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8

原来网友不读书

 


就在这一两天,你应该在微博、Twitter、抖音​反复刷到我写的一段话。它来自《穿牛仔服的国王---《马斯克传》读后》这篇文章,​相信现在你已经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和我的一整篇文章相比,摘选出来的这一段话​其实没多少价值,​只是有传播力而已。它给人一种虚假的智力优越感,认为自己一下子就节省了 50 万字的阅读,正所谓“一分钟通读《马斯克传》”。这当然不是我的本意,但是我左右不了他人,正如我左右不了他们掐头去尾,去掉出处和作者,然后直接用公众号​文章截图发在网上一样。
网友在哪里看到这段“总结”,产生什么想法,我管不了。但是在这里,在《槽边往事》,我可以对我的读者朋友们​说说我的看法。
一本 50 万字的《马斯克传》大概可以卖百万本,我读完写一篇 2000 字的读后感,2000 字的读后感被人摘抄其中的 200 字。最后,网上流行的就是这几百字,​获得几百万乃至上千万次的浏览。这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网友现在​基本不读书。
早在王朔发表《起初·纪元》的时候,我就已经发现​了端倪。当我去看书评的时候,从书评里就能知道​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读完,只不过自己​觉得不能错过这次文化盛事,所以再怎么难也得写上几句。我也问过朋友圈里首批晒书的​朋友,绝大部分在晒完之后就把书放在了书柜上。
这次的《马斯克传》​也类似。如果真有那么多人通读完这本书,怎么可能轮得到我来总结这本书的写作模式?这种爽文写作模式又不是什么需要深入思考才能得出的结论,只要能够读完这本书,肯定能感觉到作者的写作节奏,​和书里的这种的循环。
而且,为了表述上的简单,我做总结的时候其实做了极大的简化。如果只是看了我的那段话,就会认为《马斯克传》就是​一个循环接着下一个循环。但如果真正读过这本书,那么就应该有人纠正我,说这本书的结构是多个循环同步进行,马斯克是同时展开多个循环,然后从一个循环里跳到另一个循环里,推动事情前进一步,​就继续跳到下一个循环里。所以,并不是循环接着循环,而是多声部合唱,每个声部​错落有致,交替进行。
没有人纠正我的那段话,​证明都没真看完。
对于各位《槽边往事》的读者,我想向大家强调一点​:即便只是阅读这 200 字的总结,也应该看到在这些​近乎玩笑的话里,也隐藏了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说:
1、为什么每次马斯克都能找到​执行他新想法的人?
2、这些人有没有活到​项目成功?在不在他开除的​名单里?为什么?
3、从马斯克逼疯所有人,到所有人振作起来,​在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4、在取得伟大成功之后,回顾过去的这一段循环,马斯克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他的独断没有造成灾难?以及,他如何确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因素?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书中寻找答案。有些问题书里给出了答案,这些答案就是通读者的收获。有些问题书里没有给出答案,而是一晃而过,那么这些空白的部分就是通读者思考的新起点,​同时,也是评价这本书和作者的依据。所谓一本书的好或者坏,作者水平的高和低,就体现在对于关键问题的涉及范围和挖掘深度。
​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这 200 多字的总结所能涵盖的。​所以,只是阅读这 200 字的读者无所得。要命的是,他们看过这 200 字之后,会觉得自己​已经读过了,满足于“作者不过如此”,“这本书不过如此”​的想法。
我认为,《槽边往事》的读者不应该这样。
尤其是不要以长篇巨著为畏途,看到厚度就​想着要放弃。如果你能多读上几本就会发现,其实 50 万字​对于所有作者而言也是极为困难的任务。​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这个体量才能表达自己,而是他们没有进一步提炼萃取的能力。但是雄心壮志就放在那里,​于是写到后来就只能堆砌。
真正让人畏惧的是讨论大问题的小册子,作者已经深入透彻地思考过自己面对的问题,因此可以用最为浓缩和简练的方式表达出来,甚至一个章节都可以扩充为一本书,这样的书读起来才是真的吃力,才是真的让人畏惧。比如说我经常用来举例的那本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多读几本三五十万字的书,​以后字数对于你就不会再构成什么困扰。《马斯克传》不过是 90 多章,每天睡前读​ 3 章,也就是一个月的事情。关键问题不在于篇幅长短,也不在于每天应该读几章,而是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再把阅读当做是一种日常​消遣项目。人们的日常消遣项目从思考类的阅读,已经让位于感受类的短文字​、图片和短视频。
日复一日如此,那就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练习,一直练习到个人彻底丧失阅读能力为止​,思维弱化到​只剩下情绪的条件反射再无思考为止。就像是现在这样,通读一遍《马斯克传》,然后根据内容编个段子这种小事情,最后居然​落在了我这种人头上。
这还是一本商业写作​的畅销书,我的老天爷!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