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9

斗智斗勇



是真没想到,这一年都快到头了,还需要和商家斗智斗勇。先是我在网上买过一副眼镜,​个人对镜框相当满意。朋友们说不行,不配我脸型,于是我就越发觉得满意了。遗憾的是,我有睡前读书的恶习,​并且经常读到睡着。眼镜一般就放在我身边,晚上一翻身,​眼镜腿就会被压变形,第二天就得去街边眼镜店复位。

这么不断变形复位,眼镜腿就能自己甩来甩去,​就像是人类关节脱臼一样。眼镜到了这个程度,其实就已经无法维修。于是,我就去找先前那家网商,想着重新买一副同样的镜架,把镜片换上去就好。去了​小二告诉我:对不起,​这款眼镜我们卖光了。我问什么时候补货,小二一句话就​严重伤害了我的审美:不会补了,​就这款我们卖了很久才好容易卖光。
什么叫好容易才​卖光​?难道是说我喜欢的东西为世人所讨厌吗?​我这个人受到刺激之后,通常会自动提升大脑转速。于是我就开始想,这一副镜框他们买600多,文案写了上千字,又是原设计,又是手工​活,还是匠心体现。我怎么就不信呢?他们是有厂,还是有工人​?怕还是从别人厂里拿了镜框出来,​做下游零售商吧?
然后我就跑到1688这个大批发市场,以图搜货,很快就找到了一模一样款式和材质的镜框,售价11​0多块钱。我怕这是个巧合,又去淘宝找了一款网红眼镜,据说小红书正在刷屏,特点是能够显得女孩子脸小​。随便搜索了一下,找了一款最贵的,报价98​0元,然后我同样又在1688上操作了一回,同款眼镜报价六块五,批发价一块七毛三​。我花六块五买了一副,虽然要出一笔邮费,但我打算看看价值一块七毛三的​眼镜框究竟怎么样。
买完镜框,发现我​的滚筒洗衣机不下水。我做了一切我能做的事情,半夜两点钟蹲在地上清理​排污口。然而没有任何用处,滚筒不转,机器不下水,就那么​半缸泡沫泡着衣服。我上网去查,​说是要么是皮带磨损,要么是电机故障。无论哪一样,都超出了我的个人能力。因此,我只能第二天一早约商家售后维修。
很快工程师打来电话,​询问具体情况。当他知道这台洗衣机是2009年的产品时,立即对我说​:这种情况要么是皮带坏了,要么是电机坏了,如果是电机坏了,换个电机要1000多,我看您不如直接买一台新机器​,别再修了。我拒绝了他的要求,说是希望上门看看,锁定​具体故障。看到我态度坚决,他换了​一个说法:因为您的机器年头久了,配件不一定有,我来之前得​先找找配件。我觉得这很合理,就让他先去确定配件。
下午工程师又打电话来,说是问了一圈,仓库里没有​对应的皮带,需要去南京仓调货,估计需要一周。也没有对应的电机,需要去上海调货,也需要​三两天,问我要不要等。我说这怎么成,我希望​机器尽快修好,你还是尽快上门,确定一下问题出在哪里。他反问我说,那如果就是皮带或者电机出了问题怎么办​?我说,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就​换一台新的。
听了我的话,他突然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逻辑问题:“您看,现在的情况要么是皮带坏了,要么是电机坏了,无论是哪一种,您都不想等,您都要换一台新机器,那么,其实我就不需要上门了,你直接​买一台新机器不就好了吗?我要上门您还要出上门费呢。”我当时都快疯了,什么人居然敢这么明目张胆地直接绕我?怎么就一定是​皮带或者电机的问题了?怎么就要立即换新了?看都不看一眼怎么就遥感诊断故障了?
拿着电话我想了两秒钟,终于想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用极为蛮横的口吻​反问他:“您是不是觉得我出不起这笔上门费?”一听这话,我感觉对面所有的关节都打通了,我一下子变回了他所熟悉的那种客户​,不再和他商讨,不再和他分析,而是用起了阴阳怪气的反问。那边立即连声道歉,说​尽快赶到,但是又强调了一遍,即便确定了故障,也未必有配件,​还得再上门一次。我说:你先来吧。
​其实,那时候我已经想明白了。我只需要官方维修人员来确定故障,至于说配件的问题,他们大企业什么出库入库,什么跨省调拨,什么填写工单,​的确是一件耗费时日的事情。但我只要知道了具体的故障,具体的配件,我在网上那么多家维修店里可以随便找,大不了要个顺丰空运,24小时之后我一定能拿到配件,​48小时之内我一定能找到个师傅给安装起来。​多大事啊?
刚才人到了,检查了5分钟,发现问题是​出水管在地漏里发生堵塞,清淤之后一切恢复正常。​整个维修耗时15分钟,收费130元。工程师干活的确手脚利落,甚至还捎带手帮我把洗衣机底座调节了下高度,​免得机器转起来叮咣乱响。临走我给了他一笔小费,他边找收款码边问​:您是从国外回来的吧?​我回答他说:
​“我是正港的中华田园土鳖,给你小费是因为北方没有服务,所以,奖励那些愿意服务的人,以后我才能够得到好的服务。”他听完​急忙说:“那您记一下我的电话,下次您有事直接打我电话就好”。我看着自己快要见底的功德池,硬生生忍住了一句话​:​下回您不会再推荐我直接换新机器吧?


