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一张测试定力的图片



首先声明,今天我要分享的这张图片其实是一个人类视觉实验,和定力测试没有任何关系。但世间凡有一物,未必只有原初设计时的唯一功用,人们总是可以想出奇奇怪怪的其他用法来。

这张图片对应的概念叫做:特克斯勒消逝效应( Troxler’s Effect),由德国-瑞士双国籍哲学家兼医生伊格纳兹·保罗·维塔利斯·特克斯勒在 1804 年发现。这个效应具体是什么内容,不妨等我们试过再说:



在上面这张图片正中有一颗黑色的十字准星,周围分布着五彩斑斓的色斑。现在请你放轻松,别眨眼,盯着那个准星专心看。正常来说,如果你足够专注在那个点上,几秒钟之内整张图片就会开始褪色。如果你的定力足够强,能够保持足够强大和平稳的专注力,那么正常图片会彻底褪色成为一整片白色或者灰色,只剩下中间的那个黑色十字准星。

当然,只要你稍微走神,或者眨一下眼,颜色在瞬间就会重新浮现出来。要持续保持眼中一片白茫茫,其实并不容易做到。

它原本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证明人类的神经适应性,就是说人类为了生存下去,降低能耗,神经系统会适应那些稳定不变的外界刺激,不再去持续关注。在这张图里,那些低对比度、形状模糊的色斑完全静止,毫无任何变化,于是视觉神经很快就放弃了持续追踪和分析它们,不再浪费算力,以至于它们在视野里很快消失。

这样的话,我们的注意力可以分配给那些具有强烈对比度的外界刺激,比如说一只老虎身上的虎纹。可以分配给那些处于运动状态的外界刺激,比如说一头冲出草丛正向自己狂飙而来的老虎。于是,我们可以及时伏下身子,一个滑铲将老虎放倒并加以捕捉。事情就是这样,正是凭借大脑的算力分配,祖先们才有足够的能量和注意力在关键时刻做出一个个滑铲,于是今天才有你我的存在。

如今世道变了,全球各国政府都不再允许国民滑铲老虎,背摔狗熊,否则会罚金甚至入狱。但是利用特克斯勒效应制作的这些图片依然很有用,最简单的一个用途是哲学上的启发:

当你反反复复试过多次,视野中的颜色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也许你会在心中产生一种明悟---当自己想要认识什么事物的时候,你需要把目光聚焦,去研究它的细节;然而,当你的目光足够聚焦,当你的精神足够专注,这个事物却会因此而消失不见。

你想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当你紧盯着股票的技术图形,你的钱也就悄然消失了。当你紧盯着自己心仪的对象,整个世界和所有其他人也就悄然消失了,于是你在别人眼里就变成了痴汉/女。

除了哲学上的启发,我个人主要用这张图做测试和训练。


测试什么呢?测试情绪的稳定程度。如果心似奔马,念如瀑流,那么定力就不容易提起来,于是盯着十字准星到色斑消失的时间就会延长。所以,如果一眼看过去,整张图片在一两秒内开始褪色,甚至保持稳定的白色,那我就知道目前我的内心没有多少压力,情绪稳定。而如果我需要尝试一段时间,然后不断地掉落出来,我就知道自己的内心波动很大,无法集中注意力,需要去滑铲个什么先。

训练也很好理解,那就是自我调节,让自己处于一种不松不紧的状态,让图片尽可能长地保持白色。你自己试一下就知道了,走神肯定是不行的,太过用力,太想立即变成白色也不行。然后,其他的外界刺激会带来扰乱,随时打断你,你得继续专注在十字准星上,一旦有所偏离就立即拉回来。最后,你可能会发现,当你保持这种状态的时间越久,心也就会自然而然的越沉静越平和,自己的感知似乎比之前变得更清晰更敏锐,就像是谁做了空气除尘似的。

这世界上有许多「心系一处」的训练方法,原理都类似,让人专注于体外某处的一个点。特克斯勒效应的图片相比之下有个优点,那就是它能很快让你感受到自己提升定力之后产生的效果,这要比盯着一点跳动的烛火,或者一个小球一个小木块要容易很多,毕竟在你非常熟练之前,你的视野里不会因此而立即产生什么变化,于是你因此而认为自己毫无进展,陷入焦躁,然后很快放弃。

希望你喜欢今天我介绍的这个小玩意儿,就一点:你自己玩可以,但不要分享给你那些主修神经生物学的朋友。对于你,你因此免不了一顿科普说教,教育你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个现象,背后有什么神经生物学基础,视觉神经运作原理。

对于我,我因此逃不过一通声讨---把严肃的科学和莫名其妙的什么定力训练联系在一起,不知所谓,简直就是亵渎科学。到时候我又忍不住要滑铲对方,你夹在中间就很难做人,你说呢?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