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应邀创作,收录在《得到》新近出版的《软技能》一书中,我是这本书的诸多作者之一。如果你看完我的这一篇之后,对这本书里其它作者的更多文章感兴趣,可以找一本来研读一番。
由于文章是为了出版而用,在纸质印刷版面上传统的网络文章因为太短而阅读效果不佳,所以这次我按照出版物的标准进行写作,导致这篇文章长达4000字,希望你有足够的耐心可以读完。
读不完也没关系,反正也不是什么很紧要的事。
《软技能之阅读入门》
各位得到的朋友,见字如晤:
今天写这封信给各位,是应罗振宇先生的邀请,谈一谈我个人认为最值得推荐的软技能。那对于我来说,听见“软技能”这三个字,最先蹦出脑海的就是阅读,而且是阅读入门。你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有些奇怪,你自己都已经识字读书那么多年,为什么需要讨论这么基础的内容?你就像是一个纵横江湖多年的侠客,而我却跑来说让我们聊一聊扎马步这件事情,有这个必要么?
那不妨从我的个人经历谈起好了。在接近20年时间里,我不断在网上写文章向人推荐书籍。为了让读者对某本书产生兴趣,我煞费苦心,想出各种各样的介绍方法。依照我的想法,人们不是不喜欢阅读,而是需要给阅读找一个理由,而我就是负责找理由的那个人。这样过去很多年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在最基础的部分犯了个错。太多人的问题不是没兴趣阅读,而是他们根本就读不完一本书。人们听完推荐之后会去买书,但是买来之后翻几页就会放下。偶尔有些人会断断续续读下去。我发出一篇书籍介绍文章,可以在未来三五年内陆陆续续看到人们来留言,说是当初买下这本书之后就放在一边,直到现在才看完,发现确实是一本好书,特来表示感谢云云。
所以,如何提升阅读速度,如何记住主要内容,如何找到一本书的精髓部分,这些都不是人们迫切需要的阅读技能。人们真正需要的是读完一本书的能力,一种人生中的小小个人成就。然后需要很多个这样的成就,在它们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所谓的个人阅读习惯。有了个人阅读习惯之后,才需要找寻各种进阶技能。如果你现在还觉得有点不服气,觉得自己在阅读上毫无任何问题,那么这里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希望你诚实地认真回想一下:
你是不是对特定的几类书籍非常熟悉,也非常喜欢,阅读这些书籍你毫无任何问题,甚至兴致盎然。但是,只要换一个类型,换一种风格的书籍,你之前的那种流畅自如就消失了?书买回家之后,你怀着极大的兴趣翻开第一章,连第一小节都没读完就放在一边,再也不想去碰了?你只是擅长读你喜欢的书而已,是这样吧?假设你喜欢历史读物,你大概能很顺畅地读完一本又一本同类的书籍。但是,换古文的历史读物大概率就不行,换学术一点的历史专著也可能不大行。如果是换成艺术类书籍,很可能根本就不行了。
现在你应该猜到我对阅读入门的定义了吧?你的定义大概是识字,而我的定义是除了专业书籍和教科书,随意挑选一本书籍,无论是什么主题,无论是哪个类别,你都可以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有这样的本事才叫入门。只能读特定类型的书,那是在娇惯自己的胃口。都说读书能开拓眼界,而你的偏好限制了你拓展眼界的可能。你我永远都应该记住这个常识:一本历史书是从历史的角度去解释世界,一本经济学书是从经济的角度去解释世界,而这个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怎么可能靠单一角度就能完全解释清楚呢?
真正的问题在于:当人们开始识字读书之后,很快就养成了自己的阅读偏好。然后在自己喜欢的书籍类型上花费了太多时间,于是就认为自己阅读能力已经足够。只要换一种类型,沮丧和放弃马上就会到来。因此,如何读完一本书不单是个基础问题,也是一个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着的问题。
如果你觉得有必要从扎马步开始练习,那么我这里刚好有一个方法给你。做法非常简单,那就是选取一本你之前读不下去的书,换一种全新的方式去阅读。你最好给自己先规定一个具体的页数,每天自己确定要看几页。这个数字我建议在3---10之间,太短了没有足够的内容可以阅读,太长了人会和过往一样难以坚持。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翻开一本书读到力竭为止。但这种方法遇见自己不熟悉的类型,或者稍有难度的书籍,就很容易让人感觉到挫败。所以,我们先规定页数,选择一个自己完成起来毫无任何压力的页数。
接下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那就是重复阅读这部分内容,循环次数我也建议在3---10遍之间。理由是这样的,阅读的理解和速度都建立在对内容的熟悉程度上。为什么人们会喜欢读同一类型的书籍?因为读得越多,阅读速度就越快,理解深度也就越深,从中获得的趣味和感悟也就越多。但是对于陌生类型的书籍,这种优势就根本不存在了。所以,我们在这里人为地建立起熟悉,方法就是最简单的反复阅读。
反复阅读还有一重额外的功效,它能治疗你我在阅读上的自满之心。你可以现在就选本书试一试,无论你自称是过目不忘的类型,还是自称是逐字逐句的阅读者,你都会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一件事:每次你都能看到一些你上一次没读到的内容。没错,你觉得自己已经通读过了,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汉字都过了一遍,但的确就有一些部分不断从你眼前错过,你再次阅读的时候就是觉得新鲜。
