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8
没意思的高考作文
2024-06-07
高考与刻奇
几天前,小区物业就发来一张通知:
尊敬的业主/住户:
十年寒窗,昭华不负。6月7日至10日为一年一度的高考日,在这耕耘收获的美好季节里,为给考生营造良好的备考环境,严防噪音污染,物业在此向所有小区内住户发出如下倡议:
高考期间,请尽量选择步行、自行车或公共交通等方式出行,确需驾车请尽量绕开考场,经过考场周边时,请不要鸣笛,路遇送考车辆主动让行。
高考期间,请勿在居民区和学校等周边区域产生噪音,确保考生在安静环境下进行备考。
如果您家中正在装修,请合理掌握装修时间,在高考即将来临之际,请勿进行噪音施工,给我们正在备战高考的学子们营造一个安静复习、冲刺的良好环境。
高考期间,请您不要在室内举办大型家庭聚会,请您在夜间将家中电视、音响等设备的音量调小,以免影响考生的休息。
请大家轻声慢行,不要在公共区域大声喧哗,共同营造小区安静的环境。
在小区内行车时,请勿使用喇叭鸣笛。
请您告诉家中可爱的宝宝,不要奔跑大声喧哗,因为他(她)的邻居哥哥(姐姐)正在迎来人生最关键的时刻。
高考期间,请停止广场舞、吹拉弹唱、商业经营宣传等一切发出高噪声的娱乐活动,不使用任何发出高噪声的音响器材。
家中有爱犬的,请照看好您的爱犬,避免犬吠。
我反复读了三遍,最终确认是在说高考,而不是在说拆弹。每年到了这个时节,在“高考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重要时刻”旗帜下,人们可以非常便利地表演刻奇。
真的会有人因为学生高考就要放弃开车,乘坐公车或者地铁?就要给自家的狗戴个口罩?就要在小区里轻声慢行?我不是很确信,因为每个人每天都有自己要忙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高考也许很重要,但是重要不到神圣的程度,并不需要每一个人深吸一口气蹑手蹑脚地生活三天,一切围绕高考进行。
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表演刻奇,比如说给所有住户发一纸通知,很严肃地提出倡议。于是,感觉上自己就和远方的、不确定具体姓名的、不知道身在何处的一帮人的命运发生了联系,似乎自己因此就变成了他们命运的伟大守护者,把自己感动得不行。关键是感动了自己还不够,还要让大家都知道这种伟大,要大家都参与到这种感动中来,乃至于家里的孩子还有狗一并参与进来,一起成为伟大的命运守护者。
我自己参加过高考,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煽情。考点在近处,那么就走路去。考点在远处,那么就骑自行车去。考试那天下雨,那么就打伞走着去或者穿上雨衣骑车去。如果平时在模拟考的时候,窗外有汽笛声,那么高考的时候有汽笛声也得继续做题。事实上,在考场里什么声音都听不见,能听见说明自己没有专注在解题上,只有看手表的时候才能清晰地听见秒针跳动的声音。
那时候没有什么父母送子女进考场的说法,父母还有班要上,大家吃过早点和任何一个寻常日子一样,该上班的上班,该考试的考试。每个人对自己负责,要去考试那么就带好文具、准考证、手表,报纸上也没有交警叔叔开着警灯送准考证的动人新闻。每年倒是都有走错考场的报道,错了就是错了,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因为在考前确认考点是自己的事。
有了网络,有了社交媒体,有了社交软件,高考感觉就像是变成了所有人的事,所有人都有义务为考生承担起某种责任。事情不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有一件事对于一个人的命运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就应该由他本人对此负责。而且,最好是由他自己去面对所有的干扰,所有的阻碍,所有的困难,因为属于个人的光荣之路就需要用自己的脚去亲自丈量。考生也只是人而已,不是神之子,不需要有天使在旷野里吹响号角,用雷鸣一般的声音宣告“修直他的路”。在人世间,从来只有踩出自己的一条路,少有他人为自己先平整出一条道之类的事情。
