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人有柔弱处



先记录一件几分钟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在2018 年 1 月 3 日我写过一篇文章《你穷你有理和被坑你活该》,文章的主旨在开篇第一句话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新的一年到了,我想我们做一个约定:在这一年里尽量不要用「你穷你有理」和「被坑你活该」两种思维方式去看待世人和世事

这是接近八年前的一篇文章,几分钟前,具体说就是今天 10 点 46 分,文章下面多出来一条留言,来自一位关注我长达九年的读者,他说:

时隔这么多年后亲身经历的电诈,虽然也损失了一部分,就想起来了这篇文章,所以就又来看看了,很多事情夹杂在一起的时候,理性会时不时短路。想起小姨子被骗时候,自己也觉得为什么会那么傻,很惭愧。」

今天我的本意是想讨论一下歌手郑智化作为身障人士抱怨机场无障碍服务的话题。但是当我看到上面这条留言时,突然觉得意兴阑珊。因为类似的观点我表达过不止一次,也不止是在今天。如何呢?八年多过去了,人们变得越来越坚硬,越来越苛刻,越来越冷酷,越来越不宽容。或者公允一点说,也许柔软、善良、宽容、有同理心的人们是生活中的大多数,只是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已经逐渐沉默,声音变得越来越小。

我为今天那位留言的老读者感到庆幸。当他自己遭遇到和自家妻妹相同的事情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反思自己,能够找到这篇文章,能够在文章后面勇敢留言,坦诚地写下自己的反思。我为他高兴,因为他终于意识到人都有柔弱处,自己并非例外,他也许会因此而产生内心的转变,这对于他周围的人,尤其是他的妻子儿女是一件好事---他终于能够体谅他人,理解别人的处境,而不是像网上那些自认为穿着钛金材料盔甲、锃光瓦亮通身无眼儿的贵物那样,习惯于苛责他人。

人有柔弱处,自己也不例外---这是很简单的一种人生见识。

许多我的读者都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近年来和菜头老了,提不动刀了,很少再看到他犀利的回复。我是在老去,但是和我很少再拉满伤害输出之间没有逻辑关系。我当然知道怎么回复才会让一个人疼得跳来,关闭页面之后好几天脑神经还是会觉得灼烧。是我自己选择不去那么做,原因我现在能够理解人们之所以会那么说,只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不知道世事,不知道知识,然后,也不知道自己。

网络放大了这个问题,他们不单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而且进一步认定自己都知道,而且因为算法制造的茧房而相信自己人在网上很多,网上的喧嚣是一种社会共识,所以自己非常自然且习惯地站在正确的一边,是按照「强者」的思路在思考问题,没事就要以教育和吊打想法不一致的网友为乐,直到有一天---

自己幸运地也遭遇到网络诈骗,或者惊讶地发现自己其实不是强者,而是属于自己先前践踏的弱势人群---因而能反思自己的人是幸运的,但我猜幸运儿总是少数。
因此,在我四十五岁之后,每当胸中的战意勃发,准备精准攮出一刀时,我总是会忍不住想起很多年前的那个男大学生宿舍夜话段子:「兄弟们,你们说,这个世界上会不会有什么可怜的家伙长了两颗蛋蛋?」。段子里的宿舍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我也同样会放下刀子,为他极柔弱处的硕果仅存而祈祷,而不是为了「可怜」两个字而生气,并且诚心诚意地希望他永远也不要发现真相,做个幸福且满足的人。

最后作为一条老登建议,我把我个人对网络投诉、网络抱怨的想法分享如下:

如果你打算在网上投诉,在网上抱怨,最好不要使用文字形式,因为每一个字眼都会被人仔仔细细抠过,然后断定是撒谎。所以,你的正确做法是一旦动了投诉、抱怨的念头,就立即放出随身携带的三台无人机,一台升空提供全景俯拍镜头,一台抵近提供动作和表情特写镜头,最后一台环绕自己飞行,提供 360° 无死角记录。然后你去发布视频,配上字幕,但不要发文章,这大概是唯一可行的方式。而你自己,至多需要面对一个质疑:

「什么人会出门的时候带三台无人机?」。柔弱的正常人。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