速生图时间就已经耗尽。为此,我不得三次重新购买的额外的时间。这时候,购买额外快速生图时间包的价格是:4美金1小时,8美金2小时,20美金5小时,48美金12小时。
我以为春节过完一切就能恢复正常,结果这个月的15小时我也就撑了三周,还是有一周没着落---这就意味着我还要掏20美金再买5小时。我这时候算了一下,如果按照现在这样的使用量,要么我每月固定购买20美金的时间包,要么升级为48美金月费的会员,于是我每年在midjourney上花费的钱就会超过4000人民币,已经比我从商业图库直接买图还要贵了。意识到这件事,我忍不住哈哈大笑,果然是鸡贼总会落深坑。
笑毕,我有几点个人感触想要分享一下:
一、一项服务究竟是贵还是便宜,取决于用户怎么去使用,有怎样的体验。而用户会如何使用,获得怎样的体验,和产品功能,产品设计有关。商业图库和AI绘画的花费是一致的,后者未来可能会更高,但是我毫不犹豫选择后者。中间的微妙区别在于:我在图库是买货,买使用权,许多人和我买同一张照片;我在midjourney是购买能力,绘画的能力,我不是在为使用权付费,而是为了它提供的那种个人创作的感觉而买单。买midjourney的绘画能力和时间,我和一名画家买颜料买画布一样自然,重要的是,我可以无限次生成,更重要的是每次我都得到了一张世间独一无二的图。
前者我觉得贵了,后者我觉得可以接受,而且本来就应该支付费用。其中的差别体现在产品上,和商家卖什么有关。
二、 互联网目前的各种“千人千面”服务是个假服务。千面千面,说的是卖组合,每个人看到不同的组合,拿这个糊弄用户说这就是所谓“个性化定制”。但用户真正需要的是千人一面,面面不同。在无限组合的歌单里选取一个列表给到用户,这远远不如把全世界唯一的一首歌,全然为他个人需求定制的一首歌送到他面前。没有几个人会为千人千面付费,因为它本身没什么价值,没有几个人会承认其中凝结了什么真正的社会有效劳动时间。但是后者不同,后者和算力相对应,为某一个用户单独花费的算力,这本身是有价值的。
从这里也可以换一个角度理解数字货币,铸币过程耗费了电力和算力,那么人们就倾向于认为它具有真实价值。在未来的网络世界里,基础货币单位应该是电力的度数和算力的小时数。
三、如今的人们都承认AI等于是昂贵的硬件,巨大的能耗,珍贵的人力和机器算力。因此我有理由相信,随着AI成为网络世界的入口和主体,免费互联网的时代终将过去。我不肯为图库花钱,就是免费互联网时代的残余思想作祟---一张图片要收什么钱?那点储存空间要多少钱?那点流量要多少钱?老子看日本动作片都不交钱,何况你一张烂图片?这种想法有一点对:当时人们无法衡量互联网上的一样东西究竟应该对应什么价格,如何计算,如何支付?严格来说,免费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只起到了一个库房的作用,承载内容,承载服务。如果要深究内容究竟价值几何,服务价值几何,这是很难定义和计算的。真正有价值的部分---人的关系建立和信息交换,其实完成的主体还是人类自身。
AI时代里因为电力和算力的消耗,从第一天开始,所有从AI里产生的东西都有明确的价格,这是很天然的事情。每一比特的能耗都很清楚,那么每一样东西都有天然的定价。这就带来两个改变:一个是收费和缴费变得很自然,很顺滑。电力和算力都带有时间因子,未来的免费互联网等于慢速低效互联网,付费互联网等于高速高效互联网,人们会做出选择的。第二个是赢家通吃会变得很严重,耗费同样的电力和算力产生一比特内容,人们只会选择内容结果最好的那一家,或几家。就像是家家公司都在做以文生图,都在烧显卡,但是大部分公司的产品没人用,因为不行就是不行。然后因为不行,就不会得到资源,无法获取到更多的电力和算力,最终就会出局。
