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7

最好的520纪念

 


每年的5月20日是母校的生日,每年都会老师同学写纪念文章,怀念人,怀念青春,怀念旧时光,也怀念自己曾经的天真纯洁。今年我认为不需要再看任何文章,因为对于我而言,最好的520纪念已经出现。
昨天我写了一篇《非著名校友》,讲述我的朋友,也是我的大学同学,他的遗孀和女儿想要在五一期间去母校看看,尤其是想去11舍看看他曾经住过三年的地方,但是无法预定到参观名额的事情。当然,我内心里不免存了希望,希望有同学或者老师愿意帮她们一下。但我并不确信会有这样的人出现,我毕业已经有27年,我朋友过世也有11年之久。
文章发布后不到半小时,03英文系的夏鹏同学就留言联系我,说他可以帮忙安排协调这件事。当时他正乘坐航班,匆匆数言之后,他说事情交给他办就好。3小时过去,那边飞机落地,消息就到了这边:一切已经安排妥当,只需要完成在线申请,填写几个保证人的姓名,就可以完成申请核准手续。
下午两点,88数学系的邱继良师兄留言告诉我,他作为校友总会副秘书长​愿意帮忙一力促成此事。晚上七点四十九,我大学时代的辅导员蒋恩铭老师发来私信,问我还记不记得他?说是看到同事转发的文章,他刚好五月一日、二日在南京,可以陪同母女​参观校园,介绍​学校情况。
​从束手无策到援手如林,只过去了半天。朋友的太太在感动莫名的同时,说自己也感到很惶恐,搞出那么大动静,觉得“受宠若惊”​。我回答她说,大家之所以那么做,是为了同学,​也是为了小朋友。他们在校园门口迎接你们的时候,​也是在迎接一位旧同学的影子重回母校。你们母女在校门口见到他们的时候,也见到了自己丈夫/父亲​在他们身上留下的一部分印记。
朋友在十一年前去世,那时候女儿只有六岁,如今虚岁已经十八,​马上就要考大学。​事实上,这个五一节她就要去父亲的母校看一看大学是什么样子。和所有的游客一样,她会看到绿荫掩映的古老教学楼,看到爬山虎密密包裹的北大楼,看到学生在食堂、操场、教学楼、图书馆​之间穿梭。但是和所有的游客不同,她可以穿透这些皮相,看到一所大学的筋骨。
筋骨不是肉眼可以见到的,它在于茫茫人海中的呼唤和此起彼伏的响应声,在于​告别校园乃至生命消失之后依然没有中断的连接和不灭的热忱。小朋友会是那些幸运的少数,在一开始就知道大学并不仅仅是一处教育机构,一所学术机构,而是人和人的共同体,他们之间的羁绊历经岁月侵蚀而无损,在尘世的建筑物之上还有一个全属于精神的世界,因为她曾​亲眼见证。
按照传统的中国风俗,一个人去世了,他的旧相识也会同时​从他的生活中退出。人们并不会去找寻他的亲族,不是因为冷漠,而是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而是担忧自己的出现又激发起他们的伤痛​。我曾经在大学二年级时去过高中好友的家,他的母亲坐在中间,右手边是我朋友的骨灰坛,​左手边坐着我。她那种难过而又欣慰的目光让我心碎,恨不能拔脚就逃。
并没有真正逃离,人们只是潜伏下来,带着回忆,带着感受,带着亡人的一部分​碎片潜伏下来。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需要一声明确的召唤。潜伏者就会从冬眠状态中苏醒过来,响应召唤,去交还那些碎片,​为家属还原出亡者的灵魂拼图。
即便最为亲密的夫妻,最为熟悉的父母子女,​彼此知道的也只有各自的一面或者几面。有时候,人因为太过亲密太过熟悉,反而看得不大清楚。而人也总是在彻底失去一个人之后,才会渐渐有了​想要去了解对方的念头。在潜伏者这里,有更为立体更为全面更为丰富的另外​几面,多年来他们一直小心收藏,静默等待。
在这个五一节,在小朋友上大学之前,我们这些潜伏者从各处出现,​帮助她完成拼图。就像是十一年前父亲早已经准备好的成人礼物,让她看到年少时代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让她看到她即将要去大学​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更重要的,是让她见证了那个魔法时刻,只要在人海之中轻轻念诵“同学”两个字,​于是就有无数个浪头分开人海,笔直地向着她而来,最后​在她身边缓缓环绕。
这就是我的母校,这就是她今年​520生日最好的纪念。别人的母校有更高的楼,有更为显赫的校友,有更为伟大的历史和成就,而我感念和尊敬我的母校却是因为​所有人为一个小女孩所做的这一切,更因为母校走出来这样的一群人​,因为这群人之间有这样​深沉而宽广的羁绊。面对这样的母校,就算是生死离别也都黯然失色,因为同学,在校门口总有人在等你。因为同学,即便你再也无法抵达,​校门口也有人在等候着你的家人。因为同学,你有一部分灵魂碎片永久地留在了校园里,留在同学那里,等待有一天激活重启。
​母校生日快乐,谢谢您。
93大气
和菜头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