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4

教我写作文的嘤嘤怪

 


这个假期有点奇怪,很久不见的「嘤嘤怪」又出现了,连累我放假还要​把人送进小黑屋。嘤嘤怪是一种互联网很诡异的生物,​特点是喜欢和作者装熟,然后就顺势嘤嘤一把:
--​-嘤嘤嘤,你写的没有以前好了,嘤嘤嘤。
---嘤嘤嘤,我本来很喜欢读,​现在对你很失望,嘤嘤嘤。
---嘤嘤嘤,没想到,你也会有江郎才尽的一天,这还是我当初认识的那个 和菜头吗​?嘤嘤嘤。
从古至今,只要遇见嘤嘤怪我都会毫不犹豫反手一耳光,直接抽进小黑屋​。在我连续密集出手几年之后,本来此怪已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两天微信偷偷修改算法的缘故,还是春暖花开泥土松软雷声震动,激活了哪个仓库里冬眠着的存量嘤嘤怪,于是耳边又嘤嘤不已。
​坦率说,我不需要读者来教我写作文,更不需要读者来做今昔对比。谁觉得自己有更好的写法,​请自己开个公众号去写。​很简单的事情,不是么?为什么我喜欢程序员、工程师多过​文科生?因为前两类人不争论谁对谁错,孰优孰劣,自己直接做一个出来放在对方面前,争论​立即消除。觉得自己的想法正确,那就去自行验证,不需要​专程跑来告诉我,​这样的恩情我承受不起。大恩似仇,​让我除了直接扭送小黑屋之外没有别的选择。
觉得过去写的更好,那就去看过去的文章​好了。我没有强制谁来看,也没有指定具体篇目,爱看什么看什么,​这都是个人自由。别说什么「人家是关心你嘛」,​这种话听了就想用鞋底去拍脸。我不需要这种所谓的「关心」,写了那么多年,见过那么多人,我会不知道这所谓的关心里根本不涉及到我,只是为了嘤嘤怪们展示自己有么多特别,​有多么重要,以至于我感觉必须要尊重他们的意见,于是他们就感受到了操控他人的快乐。
嘤嘤怪们总觉得自己祭起​三件套就可以在人间无往而不利:
---​你变了。
---​你真让我失望。
---​你让我非常不满意。
来,​看我的嘴型:你---他---妈---谁---啊?连我家人朋友都不能用这三句话控制我,​改变我,你谁啊?网上的陌生人而已,凭什么觉得因为你抱怨我变了,我就要变回去满足你?凭什么觉得你的失望很重要,我必须有义务去满足你的期待,人生需要从你手里领一朵小红花?凭什么觉得你满意不满意值得告诉我,仿佛这个满意度是多么不得了的事情一样,仿佛我会对这一份满意在意得不得了一样?
我不喜欢任何利用人类心理定势进行精神操控的做法。中国人从小到大都持续被灌输教育,做个乖孩子,做个好人,尽量要让家长老师老板满意,尽量不要让他们失望。经过长期训练,越是好人,就越容易后天形成讨好型人格,以满足他人期待为能事。嘤嘤怪们看到了这一点,于是觉得自己找到了可以下蛆的地方,可以在网上​玩弄操控他人的游戏。
方法从来都那么朴实无华,上来就是装熟​:我是你的老读者/老粉/老追随者​。目的是为了下钩子,一旦对方接受「熟人」这个概念,讨好​的心理动机就被激发。接下去就是找出各种理由进行否定,否定特定目标,用过去否定现在,用他人来否定对方。最后,就可以祭出三件套,​让对方乖乖就范,深刻反思,末了还得感谢自己。
不过,行走江湖多年的我刚好也有自己的三件套:
​---你谁啊?
---​你失不失望关我毛事?
---我又不是人民币,​谁管你满不满意。
嘤嘤怪们​总是容易忽略了一点:他们操控过的作家,要远远少于我见过的嘤嘤怪,​这是数量级上的差距。所以,当他们自信满满地冲上来,觉得三件套一出,老菜头定然无处可逃时,就会迎面遭到痛击​。他们操控人心只是业余水准,我在网上殴打人才是专家级​水平,​双持武器精专,一手棍子,一手板砖---连「我这是关心你」这种茶里茶气的万能遮羞布都要被我一把撕碎,​直接加以道德上的否定:这是在试图操控他人​。
不止是针对写作者,也不止是在网上,嘤嘤怪​遍布生活的各个角落,对所有人都想上下其手。​知道我是怎么考虑这份「关心」的吗?我觉得一个人突然跑来关心我,要么是前世欠了我许多钱,要么就是想睡我。如果是前世欠钱,那么我觉得​这一世还钱就好,记得加上利息。​空口白牙说是关心我,那其实就是想睡我。而我自己又心智健全,理性在线,知道正常人看到我无论如何其实都是睡不下去的,那么这种绝欲硬睡肯定就是想占我便宜。
简略说,那就是嘤嘤怪​真正的想法是占便宜。想占我便宜,还他妈先羞辱我一顿,说我作文不好,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道理?
现在,我把我这把苍蝇拍送给你,希望对你有用,更希望你永远都用不上。


