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30

为什么女生才应该学一点AI



今天题图里这位身穿盔甲的妹子,许多读者应该很熟悉。因为之前我发布过她的照片和视频,当时颇受欢迎:


接下来的部分,请各位女同学睁大眼睛仔细看:


发现不同了吗?是的,我把妹子的短发改为了顺直长发。当然,有些人不喜欢短发,也不喜欢顺直长,那么也没关系,还有:


如你所愿,现在头发烫过了,变成了小波浪。既然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一步,很多女同学的想法已经不止于发型变化了。这个想法没有任何问题:


打个响指,妹子就换上了冬装大衣。各位女同学不应该觉得意外才对,因为今天的题图早就让妹子换上了全金属盔甲,区区一件白色羊绒长外套又算什么。你说你感觉这件长外套太热了一点?没问题,我们换运动秋装:


又觉得有点单调?那我们在衣服上写点字好不好?

戏法变得差不多了,现在介绍一下:今天我给短发女生换装换发型的工具,是 Google 最近推出的AI 模型 Nano Banana, 纳米香蕉。之前它在社交媒体上已经极度火爆,过去一周时间全世界有无数网友在用它生成各种照片,并且把它称为「地表最强 PS 工具」。

那我今天为什么要写这么一篇文章,取这么一个标题呢?

这是因为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大多数女生对 AI 除了好奇之外,在使用 AI 的时候更多是做一些沟通互动类型的事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女生可以一整晚和 AI 聊天,倾诉自己所有的心情,当然,AI 们表现得还可以,经常可以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女生倾诉完之后可以换来一夜好眠,所以我说 AI 还是有一点功德的,有希望转变为智慧生物。

但我也认为沟通互动是不够的,我更希望女同学们把 AI 当作是一种日常工具来使用,比如说用来做搜索和提问就很好。我的期待不止于此,我还期待女同学们能够真正「使用」AI,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科技产品,一种只有极客、宅男才会去玩的东西,或者直接把它当作是某种男性专属的玩具,和自己无关。

今天我介绍的Nano Banana, 我认为就是一个很好的契合点,可以让 AI 打破性别界限,消除女生对科技的天然回避。因为它的确有用,有点像是当年的滤镜出现,不需要做科普,不需要介绍原理,女生们很快就接过去用了,而且一用就再也停不下来。Nano Banana 可以很便利地帮助女生实现试穿衣服,试戴饰品,试换发型这样的事情,那我就认为它其实满足了一大类现实中的真实需求,女生应该有意愿去尝试,从此进入 AI 的世界。

学 AI 的这个「学」字让人头疼,但是试穿的这个「试」就不会带来任何心理障碍,也不会产生任何畏难情绪。


我早就发现,让 AI 写一篇文,让 AI画一张画,让 AI 写个程序,让 AI 编一段音乐,让 AI 生成一段视频---所有这些事情都不足以支撑一个普通对 AI 的探索深度。通常情况是偶尔试一下,朋友圈小红书发一下成果,然后就会放弃。你去问为什么,回答是没有什么想写想画的,实在是想不出来。其实根本原因是没有这个需求,不是人人都需要写文章,画插图,更不用说做产品,写曲子,拍视频。

但是类似 Nano Banana 提供的这种一键换装功能就不一样了,人在自己身上折腾视觉效果,就会很自然地有无穷无尽的想法,无穷无尽的选项,都不需要去教。对于我而言,一键换装不是重点,因此而接触、使用甚至改变 AI 才是我的核心诉求。

而且我也有自己的私心。过去这段时间我总有一种感觉:AI 模型每天都在更新,但是很少有什么真正落地的产出。在男性主导的产品领域,类似的事情很常见。因为新鲜有趣第一,实用与否容后在议。这样不是太好,毕竟 AI 大模型相当烧钱。长期烧钱而无落地和产出,这个新型行业就可能萎缩。一旦萎缩,我就没有那么多便宜好用的模型了。

如果女同学们也能进入这个领域,催生出她们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我认为效果会相当惊人。别说什么 AI 大模型,一个自拍时候用的环形灯每年能卖多少?自拍杆呢?我觉得 AI 行业需要一个「女性卷入指数」,女性卷入的深度越深,估计 AI 行业也就越有活力,越有商业机会。全是一帮秃子程序员和宅男是不行的,整天都在想着放火箭,自己却顿顿吃方便面。

最后,我个人也很希望各位女同学通过使用 AI 产品而对 AI 祛魅。你觉得某件事和自己无关,那么你在其中就不会有所建树。没有建树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等于因此封印了自己的能力,封闭了自己的人生可能性。所以这一次我很感谢Nano Banana, 它可能让广大女性第一次觉得自己和 AI 有关,第一次愿意去主动接触,于是有好奇产生,于是有自信产生。

这一点,无论我自己之前画多少张女骑士、女机师、女宇航员,都无法做到。那些不过是一些虚假的宣传画,能让人愿意爬上马背,愿意进入机舱,愿意在太空悬浮,这才是真本事,真福德。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