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2

长文和短句


似乎中文互联网上还没有人谈过长文和短句的问题,那么今天就让我来​试一试吧:

类似推特、微博这样的互联网产品,​人们一般在上面发短句。而在公众号、简书或者博客这样的互联网产品,人们一般在上面发长文。如果同时使用它们,那么人就会受到干扰。因为它们原本就是​两种类型,对应着两种创作心态。
比如说这几天我在Threads 上发碎碎念,满足我积攒了好几年的短句瘾头。其结果就是我在公众号上写的文章变得很“疏松”,疏松是我个人的感受,具体说来就是文章的整体性下降了,​单独的段落甚至句子变得更加活跃,更有个性。就像是在一次大合唱中,总有个把演员会​唱出过高或者过偏的音,和整个和声格格不入。
写长文其实是写出一个完整的结构,它本身就存在于自己的头脑或者心灵之中,如今用文字把它​整体表达出来,所以它是一个面,甚至是一个体,读者可以从很多个角度去观察,​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和感受来。
写短句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短句​是记录某种个人极限,某种个人瞬间。一种情绪在心中默默酝酿,一种想法在心头反复思量,一直到实在无法继续,也无法容纳的时候,在一个短句上彻底爆发出来。或者,是在一团不断翻滚的混沌之中,偶尔有一点闪光飘浮起来被瞬间抓住。你心里的东西是冰山在海面以下的部分,短句就是冰山浮在海面上的尖角。
当一个人在短句上频繁爆发,频繁冲刺时,​其实他就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构思一篇长文。而且短句上的爆发,灵光一现,​是很过瘾的事情。这时候再切换回长文,从第一句定调,第一段开始铺垫,一直辗转腾挪,到最后结尾终于释放出内心所有能量,就会让人觉得不够直接,不够有力,​也不够经济。心态一旦改变,文气就不会​连贯自然。
在中文互联网上有一个很悠久的传统,那就是所谓的“金句”​。作者喜欢在文章里埋伏几个金句,读者喜欢在文章里找寻几个金句。这并不奇怪,因为一篇文章想要传播,​往往都需要附着在某个金句之后,因为金句的传播力更强。
比如说​这句到今天我都记忆犹新的句子:生活就像是强奸,反抗不了就不妨闭起眼睛来享受。它好像能解释生活里所有的障碍和不如意,​但是又带着一种男权的古怪俯视感。再比如说今天早上让我大笑的一句话,用来表达人们对云南野生菌的​复杂感受:先菌子,后小人。
​但金句迭出的写作者,文章往往不怎么样,这几乎是个通例。多少凭借金句流行一时的文章,​在热闹过一头之后,现在都消失在了茫茫的网海之中了。写文章就像是装修一套房子,如果作者把50%的精力都用于精心装修灶台,让客人过目难忘,那么其余房间的装修估计就好不到哪里去。于是,也就很难把这套房子推销出去,因为没有人会因为一套房子的灶台装修得很精致​就决定去购买。
很多年前我就刻意控制我写金句的冲动,总是先考虑这句话在整篇文章里是不是和谐,会不会显得太“跳”​。如果有这样的疑虑,那么我宁可放弃,换另一种不是那么“跳”的表达方式,因此​维持文章内部的连续和流畅。所以,文章越写越土,越写越简单。这样的文章写出来,没有什么句子是特别出彩的,​有读者甚至认为是没有什么文采,平白如话。​但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而写这样的文章也可以维持更长的创作年限。​文字的确会耗神,但文字也养人。
习惯于写短句,人就会非常在意瞬间的感受,习惯于表达上的冲动。他的感官是24小时开放的,随时准备抓捕​外物落入心海所溅起的那一点浪花。于是,​更为深入的思考就停止了,​对于自身的审视也就消失了。写长文是个完全相反的过程,当心中一种感觉出现,脑海中火花一闪,作者就会像是猎狗一样窜出去,追着这一瞬间的感受或是灵感,去探究它因何而生,​源自何方。甚至把自己也纳入分析的对象,分析自己究竟是因为有了什么心态,什么成见,什么人生阅历,以至于会产生如此这般的感受,激发出​这样直觉的思考或者反应。
都是海面上的冰山,短句是去找浮在海面上的那部分最高处的一点反光,而长文则是探究水面下本不可见的巨大存在。所以,两者不大能够兼容。精专于其中任何一方,意味着人就不容易轻易地切换大脑工作模式,可以毫无障碍地​运用另一方。
​对于读者也是同样。习惯于看短句,那就是习惯于​一波又一波的情感冲击,不断从碎片一般的句子中高频地感受​内心激发起来的变化。习惯于看长文,那就是习惯于思考具体的事物,找寻文字下面的逻辑和线索,​重点放在了理解而非感受上。也正因为这样,刷短句更容易让人成瘾,那是个​有无穷变化的万花筒,一千万的碎片同时在太阳下闪光。而读长文时常会让人感觉到疲累,因为人并不是时时都有足够的心力​去支持自己的思考,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它的价值。
经常有读者在《槽边往事》​留言说相同的一句话:留言区要比正文精彩。那是因为留言区里大多是短句,​而且后面有一整篇文章作为支撑。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