硅基生命的演化应该比碳基要快得多,而且残忍得多,因为它们除了服从摩尔定律之外没有第二念。
最后,如果两年前我一狠心买了一个商业图库的会员,现在我又会是怎样的面目,怎样的状态呢?也许,当时我觉得我是在买,其实我是在卖,甚至是在典当。
2024-02-21
全员恶人
2024-02-20
无条件的幸福
2024-02-19
视频艺术家金广发
我很喜欢金广发和他的同事们,也很喜欢他们用手机拍摄的视频作品。如果我每天只能看三条短视频,那么我一定会留一个位置给金广发他们。
再多再有趣的短视频最终都会让人感觉到厌倦,因为有一处破绽始终绕不过去---即便是智商在70以下的人,看过足够多的短视频之后都会问出一个致命的问题:谁在拍摄?短视频都在追求真实的场景感,都在追求打动人心,但是只要一想到这些看似真实,看似感动的镜头,都是由一个根本不出现在镜头里的人站在一角默默拍摄,你就看到了剧本,你就看到了表演,你就看到了团队,就会觉得一切索然无味。
金广发他们的作品通身上下全是破绽,从第一个镜头就告诉你这一切都是摆拍,画面都是后期加工的做旧效果,镜头里的人物都是演员而且是话剧演员,但是就这样看下来却让你觉得全无破绽,浑然一体。就像是容器有一个眼儿叫破了漏了,有无数个眼儿那就是筛子。筛子就是筛子,没人纠结它是破了还是漏了,它就那样。
所以我管他们的短视频叫作品。的确是作品,因为他们在用短视频做表达,而且是短视频中很罕见的题材---都市人群飘忽不定,难以名状的精神状态,和都市生活中毫无预兆,毫无道理发生的各种意外和冲突。这很难表达,以前网络上有一位文学大师叫做大咕咕咕鸡,他的文字就有这个效果,看了让人觉得自己正在被刑讯的同时听到一个精彩的笑话,或者是一个人在极度悲伤泪流满面时不知道为什么顺手打了个飞机。
大咕咕咕鸡曾经试图把文字拍成视频作品,不成功,形态根本不对,那些在纸面上的精彩字句在活人嘴里讲出来的时候,完全不是那个味道,一切都黯然失色,一切都索然无味。但我认为金广发他们就是视频版的大咕咕咕鸡,他们才是用手机镜头创造出了都市生活中的深深荒谬感和深深无力感,是一种当代都市戏剧。
所以,金广发他们的作品收到的最多评价是“抽象”。抽象的定义很难用文字说清楚,只能用具体的例子让你略微感受一下。比如说有一次金广发身穿蓝色旧中山装,面对镜头装模做样开他的所谓小课堂。他在镜头里先问观众一个问题:“他是不是演的呢?”。
随后,他提供了三个答案选项:
A、是
B、有可能不是
C、钝角
金广发著名的钝角梗就是那么来的,也是金广发忠实观众的接头暗号,就像是“房山季鸟猴”一样,一说“钝角”就知道对方是自己人。钝角明显不是在他视频作品里那个场景下应该出现的选项,但是这个选项就那么堂而皇之地出现了---这就是抽象,起码是抽象的一种。
再比如说他的新近作品,金广发设计了很多个不同人物,每个人物每次都有单独的故事线,其中之一是网约车司机。在这个新作品里,金广发扮演的网约车司机和三位女性在车里吵得不可开交,原因是其中一位女性乘车时遗漏了物品,要金广发送回时,金广发向她索要12万人民币。于是,女乘客带着两个凶悍的闺蜜前来,和金广发理论,气氛一度非常紧张。
在压力达到极限的时候,金广发扮演的司机突然口气软了下来,解释说自己并不是真的想要12万人民币,而是想结婚但是女朋友要12万的彩礼钱,自己没有这笔钱所以心里觉得苦闷,就随口向乘客索要12万作为酬谢---剧情到这里已经很跳跃破碎了,每一步都莫名其妙,但是又貌似有点道理,可以让故事勉强进行下去。
