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3

我差不多可以出本读书的书了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用关键字“读书”和“阅读”分别在公众号里进行搜索,发现这些年关于这个主题我写过​了太多文章。仅仅从去年到现在,随手搜一下就有​下面这些篇目:
连更三年之逐字逐句的阅读能力
作者的阅读理解
读书的前置条件
网友原来不读书
持续性和间歇性阅读
阅读入门
谁在读书
如果说中文互联网上要评选多年来始终鼓励读者进行阅读,反复传授阅读经验,分享读书心得和技巧,推荐和分析书籍的作者,我想我起码能够进入​100人的大名单。若以推荐书籍的善巧手段而论,我觉得我甚至可以进入前十名,似乎我推荐的书,​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种经年累月的鼓励和分享,​已经接近于偏执。“这本书我觉得你应该读一下”,“我觉得这种阅读方式更适合你”,这种想法也已经超过了​正常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界限。当初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朱刚教授,因为在朋友圈发表了一篇文白杂糅的悼文而引发轩然大波,网友口诛笔伐他尸位素餐,名不符实。而我翻了翻他的作品,发现了那本《苏轼十讲》,​当即就转去支持他,并且向读者做推荐---能写出这种书的作者,​中文水准能差到哪里去?
关于读书和阅读,我的确有偏执,原因是我相信​读书和阅读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是信仰它们的力量​。这些年网上关于社会阶层和家庭出身的讨论很多,整天不是讨论上升通道、阶层跃迁,就是讨论原生家庭,​贫富城乡眼界差异。现在世道艰难,很多人已经不再渴望阶层跃迁,而是担忧自己阶级回填,​所以类似的讨论也就少了许多。
而我到今天都认为,​读书改变人生,阅读能力​改变人生。
我的童年时代在各种与世隔绝的军事基地里生活,​当初如果不出意外,我的人生是读完基地小学,进入基地中学,然后报考军校。要谈军人子弟在大漠深处,在山谷之中能有什么眼界,能培养什么对世界世人的认知,​那就是纯扯淡。但我因为童年实在是太无聊,所以很早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而且阅读速度很快,阅读量很大。
等我回城,进入城市小学,我可以​在班级里负责讲故事---同学们的阅读量没有那么大​,于是我得以顺利融入新的环境,并且获得了相对安全的​生存地位,更因为这个能力而​结交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好朋友。当然,打架还是要打的,通过打架确定的地位比较客观。但是,如果只有打架而没有讲故事的能力,那就依然是个山里来的蛮子,人们畏惧我​却并不尊重和亲近,最终我就只能变成一个愤怒和暴躁的人。
即便从最功利的角度去看待读书和阅读的价值,我也可以说它们成功帮助我​通过了大学四六级英文考试。在英语等级考试中,​阅读理解的分数占比很高,生词量也最大。但我还是很顺利地一次性通过,即便​阅读理解里很多单词都不认识。​原因很简单:我的阅读量​和出题老师持平,甚至我可能还要略胜一筹。他们选取的阅读理解文章,​我之前已经阅读过中文版本,记住了内容。我看不懂英文生字,但是我记得文章大意,所以我可以回答阅读理解题。
我之前没有说过我在​上班后在单位里冒充技术专家这件事吧?​到了职场,年轻人一门心思往上爬​,想要出人头地。问题是,搞关系根基太浅,搞专业​经验太少,这应该怎么办?当时电子化办公刚开始,​科技产品普及刚开始,单位有一堆新设备新电脑。​谁来弄?谁能看懂​说明书?​尤其是英文说明书?​我可以啊。我不需要有多强,比大多数同事阅读中文​说明书速度更快,理解更准确就可以了,比大多数同事更有勇气连猜带蒙去​读英文说明书就够了,他们根本碰都不愿意碰。所以,我可以顺利冒充技术专家。真正有用的是接触新设备新技术的机会,接触越多,个人的专业壁垒就越高,​恶名就越发彰显,也就成为了一号人物。
也是在那个时间段,我发现了阅读能力的威力,也理解了什么叫做“正常人”​。正常人是什么?正常人就是单位里下两页纸的一份工资调整文件,或者一份住房分配方案,​正常人是读不懂的。是真不懂,需要拿着文件,指着某一行字,某一个表达,比如说“1985年(含)入职”是什么意思​?他1985年12​月入职算不算?或者他1986年​春节前入职算不算?正常人不读书,​正常人也没有阅读能力,正常人基本不靠抽象符号理解世界,更不用说归纳和分析。能阅读和分析文件,你就是单位里的祭司,人们天然认为你应该是权力体系的一部分,你应该去那里​才对,应该听你的才对。
我想,所谓的“领导力”对于初级员工而言可能指的就是阅读能力。没有这种阅读能力,权力在运行到毛细血管这一层的时候,就没有人可以把权力的意志翻译为​正常人能够理解和执行的程度。而一个人可以负责正确理解和讲解文字指令,让众人可以顺利执行,那​他当然就是领导。
所以,与其整天讨论什么空洞无意义的“阶层跃升”,什么毫无实操价值的“上升通道”,不如​多看看书,提升一下阅读能力。字面上的意义都理解不清楚,​就别考虑什么跃升和进入通道了,也就更不用说透过文字的表象,看到文字后面的真实用意​一类的​事情了。
回到90年代,愿意进入网络世界的人都是疯狂的冒险家,贪婪的投机分子,以及大量的社会边缘人和闲人。这种局面很容易理解,那时候有学历有能力,为什么不去银行?为什么不去​宝洁一类的著名外资企业?是什么样的闲人​,是什么样的边缘人,才有足够时间整天待在网上?整天和人互喷口水?为什么你不加班,为什么你不出差,为什么你没有会要开?
但是读过的书告诉我,​互联网符合历史上一切开创新时代的新事物的特征。没有人能预测将来,但是所有人都可以通过历史去发现未来将至的​征兆,只要你肯读书就好,只要你肯阅读就好。投身于互联网当然属于很重型的人生决策,​对于我而言,它就是赌。赌的是未来,但其实是赌自己读过书,​赌自己的阅读能力。因为如果我读的书没错,我的阅读理解没问题,那么​互联网的确就是未来,这判断就是成立的,此时的单位再好,收入再高,​那么也应该离开去博一把。
没人会告诉你未来会是怎样,也没人能告诉你​应该如何正确判断和决策。但是,一想到大部分名著的作者都已经死了,而且死了很久,这就让人在判断和决策前​获得了很大的宽慰。这不是文字所带来的宽慰,而是书籍的隐秘馈赠,帮助你认识​生命本身的意义和价值,然后,就是给予你决断的勇气​:凡人皆有一死,意义从行动而来。就像是​那些书都还在,智慧还在,而作者早已经长眠,那么自己也应该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做点什么,不要怕。
我的确在读书和阅读这件事上有点偏执,​以上就是我偏执的原因。大多数人不掌握生产资料,不具备强有力的社会关系,不存在有效可靠的投资渠道,个人命运全部寄托在运气上,唯一可以微调一下运气,稍微改变一点命运走向的,就我个人而言,除了读书和阅读之外​实在想不出别的什么路径。所以,我在那么多年里,不断提醒、敦促、鼓励读者去读书,从来不会介绍发家致富的法门,人际关系的技巧,横行江湖的​做人做事法术。
于是这么多年下来,我几乎可以出一本关于读书的书了。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希望​你能抽空想一想读书和阅读这两件事。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