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8
在一个充满缺憾的世界里
2024-10-27
被麻将打哭
初级场---5617人 500场---1665人 2000场---1410人 10000场---496人 50000场---255人
可以看到,初级场和最高场次的人数比是20:1。那255人在快乐地打麻将,互有胜负。而另外那5617人在不断参加,不断破产,不断刷广告,再破产,再刷广告。如果不想那么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直接花真正的人民币去购买游戏里的金币。
2024-10-26
39分的考卷
我数学最低考过39分,在初中。也可能是49分,记不清楚了,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在60分以下很深的地方,而且当时要拿考卷回家给家长签字。
考出这样分数很痛苦,回家还要面对家长就更痛苦。心里拿不准届时是会被骂一顿还是打一顿,就无时无刻不觉得痛苦。因为被暴骂一顿相对来说要好得多,被暴打一顿则让人活在无间断的恐惧之中。
我不是没想过改分数,无论39还是49都具备变成89的潜质。奈何那时候老师还在用红笔批改考卷,我考卷第一页上就有很多个明晃晃的红叉,翻过去更多。分数可以改,但是随便看一眼考卷都会发现它长了一张不及格的大脸。不及格是一回事,不及格改分数还被发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更何况家长签完字之后我还要把考卷交还给老师。
地狱就是这样的,不需要死后往下堕十八层。活着的时候也能见到,到处在燃烧,但是找不到任何一扇可供出逃的门。
最后我还是坦然交出了考卷,让家长看着分数签字,表示全家一起分享了这份耻辱。当时遭受了什么惩罚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我就记得我交出了考卷这件事,因为我对之前发生的事情印象更为深刻。
当时考卷就在我面前,血淋淋的数字就在我面前,我什么都做不了,也没有任何地方可以逃。明白自己无处可逃的现实之后,我的心态就发生了一次奇妙的变化---从不敢相信,无法接受,深感恐惧之后,我承认这就事是我干的。题是我答的,分是我拿的,我就是那个数学考了39分的人。
考90多分欢天喜地回家的那个人是我,现在考39分无可奈何的人同样还是我,都是我。我没得选,我不能只选90分而不要39分,我不能只在90分那天回家而在39分那天逃出去打野。既然都是我,好事不可能让我都占全了,考39分的时候硬着头皮也得顶上,承认这就是我干的,这次的确是搞砸了,但是搞砸了也只能拿出考卷来让家长签字,让家长知道我搞砸了。家长知道了,无论后续发生什么,这件事也就算是彻底过去。
如果今后我还能考八九十分,那么这一次就算是插曲,大家很快就会忘记。如果今后都是三四十分的水准,那么这一次算是预习,以后大家都会逐渐适应的。
在后续的人生中,这次心态上的转变对我影响很大。每当我通过个人努力,获得一个三四十分的成果时,我始终有勇气摊开来放在别人面前,大家一翻两瞪眼:我承认这就是我干的,这次我就干成这样了,你瞪我也是这样。得到八九十分的成果固然很好,但我不可能每次都做到。我也不能说那才是我,做成三四十分的那个人就不是我,我又没有办法对自己大锯活人,只保留好的那一部分招摇过市,糟糕的那一部分就胡乱踢到沙发下床铺下藏起来。
今天再看从前,我认为是那次39分的考卷挽救了我,在人生早期就避免了自己陷入那种自我撕裂的状态。认为自己某一部分是好的,某一部分是糟的,于是自己就和自己对立起来。赞美和肯定自己某一部分是好的,批评和否定自己某一部分是坏的,于是就会陷入自大和自卑的往复循环之中。
尤其是在自己生病的时候,这种心态对我帮助很大。我一度罹患类似克罗恩病那样的古怪疾病,反复肠道出血和溃疡,医生不能确诊,医书上的解释是原因未明。如果我认为我必须是那个完美的我,或者是无病无灾的我,那么我当时就会受到双重折磨。幸好我是可以数学考39分的人,我可以接受那个生病的我,我可以接受长期服药,定期肠胃镜,放弃生命中很多的欢愉时光。于是,我莫名其妙地得病,然后又莫名其妙地痊愈。
