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0

最后一封情书



著名言情作家席绢昨天在脸书宣布封笔,用一篇《最后的一封情书》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结束,并以此和所有言情小说读者道别。



今天的小朋友应该不认识席绢,在我念中学的时候,她是和琼瑶、张小娴、亦舒、岑凯伦齐名的港台言情小说作家,作品一向是女同学书包和课桌抽屉常客,也尤为老师所痛恨,在教研室小山一般的没收物资里占据起码五分之一江山。

当然,那都是古代的事情了,大概也只有我这种化石看到这封信会唏嘘感慨一番。席绢说得对,言情小说的时代过去了,爽文,尤其是爽剧的时代已经到来。新世代对于爱情的理解,对于爱情作品的需求,已经超出了言情小说所能服务的范围。
席绢在这封信里其实很明确地说出了自己封笔的理由:

目前纯粹以文字表达出的美丽与诉说出的故事,无法在这影音炫丽与热闹成为主流的市场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纯文字的创作已经失去了能够静静倾听的人群。」

附带说一句,那么多年过去了,读她写的句子还是会让我头疼。

情书嘛,更别说是最后一封,肯定是有些怨气在其中的。一怨视频,这个我能理解,所有纯文字作者这些年都感受到了来自视频的压力。随笔也好,言情小说也罢,本来是个消遣。现在视频是更丰富更精彩,也更便宜更易消化的新消遣,量大管饱,24 小时在线供应,这中间就肯定存在替换关系。

二怨读者,失去了能够静静倾听的人群这句话,其实是在说读者失去了静静倾听的能力。这就有点不大公平,读者一向都能静静倾听,但他们只想听自己想听的东西。

言情小说里的那种爱情,那种爱情故事,以及那种男女之间的关系,不是今天年轻人喜欢或者相信的东西。而相信这一切的读者,现在有些应该到了当奶奶的年纪,你说她们经历了人世中的种种之后,还能读得进去甜美的言情小说吗?你让一个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老兵,去参加打BB 弹的真人 CS?还是算了吧。

就我自己的观察,流行文学长盛不衰的秘密有两点。一是卡位,就是说人来人往,新读者替代旧读者,但是流行作家永远卡在一个特定年龄层的读者的喜好上,永远占领这个年龄段小朋友的书包和课桌抽屉。类似文学的青春期中考或者高考,小朋友必须要读一下,读完了就成人了,可以彻底放下,拥抱别的文艺作品。

二是跟随,就是说跟着读者一起走。自己青春期,读者也青春期,那就写疼痛文学。自己进入社会,读者也进入社会,那就写残酷人生物语。自己人到中年,读者也人到中年,那就写狼狈不堪的保温杯泡枸杞文学。自己人到老年,读者也人到老年,那就写广场舞海王文学,老年版《老友记》文学,当然,也可以着手写一些鬼故事,确保读者一路都有得读。

我这个世代里出现的流行文学作家,大多数人一点都不靠。靠的是大陆的市场开放,居民在短时间内喷涌而出的文艺需求。那时候的人天真淳朴,所知甚少。每个城里里没有几家电影院,每个家里没几样电器,每台收音机电视机里没几个频道,阅读文字在当时天然地被视为一种娱乐方式,毕竟那个时代里人们还追捧诗人和诗歌。因此,言情小说和武侠的崛起都有共同的时代背景---电器和娱乐频道不足,但是印刷厂和印刷机是足够的。

那个时代过去了,现在说起来,人手一本小说的时代是历史上的异常时段。人手一部手机,不断划屏,于是声色光影不断,这更符合人性一些,也更符合正常历史时段的常态。有什么娱乐的门槛能够低到不需要受众识字?我想了一下,视频肯定是,广场舞顿时也变得可以理解起来。

就纯文字的流行文学而论,大陆作家当年只是缺少见识,缺少平台,但不缺乏聪慧和文笔。而且我要说,如果以努力而论,我觉得当年的港台作家这些年实在是算不上什么。看看起点、湛江、番茄上面的那帮牲口,日更万字,一部作品动辄百万千万字,一本写完,上个厕所出来就开始更新第二本。不止如此,今天读者喜欢武侠,那就写武侠。发现读者开始转玄幻,那就立即扑玄幻。发现读者喜欢西幻,喜欢末世,喜欢克苏鲁,那就立即开始提供对应的作品。

即便一时不知道读者喜欢什么,自己没事就在家里杂交着玩:西幻武侠、玄幻末世、仙侠克苏鲁......就算是言情小说,以人物关系之复杂,亲戚关系之混乱,也直追泰国文艺作品,行走在刑法的边缘。

我觉得,就「服务读者」这四个字的流行文学金字招牌,这些年基本都是靠大陆流行作家扛着,而这一帮人又在市场的绞肉机里每日战斗着。他们会写《最后一封情书》吗?我怀疑他们没这个时间。他们会抱怨视频冲击吗?我怀疑他们中早有一大批转成了短剧编剧。他们会抱怨读者不领情,不能欣赏文学吗?怕是根本不会,毕竟马三立老爷爷曾经用浓郁的天津口音教导过大家:「二他妈妈,明儿还有一波。」

但我个人还是很欣赏席绢封笔的这一行为,女生老去是要更优雅一些的。男的不这样,肯定是不会封笔,而且会用红色粗体字不排版写上密密麻麻的一大页群发出来。即便是封了笔,也要继续开直播带货,横着脸问观众:我那么大名气,那么多身家,至于骗你点小钱吗?还不点小黄车给我买买买?那是商品吗?那上面有我的文化加持!

在小说《乱世佳人》里,郝思嘉求而不得的阿什莱,经常坐在经历南北战争之后废墟一般的家里,回想往日的美好时光。而郝思嘉在这本书的结尾说道:「不管怎么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所以,《乱世佳人》流行却超越了流行小说的概念,郝思嘉轻浮孟浪但最后却以坚韧的生命力赢得了一代代读者的心。伟大小说吗?很伟大。言情吗?我觉得也很言情。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