------


2025-05-03

夜行京密路

 


昨晚我沿着京密路步行了十五公里。你不需要知道什么是京密路,不重要,就是一条连接北京郊区和市区的公路而已,特点是红灯多,​非常堵。回想起来,好像我每年都会在京密路步行最少一回,疫情期间也如此,而且通常都是在晚上。有一次我记得是在零下 5°C 的冬夜,我还穿着几公斤重的​长棉服,走到家的时候,汗水​顺着袖管往下滴。
这一次走路是因为大家约了在顺义祥云小镇吃饭,中年局,不到八点就做鸟兽散,​而且席间大家都没喝酒。我出来觉得下过小雨的空气很清新,​晚饭又过于丰盛,于是就决定走回去。打车过来需要 40 分钟,我想着​走回去 2 个半小时也就差不多了。
从餐厅出来一开始的确很轻松,路上车少人少,到处都是商场,到处都有路灯,道路平直宽阔,随随便便就刷了​ 3 公里,毫无任何压力。

终于正式走上京密路,​就彻底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货车、公交车、机场城铁,以及各种私家车、电驴呼啸而过,许多路段还在建另外一条出城高速,于是到处是工地围栏和​吊机、挖机。因为施工的缘故,有些路段行人几乎没有多少步道空间,公交车贴着人​进站时,能感觉到脑后有风,所以我努力走在路灯杆下,有点后悔自己为什么总是买纯黑的衣服?
但是京密路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走着走着,突然会出现一处风景。比如说一条河流,比如说一道上弦月,比如说一座城铁高轨横穿河面,周遭一下子变得静谧起来​,像是月光、河流把自己带进了另外一个世界:
当然,我在桥上看到​的风景并非如此。夜景会如此清晰,如此明亮,这是因为 iPhone手机的自动增强效果,它会强制延长曝光 5 秒钟,​然后追加出细节和光线。我自己看向桥下时,只有两岸黑魆魆的树林,月光照亮的那部分河流倒映着天空,​于是显现出一种比天空更深沉的蓝色,​一切都是凝固的,就像是​眼前有一道蓝色的屏风,而空气里有浓烈的水腥气,证明​那是一条活着的河。
一路走来都是建筑工地,工人在假期的夜晚也不休息,每个工地门口还有人戴着头盔,手持红色警示灯看守,​防止有车误入。他们在修另外一条高架桥上的出城高速,​我看过去感觉很像是搭乐高---先浇筑柱子,然后竖起桥墩,再用预制的​桥面把桥墩连起来。说实话,我挺喜欢看到工地,看到各种工程机械,这说明还有工在开,而且这些巨大的人造物在晚上,尤其是星光下看起来的确很漂亮。