去年在我颈椎疼最严重的时候,我问自己:如果从今往后都要带着这种疼痛生活下去,你有没有问题?答案是可以继续搞一搞,该看书看书,该写字写字,该撸猫撸猫,疼痛可以作为背景音乐存在,我估计我能习惯。奇怪的是,当我放弃了“修好”自己,放弃了“征服”疼痛的念头之后,情况就渐渐好转。然后能够帮助我的人和事,悄无声息地在我身边出现,它们用各自的方式一点点改善了我的病痛。
如果用那些抒情的话来说,那么生命就是一条河流,否定其中污泥浊水的河段或者赞美其中风光如画的河段都没有任何意义。对一条河流进行分段处理,区分对待,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一条河就是一条河,讨论它就应该讨论它的整体,进行截肢分尸讨论那是在讨论水,和河流没有任何关系。没有什么“应该这样流淌才对”的说法,能流淌去的方向都是正确的方向,能流淌下去的方式都是正确的方式。也没有什么“像这样继续流淌下去才对”,没有河流会流成一条笔直的直线,河流又不是为了好看为了正确而生。
有人问过我,如果某天我觉得自己的一篇文章写得不好怎么办?怎么办,直接发送出去呗,还能怎么办?如果是打算一辈子写一篇文章,那么在发布之前的确需要反复斟酌一下,尽量写好一点。对于我这种天天写的人来说,今天写一篇90分的文章,明天写一篇30分的文章再正常不过了。今天觉得30分的文章发不得,那么明天后天就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发不得。正因为30分的文章照发不误,所以才可以一年365天连更不断。
事实上,正因为不以30分文章为意,不会为这种不好意思发的念头困住,才是让大多数文章保持在80分水准的根由。39分的考卷,30分的文章,如果承认它们和所有40分50分60分70分乃至100分都平等地是河流的一部分,所有的水滴都是水滴无论颜色,所有的浪花都是浪花无论形状,那么河流就会汹涌澎湃地流动起来,奔向广阔无垠的大海。
2024-10-25
大变活熊
通过midjourney 生成超过10000张图片; 是midjourney年度订阅用户; 是连续12个月的月度订阅用户。
2024-10-24
直钩钓鱼
怎样不用鱼饵钓鱼?答案是在水中下足够的钩子,多到鱼群难以转身,多到鱼群把鱼钩视为一种日常,这样连饵料都不需要放,就可以直接钓鱼了。
我离开社交媒体也有三四年时间了,别人是说说而已,我是转身就走。现在,我把社交媒体当做是新闻阅读器来用,每天访问一下就是为了看看有什么新鲜事。然后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东北雨姐还远未走红之前,算法就已经不断向我推荐她的视频。在付航还没有参赛之前,算法就已经不断向我推荐他的现场。包括那个正在流行的听泉鉴宝,他最明显,算法密集推荐两周之后,他的各种新闻稿件就开始占据热搜。
这让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你在网上能看到什么,是他们让你看到的。
对此有个术语,叫做“议题设置”。它本来是新闻学术语,意思是媒体越是密集报道什么新闻话题,大众也就越关注某个话题,觉得某个话题越是重要。同样的,你在网上看到什么,参与什么,讨论什么,都是被设置好的,未必是你真正在乎的事情。但是人们在网上那么吵来吵去,原本不是事的事情也就变成了大事。
前几天我一篇文章中有两段话被读者反复划线:
1、在现实生活里我也同样如此。朋友恋爱了,我祝福。朋友失恋了,我祝福。朋友结婚了,我祝福。朋友离婚了,我祝福。朋友再婚了,我祝福。朋友宣布丁克了,我祝福。朋友丁到一半急转弯去生仔了,我祝福。朋友生仔之后决定还是买套房子别再租了,我祝福。朋友宣布租房独身到死自由万岁,我祝福。朋友突然领证结婚生仔购房背贷款一年间干了别人十年的事,我依然祝福。
2、只要你觉得好就行,哪怕只是你当时觉得好,转瞬之间就要后悔都无所谓。你是你,你自己做你的决定,错误的决定也是你的决定。我是我,我不是某种理念,某个观点的肉身载具。交往是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基于道德、品性还有趣味,不是同志和同志的共同战争。如果说真有什么共同的敌人,那大概也只有死亡和人生中的无聊。
这两段话对应了网上许多种对立,无数种争吵。但我认为,不敢说人群种的大多数,起码有相当数量的人对于这些问题的态度和我在这两段文字的态度是一致的。但是这种态度或者立场却很少在网上听到,因为没有对立,无法引发争吵,刷不出互动数据,引发不了流量狂潮,也就自然得不到算法青睐。