与此同时,随着对这一小部分内容的熟悉程度增加,你的个人理解力也会随之提升。原先看似坚固艰涩的内容,会逐渐崩解,显露出真实的内容。你会开始理解作者的用意,理解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当你对文字非常熟悉之后,你自然会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且,这种理解是个复利过程。你每天读几页,累积一点理解,这点理解又能运用到后续的内容,就像是滚雪球一样,等到读完全书的时候,你的理解程度应该达到了相当惊人的程度。这也就意味着通过这一本书,打开了一个类型书籍的大门,你选择下一本同类型的书籍继续拓展眼界时,就远不如读第一本时那么痛苦。
从头到尾通读一本书,除了作为一种阅读技能值得学习之外,它还是许多未来的进阶阅读技能的基础。比如说人们总喜欢问一个问题:在阅读中如何才能做到触类旁通?我的答案是所有的触类旁通,都藏在那些你不感兴趣的书里。书籍的类型总数是惊人的,然而人们面对的世界是同一个,人们面对的问题则是类似的几个。什么叫做触类旁通?触类旁通就是听听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分析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于是你收获了许多种思考方式。你掌握的思考方式越多,那么你应用在自己其他事情上的可能就越高。虽然到了最后两者看起来毫无任何关联,但你知道解法是一样的,因为思考的路径是一致的。
但是,如果你只读自己喜欢的某几个类型,那么你就是看人用相同或者类似的手段反复解决同一类问题。都是同类,怎么可能有什么旁通呢?能读完一本书,尤其是自己不感兴趣的,缺乏理解基础的书,这是旁通的前提。人们喜欢越过这个步骤,直接询问具体方法。问题是谁也不能代替谁去阅读,代替谁去体会和领悟。
再比如说人们还喜欢问一个问题:我如何才能读透一本书?其实我强烈建议你用我介绍的这种方法,找一本你最喜欢的书来重新读一遍。我相信,耗费几个月时间这样每天读一点,重复读多次,在你完结的那一天到来之际,你会发现自己读到了一本全新的书籍。这里没有任何神秘学,生活中经常有人坦承,同一本书自己在20岁的时候看和40岁的时候看完全是两种感受。只不过那是偶发事件,不是有意识地主动训练。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之后,留下的只有一些感性的印象,记忆最深刻的是那些深深打动自己心灵的部分。
多年之后我们谈及一本书是好书时,指的就是这一点心动。但任何一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其实都超越了个人感性所能体会的那一小部分。唯有这种耐心细致的阅读方式,才能摈除感性的影响,通过运转理性领悟到文字背后的力量所在。一个想法如何构建,一种情绪如何营造,只有通过这种阅读方式才能清晰地看到。
除此之外,我最想提醒你的一点,是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忘记读书的初衷。阅读的确有消遣的功能,也的确有商品的属性,但我们不要忘记任何一本书后面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或者曾经活生生的人。无论他是在讲述一个故事,还是阐释一个道理,又或者是讨论某个专题,我们真正需要去看的,是这个人的思考过程。当人们看完一本爱情小说之后感叹说“这也太让人心酸了”,看完一本科普书籍之后感叹说“人类也太聪明了”,那就真的把书籍当成了某件商品,在谈用后体验。事情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如果只有感受,其实就等于根本没有去读书。
雨果的《悲惨世界》值得看的部分是冉阿让的转变,真正值得探讨的是警察沙威之死,这里面都是雨果对社会和人的思考。正因为他有这样的思考,他才给人物安排这样的命运。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最值得看的不是他点评历史人物的成败,而是在每一个章节里他反复运用的分析方法。历代朝堂之上发生过那么多事情,他如何简化为几条简单的脉络,找到几条简单的标准,这也是他思考的结果。我们去记住谁是好人坏人,谁是奸臣忠臣,那就等于是浪费了钱穆的这一番功夫,等于是没有看过这本书。换一个历史时代,换一群人来,我们依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做分析。
然而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一切都太快速太明亮太嘈杂。在马步扎好之前,人们就已经在追求如何更快地读完一本书,追求一年能读完多少本书,而这些事情根本就和阅读无关。阅读是一门很古老的手艺,核心其实是要读得慢,读得仔细,追求读完一本就一本的收获。我之所以介绍那么愚笨的方法,并非是创新,而是向古人致敬。在书籍还很珍贵,数量还很稀少的时代,人们不是读完一本书,而是吃透一本书,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关于阅读的箴言。那些箴言在今天基本上都已经失效了,因为人们不再那么阅读,普遍缺乏从头到尾读完一本书的能力。市场却可以无限量地满足一个人的阅读需求,于是我们面对的处境是书多到读不完,但我们只阅读其中非常薄的一小片。而且即便是那么一小片,我们也只是浮光掠影地读过,满足于“读完”两个字。
有一种说法是对的,它说人的一生之中并不需要读那么多书,只需要反复读有限的几本好书就够了。这句话怎么理解?它的意思是说,虽然有那么多书,那么多作者,但是其中真正伟大的并没有几位。如果我们能够读得慢一点,仔细一点,认真理解几个伟大灵魂如何思考,并且学会这种思考方式,那么就足够我们安然横渡人生的苦海,而无需在太多书籍上耗费太多时间。所以,我希望你能够先达到阅读入门,能够拿起任何一本书毫不费力地读下去,并且知道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在哪里。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请先试着慢慢读完一本书。单凭这个能力,乘以时间的累积效应,十年之后足以让你和周围的人大有不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