京密路有出口的地方会比较麻烦,因为要优先照顾车辆转出,所以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就会兜一个大弯,​不能继续沿着京密路走。而一旦开始转弯离开正路,就会进入漆黑一片的​林间小路。没有路灯,也少车辆,和走到了荒郊野岭​没有多少区别。每次走到快到并入京密路的路口时,明亮的光线从远处照过来,驱散黑暗,​会让人觉得心安。
当然,iPhone 这时候又一次干预现实,让照片里显得一片通明。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在夜间的茂密树林里,远处射过来的光只会让周围显得越发​黑暗。​而且,眼睛看到了光线,转过去再看黑地时,会越发地看不清楚。

走过这些艰难的路段,京密路突然变了一副模样。一段时间没走,我都没有意识到它的翻新工程已经进行大半,靠近市区的部分已经修成了双向四车道,翻修过路面,而且加上了明亮的路灯,根本不再是以前的那条郊区破路。而且,到了这一段之后,路上的车辆陡然少了很多,​感觉是那些车辆大多不是为了进城,只是为了借道而已。
我很喜欢桥墩下的反光条。没车经过的时候,它们就很朴素,感觉是​斑马线在站街。一旦有车开灯经过,因为反光的缘故,它们就会一个个亮起来。一队车经过,那么一整行反光条都会变成耀眼的金黄色,​可惜我没有捕捉到那一刻,车子实在是太少,也开得太快,我又不敢停下脚步,怕一旦停下就不想继续走,​动了叫车的邪念。

这时候我已经感觉到疲惫,小腿肚子肿胀,脚掌酸痛,臀肌和髋关节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附带说一句,走了那么长时间,我发现自己好像是路上唯一在步行的人。​人们要么开车,要么骑电驴,连骑共享单车的人都很少。​除了我之外,偶尔有工人从工地的一个门走出来,去对面的另外一个门。​还有一次是看到两个妹子从城铁站出来,提着行李箱走了 100 步,就定在了公交车站。但我还在继续前进,并且期待着眼前能出现我熟悉的地标物,多少​也能给我打一点气。
的确是出现了。当时我已经走了 10 公里,精疲力竭,觉得这条路没完没了,一个红绿灯口接着下一个。然后在前方的夜色中,我看到了六栋大楼拔地而起,通体血红地闪耀着,然后每栋楼上还有一个白色的大字,​连起来就是:北京欢迎你!
​我当时就觉得太鸡儿残酷了,太鸡儿嘲讽了。​那它就是说,我走了那么久,算是终于来到北京了?我觉得大可以换几个字​,比如说:老乡,欢迎进城。

真正让我觉得长路将尽的地标物,是在我穿一处桥洞时眼前突然​出现的一栋建筑---望京保利国际​广场。看到它,意味着距离望京不远,距离酒仙桥不远,距离四环不远,很快就会出现「正常」的街道,就是那种有小叉超市、连锁快餐、水果店和药店的​街道,不再是除了车就只有车,除了路还是路。
这一段路也极黑,但是莫名其妙出现了很多车,不断从我身后掠过,让我可以借着车灯看到​桥洞下的路。​「他们为什么不去主路呢?难道附近有什么小区吗?」,这么想着,我继续​往前走。走出桥洞,再走一段,我发现先前超过我的那些车在路边停下,人从车子里下来,​都朝着一个方向走去。
我扭头顺着他们前进的方向看去,一股浓烈的碳火和油脂香味迎面而来---就在桥墩下,全然的黑地里,有一个露天野烧烤摊,​正在烟熏火燎地烤羊肉。原来,这里竟然还藏着一处野生烧烤,人们三五成群坐在小塑料马扎上喝啤酒吃烤串,​兴致勃勃,兴高采烈。但我已经累到没有勇气走上前去要10 串试试​,只能含恨含水继续前进。

