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

吉兆

 


我知道,许多读者正在尝试冥想、正念、打坐、观呼吸等等等等安定内心的法门。尤其是在我推荐《观呼吸》这本书之后,经常收到相关的留言和提问。其中最大的一类问题都是在抱怨或者怀疑,抱怨自己的进展,怀疑自己的能力。
最好的解决办法当然是去找一位老师。一位道德水准上没有问题,绝不会利用和操控学生的老师;一位技巧上娴熟,经验上丰富,能够针对具体学生具体状况给出具体指导的老师。不过,这样我这里的问题就会密集地转化为另一个:如何找到一位合适的老师?
我回答不了。现代人驱车上百公里去看一座海边的图书馆是可能的,乘机飞上千公里去参加演唱会或者和人约会也是可能的,可一旦说到找老师,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啊,好麻烦的,能不能指定一个给我?最好能在美团上直接点一个入户指导。所以,关于这一部分我没什么好建议,我只能说请你努力做个好人,心中常怀善念,手下常行善事,然后等待老师来找你。
次一等的解决方法,也是大家正在做的,同时也是做得不怎么样的,就是读书。我收到的所有问题,其实大部分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奈何太多人读书不仔细。无论是哪一本教人冥想、正念、打坐、观呼吸的书籍,其中都有丰富的细节和指导,预先回答了读者在实践中可能遇见的问题。换了你来写书也是这样,因为你做过,你教过,你回答过,所以你知道书里一定要写清楚哪些步骤和问题,否则这本书印刷出来就毫无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无论是哪一种法门,只要你选定了一本书,对这本书具有信心,那么你就应该反复阅读。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即便是同一本书,第一次通读和第十次通读下来,你看到的不会是同一本书。同样的,当你按照书中的指导去实践,你是个生手的时候和你是个进阶选手的时候,以及你是个熟手的时候,看到的会是三本不同的书---当时还是个生手时,许多字句就算是摊开来放在你眼前,你都会视而不见---你只是从字面上进行理解,觉得你看懂了这些字句,就一滑而过。
因为你一滑而过,所以你遇见问题的时候就喜欢问人,一点都不会意识到书里就有答案。从很微细的层面上来说,你之所以认为问题是个问题,是因为你先前读书的时候,从书中学到了某种现象是问题,某种现象是障碍。人性就是这样,人性让人读书粗枝大叶,人性让人从字面上进行理解,但是人性也让人在潜意识层面上记忆各种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因为人就是靠这种能力进化而来,从树上的猴子演化为行星际霸主。请思考一下,为什么社交媒体上有那么多文章的标题都是《关于XX绝症你不可不知道的N个征兆》。
不是这样么?你原先哪里会在意自己能安安静静坐多久,哪里会在意坐着的时候有什么念头,哪里会在意自己坐着的时候是昏沉还是散乱?你现在突然在意起来了,觉得这些都是问题。哪里来的问题?你自己通过阅读学来的。无非是当初你在阅读时记住了那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却没有记住解释和解决办法。
所以,你回头去仔细读几遍就好。尤其是那些按照步骤或者次第做出详细讲解的书,你去查找你所处阶段对应的章节,里面一定有答案。
反复通读是一种方法,然而所有的方法如果没有配合心法是不会发生多大效用的。其实,所有人面对的问题都是同一个:如何让自己想到/愿意/相信自己需要回去反复通读同一本书?
通常情况下人是不会掉头去重读一本书的,为什么?因为第一,人觉得自己读过一遍就是“懂”了,没有什么再去读的必要。因为第二,人觉得自己遇见了问题或者障碍,感觉到自己困扰,于是就想着直接可以解决困扰的方法,而不是重读。甚至有相当数量的人,会觉得自己是因为读了某本书,因而产生了现在的问题---那本书既然制造了麻烦,怎么可能再去求助。
这里提供一种心态上进行转化的方法:无论你是在尝试冥想、正念、打坐还是观呼吸,你应该把你遇见的所有问题、困难、障碍视为一种吉兆。怎么理解这一点?就像是一个人因为某种身上的伤痛去找医师做正骨,当医师开始动手之后,他会发现医师带来的疼痛远甚于平常伤痛所带来的疼痛。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很少见到会有什么人因此跳起身来,对准医师面门就是一拳,然后摔门而走。因为大家都知道,目前的疼痛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是解决问题的必要代价。
当你真正触及到了真正的问题时,才会产生问题,才会感知困难,才会遇见障碍。所以,应该把这些人们通常理解为负面问题的东西,理解为吉兆。你可以数小时地走神,做白日梦,那是因为你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走神。一旦你意识到自己在走神,发现专注某个目标5分钟都很困难,就开始沮丧。沮丧什么呢?你已经开始觉察到自己走神了,这不是很好的事情么?
你可以坐在沙发上刷一个周末的手机,稳如须弥山。但是上座之后很快觉得坐立难安,觉得念头纷飞,无法专注于一处,同时觉得腿疼背疼身上痒呼吸急促,但是你勉强坚持下来,感觉自己坚持了半生人,抬手一看表,不到5分钟,于是就感到挫败。挫败什么呢?你拿着手机的时候,这些事同样都在发生,无非是你的心神不在自己心上,不在自己的身上,觉察不了而已。你已经能够觉察你身和心,这不是很好的事情么?你知道你面前专注身心的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这是很准确的观察,这不是很好的事情么?
识字的人有一种虚荣,觉得自己能读完一本书,就等于能做到书中所描述的最高程度。看到一本书里介绍冥想、正念、打坐、观呼吸最终能带来怎样的安定内心,合上书页,就觉得自己懂了,直奔那个美好的状态而去。我就奇怪了,读书人看完超人电影,怎么不会立即红内裤外穿,披上红被单,跑到街上单手高举,准备起飞?为什么看了本修心的书,就觉得自己马上身下有白云,背后有光圈,口中吐金莲,可以拈花而笑了?就不想着可能要先擦一下花瓣上自己的口水吗?
因为有这种虚荣,人就会给自己安立过高的目标,对自己形成过高的期待,于是把一切初学者,入门者遇见的正常现象,当做是一个问题,一个困难,一个障碍来对待,于是失望沮丧挫败,于是从入门直接到放弃。也不想一想,自己花了12年,每天8小时学习,做过无数试卷,最后才有个大学上。为什么觉得以自己这种能力,对于几十年来从未了解和照顾的内心,可以在几天、几周之内就能调伏、训练它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你那么狠,怎么不见你当初10岁上大学呢?
正如在32个学期里,每一个学期开始你都会遇见新问题新挑战一样,你应该把问题视为吉兆,把困难视为吉兆,把障碍视为吉兆。你能遇见它们,说明你在正确的方向上,也证明你在前进。根据牛顿爵爷的解释,在地球上如果你没有感觉到任何困难和阻碍,那你很可能正在做自由落体运动,也就是急速下坠。要停止这种下坠,首先需要改变的是你的心。


------




1 条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