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2

复归本位



最近我有一点购物心得,这里分享一下:

人在购物时候最大的痛苦,往往都来自于两个妄念。一是「我如何花 100 块钱,买到一个看起来像是 1000 块钱的东西?」,二是「我如何花 100 块钱,买到一个性能接近 1000 块钱的东西?」。

前者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虚荣,而后者则是大家很熟悉的所谓「性价比」,其实就是贪婪。一旦追求这两样东西,就会产生上述两种妄念,人就要吃苦受累。一整晚一整晚地刷手机,做功课,做比价。

网络会把这种痛苦进一步放大。这是因为网络世界在今天最大的特性就是:一切都内容都围绕你的欲望进行贴身服务。既然我有这样两个妄念,那么意味着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于是,只要我去搜索答案,就会有海量的营销文章等着我上门,请我坐在沙发上,给我讲某一款产品产自莆田产自华强北,但是看起来和高档进口货「一模一样」,「不是专家根本看不出差别来」。或者某一款产品别看价格是 100 块,但是功能和性能达到了价格 1000 块钱产品的 98%,剩下的那 2% 都体现在壳子上。

问题在于,不是一家的一篇营销文章那么写,几乎家家的营销文章都会从这两个角度切入。所以,搜索并不能帮我缩减选择范围,反而会随着搜索的深入,选项越来越多,每一个看起来都比上一个更好,但是又不足够好。于是人就会停不下来,不断搜索,去找更更更好的那一款。

最后购买行为是怎么发生的呢?是因为人已经精疲力竭,脑仁巨痛,心中忍不住想:去他妈的,赶紧随便选一款算逑,老子再也选不动了,老子再也不想选了。然后那件命中注定的事情就会发生:买来之后只在拆箱的 30 秒里开心了一下,随后就是不满意。

既然不开心的情况占多数,那么偶然开心的几次经验就很珍贵,值得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开心,因为这里面也许藏着购物痛苦的解药。

这里应该接一个生动有趣,让人看完哈哈大笑然后若有所思的个人小故事,然后我引出结论。但是大家既然都那么熟了,我觉得不如省下这点时间和技巧,你先直接哈哈大笑,我这里也直接给出答案,我们一起跳过小故事好了。

解药叫复归本位。

什么叫本位?从实用的角度来说,你购买一样商品最好是为了解决一个自己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比如说,我要买一种不容易破又不容易堵塞下水道的手纸。这就是目的明确,要求清晰的现实需求,你沿着这个方向去找,它就一定有确定答案。

但如果你要找一款实际价格 100块钱,看起来和巴黎世家「一模一样」的衣服,那就不好找答案,你就要因此而受苦。找寻的困难,找到之后信任的困难就不说了,关键是穿上之后你会有心病,随时担心别人会看穿自己,日子过得像个潜伏的间谍。你心里存了高档和低档的区分,你非要用低档的价或者高档的型,那你就要担心被拆穿,你一心为了看起来 High,就要担心自己实际的 Low,这可以叫做购物的 Hello 定律。

从现实的角度,你购买一样商品的时候最好不要试图挑战经济学和物理学。花 9 块 9 买一副耳机,期待它的听感和 300 块钱一副的耳机差不多,问题是线材和元件放在那里,它们没法应承你。当然,这里有一种迷幻式的逻辑---

300 块钱的耳机里,有 100 是给营销,有 100 是给渠道、包装和快递,有 80 是支付房租水电和人工,所以,它的真实价值和一副 9.9 的耳机相差不大,那么它们的成本接近,声音也就应该差不太多才对。

但是中学教材里有很恐怖的四个字,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它叫做「同理可证」---一副 9块 9 的耳机,难道就没有营销了?就不需要渠道、包装和快递费了?就不需要房租水电和人工了?就是老板一个人赤身露体站在野地里用手一条条搓出来了?同理可证,对吗?这种个人手搓耳机我买过,四川成都地府声学耳机,就老板一个人,业余时间手搓,全是期货下单要等一周,然后价格也要 100 多块。

购物是一种欲望释放,解决内心迫切想拥有什么的欲念。因为是满足欲望,这件事本身就变得很麻烦。为此,人就要先认清自己的欲望,弄明白自己究竟需要什么。然后剥离欲望去做选择,这样就能够简单直接一些。

如果可以去掉虚荣,不再坚持用 100 块钱买到看似 1000 块钱的东西,那么在 100 块钱的这个预算上购物,能挑到质量功能设计符合这个价位的商品。如果可以去掉贪婪,专注在性能和价格上,不要去做除法,做什么性价比,那么你有一个具体的预算,你就可以合理期待在这个预算下你能得到什么性能,而你需要考虑的仅仅是这个性能是否符合你的需求。其它东西性能再强,功能再好,价位在那个地方,它就和你自己无关,和你无关的东西无需考虑。

这就是复归本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位,你可以把这个本位理解为主体性,主体性这个词太大,我们换个说法,那就是以自己为主。承认我就是我,承认这样就很好。不承认才是大量麻烦的开始,因为我不是我,应该是「ta」才对。于是,对自己的不满意就开始了。因为不满意,所以要装修「我自己」,虚荣就是这样产生的。因为不满意,想要拥有更多但是预算有限,所以要妄想用性价比占便宜,贪婪就是这样产生的。

在虚荣和贪婪的驱使下,人就不安于本位,要起身去抢椅子,觉得会有更好的位子适合自己。但一个椅子一个腚,世间的真相不就是这样吗?你离开了自己的椅子,唯一的结果就是回来的时候抱着一堆自己其实并不需要的东西,然后你坐回自己的椅子上,很快陷入新的一轮不满意---因为问题在你的椅子上,在你不喜欢这把椅子的内心上,而你购买来的这些东西没有一样能改变这把椅子的位置和舒适程度---这是难听但诚实的真话。

就像是参加各种局的哪种无效社交一样,为什么是无效的?因为你的人可以去那样的局上,但那里其实并没有一把你的椅子可以让你坐下,你买到的是站票而不是请柬,请柬是给有座位的人。

复归本位,我是这样的一个人,我过这样的一种生活,这就是我。我可以期待通过学习和自查,变成一个更好更稳定更可靠一些的人。可以期待通过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争取更好更幸福更满足一些的生活。但在目前,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是怎样的生活就过怎样的生活,不要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更不要想着用外物去帮助自己逃离本位。

此刻,我还穿着之前自己推荐过的葫芦岛汗蒸服,我的一些朋友也穿着这种不到 50 块钱一套的睡衣替代品。这是我个人非常满意的一次购物,它让我在冬天开了暖气的房间里不那么热,又能方便我做事和运动,和猫咪玩耍。我不会觉得购买一件 1500 块钱,还有腰带的睡袍,我对自我的认知就能提升一个档次。我也不会觉得既然 50 块钱就能买,是不是应该看看 5 块钱的类似产品能达到一样的舒适度和穿着效果。我更不会因为 1500 和 5 块的睡衣存在而感觉到痛苦,痛苦于自己有所谓的「应该」但是没做到。

没有这些想法,我是宅男,宅男就穿这种睡衣在家里滚,句号。



------




2 条评论:

  1. 这个问题我倒真用技术解决过一部分。也就是AI。让AI帮我选。有喂一大堆二手商品,然后选出来。也有根据ai已知的品牌,帮我组衣服,达到最小成本看起来高SES的视觉感,来达到衣帽镇小人的效果,利于办事。

    回复删除
    回复
    1. 类似的还有作者推荐的1688买的眼镜。
      啊~技术到了就一起满足贪婪,技术不到就一起求心安。
      逍遥。

      删除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