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7

短视频里什么都有,除了......



几年前就和朋友​发生过一次争论,他宣称如今短视频里什么知识,什么讲解都有,实在是不需要再去浪费时间完整地看一本书。他甚至宣称,通过短视频来学习相关知识,是当今​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我不赞同,但我也没办法,​因为我手头没有任何实际反例。

两三年过去,我现在终于有了一个亲身体验的例子。
最近一个月我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中年油腻发作,幽古之情不可抑制,于是沉湎于​宜兴紫砂壶。此刻,我面前的茶几上放着 9 个茶壶,​柜子里还扔了一个(注:明天还会到两个,但我已经做了退货处理,只是拦不住,需要到了家门口再拒收,所以并不计入)---这些紫砂壶都是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从网上买来的。
和所有的小白消费者一样,我有很多个问题​需要得到答案:
  • 如何判断一把壶是真正的紫砂壶​?
  • ​怎样评判一把宜兴紫砂壶的好坏?
  • 化工壶是否对健康有害​?
  • 如何判断一把​宜兴紫砂壶是手工制作?
  • 纯手工壶和全手工壶有什么区别?
  • 什么​泥料算是好泥,好在哪里?
  • 为什么紫砂壶​价差那么大?​贵是贵在哪里?便宜是便宜在哪里?
  • 什么是机车壶,什么是​半手工壶,什么是全手工壶?如何​鉴别?
  • 为什么宜兴已经封了紫砂矿,家家都是绝版紫砂泥,但是看销量每天​能卖几千把?越卖越多,难道​矿泥也是拉菲么?
......

所有这些问题,现在基本上都​是用短视频来回答。你在搜索引擎找答案,在电商平台找答案,​系统推荐给你的都是短视频讲解。每段大约 2-5 分钟,一个人对着镜头吧啦吧啦讲​一个问题。
这些短视频有个优点,看完一个你就会觉得自己懂了,而且确认自己获得了一个​知识点。然后根据这个知识点​去买壶,买回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然后又去搜索答案,再看了一堆短视频,于是​又收获了一堆知识点,忍不住再去买几把壶验证一下---我茶几上的茶壶阵列就是​这么来的。
当我看到一条视频的时候,终于起了​疑心。之前我是个谦虚的人,认为自己对紫砂壶的了解为零,​需要向这些懂行的人学习。然后我就看到了一条紫砂壶科普视频,内容是抨击紫砂届的​一种常见说法:想要验证一把壶的做工好不好,可以把壶装满水,按住茶壶嘴,然后翻转 180°,让茶壶底朝。如果茶壶盖不会掉下来,​那么说明这把壶的做工精良,气密性良好。
视频花了 5 分钟分析演示,茶壶盖一定会掉下来,因为这是物理定律。​听他聊紫砂的时候,我汗不敢出。一听到他谈物理,​我突然想起自己是理科生,回想起小学时候做过的试验:用一张纸或者一个塑料板盖在一满杯水上,然后猛然翻转 180°,水因为大气压的缘故并不会​流出来。我这么一想,​就忍不住怀疑:​他们知道自己面对镜头在说什么吗?气质很好,口才很好,​但依然是胡说八道。
​起了疑心之后,类似的疑问就越来越多。比如有的人在视频里说,宜兴紫砂壶不存在绿色和黑色的,有这种颜色就说明是人工添加了化学物质,有些还带辐射,对人体有害,千万不能买。而有的人在视频里说,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改变茶壶颜色的行为,从明清时代就是如此,是很成熟稳定的工艺,变色本身就是高温下的化学变化。
我就发现他们紫砂届​人士很有意思,​江苏感极强。你要是卖朱泥壶的,那么会有一堆商家在视频里说朱泥早已经绝迹,来买我家的紫泥壶。你要是卖全手工壶的,那么会有一堆商家在视频里说有个鬼的全手工,最多手工做个壶身,​其他的还不是机器做。擅长内斗,精于拆台是他们的爱好,但是对于我这种小白消费者来说,​看的视频越多,困惑越多,怀疑越大,感觉自相矛盾的地方数不胜数,完全不能指导自己的消费行为。
既然说什么的都有,我一怒之下就​买了三本书​:顾景舟主编的《宜兴紫砂珍赏》,朱泽伟、沈亚琴合著的《宜兴紫砂矿料》,以及刘玉林创作戴银法执笔的《阳羡茗砂土》。看完之后我的问题都得到了答案,​在这三本书里都写得清清楚楚,而且都是定论,有数据有图片有记录,不存在什么争议。
看完这三本书,回去再看那些视频,​天空中缓缓飘过两个大字:扯淡。之所以在各种短视频里每个人都言之凿凿​地扯淡,原因就两点:1、所有矛盾和冲突之处,那是从逻辑和道理上而言才存在的矛盾和冲突,你要是站在纯生意的角度理解,那么​任何一个结论都是合理的---全看他们家卖什么壶,什么泥,什么工;2、这些人敢于在视频里下那么多结论,​主要靠的就是只学话术,不读书。如果读一下宜兴本地的制陶大师,矿业专家的任何一本专著,​就不可能有这种勇气给网友科普,就不可能科普那些内容,因为颠倒定论的压力​会很大。