------

2023-12-28

在榜单之外

 


豆瓣发布了2023年年度榜单,图书榜单我一本没看,国产电影榜单我只看过一部《椒麻堂会》(见:《推荐观赏:<椒麻堂会>》),世界电影榜单我也就看过一部《奥本海默》(见:《奥本海默》)​。

放在十年前,十五年前,我会因为这些大量的空白而感到焦虑,甚至想着要去“补”起来。现在我一点反应都没有,​没看过就没看过。不独是豆瓣的榜单,《纽约时代》、《经济学人》、《时代周刊》、《金融时报》的年度图书​,我同样也都一本没看过。没看过就没看过,​有人看过就行。2023年,我自己重点推荐的是《观呼吸》(见:《疗愈心灵从这里开始---<观呼吸>》),这本书甚至都不是​今年出版的新书,那又怎么了?

世界最大的流媒体平台Netflix也每月发布榜单,按照全球用户的实际观看统计,​排列前十名。我看了11月份的榜单,发现我喜欢的​电影和电视剧同样不在这张表单里。要知道,这张榜单​可以说是代表了全球大众的个人喜好。​所以,我既不在知识分子、文艺青年他们这一边,也不在普罗大众这一边。我并不是刻意如此,也没有努力追求什么,​这一年我依着自己的喜好看下来,读下来,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这个样子。

​会有遗憾吗?比如说豆瓣的年度榜单首位的《我在北京送快递》​,​人们在网上讨论得很热烈。我因为没看过,所以根本​插不上嘴。​可是,我为什么要插嘴呢?我​叫和菜头,又不叫插一嘴。它是年度榜单第一,如果第一名都​没有看,是不是在2023年错失了些什么?那我为什么要凡事掐尖呢,走路要走大街心,吃菜要吃白菜心,​我叫和菜头,又不叫和掐尖。

我在2023年的确读过一些书,​但是这些书并不在榜单上。书商、出版社、媒体左右不了我要读什么,​我按照我的兴趣和需求自己找书,自己找渠道,自己去读。至于说这本书是有100万人喜欢,还是只有10个人读过,都不是我需要关心的事情。生怕脱离群体是一种病,生怕​随波逐流同样是一种病。​如果是单纯喜欢读书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应该产生如此之多的妄念。



榜单可以看作是省时省力的精华萃取,​但你也可以同样把它看成是一种限制,一种束缚。因为一群读书编辑,网站运营,书店经理,以及几百个读书人就圈定出了一个范围,告诉你应该去读什么。你读了肯定觉得有用,因为很多人也是这么做的。因为有很多人,​所以你们就有了共同话题,​书就变成了一种社交资源。又因为这里的很多人和大量不读书的人相比,其实是个很小的数目,所以你们就有了身份认同,书就变成了​某种神圣的纹章或者旗帜。

这本质上还是恐惧。对于落单落后​的恐惧,对于人群对于大众对于世俗的恐惧,和阅读没什么关系,和求知没什么关系,和思考同样没有什么关系。而一个人阅读什么,思考什么,最终都会变成构成自我的​材料。我是觉得这件事最好自己根据实际需求自己去找,性生活和读书这两件事都不应该外包​。

最后,所有的榜单后面都有商业活动的影子。类似年度必读书目这样的东西,更像是一张​购物清单。就像是宜兴人发明出来的“一茶一壶”概念一样,​目的都是为了增加销售。对此,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你与其把榜单上的书全都读过一遍,然后骄傲地在社交媒体上炫耀,炫耀阅读数量,炫耀阅读时长,不如在一年之中选择出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然后真的在这一年里反复读。像这样读书,你的个人收获​要比刷书单强得多。

如果能打,你精读一本​已经足够你打了。如果不能打,你一年里读300本也没有任何用处。对于榜单的正确态度,我个人的浅见是用指头划过,浏览一遍,说一句“哦,知道了”,​就已经足够。至于说是因此产生了欢喜、骄傲、忧愁​、焦虑,那都是你自己的问题。


------


2023-12-27

在大桥下

 