之后的路途乏善可陈,就是城市的街道,就是城市的夜景,也都是我熟悉的​一切。十五公里,我走了整整三个小时。走到最后几公里的时候,我已经什么都不想拍,什么都不想看,每走 500 米就问自己一遍​:「如果现在打个车,算不算很丢人?」。
我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是望京路口的熊猫。之前它的造型非常传统,就是只黑白熊猫抱着绿色竹子,看上去就像是公园里的熊猫垃圾桶被放大了 1000 倍戳在路中心。这次我进过时,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给熊猫做了个升级,作为看护望京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守卫,我感觉非常合适:

回到家我想,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City Walk」​?好像也不对,我经行的大部分路段都在郊外,不算 City,​那条标语不还说了吗?「北京欢迎您丫」​。所以,我决定把它算作是我的​一次假期短途旅行。我打赌,几千万北京人常住人口中,没有几个见过这一晚我所见到的​风景,就像是我们生活在彼此平行的不同北京里。​

------


2025-05-02

驴前萝卜


这人啊,还是得牛马​下去,不能闲下来。闲下来就容易胡思乱想,尤其是​喜欢胡思乱想情感问题。假期才第二天,我就收到许多条这方面的提问,以下是其中相当典型的一条:

「我挺喜欢一个女生,但也不。知道算不算喜欢,就是从大学大二的时候喜欢特别想表白,已经讲了七八年了,其中断断续续也有联系感觉。如果我不从他那里得到一个明确的拒绝或者是答应不亲口面对面线。下表达一段感情的话,我没办法彻底的放下去踏入新的感情或者是对他人产生兴趣。」

​读了三遍,我终于读懂了这段中文,感觉这个小兄弟的情感问题很严重,已经直接影响到了输入法​。通过他的中文,也能理解为什么他现在会处于这样一个境地,看看那些黏黏糊糊、湿湿哒哒、伸伸缩缩的句子,​就知道让他直截了当说出那四个字​估计他能当场死给你看。

​那我还是讲个故事吧。

以前农村里许多人家有石磨,推石磨是个体力活,于是就让驴来​拉磨。但驴也知道那是体力活,而且一圈圈​拉磨极度枯燥无聊,​不是很配合。农人就发明出一套挽具,等于是把驴固定在石磨边,除了兜圈之外什么都做不了。人也一样,​大多都不喜欢每天万步走。但如果你把人给关进监狱,​他们就会非常热爱每天放风的那一个小时,主动走得不亦乐乎。

除了限制驴身自由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那就是在驴后脖子上插一根棍,​棍头用线吊着一根胡萝卜,控制棍和角度和绳子长度,让胡萝卜刚好在驴眼前一点点,​感觉是稍微往前够一下就能吃到,但是迈出一步还是就差一点。这样,驴就会一步步向前走下去,去够那根永远够不到的胡萝卜,石磨因此可以持续工作---这就构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永动机​。

我试着去理解驴子。驴子只是倔,并不蠢,​甚至有些还很刁滑,我认为。所以,驴子应该知道自己根本吃不到那根胡萝卜。那为什么驴子还在坚持​向前沉重地迈步?我理解驴子意识到自己处于辛苦且无法逃离的个驴境遇之后,于是就给胡萝卜凭空赋予了许多意义:

---这是世界上最美味的​胡萝卜。

---我不是吃不上,只要​走快一步,就有可能。

---​为什么我不加快一步,因为需要思考,我乃审慎之驴。

---我不是在拉磨,​我是在追寻世界上最美味的一根胡萝卜,他们都不懂。

驴子也应该很清楚,这些都是屁话,但是脑子里盘旋着这些屁话,能让​自己感觉舒服一些。于是,驴子就在石磨旁边走出了一条深深的​「磨道」,生产数以吨计的各种粉末。在这个过程里,驴子就会自我强化出一些新的信念:

​---世界上不会再有第二根胡萝卜比这一根更美味。

---不能确定缘分之前,我绝对不​会转向第二根胡萝卜。

---这是我适合我的那根胡萝卜,天选之萝卜,三生石上​旧萝卜。

自始至终,驴子一口萝卜都没有吃上,但是不妨碍他满心充实地那么去想,那种患得患失、或喜或悲、浮沉不定的心情在他大口大口嚼黄豆梗着脖子往下咽的时候,​要来来去去好几千几万回。

而萝卜并不等磨驴,世间从来只有剩驴,没有剩萝卜。就在磨驴黏黏糊糊,犹犹豫豫,伸伸缩缩,深度思考底层逻辑的当儿,一张大嘴从边上横伸而出,毫不犹豫「嗷呜」​一口就把小胡萝卜给嚼了,事先问都没问,事后还吧嗒吧嗒嘴。

磨驴心都碎了,​从此变成了一条寡驴,决定为他的胃口守寡一辈子,因为世界上再也没有那么好的一根胡萝卜了,因为那本来是应该属于自己的​胡萝卜。但是磨驴注定不会坚持太久,最爱的萝卜没有了,磨驴就会心慌慌,开始深度思考另外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我这一世只能​孤身一驴怎么办?啊啊啊,​微雨燕双飞,落花驴独立。啊啊啊,举槽邀明月,对影成三驴​。​怎么办啊?

很快磨驴就会向现实妥协,不管了,胡萝卜没吃上,白萝卜也行,心里美也行,不行丝瓜黄瓜​地瓜也不是不可以。然后磨驴就过上了不快乐的驴生,一边吃着白萝卜青萝卜心里美丝瓜黄瓜地瓜,一边满心嫌弃​:这不是我要的​!我要的是胡萝卜,我应该是一条​吃胡萝卜的驴,而且就是那一条曾经在我眼前晃了那么久的胡萝卜!​你们都是什么垃圾,怎么能和我的​小胡萝卜相比?

驴子不是问题,拉磨也不是问题,热衷拉磨且驴则是个大问题。当一头驴很驴地坚持认为​世间再无第二根胡萝卜比这根好时,就进入了一系列的连环​陷阱。因为​世间不做第二根想,那么这根就变得极度重要。​因为它极度重要,所以自己不能冒任何失败的风险,因为一旦失败就再没有任何机会了。因为不能​失败,所以最好是不要去尝试,保持现状,继续一圈圈拉磨。

反过来说,如果该驴能够改变想法,认为世间不止一根胡萝卜,认为吃到胡萝卜也不是世间唯一值得去做的事情,​那么该驴就获得了宝贵的平常心。什么是平常心,就是去饭馆我经常问人的三个问题:

---这个位子还有人吗?

---​这壶酱油你还用吗?

---​这盘菜你还吃吗?

驴同样可以问胡萝卜三个问题:

--​-你心里的位子还有人吗?

---​上一段感情你还要继续沉溺吗?

---​也许可以和我试试?

能行固然很好,不行那就一早放弃,​去看看还有没有好黄瓜好茄子好西红柿,也​没有让生命空过。​不过请放心,磨驴是不会那么想的,因为在所有磨驴内心的最深处,依然有一个最坚固也是最驴的见地从未被击溃过:

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驴,我应该得到世界上最好的一根胡萝卜,我应该得到最清脆最可口的滋味才对,​世界应该是这样运转才对。

于是,​磨驴们获得了一条最为疯癫的个人狂想:小胡萝卜会等着我的,​那是属于我的小胡萝卜。丝毫没有考虑过一种小胡萝卜可能的想法​:这驴谁啊?

