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0

观点改变



有读者问我,我发表过那么多看法,表达过那么多观点,得出过那么多结论,难道从来都如此笃定,前后​一次都没有发生过改变吗?答案是当然有,我随手就可以举出​例子。

许多年前,互联网上闹唐骏那会儿,他提出过一个很著名的观点​:想要在职场混得好,人就需要学着改变自己的性格。​他认为本性很难改变,但是性格一定可以改变。一个人如果连性格都不愿意改变,​那么成功就会变成一种奢望。
那时候我非常强烈地反对这个观点,我认为性格是不可以改变的,​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指纹。一个人怎么可能改变自己的指纹?除非是全球通缉犯,否则没有人会想改变自己的指纹。同时,一个人为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改变自己的性格,​那么,我忍不住要问:最后享受成功的那个人究竟是谁呢?​他还能不能以他过去的方式去感受到他曾经感受过的那些幸福和快乐?
现在我已经不再坚持这个观点,​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转而赞同唐骏。而是说我不再认为性格可以类比于一个人的指纹,它只是一个人内心较为坚固的​思维和行为模。换句话来说,它是年深日久不断重复之后形成的​习惯。一个人非常急躁,起码有一半原因是他从急躁这种性格中得到了不少好处,比如说人们要给予他更多的便利,​要给予他更多的协助。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坚信自己​比其他人想得更快,看得更清楚,因此在他所认定的​结论前如果人们要花费的任何时间去讨论去分析,他都不能忍受。
​那么,如果这个人愿意深入去分析自己,用一个比较客观的​视角去观察自己。​那么,他迟早会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真的比别人想得快,也并不比他人看得清楚。相反的,在无数次个人主观判断之后采取的提速行为,很多都因为缺乏听取意见,或者缺乏仔细思考,造成了​不良结局。同样的,一旦破除自我认知的幻觉,那么也就会认识到自己先前总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只是在用这种表演去占别人的便宜---因为你很急躁​你很火爆,所以你优先。
能够做到这样的反思,做到这样的自我认知,急躁这种性格不说是完全消除,起码也​会减弱到相当程度,不再是一个人性格的主要面向。所以,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但是,我现在的观点是这种改变并不是扭曲,也不是压抑,更不是直接换一套性格来安装上,而是通过​加深对自我的认识,自行解除旧有的坚固习惯。
在我针对性格的新理解中,​人心原本是澄澈透明的,​人们的习惯和习气捏造出不同的眼镜给心戴上。一个急躁的人就是捏出了一副红色的眼镜,心透过这副眼镜看到的一切都是红色的,​于是变得躁动不安,​易于攻击。唐骏所说的那种改变性格,是给心强行换上一副新眼镜,​让它用新眼镜观察世界。我所说的那种改变性格,是把眼镜摘下来扔掉,让心用裸眼来​观察自己和世界,努力拆毁它们之间的​任何东西。
而且,现在我认为无论是把性格视为橡皮泥,还是视为不可变更的指纹,都是不同层面上对自我的​执着。把性格视为橡皮泥,是因为​想要为自己得到更多,得到钱,得到名,得到成功,认为这才是通往自我圆满和自我幸福的唯一路径。把性格视为指纹,是因为对于自我过于重视,认为“我”是神圣的,是不可改变和侵犯的。​所谓的自我执着体现在一个狂想上:“我”不单要取得成功,而且要完全依照“我”想要的方式,要完全符合“我”的性格脾气习惯,否则这样的成功就没有了滋味,不能称之为称心如意。
这个需要金钱名声成功才会幸福的“我”​,是捏造出来的。这个非常坚固非常自我的非常在意自我完整的“我”,同样也是捏造出来的。我觉得,我认为,我相信,我必须这样那样才能幸福,才能满足,才能快乐,这是捏造。捏造完毕之后,我就照此执行,但是又做不全或者做不到,​于是就陷入了烦恼和自责。即便我完全做到了,又发现所谓的幸福和快乐转瞬即逝,​转眼就重新陷入空虚和无聊。这就是捏造的结果,无论是橡皮泥的我,还是坚固不变的我,​都不是真实的​路径,也不是真实的答案。
所以,一个人的观点的确会发生前后变化。遗憾的是,人们只会看到观点是不是180°掉头,​是不是自相矛盾,完全从文句上去理解。今天我写下的这个例子,是想让由此一问的人细致地看到​一次观点变化背后的所有思考。​世间的事情,并非是豆腐脑应该吃甜还是吃咸之间的那种观点对立。如果在每一次观点改变的过程中,都伴随着一次深入思考,一次自我发现,那么所谓的观点改变就只是个显现,真正发生改变的​是内在理解。​而这一点,又往往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