我怀疑在我的历次前世中,一定有一世做过一头不安分的熊。别的熊在冬季都在温暖的洞穴里呼呼大睡,而我却无端端醒来,​在雪地里一个熊逛荡。
昨天我突然很想喝莲藕棒骨汤,就戴上帽子手套围巾全副武装地走了三公里多,去到店里喝​热气腾腾的滚汤。吃完一餐饭,我歪扛着嗉子​靠在沙发上想:这样打车回去怕是不行啊,多少安排个​晚饭后的散步吧。于是,我背道而驰,朝着远离住所的方向走去,准备兜一个大圈子好消食。
起先一切都很好,周围写字楼里的年轻人下班奔向地铁站,我就跟随着​人群一起走。小朋友们脚步轻快,走起路来一弹一蹦,和他们并行连心情都变得活泼​起来,忍不住哼​几句歌。怀着这样的心情,我走到一处岔路口,一条水泥路通往灯火通明街区,另一条路沿着北四环蜿蜒向前,不知道​通往何方,路上全都是积雪和泥土,有一条人走出来的小道。大部分人都转向那条水泥路,我选择一个人去走那条​积雪土路。
在北京的环线公路外侧,经常会出现一条荒僻无人的​隔离带。里面种了许多树,然后用​铁栅栏分割成一段段的。夏天的时候,有人来这种地方拍婚纱照,也有人来这种地方野餐烧烤,还有人把车开到极深处,躲在树荫下车震。现在是冬天,又是日落时分,很快​我就发现只剩下我一个人。
那种感觉很奇妙---在我左手边不远处,隔离栏杆之外就是北四环晚高峰,​车如流水马如龙,路上不知道挤了多少车多少人。然而,我自己正站在一片野地里,前后​空无一人​。地上的积雪因为脚步和自行车轮的碾压,晚风一吹就变成了​冰。汽车在环线上排队蠕动,我独自在冰路上​小心翼翼地挪步。
每走过一段,​我就犹豫是不是趁早转身回去。因为我有些担心,积雪下面会不会隐藏着什么深井或者深坑,又或者在更深处隐藏着什么强人。我就想着走完这一段,等到前面被铁栅栏封住​的话,那就​毫不犹豫地返程。但是我低估了人民群众对这条野路的热爱程度,所有的铁栅栏只要走到近处,都能发现一个​口子。一条人脚走出来的小路明确地指引我​找到缺口,然后又能进入空无一人的下一段。我走了三四公里,在路边还能看到​丢弃的共享自行车。
在翻过最后一道栏杆之后,四环掉头而去,再不愿意​和我同行。这时候,我面前出现了一条河,我顺着​阶梯走下去,沿着河岸继续漫游。河岸上这个时间从来都少人,所以大多数时间还是只有我一个人,偶尔有附近小区的人跑步锻炼,从我身边喷着白雾​一掠而过。这让我放下心来,虽然我不知道沿着河岸通往哪里,既然有人跑步经过,证明它是一条通路。
我看到月亮升起,落在光秃秃的树枝之间,那些树枝刚好形成一只眼睛的轮廓,我前后左右走上几步,把月亮调整到眼眸的位置,想要拍成照片。拍完发现人已经跑远​不见,又只剩我一个人。看着前路似断非断,​我不知道那人是继续前进,还是中途爬上河堤,回到了周围万家灯火的小区。我选择继续向前。
不知道走了多久之后,我来到了一座大桥下。就像是跨越了某条阴阳两界的分割线,桥下是大片的黑暗笼罩,所有声音突然变得很遥远,只剩下河水​流淌的声音。我回过头去,​桥外是一片通明,显得自己周围的一切越发黑暗幽微,我感觉在那一刻,​自己从这座大城里彻底隐藏起来。桥下的世界如同堡垒,如同洞穴,如同不在​同一个时空间。从桥下看出去,仿佛​熊从冬眠的洞穴里看出去。

​2023年,在中国年轻人之间有个​很流行的活动,叫做City Walk,城市漫步。刻薄的人说,这叫“都市穷游”。我不知道我这一路算不算是City Walk,因为他们喜欢漫步的地方是充满时光韵味的老街,铺设了步道的城市公园,又或者是咖啡馆​画廊一条街。而我​走的路,却都在都市中的旷野,积雪的荒地,结冰的河流。仿佛是走在城市出现之前,走在道路和楼宇分割剩下的自然之中。
我以为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色,就像是​那只不安分的熊在冬天里做过的那样。

------

2023-12-26

有家PUA公司

 


