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博客
2023-07-27
叔叔阿姨们的战争
叔叔阿姨们已然老去,但是依然朝着俗文化再一次发起了冲锋。没错,我说的就是这几天针对刀郎新歌《罗刹海市》的网络批判。
可能因为是我这些年一直东玩西玩,没有立功立德立言的缘故,导致心态上比较接近于稚童,所以我可以切换到他们的视角去观察这件事情。那么,按照我的视角去看,我就觉得叔叔阿姨们的邪火好大呀。那个叫刀郎的人,一定是偷光了他们家里米缸里埋藏的鸡蛋。
今天的小朋友们不大了解刀郎。刀郎是一名歌手,当年的火爆程度把今天所有的小鲜肉加在一起都比不过他。古人在形容词人柳永的流行程度时候曾经说过:凡有水井处,皆能歌柳词。刀郎甚至超越了柳永,在当年是“凡有水井处,皆在歌刀郎”。那时候另有一句话来形容刀郎:但凡你走进全国任何一家小发廊,都在放刀郎的歌。至于说为什么要去小发廊,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刀郎当时流行到这种程度,今天那些已经成为叔叔阿姨的那些人,在当年的态度当然是讨厌讨厌太讨厌了。别忘了,他们那时候还是年轻人,年轻人不能随波逐流,一定要特立独行。那么还有什么比刀郎更为合适的反向标签呢?培养审美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要读书听音乐看画展---做了这一切之后,旁人也未必能有任何感知。相比之下,证明审美就很容易,尤其是在当年,只需要一个表态就够了---我不听刀郎。是这样吧?
在刀郎之前是:我不听 beyond,那根本就不配称之为摇滚;在刀郎之后是:我不听农业重金属---凤凰传奇。就那么简单。
所以,当初刀郎遭受了很大打击,当然这也和他年少成名和暴得大名有关。到了后来,不单是年轻人,音乐圈因为他的惊人流行程度也非常反感,抵触和恶意情绪非常明显,最常见的态度就是贬低。刀郎很快沉寂了下去,于是大家都开心了。
最近刀郎带了新专辑再次出现,他的新歌《罗刹海市》突然流行起来,热度直追他当年那首《2002 年的第一场雪》。于是对于他的网络批判声又起,我定睛一看,还是当年那些人---小哥哥小姐姐在 20 年后已经变成了老叔叔老阿姨,但是刀郎这个名字还是像一个开关,触发了他们的条件反射。
这次的理由也不新鲜:歌词写得不行,中文水平太烂,都是屎尿屁,什么玩意儿?哎哟喂,要不要这样啊?要不要七八十岁了,还是起这种文青范儿?首先,四五十岁的人了,还要对流行音乐指手画脚,这就有点过于滑稽。尤其是看见刀郎这个名字就条件反射,怎么不见你去点评蔡徐坤的舞蹈,王一博的演技呢?揪着刀郎不放,20 年如一日,他是前夫还是前妻啊,老铁,他在你生命中是烙了多深的一烙铁?就这么不依不饶的。
其次,讨论歌词也很古怪。《诗经》分为风雅颂,这首《罗刹海市》在我看来,就可以归于“风”的范畴,就是民间传唱的俚俗歌曲,下里巴人传唱的歌谣。从这个角度上看,它和《硕鼠》区别很大么?《硕鼠》是魏风没错吧?你怎么不说《硕鼠》文辞糟糕呢?又说俚俗,中学课本上有一篇元曲叫做《高祖还乡》。里面也有“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这样的句子,这种词和刀郎的马户、野鸡有多大区别?怎么谈到《高祖还乡》的时候,就是文辞生动,就是讽刺辛辣了呢?怎么不去规范风,规范元曲的文辞,却要对着流行歌下手呢?
最后,大家都是快五十快六十的人了,活了大半辈子要认: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一种人有那种能力那种水平那种气运,做出来的东西就是让小老百姓喜欢。20 年前你可以说那是个偶然,20 年后依然如此,你就得承认别人的确有两把刷子。20 年过去,人家都证明了自己有刷子,你这时候还要犟嘴,非说没刷子,非说是烂刷子,这种很容易老了以后没孙子孙女亲近,人人都嫌烦。
前几天,我看到一张网图,是一位买菜大叔站在菜市场里买菜,光着上身,穿了一副肉色乳罩。发图的人在一边解释说,这是因为天气太热,而菜市场规定菜贩子不允许打赤膊。我个人建议那些正在网上暴殴刀郎的大叔大姨们,都去找这张图来看看。
所谓“礼不下庶人”,对升斗小民,贩夫走卒之辈强调礼,接近四十多度的天气不允许人打赤膊,要求保持得体的着装,我就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如果自己不站在露天地里买菜,你管人家穿多穿少呢,民间有民间的礼法。
而大叔穿着胸罩出来,这件事本身可以有很多解读。大叔是异装癖,大叔是暴露狂,大叔有幽默感,大叔在无声反抗......诸如此类,每个人都可以做解读。但你非说从中你就看出了暴露狂,其他的你一概看不出来,那就有点应了那句网络老话:这不是人老了就变坏,而是坏人现在变老了。
对于这几天不断留言问我有没有听《罗刹海市》的读者朋友们,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我个人觉得这首歌挺好的,因为我听歌首先听音乐,听旋律,然后听声线听音质,最后才是歌词。你们要喜欢听就单曲多循环几遍,你们要不喜欢听,世界上的歌还有很多。你们要是因为别人不喜欢,于是开始怀疑自己,要跑到我这里来要一点支持和肯定,那我觉得大可不必。因为我都已经写过一本书来专门讲这个道理:
你不重要,你的喜欢很重要。
当然,对于叔叔阿姨们而言可能不是这样,他们应该是:歌不重要,是谁唱很重要。词不重要,是谁写的很重要。他们可能忘记了一点,风,就是小老百姓的心声。
---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较新的博文
较早的博文
主页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近期热门博文
重开博客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原来网友不读书
就在这一两天,你应该在微博、Twitter、抖音反复刷到我写的一段话。它来自《 穿牛仔服的国王---《马斯克传》读后 》这篇文章,相信现在你已经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和我的一整篇文章相比,摘选出来的这一段话其实没多少价值,只是有传播力而已。它给人一种虚假的智力优越感,认...
重开博客的一些技术细节
我在公众号里说我“准备重开博客”,并没说我“已经重开博客”,但还是有很多人很敏锐地已经先期抵达。所以说,并非所有人都丧失了逐字逐句阅读长文的能力。 这个博客还是基于我最熟悉的WordPress 搭建,因为我对它最熟悉,当年在上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过和我三十多岁时写博客不同...
火星任务在地
不需要去火星才有火星任务,火星任务就在地球。 几年前有条新闻,说是招募首批火星殖民者,单程票,去了就不能再回来,即便如此报名者也挤破了门槛。当时国内网络上也引发了极为热烈的讨论,我评论说:当初大家投胎来地球的时候,也是这般光景。 所以,火星任务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人生隐喻。...
拒绝新闻的生活
今天早上我7 点半起床,洗脸刷牙,给猫咪打针做早饭,再给自己沏一壶茶喝上。现在是 9 点半,我已经喝着茶读完了一本书,在微信里对亲朋好友分别做了针对性的推荐,现在打算和你聊聊这本书里谈到的话题。 当然,在一开始你不会关心这本书,你只关心一个话题:为什么你能读那么快?因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