对于我自己而言,看了一个月短视频的紫砂科普,在无数个三五分钟的片段里学到无数个斩钉截铁不容置辩的结论,不如我在三天里从三本紫砂专著里所学的东西多,帮助大,实用性强。区别在于,短视频强力输出的是观点,靠的是表演上的真诚,卖相上的​可信,和故事的生动。但观点无法指导生活,​因为总有对立的观点,​人总需要取舍判断的标准,这个标准短视频提供不了。书籍输出的是知识,靠的是事实和数据,你知道了就是知道了,再听见什么观点如果不能提供证据,​对你也无法产生任何改变。​而且一旦你知道了,你就可以利用你的知识很快做出判断。
所以现在我通过三本书得到了解脱。因为读过《宜兴紫砂矿料》,​关于泥料的所有传说和所有故事我不需要再听了,不需要再去追求什么珍稀泥料。因为读过《阳羡茗砂土》,关于工艺和制作方面的所有故事和传说我也不需要再听了,利用健康利用传统编造出来的种种故事在历史事实和工艺延革面前​什么都不是。
最后,因为《宜兴紫砂珍赏》,我看过历代的紫砂珍品荟萃,于是得大解脱。我那么一张张图翻过去,从明清时代一直翻到现代,目睹了紫砂壶这一路的变化,​终于理解了紫砂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重点从来都是人,而不是物。只有一无所有的人,才会去追求物质,追求最好的泥,最好的型,最好的工,​因为这样得来最简单,最容易。占有一把所谓的好壶能有多难呢?
而真正富有的人,我从图册里看去,他们在利用​紫砂壶自我表达。他们要在壶上提字,要在壶上画画,要在壶上铭刻,要在壶上记录,他们用这样的壶相互赠送,抒发情感,表达自己对美对艺术对生活的理解。没有文人,没有文人壶,紫砂壶就是个日常用具,和潮州手拉功夫壶没有什么不同。壶以人贵,这是文化层面上给予宜兴紫砂壶的加持。
所以现在我一点不纠结。不纠结是不是机车壶,是不是车一刀,是不是本山料,是不是陈腐泥,是不是生砂清水​,是不是赵庄红卫小煤窑。纠结这些,是人以壶贵,​一把壶的材质工艺高于一个人的存在价值。而所有的短视频,统统都在教人去跪在壶的脚下。于是消费才永远不会停止,因为总有更好的泥,更好的工,更美的型,更​伟大的工艺美术师,你得一路那么买下去。​你买到多高的价格,你这个人就值多少钱。
我向一位同样喜欢紫砂壶的朋友分享了我的观点,成功向他推销出了一本书之后,​我们共同做了一个决定:从此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紫砂壶,彻底忘掉材质工艺这些小事​。哪怕是一把机车壶,只要我们觉得美,​那么我们也照样会买下来。
和过去唯一的一点不同,是我们会去​定制,把壶作为​一件作品来把玩。​我已经想好了送他的那把壶上我要刻什么字:
​摄无量心,登欢喜地。
几乎是在想好这八个字的同时,我就决定退掉还在路上的​两把壶。再见,底槽清。再见,​天青泥。我已经不在这个游戏里了,因为我会读书。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