所以,持有类似观点或者态度的人在网上是沉默的,大概率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你能听到的是尖锐的对立,是不休的攻击,让你感觉现在“大家”都是这样了,都寸步不让了,都必须争出个是非曲直了。然后你就觉得很困惑,为什么人会变成了这样,世界变成了这样?说不定在某一刻,你就忍不住亲自下场,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果然立即就遭到了迎头痛击,于是你就开始不休不眠地贡献流量和话题了。
事情就是这样。你站在岸上看水,你看到的是鱼群在游,一会儿游成个“S”型,会儿游成个“B”型。你一旦自己下水,你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钩子,下一刻就被钩子勾住,从此加入某个游出特定字母的队列,而且觉得必须得那么游才对,那么游对于自己对于社会对于人类非常重要。
一点都不重要,是因为人造的热闹让你觉得重要而已。就像是朋友圈里因为观点差异而宣布绝交的那些人一样,他们不需要生活,也不需要友情,他们需要的是抱着自己的观点过活,他们的观点重要过一切。准确地说,是他们旺盛的自我附在自己的观点上,观点是他们自我的假体,自我的义肢,自我的入珠,唯一的用途是让自我显得更大更硬更强,所以摸都摸不得。
此时此刻,新的一批鱼钩已经投放下水,新的议题已经设置完毕。如果你还没有下水,可以站在岸上观察一下,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些和我自己,和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接下来还可以问一个延伸问题:过往发生的这一切热闹,其中有几个着眼于我的人生幸福,个人利益,自我成长?有几个帮助过我厘清思路,提升思维,对我解决自己的问题有所助益?
还是说在那水里,有针对自己孤独、无聊、虚荣的速效药?和现实中的坚硬相比,在那水里游泳最轻松最容易?无饵钓鱼是可能的,钩子足够多就行。直钩钓鱼更是可能的,因为鱼可能会选择主动口服直钩,自己就可以从问题中暂时脱身。
2024-10-23
丁克的结局
近期热门博文
-
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音乐设备,不过在一开始,我认为有必要先讲一下为什么是它们,这比介绍它们是什么更有意义。而且,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论,省得留言区里爹们纷至沓来:这个是垃圾,你为什么不用...... 在我的五感之中,味觉最为敏锐,视觉最为孱弱,听觉位于中间偏下的...
-
刚刚数了一下,我现在有大大小小 11 个葫芦。窗台上放着 8 个,电脑桌上放着 3 个。没事站在窗前看风景的时候,顺手拿起一个搓揉一番。写字卡住了,或者等电脑处理图片,伸手拿起一个又搓揉一番。 哪怕是在两年前,如果你让我去买几个葫芦玩,我怕也会翻个白眼:难道你觉得我就...
-
就我自己的观察,周围那些为人父母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焦虑孩子的。焦虑健康,焦虑成绩,焦虑就业,焦虑心理,焦虑恋爱婚姻......我又不好说什么,说了就是「你不懂」,说多了就是「你凭什么」。 但我我懂一点人,我也懂一点观察生活,碰巧情商也不算高,所以总可以口无遮拦。 ...
-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
小区群里每天都有一项保留节目:外卖找主人。今天我随手点开照片一看,发现订单单号是「JD」开头---邻居们已经开始使用京东外卖。 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外卖大战了,其实我也不大理解,为什么美团、饿了么它们好容易把外卖做成一项又苦又累又麻烦据说还不赚钱的生意,依然阻挡不了京东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