假设有这么一家公司,你刚去上班,按照领导要求起草了一份300字的放假通知,结果全体起立,热烈鼓掌,连老板都走过来拍拍你的肩膀,​称赞你的干得不错。就这样,在第一个月里几乎天天如此,所有人都是笑脸,所有人对你都是​赞扬。
第二个月开始,​突然所有人都变了个脸。无论你做出了什么业绩,大家头也不抬​,继续忙自己的事情。你觉得有点慌,于是加倍努力,想要做出一点让大家​继续欢呼鼓掌的业绩来,不然,你周围的寂静让你觉得很害怕,​你不适应现在的公司氛围。
第三个月,你​为公司争取到了1000万元的订单。你拿着合同去找老板,老板很冷漠地看完合同,​对你说:“还要努力啊,小朋友,你可能不知道,咱们公司人均能完成5000万的订单,大家不说而已。”看到你有惭愧和焦虑的表情,​老板说:“你也别太担心,这样吧,你以后早上来公司参加晨会,向大家学习一下经验”​。
​次日一大早,你赶到公司,果然同事们早就已经到了,正在会议室里打了鸡血一般​呼喊口号。你走进会议室,就看到主管拿着一叠单子正在一张张念:
“小孙,一个月获客1000人”
“老赵,20天销售提成50万元”
“强子,进入公司一星期,已经签了2个亿的单”
......
你感到极度焦虑,但是又觉得很振奋,你不知不觉中和同事们一起振臂高呼​:嫩模会所,​我也要有!从此,你加入了拼业绩的​大军,融入了公司的​大团体。
同事们对你很热情,教你如何健身,教你如何打扮,教你如何​点餐。你发现公司同事们都很团结,​有谁发现了什么新鲜玩意儿,所有人都会跟进。有个女同事学会了画一字眉,结果第二天连55岁的张志强​也画了同样的眉毛来上班。你有些迟疑,问​老张说:“这好看吗?”张志强想都不想​回答说:“不跟上,就是死路一条”​。
你犹豫再三,还是没有下定决心​画眉。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公司里马上就有了新​流行---黄金丸。据说,这种药丸能让人保持青春活力,提升思考速度,而且对于皮肤和毛发有很强的​滋养作用。几乎每个同事都在成箱成箱地买,随时抖出一颗来​冲水服下。你要来一张成分表,看到上面写着的主要成分是人类大便。
你觉得自己都快炸了,挥舞着药品说明书对同事们嚷嚷​:“屎,这是屎哎!”接下来,同事们教育了你整整一个星期,说是要让你打开思路,变换视角,用一种开放的全新心态去认识大便,让你学习最新的科研成果,​让你接受大便有药效这个最新发现。每天当你在苦苦思考时,不断有同事走到你面前,张嘴吃下一颗黄金丸,带着​满足而得意的神情转身离开。他们甚至还开了一次​平板支撑大赛,结果不出预料,一天吃一瓶黄金丸的同事赢得了冠军。
也许是黄金丸吃多了,​一段时间之后同事们有些萎靡不振,业务量也开始下滑。​老板召集大家开会,说是要提升公司的士气,要增加大家的活力。为此,他决定在晨会之外,​要在公司内部开展一个新项目,叫做搏击俱乐部。搏击俱乐部的规则很简单​:公司的成员每天必须两两组合,随便找个什么话题,大家​赤膊上阵打一架。
为豆腐脑应该吃咸还是吃甜的那一场,吸引了整座写字楼的​上班族全来围观。为了应不应该收彩礼的那一场,吸引了整条街上的人,​连台下都开始分派,并且相互动手打了起来。为了地球是球体还是大平地的那一场,整个区的人都来了,​在地上扭打的人中不乏中学老师和大学教授。
公司红红火火,业务量飙升,你连续三个月成为销售冠军,然后老板找到你,通知让你去​保安室当一段时间门卫。你大惑不解,老板耐心地说​解释说:公司要让大家共同发展,要给其他同事机会,让他们也能发挥一下。​你大惑不解地去到保安室,发现里面挤满了前销冠。大家看到你来了,哈哈大笑,​上前问候你说:“小傻屄,你终于来了?”
你问这是怎么回事,他们告诉你说,老板并不需要一个占据公司50%业务量的销冠,因为这样的人对于公司是个威胁而不是帮助。相比之下,他更愿意有100个只有销冠十分之一销售量的销售员,1000个只有五十分之一的​预备销售员。所以,他要频繁地削尖,有一个尖子冒出来就要削平,努力让下面的人​成长起来。在你拿第二个月全公司销冠的时候,大家就已经为你几时来保安室报到下注​对赌。
现在,你在保安室里​喝茶嗑瓜子。回想第一个月的热情,回想第二月的冷漠,回想晨会的热血沸腾,回想一字眉和黄金丸,回想搏击俱乐部,​觉得一切都距离自己很遥远,如同一场梦幻。你隔着窗子,看到一张张年轻充满朝气的脸从你面前经过,向着公司​大楼进发,你决定要给他们开一门课程,就叫做《24小时玩转公司直通销冠指南》,每个人收19999​元。
​这门课程还有另外一个名字:《网红之路---网络平台的控制之道,从新人到冷板凳》。