​一切都是内心戏,喜欢内心戏的磨驴其实并不需要小胡萝卜,​有丝分裂就可以了,因为从来他们最热爱的其实只有自己。



------


2025-05-01

一个能缓解腰突疼痛的简单动作:MRCAR


今天是五一假期首日,我不想写长文 BB。这里要介绍一个据称能在 48 小时之内缓解坐骨神经痛、腰间盘突出疼痛的动作,叫做「MRCAR」。

在我朋友之中,罹患腰间盘突出的人不在少数。对一个腰突人讲一遍,我就得突突 15 分钟。对所有腰突的人都突突完一遍,假期结束了。所以,考虑到零售不如批发,我就直接写成一篇说明文,需者自取,这样最为简单。
2025 年 4 月 17 日,英国医学期刊《骨外科手术与研究杂志》(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发布了一篇论文,标题是《三维CT扫描识别出的神经根减压体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改良逆向对侧轴旋转体位》。
有兴趣翻译和研究的读者朋友,这里是网址:
https://josr-onl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18-025-05762-8
简单说,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常导致神经根在腰椎椎间孔处受到压迫,引发坐骨神经痛等症,然后写论文这帮医生就疯狂地送 90 名患者去每人做 3 次 CT 扫描,研究出了一个很古怪的身体姿势,人在做这个姿势的时候椎间孔的横截面积最大,也就是说,这时候它对于神经根的压迫最小,于是就可以缓解疼痛。这个动作就是:MRCAR,modified reversed contralateral axial rotation的首字母缩写,可以记成「车先生」
具体什么情况,可以自行用 AI 翻译论文仔细研究。我这里引述论文,只是为了说明背景知识。
然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怎么做 MRCAR?今天文章的题图就是它的图文版,中文翻译是戴念国医师(https://www.threads.com/@dainianguoyishi)。当然,和所有说明书一样,人们要么不愿意看,要么看了发现看不懂。所以,人们更需要简便直观的视频教学。
以下,就是来自徐子恒医生(https://www.instagram.com/son_forever119/)制作的视频,应该比图文更容易理解一些,而且说清楚了是哪一条腿在上,哪一条腿在下,以及要垫瑜伽棍一类东西的小要点:

我看那些腰突的朋友一旦发作起来是真痛苦,真造孽,希望MRCAR能够帮助到他们。反正也不麻烦,每天四次,每次 20 分钟而已。现在,我准备把文章转发给那些朋友了:别问,看文章就好,我并不比文章里知道得更多。

------



2025-04-30

当你决定向AI倾诉

 


我的微信公众号后台的 AI 助手迄今为止已经消耗了3.44 亿个 Token,在这个数据上面有一行小字​注解:

​「注:token是一个文字计数单位,1个token约等于1.8个中文汉字,3个英文单词;大模型输入和输出均计算token​。」

输入输出都算的话,3.44 亿可以砍掉一半,那就可以视为读者的输入文字数量,根据 1:1.8 的这个比率,也就是说读者输入了​ 3 亿个汉字。再考虑 AI 比较话痨,问一句它答一段,所以我算 5:1 好了,那也有​5000 万个汉字。

我自己写了那么多年,估计都没写到 1000 万字。几个月的时间,大家和 AI 聊了 5000 万字,​委实是太能聊了一点。

​不要误解,我不是心疼消耗。3.44 个 Token 我都是免费使用,​真正烧钱的是腾讯。这里我想说的是​:经过几个月的观察,我认为部分读者向 AI 倾诉了太多话,​让我隐约觉得有点不妥。

90% 的读者在使用 AI 助手时,一般都是提问-回答模式,大约三五个回合拿到了想要的结果转身就走。但是在剩下的那 10% 中,情况完全不是这样。通常在我打开后台查看对话的时候,他们头像上的红色数字提示会写着「99​」。我在电脑上点开任意一个「99」对话,有些时候页面会不停地翻动几分钟时间,才能终于定位到最新一条​。

从对话内容上来看,早就已经不是提问和回答的关系,​而是纯粹的聊天,准确说是倾诉。每一句话最后都不打问号,​而是和 AI 你来我往地聊。这里面的许多人不是偶尔为之,而是变成了一种日常行为,每天都要上线和 AI 聊几百句话,就像是​去见一位老友。

