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1

周末鸡汤:柏拉图之恋

 


一次,柏拉图问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不许回头且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 柏拉图原以为很容易 ,但最后他垂头丧气地空手而归。 他说:「看到了很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就没摘;当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又发觉没之前见到的好;原来麦田里最大最好的麦穗,早就错过了。于是,什么也摘不到。」 

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柏拉图又问: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叫他到树林走一次,不许回头且在途中取一棵最好的树材。 柏拉图照着老师的话去做。半天之后,他拖了一棵不算最好也不算太差的树回来。 他说:「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另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而且害怕空手而归,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就拿回来了。」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婚姻。」 

后来,柏拉图果然娶了一名悍妇,过着忍气吞声狼狈不堪的婚姻生活,同时他终生都拥有和美少年之间的爱情。原来,没有麦穗空手而归,其实是在暗喻没有子嗣,也即唯有在同性那里才可能有最大最好的爱情,这就是柏拉图之恋的由来。 而婚姻就是伐木,总让人疲惫,因此,家庭就叫做family,伐木累。

​对此,你有什么领悟?

写到这里本来就可以结束,因为作为一篇作品而言,它已经​完整。但那是在文学层面来说,对于习惯阅读的读者而言,因为这是在戏仿一篇心灵鸡汤,大部分内容来自网上广泛传播的内容,最早可以上溯到1980年代的《读者文摘》(后改名《读者》)​。重点在最后一段,这一段把前面的鸡汤内容全部反转一遍,再加一个梗干脆利索地结束,​这就是一次完整的创作。

但是在大众理解的层面,在网络原创的判定层面,这种做法叫做“引用过多”​,不能算作原创,甚至不能​算作是创作,会有人批评为投机取巧,甚至直接说是抄袭。所以,​我就不得不再多说几句。

我写下这个400字的段子,严格说起来,我只是写了最后这一段而已。其实创作态度非常严肃,​传达了非常严肃的想法。心灵鸡汤简单易懂,把道理生动活泼​入口即化地送到你嘴边。而我的最后一段话除了让你大笑之外,还有一层意思是​质疑和反思。

假设伟大的苏格拉底的确和自己的弟子说了那些话,给予他许多关于人生的指导。重要的不是苏格拉底​有没有道理,而是柏拉图到底是怎么做的。柏拉图的真实人生并不在这些哲理小故事里,你需要去看柏拉图的生平,​于是你会知道他的悍妇太太,于是你会知道他的​柏拉图之恋。如果你继续深入下去,了解柏拉图关于爱的阐释,那么你会看到一个既不是哲理小故事里的柏拉图,也不是花边逸闻中的柏拉图,你会看到他从人们对美好外貌形态的爱恋,一路推论到他对于超越一切的爱的理解。

当然,这一切都尚未发生​。因为你还没有看到这个段子,你还没有为最后一段话停下来,你还没有因为这一刻停顿​去进行查证。于是,柏拉图还停留在名字的层面,柏拉图之恋还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你会在言辞乃至文章中提及它们,但是你想要表达的东西可能和这些字眼之间毫无任何关系。

即便你的确去了解完柏拉图的生平,阅读过他的对话录,自认为已经深入了解柏拉图,正确理解了他的​观点和理论,事情依然没有结束。这时候你反而应该再读一遍这篇心灵鸡汤,无论苏格拉底的教学是否真的发生过,但是它的叙述是正确的---苏格拉底不断让柏拉图出发,不是走入麦田就是走入森林,​这很清楚地说清楚了哲学是一种实践,而不是在书斋里的​玄想。

这几年,来我这里谈王阳明《心学》​的读者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可以引述王阳明的话,要么「我心光明」,要么「一时明白起来」​。我看大家的意思,是通过理解这句话,​就能理解王阳明。我就想问,王阳明龙场悟道​时是在做什么?王阳明格物致知​时是在做什么?​王阳明夜啸军营时是在做什么?如果没有他在文牍之间,军旅之中的生涯,他的哲学​会产生出来吗?

现在你再去读苏格拉底让柏拉图捡麦穗,砍大树,还觉得是故事​智商余额不足的样子么?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