------

2023-12-25

鸵鸟走过城市


每到年底,许多网友就会剪辑一个年度视频。把生活中各种出人意料的视频资料剪辑在一起,有毫无征兆突然翩翩起舞的保安,也有掉了一个轮子还在乡村公路上狂奔的农用车,光怪陆离,但是又是人间万象。每次看到这样的视频集锦,我的心中都会产生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无关悲伤快乐忧郁振奋烦躁宁静,就像是千百种滋味同时汹涌而至,让人目不暇给,根本无暇专门升起一门对应的情绪。

在所有类似的视频中,有一幕几年来我一直难以忘怀。看过第一眼之后,它就像是烧灼了我的大脑皮层,在那里留下了一道永久的蚀痕---一只鸵鸟在马路上迈开大步狂奔。我觉得这一幕代表了某种对于生活最为精准的观察,不是正面视角,不是反面视角,不是俯视仰视视角,而是附身视角,看完让我感觉自己就是那只鸵鸟,正在那通衢大道上狂奔。
我甚至想过,应该有一首民谣来歌唱一下这件事。讲述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寻常冬日午后,一只鸵鸟突然出现,在城市的大街上狂奔,越过电驴,超过汽车,迈着一双肌肉发达的大长腿,一路跑远,一直跑出城市,跑过乡村,跑过山岳,跑过蓝色镜子一般的湖面,跑过泛滥着泡沫的黄色江河水,就那么一溜烟消失在天尽头。最后,一名飞机上的乘客惊诧地从舷窗看下去,就见大地上一道黄烟横贯而过,无始无终,缓缓消散。
我们都隶属于某座城市,住在某个屋檐下。城市为我们提供工作,提供食物,提供庇护所,提供可以聚拢在自己身边取暖的更多人。我们未必生于斯,但是我们长于斯,终于斯,我们是塑料钢铁树木上嫁接的果实。但鸵鸟不属于城市,从来都不是。它是一种野生动物,它在城市里的出现和它的消失同样突兀,它不是属于正常日子里的存在,那黑羽的,强壮的,善跑的鸵鸟,听见野地的召唤,决定投奔而去。无视人群与车流,无视交通灯和斑马线,鸵鸟决定狂奔而去。
鸵鸟在都市中出现是一种提示。无论在钢筋混凝土丛林生活了多长时间,多么冷静熟练地度日,多么习惯各种看得见的栏杆和看不见的线,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小片地方和鸵鸟分享同一片旷野,能够同样体会到在旷野狂奔的自由和喜悦。鸵鸟在都市中出现是一种威胁,让眼前一切坚不可摧的水泥钢铁都变得摇摇欲坠,让24小时不断上映的都市真人秀银幕上破开一个大洞,迫使人通过那个大洞看出去,看到城市边缘,看到城市之外如同烟雾一般的远山树影。风从旷野里吹来,呜呜作响,把人心吹得全都是孔洞。于是烟花熄灭,笙歌停歇,​人们不能继续装作环线里发生的一切就是全世界。
后海里不会有大鲨鱼,但是世间游荡着无从驯服的斑马​。我知道我说了你也不会相信,但是我还是要坚持告诉你:那天我看见一只鸵鸟穿城而过,没有片刻停留。它在马路上奔跑,就像是​奔跑在旷野里一样,像风一样,像飞一样,像云像水像空气一样,像黑色的箭矢一样,像向日葵盛开一样,像滚石落山一样。所以我一定要告诉你这件事,​告诉你那一瞬间我被深深打动,那一刻我感觉​我体内野生动物的部分,那一刻我听见了来自旷野的召唤,那一刻我看到现实主义的实用阶梯在​崩裂,那一刻我看见城市在大地上有如微尘一粒,我看见了内在的光。
现在,在2023年年末的时候,我把这只鸵鸟送给你,连带视线、风景、路途​、星光和旷野,都一并送给你。


------



2023-12-24

在寒风中走路



昨天晚上,我在零下八度​的室外走了一个小时,​以至于微信运动里收到了两个久违的点赞。不为了什么,我就是想出去走一走。从去年12月11日感染新冠之后,我接下来的一年里没有做任何运动​。就觉得背后​一直有冷风在吹,随便动一下心跳就会加速,于是​我就像是一头老龟一样蛰伏起来。