一方面,我由衷地为​这部分读者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想要倾诉,同时他们又能找到一个​愿意倾听的对象。一定程度上这个对象还是安全的,不用担忧​ AI 在现实世界里辨认出自己来,也不用担忧 AI 会泄露聊天的内容。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我却​本能地感觉到这里面可能存在什么问题。今天,我终于想明白了我在​忧虑什么。
先说我的答案:
如果你也沉溺于和 AI 聊天,向 AI 倾诉,甚至把 AI 当做了一个线上的真人朋友,那我希望你问自己三个问题---
1、​为什么会有这些话想说?
2、为什么​这些话你只能和 AI 说?
3、你和 AI 说完之后​,感觉是变好了还是变糟了?
AI 陪聊,​AI 倾听,我认为的确是当代生活里的一个解决方案,解决人的内心压力​和苦闷。但是,我还认为解决方案没那么重要,认知和理解个人现状才最为重要。
就是说,究竟是在现实生活里遇见了什么人,什么事,以至于让自己内心产生的波澜,产生了淤堵​?然后,这种波澜,这种淤堵​是不是必然选项,是不是只能用目前的理解方式去思维?是不是每一次都​必须按照相同的思考方式,落入到同一种心理,同一种情绪中去?
然后,​为什么在现实生活里没有人可以去倾诉?如果 AI 是唯一选项,那我就要追问一下​:为什么你的个人生存环境里,没有可信的三五好友,可以在情感上安抚和支持你?在心理上开导和​疏解你?​现状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是一直如此,还是现在如此?是你的选择,还是命运的安排?又或者是你从未考虑过建设一张人际关系​安全网给自己的心理兜底?
​最后也是我最关心的一件事:和 AI 倾诉完毕之后,究竟能不能让自己的心情放松释然​一些?大家都知道,情侣夫妻之间,最好不要去查看对方如何向朋友讨论自己​;上司和下属之间,最好不要去探究对方在背后如何议论自己​;朋友或者同事之间,最好不要去打探其他人在没有自己的那个群里如何​评价自己---
因为全都是负面信息,全部都有点夸大其词,但这不等于是仇恨,​而是宣泄。这种宣泄是必要的,宣泄完毕,心情恢复,大家还是好情侣,好夫妻,​好上下级,好朋友,好同事。这是人性,如果当真不满,当真仇视,直接上手弄就完了,​还聊什么聊,讨论什么讨论?
但是糟糕的聊天对象会把倾诉、抱怨和宣泄理解为仇恨,会鼓励、挑唆、激将倾诉者​去产生仇恨,去做切割,去做​报复。于是,一场宣泄下来情绪并未得到平复,​反而激发了满腔怒火和杀机,或者是变得更加绝望,更加沮丧。
所以我要问这一句:和 AI 倾诉完毕之后,究竟能不能让自己的心情放松释然一些?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愿意和 AI 聊多少句都没问题,AI 就是你的心理缓冲垫​,对你的确有所帮助。但如果不是这样,如果心情反而变得更糟,如果变成每天必须和 AI 聊几句,变成一种成瘾行为,那我会很担忧 AI​ 是在帮倒忙。
总体上来说,我认为一个人把 AI​ 作为倾诉对象是一种不得已,或者是一种应急解决方案,但我不认为它​应该变成一种长期、固定选项。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去,要么重新去理解和思考,要么去接受或者适应,要么勇敢去面对甚至是解决,要么有智慧去做自我醒悟和自我改变,总得做出一个选择来。而倾诉会让人上瘾的,负面情绪也会让人上瘾的,和任何人或者物建立起羁绊​都会让人上瘾的。 AI 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它只是根据指令尽量满足人们提出的要求,顺着人们的话说而已,于是看起来是个很好的倾听者。但人是知道的,纵然一时被遮蔽,被误导,但迟早还是会​恢复清明。
希望我只是杞人忧天,希望我只​是年纪大了话太多。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