但是万万没想到,紧接着是女乘客最漂亮的那位闺蜜破口大骂:12万,你特么想什么呢?老娘只要5万彩礼都没人肯给。金广发一脸无赖相接口回答:那我给你5万嫁我呗?漂亮闺蜜听了从后排一把伸手拽住金广发的领子:这可是你丫说的啊?于是,这一段跌宕起伏的剧情以突如其来的爱情作为结尾。
这个网约车司机的故事就很抽象,完全没有逻辑,完全没有道理,但是我蛮喜欢的。自从周星驰拍摄《长江七号》之后,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类似这种的无厘头剧情了,也很久没有见过镜头塑造类似这种的小人物了。让我哈哈大笑的同时,又有一点忧伤。
金广发曾经参加过相声选秀节目,遭遇郭德纲师傅而淘汰。这是让我觉得最为有趣的一点,转身金广发一头扎入短视频,彻底走上了一条和传统相声完全不同的道路。许多年过去,现在郭师傅和于大娘的相声已经无法催眠我每晚入睡,但是我对金广发的视频作品却念念不忘,每一段都看得津津有味,有些经典作品甚至会反复观看琢磨,琢磨他的脑回路究竟如何碰撞出这样的情节来。
金广发是北京土著,说一口流利的京片子,然后很早就去了上海发展,主营项目是海派相声和小剧场话剧,但他在小剧场表演时又经常在台上弹唱粤语歌---这人本身也很抽象。
最后,每日三条视频除了金广发他们,还有一条我会留给小芃路子野。芃,péng,兽毛蓬松或者草木繁茂的样子。建议你不要轻易去搜来看,因为一旦看过就再也回不了头,可能再也听不了相声,看不了小品。
2024-02-18
一切取决于观察角度
在网上看到一道图片数学题,小学时代因数学而升起的恐惧再一次浮现在我心头,那种无助无望,无处下手的感觉击中我。同学们一一解完题收拾书包离开教室回家,夕阳西下,房间里暗了下来,只剩下我一个人面对着作业本毫无头绪,讲台前的老师坐在阴影里,只有一双绿色的眼眸不停望向我......
题目如下:
近期热门博文
-
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音乐设备,不过在一开始,我认为有必要先讲一下为什么是它们,这比介绍它们是什么更有意义。而且,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论,省得留言区里爹们纷至沓来:这个是垃圾,你为什么不用...... 在我的五感之中,味觉最为敏锐,视觉最为孱弱,听觉位于中间偏下的...
-
刚刚数了一下,我现在有大大小小 11 个葫芦。窗台上放着 8 个,电脑桌上放着 3 个。没事站在窗前看风景的时候,顺手拿起一个搓揉一番。写字卡住了,或者等电脑处理图片,伸手拿起一个又搓揉一番。 哪怕是在两年前,如果你让我去买几个葫芦玩,我怕也会翻个白眼:难道你觉得我就...
-
就我自己的观察,周围那些为人父母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焦虑孩子的。焦虑健康,焦虑成绩,焦虑就业,焦虑心理,焦虑恋爱婚姻......我又不好说什么,说了就是「你不懂」,说多了就是「你凭什么」。 但我我懂一点人,我也懂一点观察生活,碰巧情商也不算高,所以总可以口无遮拦。 ...
-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
继汉尼拔医生、齐木楠雄之后,昨天我已经启用我的第三套网络头像。一套两枚,一枚打算用于我的朋友圈,一枚已经用于网络世界。 用于朋友圈的头像是「揪心版」,T 恤配字为:失败固然可怕,但是朋友的成功更令人揪心。 用于网络世界的头像是「杠精版」, T 恤配字为:与其反思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