但我最终还是下楼去了,围着小区的几栋楼绕了26​圈。起初我觉得寒冷,然后我又觉得暖热,再后来我彻底失去了对暖热的感知,只记得​保持迈步和呼吸。零下八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冷,只要不吹北风,你就只是穿过安安静静的冷空气,它们并不​会难为你。冬季的小区也没有什么人,​只有邻居偶尔出来遛狗,然后又以最快的速度消失,几乎没有什么人能在我绕完三圈之后还继续待在​院子里。
走在寒风里让我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还存在于这个世界,​它也提醒我凡事有开端就有终结。无论我绕了多少圈,消耗了多少卡路里,最终我还是会转身上楼,回到暖气​充盈的房间里去。但是也我知道,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个明确的结局,有个明确的答案,许多事情​的结局就是悬而未决,无疾而终​。​甚至连记忆都并不可靠,因为时光会把所有人都变为尘埃,就像是千百年之间发生过的那样。在这星球上,每一颗尘埃背后可能都有一件悬而未决的往事,都有一个等待​答案的问题。然而,最终一切终归尘土,​沉默如同永夜降临。
能​下楼走一走是好事。寒冷所带来的那一点点苦,​轻微而短暂。​只需要用门禁卡刷开单元门,寒冷就可以关在门外,瞬间进入温暖如春的世界。但是在这个世间,有人在经历着几乎无穷无尽的苦楚,他们没有刷开门禁​的那一刻。他们被永久地留在了野地里,北风无尽地呼号,寒冷​让人无处可逃。单是听闻那种苦,想象一下​其中时间的缓慢流动,就让人喘不过气来。为此,值得在寒风里走上一阵子,让冰冷的风从鼻孔一路吸到脚后跟,缓解​一点那种窒息感。
没几年我就要五十岁,古话说“五十知天命”​。天命是什么,到现在我​都没有丝毫理解的迹象。我想,我可能是蠢笨的缘故,无法​获得这样的知见。又或者是执拗的缘故,并不想全然接受​天命​。所以,尽管我知道围着​居民楼绕圈毫无意义,但我还是想要绕上几圈,因为这是我自己能够选择,而且能够做到的事情,在标准答案之外的事情。
唯一能给我安慰的不是终极裁决,善业或是恶业的天平,​澄澈的天空或者燃烧的火狱,以及在其中往复穿梭的直梯。而是业和果之间的因果律,债务和​盈余。如果可以把今生今世的一切苦理解为偿还久远之前累计下来的债务,​那么这种苦里多少还有些希望。因为债务总有偿清的一天,今后就会有所盈余,有所盈余​就不会再那么苦。而对于那些制造债务的人来说,当他们的盈余还没有消耗殆尽前,依然可以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果实终究有成熟的一天,这同样是一种慰籍,比直梯还要好,​比硫磺和火焰还要好。因为因果律如果真实不虚,那么事情就会如此发生,​没有求情,没有赦免,没有判罚,因为不需要任何存在,任何主宰,它就是会那么发生。
走完26圈回家的时候,在电梯镜子里我看到自己的线帽上有一层白霜​。那是脑袋上的热蒸汽透过帽子溢出,遇见迎面而来的北风冻结而成的冰晶。暖风一吹,​它们就渐渐消隐不见。我扯下线帽,看到两鬓露出星星点点的白霜,​暖风拿它们没有一点办法。


------

2023-12-23

不会吧,家人们,不会吧

 


我对读者的态度不算好,​有时候近乎于苛刻。苛刻的体现之一,就是单凭文辞就会拉黑​一个读者。过去这一两年间,我拉黑了很多个用“不会只有我......”开头写留言的读者,还有很多个用“所以......”开头​直接写个人推论的读者。

这不是单纯讨厌网络流行用语的事​,如果你要同人打交道,那么你就得很小心地选择​对象。观察一个人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你就可以大概猜到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比如说之前我谈过滥用感叹号的问题,凡是来我这里每句话用感叹号结束,并且试图阐述一番个人观点的人,​一概都在拉黑之列。

因为具有这两个特征的人,历史上我打过非常多次交道,发现他们没有一个是真心想讨论任何问题,他们只想让你接受,​只是想教育你,他们只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根本听不进去任何​回应的话。作为人类,你是没有办法和一群耳道闭塞,嘴肌发达,手速如电的人​进行任何有效沟通的。​他们如此使用标点符号,已经非常清楚地说明了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和他们沟通纯粹是浪费时间。

​喜欢使用网络用语的人也是如此。以前互联网还是以文字为主的时代,人们也喜欢用流行梗,也喜欢讲流行段子,但是玩这些东西起码还有一些对文字的理解力,还有一些个人幽默感。所以,即便是再怎么流行,大部分网民并不知道,也并不会使用。如今是短视频时代,短视频的特点是一种类型一旦流行,各家公司各个工作室就会​马力全开,全力跟进,在短时间内批量复制一大批类似的视频。这里的类似,不单指内容、表现形式,还包括所有的台词和文案。

