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一件事,当那个四川大学的女孩子拿出手机,按下“发送键”前的那一秒钟,她心里在想些什么?
此前,她明确地知道自己认定的地铁“偷拍猥琐男”并没有偷拍自己,她甚至已经打开对方的手机确认过这一点。所以,她非常清楚事实是什么。同时,她也很清楚她即将发布的视频是什么内容,人们看到这些内容会怎么想,甚至她能预估人们的激烈反应。只有一点点小障碍:这条视频并没有反映事实,一旦发布出去,就会有个无辜的人因此蒙受不白之冤。
所以,我很好奇在那一秒钟之内,她是如何克服这一点点心理障碍的?也就是说,我好奇的是一个人怎样才可以心安理得地将另一个无辜的人陷于不义?
我认为,这里需要坚持一点人和人之间的不平等才能做得到。需要坚持人和人不平等,自己站在高处,对方站在低处,这样才能培养起俯视的习惯。培养起俯视的习惯,自己才能是检察官,他人则是犯罪嫌疑人。同样的,因为自己站在高处,对方站在低处,这样就不用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引发对方的反击,因为算定对方跳起来也打不到自己的膝盖。又因为无需担心对方的反击,那么当然可以为对方捏造一个故事,给对方安排一个角色,通过这个故事和这个角色做台阶,把自己举到更高处。
为什么要牺牲对方让自己去更高处?因为自己本来就高于对方,重于对方,贵于对方,所以对方的牺牲是应该的。是的,你无非是损失了一点点名誉,但你因此成全了我的好故事,你说你留着你的那点名誉又有什么用呢?
换了这个角度去看,太阳底下无新事,一切都是权力结构,一切都是权力结构下的不平等。上级在宴会上让下级连干三杯再说话,这是不平等,我的开心高于你的健康,因为我的位阶高于你的位阶。父母让女儿出钱支持儿子买婚房,让女儿让出老房的继承权给儿子,这是不平等,因为儿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于女儿。现在换了地铁,准士大夫阶层面对农民工模样的人,于是对方就成为自己道德教化所需要的表演工具,因为我的名声和教化工作高于你的名誉。
所以上司说“连干三杯”的时候没有一秒钟犹豫,父母说“你支持一下你哥哥/弟弟”的时候也没有一秒钟犹豫,我想我在一开始就问错了问题,按下“发送键”之前其实应该没有一秒钟犹豫,就那么径直按了下去。按,动词,自上而下用力。
前几天是高考,人们说高考改变命运。不对的,是按下“发送键”前一秒改变命运,那一秒钟才是人生大考。它考的语文是有没有众生平等的理念,考物理的是良知在诱惑面前能提供多大摩擦阻力,考的数学是如何计算一时的名利得失对于一生的影响,考的化学是在名闻利养当前且无人注意时一个人的心会变成什么颜色。
类似的考试我每天都在经历。写这个会有流量,但是没有向读者提供多少价值,那要不要写?一个话题用这种方式写读者会群情激愤,转发留言暴增,但是也会严重误导他们的想法,那要不要写?在这篇文章里只要坦率谈一下自己的真实看法,发出去之后会有一半读者反对我,导致许多人愤然取关,那要不要写?从那篇文章开始,彻底颠倒我的价值观,这样会让读者增加十倍,他们更爱看这种价值观下的文字,那要不要写?
这些年我一直在经历,一直在做选择,于是成功站在了低处,混成了人们口中半死不活的过气网络化石,在所有的高处都看不见我。这才是所有阅读这篇文章的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100个准士大夫或者网红做了100条视频,或者写了100篇文章,99次都能安然通过,99次都热闹非凡。只有一次可能会翻车,而且翻得很难看。不过群众的记忆只有7秒,7秒之后他们就忙于新的热闹去了。而你得到的流量是真实的流量,得到的新增关注是真的新用户。
你要遵从本心,你要让良知发生作用,你要坚持相信世尊的教导“众生平等”,那么你会被边缘化,你会被遗忘,你会被嘲笑和打击。因为你所坚持的,在他人看来可能就是个顽固保守的老笑话。不要相信今天人们的义愤填膺,义愤填膺只是因为今天女性意识的崛起让许多人感到不安,只是因为在地铁上准士大夫对平民的俯视让许多人自己感到了目光带来的刺痛。
因为啊,天真的,正义的,热血的人们啊,他们反对别人站在高处俯视自己,但是从未反对过自己站在高处俯视别人。所以,反思、道歉乃至开除又能改变什么呢?同样都面对三杯酒之前的一秒钟,面对分配老房产权前的一秒钟,面对按下“发送键”前的一秒钟,谁能告诉我,今天义愤填膺的人们又都能拿几分?
现在再来想一想,为什么在《槽边往事》,读者问候我,我回问读者。读者向我鞠躬,我回以鞠躬。读者向我吐痰,我回以老痰。读者要揪着我的头发撕打,那么我就会揪住头发暴打对方,因为我没头发他揪不了。为什么?就这样十多年过去,我现在也得到了解脱,无需再用这样的方式自我锻炼,练习从高处走下来,到平地里站定。也正因为这样,我不需要整天道歉---对于站在高处的人而言,道歉是种恩赐来的,不时就要布施一番,这样才是维护彼此之间地位差最有效的方法。刻薄了吗?的确。伤功德吗?肯定。
就这样吧,写了这篇文章之后,也不知道今晚我得敲烂几个木鱼才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