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5

失传的游戏

 


在互联网上曾经有一个很好玩的游戏,那就是有人提供一部电影的线索,​然后网友帮他找出那部电影的名字。比如说​:​一个男人变成了一条鱼---那么它可能就是电影《大鱼》(Big Fish)。
人的记忆很奇特,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回忆起事物的全貌,只能记得一些​莫名其妙的碎片。比如说我初中经常逃学跑去录像厅,随便找一个场次去看一​两部电影。很多年之后,我一直对一个场景难以忘怀​:在巨大的铁笼里,一个侏儒骑在一个丑陋的巨人背上,​侏儒指挥身穿盔甲的巨人攻击主人公。
故事,情节,主人公,电影名称全忘记了,我就记得​这个合体的怪物。大概20多年前,我在网上提交了这点线索,问网友这是什么电影,很快我就得到了结果​:《疯狂的麦克斯之勇闯雷电堡》(Mad Max Beyond Thunderdome)。
然后我自己开始沉迷这个游戏,只要网上有人提出类似的问题,我就​用搜索引擎试图找到答案​。因为提问的人记忆模糊,我也只能模糊搜索,不断输入不同的关键词组合,看能不能有哪一个结果​能吻合细节。
那是一个很疯狂的年代,我自己的感觉是几乎世界上每一部你能看到的电影,都被分散在世界上各个角落里的某些人看过。然后几乎世界上每一部你看过的电影,只要在你心头产生了某个记忆深刻的碎片,那么就一定有人和你一样,并且在你之前就在网上就此提问,问是哪一部电影​。最后,世界上也一定存在着某个人,他​在这个问题下给出了正确答案。无论是冷门欧洲文艺片,还是​垃圾B级片,总有那么个人帮你记住。
现在这个游戏基本上已经废了。前几天我在网上遇见有人提问,一时兴起,我就打开搜索引擎试图按照​问题里的线索去寻找,结果所有的​关键词都已经被充分污染,搜索结果比垃圾还要垃圾,垃圾起码是五花八门的,搜索引擎给出的答案​大部分都是重复信息。为了搜索答案,我势必要选择关键词“电影”,但是在这个关键词下,搜索结果前十几页都被​电影网站和电影下载网站所垄断。再加上特定细节的关键词,​搜索结果就变成了这些网站上和这个关键词有关的那几部电影,不断在每一页里反复出现,没有多少新鲜东西。
以前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的个人感受是这样的:
​世界上的电影之多,已经达到了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无法看完一遍的程度。所以人类的方法是分布式看片,几十亿人口​每个人都看上几部电影,都记得几部电影​。这样虽然每一个人的阅片量有限,但是通过互联网把所有人连接在一起,相当于把几百亿个独立存在的电影库连接在一起​。那么,所有的人类加起来,大家共同保有和维护了一个最全的电影库​。利用互联网,你总是能从世界的另外一个角落找到​一位电影管理员,他能告诉你某部特定电影的信息。
但是​,今天的互联网世界已经变了。​在搜索引擎上,是人力和机器在做对抗。一个盗版电影网站,可以在短短几天内克隆无数个自己,然后把​内容塞进搜索引擎的结果中去,活人需要从这些垃圾内容里很艰难地找寻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在人与人的联系上,App切断了原本开放的网络连接,把内容圈禁在App里,也就中断了人和人通过内容​彼此联系的通路。于是,以前分布式的电影库变成了一个个APP里的独立电影库。你可以在豆瓣里问一部电影,可以在小红书里问一部电影,可以在微信里问一部电影,你要想同时向所有网页、所有App发问,对不起这做不到。
除此之外,最关键的一个因素---人,那些乐于在网上分享,乐于在网上回答,乐于在网上帮助他人的网友,​似乎也已经消失了,​隐退了,沉默了。坦白讲,今天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质量​相当低劣,你要是想得到一个过得去的答案,最好是使用英文在Google搜索。或者是向AI提问,但是在提问时需要强制指定参考英文文献和资料​,否则你会得到来自百度或者知乎的​答案。而这些来源提供的内容,大多属于所谓“面向读者写作”​。简单来讲,就是他们写读者喜欢看的东西,符合读者期待的东西,但这些东西​未必正确,未必有用,甚至为了读者喜欢,这两点可以直接去掉​,乃至走到反面。
那些真正喜欢分享,真正愿意思考,真正在意​真实与否的网友呢?也许他们也在写,但是在搜索引擎和App的算法下,他们得不到流量分配,于是虽然还在网上说话,但是就像是在一个单向玻璃罩子里说话---他们能看到外界,外面的人却看不见他们;他们在玻璃罩子里呼喊,外面的人却一个字都听不见---他们写的东西有用,但是大众不喜欢,​也不会加入讨论,所以他们就不被看见。
在今天的互联网上,每一个人都需要拥有足够数量的​粉丝以供发声。没有这个基础数量,就没有值得引擎和算法关注的互动数据,那么无论写什么,写得多好,都只能石沉大海。相比之下,​一个找电影的游戏最终失传,只是这个新时代背景下很小很小的一个注脚。回想起那部我曾经看过的《疯狂麦克斯之大战雷电堡》,阴险奸诈的侏儒骑在盲目笨拙但是力量惊人的巨人脖子上,指挥​巨人去作战,我以前一直以为自己不断回想起来是因为青春的记忆,现在我忍不住怀疑,更合理的原因是它很像​互联网现状的某种隐喻。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