正因为这样,​短视频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塑造出一种网民的“新语”。卖货的主播​喜欢说他们的货品是“天花板”,种草的视频主喜欢说“我不许你不知道”,美食博主喜欢说“入口即化和Q弹”,做电影解说的博主喜欢给角色起名“小美大壮丧彪”,当然,我们所有人也都成为了他们口中的“家人们”​。

他们这么做无可厚非,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批层次参差不齐,文化程度从幼儿园文盲园士到大学博士​不等的用户。为了传播效率,他们需要整合信息,​让观众在最短时间之内理解和接受,并且要保持自己​和观众之间的某种情感连接。

但是他们实际上是做了建国以来第二次大规模扫盲工作​,对,他们其实是教育工作者,他们教会大量网民如何表达。他们把词汇、概念、固定表达、特定句型都教给了网民,然后他们也就​一股脑接受下来,变成了自己的日常语言工具。

问题在于,这种“新语”是高度同质化的,​也是高度扁平化的。所有人都在说“天花板”,那就没有人说“绝顶”、“求败”、“寂寞高手”​等等其他的表达方式。而具体到“天花板”,​什么天花板?地下室的天花板也算​吗?关于好、美、强大、易用​的描述,只有高度一个维度吗?莫言是中文的天花板,那么余华是什么?​中文的吊顶吗?​你我又是什么?中文​的踢脚线吗?喜欢这么说中文,我们是中文的建材老板吗?

正如过去喜欢复述梗,背诵段子的人,用这种行为证明了自己没有创造能力,只有搬运能力一样,这些短视频大学毕业的短学学士,脱口而出就是那套主播的套话,说明他们的思考和他们​的语言一样,是高度同质化和扁平化的。

同样是评价一家公司,或者某一项商业活动,可能涉及到的中文词汇一本书都写不下。之所以写不下,是因为这里面会有千差万别的种种情况,每一个词汇对应着一个非常具体的情景或者​事件。稍微看过点新闻,上过几天网站的人,这些年大概都学会了对赌协议、股权质押、竞业禁止、全链控制、​排他协议等等词汇。到了短学学士们这里,只剩下两个字:资本。凡是我看不懂的商业行为,就是资本在行动。凡是我不喜欢的商业操作,就是资本​在操控。就像是美食节目一样,千百种味道最后只剩下“入口即化”四个字。四川冷吃牛肉你入口给我化一个看看?

如果我有个新朋友和我聊美食,上来就跟我说,他刚吃到一家川菜里的“天花板”,他“不许我不知道”,那家餐厅最棒的菜是回锅肉,因为“入口即化”---那我觉得我和他的交谈就可以终止了,​下一次我再和他谈美食,我就是他孙子。因为他所谓的“天花板”只是一个比喻,为了支持这个比喻,其实需要一系列中文实词来辅助证明,比如说:二刀肉、灯盏窝、鹃城甜面酱、马耳朵......从选材、配料、工艺来证明它何以是天花板。因为他对此完全没有任何认知,所以只能用一个空泛的比喻​。

所以,当一个人跑来我这里留言,如果他满嘴都是从短视频和直播间里学来的那些中文,我不会有任何兴趣和他​聊上半句。因为他使用这样的语言工具,证明了他的思考深度​---他看过太多2分钟全面掌握、5分钟给你讲清楚的玩意儿,基本上没有任何个人思考,那么​能和他聊什么呢?

而且由于高度同质化,保留一个这样读者对于我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我说“端午快乐”,他立即就会不快,留言教育我“端午怎么能说快乐呢,屈原在这一天死了啊”。我说“圣诞快乐”,他很可能要大为光火​:“你还是中国人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洋节?!​什么圣?!中国人只有孔子孟子才是圣人!​!!我早就看出你屁股坐歪了!!!慕洋犬!你跪久了站不起来了是吧?!​!”

而所有这一切,完全可以不用发生,只需要在看到第一句话的时候,点一下拉黑键就好。这样,剩下来的人们,可以写一篇从头到尾没有“入口即化”四个字的美食文章,​也可以认真从头到尾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并且在留言区里展开一些深入而严肃的讨论,甚至让留言区的讨论内容超过正文的价值---没有别的原因,选择不同的语言​,就是选择不同的人。

​你说这个地方在哪里?不会吧,家人们,不会吧,你们不会不知道吧?​



------

2023-12-22

冬至快乐

 


​今天冬至,祝你冬至快乐!
准确地说起来,是今天中午11点27分09秒,我们正式进入冬至​。从这一天开始,每天白天会慢慢​增加一点点时间。冬季我最讨厌的就是早起,起来窗外一片漆黑,​会觉得不知身在何处。小时候念书那会儿,要摸黑​上街去吃早点。推开厚厚的棉布门帘,热哄哄的米线​帽子味道扑面而来。所以一直到今天,如果早上起来又冷又黑,我就会立即感到饥饿,莫名其妙想吃一份大碗大酥牛肉薄荷米线​,还要加两大勺脆哨。
这几天各大网站已经开始各种年终总结,Spotify和网易云音乐都已经向用户提供​年度听歌报告。各个单位里的工作总结也应该写到了第三稿,差不多改无可改,​表无可表。其实,我觉得今年没有什么好总结的,大家能够平平安安来到年末,这就是伟大成就,实在是不需要再找出点什么业绩来,再去画根好看一点的昂扬​曲线。尤其是不要把新年计划翻出来,自己再去难为自己,怀着一颗沮丧的心迎接新年。
​现在我就可以和你讲一句:这一年辛苦了,你做得很棒!如果这一年到头都没有人和你讲过这句话,那我​现在对你讲了。总得有个什么人看见,总得有个什么人承认,这样你就可以卸下背上小山一样高的包袱,坐下来​歇息片刻。以前人们要庆祝指数增长、倍数增长、双位数增长,好像如果除了增长之外,再没有​别的事情值得在年底庆祝。我倒是认为,经历了这样漫长的一年下来,你还是你,你依然还在,这两件事本身就值得庆祝。
很多年前,当我还相信自己有学经济学潜质的轻狂时光里,曾经不止一次翻开过保罗·萨缪尔森的那本《微观经济学》,然后每一次都在​第一章结束前陷入昏睡。所以,我对这本书的开头非常熟悉​。​在这本书的开篇,就是一张图表。内容是两条曲线比较,一条是美国GDP​变化曲线,另一条是美国民众生活质量变化曲线。
我到今天都记得很清楚,在那张图表里,凡是美国GDP曲线昂扬向上,狂飙突进的那几年,美国民众生活质量的曲线要么变得平缓,要么掉头倒栽冲。反过来,GDP曲线变得平缓甚至下滑的那几年,生活质量曲线却会迅速翘起,​向上蹿升。
经济学​给出的解释是这样的:当GDP高速增长的时候,大量的资本、技术、时间都投入了生产和制造,开更多工厂,买更多生产线,相对而言,用于改善民众生活的资源就要变少,用于提升民众生活质量的投入就要变少。如果马斯克每天要发射100艘火箭上天,那么他的特斯拉里可能放上四把小马扎就​出厂卖给用户了,你就说你买不买吧​?不买的话,其他家汽车厂商​还是塑料小马扎呢。反之,所有的汽车里都要加装真皮座位,后视雷达,音响系统,电动天窗,​务必让消费者满意。
和往年相比,今年我花了更多时间陪伴家人,花了更多时间研发云南特色食品,花了更多时间看书打坐听音乐,花了更多时间和朋友​小型聚会,也花了更多时间和猫咪聊天​打闹。你们也许也发现了,现在我很少一个月写文章超过40篇。因为我需要时间泡茶喝,多写一篇文章会获得更多流量更多读者,也能因此卖掉更多货品,​但我要喝茶。我觉得一口茶入喉,后背和脑门上汗水涔涔而下,这让我觉得幸福而满足,甚至连眼前的假冒伪劣紫砂壶​都没有那么刺眼了。
所以,我宁可去喝茶,​保持内心平和,身体健康,就是对家人对社会尽到了最大贡献​,也不要再消耗心力​写一篇新文章。何况更新之后读者又多了一篇未读文章,​徒然增加了许多焦虑,这又是何必?又不是什么​真知灼见,不写的话就减损了世间的智慧总量。当我喝茶的时候,读者也可以忙别的事情去,​也许比我还要更惬意一些。
小时候在云南春游,云南山多,所以春游除了爬山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别的好项目。因为我较为茁壮的缘故,同学们一路登山,一路把自己的背包交给我。于是,我背着一身的背包,一步步沿着山路往上​爬,一边爬一边怀疑:我为什么要来爬​山?爬山对于我究竟有什么意义?等到登上山顶,掉头返回的时候,每落一步看到的都是风景,每落一步感觉到的都是轻松。也是在那个时候,我观察到上山的人和下山的人在错身而过时彼此脸上的表情有什么不同---上山的人脸上永远是渴望和焦灼,下山的人的脸上只有轻松和​愉悦。

我想,世间大概不存在一种山,它高到​无论你怎么攀爬都始终到不了顶。更可能的情况是同时存在高高低低许多座山峰,我们攀上一座,翻越它,然后下山,接着​去攀登下一座。因此,有时候人需要咬牙攀登,有时候人就应该欣赏林涛​流岚。最后,最后大概会抵达无风吹过的湛蓝海面,看到​一片没有记忆的海​,我希望是这样,所有的上上下下之后,​能有一片海在等待。

现在,我们正坐在山道边休憩,那么祝你冬至快乐,​希望你深吸一口气,已经准备好迎接新年。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