我甚至都不反对刻奇,是人就需要自我感动,无非是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的区别。但是我建议关起门来自我感动,比如说发誓自己三天不出门,换取三个考生考上心仪的学校。但是号召所有人都把自己关三天,这就很奇怪,我是说,伟大的命运看护者不能满足于自己发了张倡议书,最好自己也支付一点代价先。不能自己啃着鸡腿,让大家为高考吃三天斋祈福,然后拿着鸡腿哭成泪人,觉得自己的爱都已经顺着八万六千个毛孔往外疯狂溢乳,为自己是这样关爱他人的人而泣不成声。
类似我这种毫无爱心的人不会有类似的想法。我就认为高考三天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之前的三年。我就认为和高考三天相比,更重要的是四年之后找工作的那一个月。我就认为一个人要习惯做一件对自己命运极重要的事情时,没有人礼让,没有人呵护,习惯于全然依靠自己,习惯在干扰,在阻碍,乃至在反对中完成。最好不要有任何例外,因为生命中本身就没有这种例外,没有围绕自己全都是绿灯的时刻。
像我这样的人不大容易自我感动,也就不大容易刻奇。于是,我这样的人在网上就缺乏表演刻奇的动力。于是,网上就自然充满了刻奇的表演。所以在这浩瀚的爱意和关怀中,我觉得有必要发出一点不同的声音。就像我每年都会祝福的那样:愿你得到和你三年努力相匹配的成绩。这话不那么温暖,但那就是我的真实想法:
愿你真实生活,愿你不需要那么多感动。
2024-06-06
食素一个月
2024-06-05
又到高考发梦季
2024-06-04
还是得上NAS
2024-06-03
留堂到最后
在我中学时代,最有趣也是最残酷的一幕,就是每天下午放学之后的留堂。下午一般都是数学课,老师会随堂布置两三道题,要求我们正确解答之后才能放学回家,并且不允许同学之间相互讲解。现在想来,这么做多半是为了给家长减负。孩子太早回家不利于家庭和睦,容易形成先打一顿再吃饭的传统。用几道题拦一下,孩子回到家刚好赶到饭点,这样吃完饭就去做家庭作业,大家都省事,可以跳过殴打的环节。
但留堂其实比暴打一顿更残酷,因为没有什么比它更让人绝望地认识到人和人之间的智力差距。最早一个完成题目,背起书包离开教室的学生,和最晚的一个之间时间差可能达到2小时。当第一个打开教室门走出去的时候,所有剩下的人心里都如同万马奔腾:这个畜生为什么那么快?又是怎么解出来的?
有了第一个,然后就会陆陆续续不断有人交卷。有些时候你能感觉到空气里的确是有所谓“悟性”的东西在流动,因为经常会出现三五七人突然同时“啊”了一声,就开始动笔答题,然后纷纷起身,去讲台边上找老师交卷,那就是因为悟性同时降临在了他们身上。等得到老师肯定的评判,他们相互欢天喜地地无声对视,蹦蹦跳跳回来拿了书包就走,走时不忘把门摔出一声巨响。
每走一个同学,内心的压力就会大上一分,从茫然无措逐渐变成焦头烂额,然后是对同学的羡慕嫉妒、对题目的仇恨敌视和对自己的怀疑否定交织在一起,在心头起伏不定。然而,时间一秒秒钟过去,日影一点点斜下去,老师坐在讲台边从身镶金边慢慢陷入到暗影中去,压迫感变得越来越强,感觉随时会喷出火来。
这真的很痛苦。对于我而言,痛苦之处不在于谁先走谁后走,而是他们离开教室这件事意味着他们知道一种我所不知道的解题思路,我因为我的不知道而感到痛苦。一次次目送同学离开,一次次把目光移回题目,明明知道一定存在解法,但是我就是找不到,这件事也让我感到痛苦。最让我痛苦的是,我会逐渐意识到我原先的想法根本是错的,而我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想才是对的。坐在硬木板凳上,我一次次重复使用过去的错误方法求解,幻想着这一次会有不同。
一定要到了极为痛苦,到了极为疲惫的时候,实在是想不动了,内心会稍微放松一点点,不再沿着过去的老路一圈圈拉磨,这时候通常会灵光一闪,在眼前反复看过千百遍的题设中看出一点不同的东西来。然后想法就像是河道决堤,突然扭转一个方向,在转瞬之间就找到了去处,找到了希望。在那一瞬间,我可以完整地体会到先前他们那一声“啊”究竟是什么心情,什么体验。悟性像是冰凉的水,从头灌到脚底,一切都清清楚楚,一切都豁然开朗---我知道了。
2024-06-02
先别祝福孩子了
昨天是六一儿童节,许多读者就在留言里催:今天不为孩子写点什么吗?还有读者直接给出指示:请为孩子们送上一份祝福!
我怎么说也到了做叔叔的年纪,昨天我另有安排---请一位小朋友吃饭,听听她怎么说自己的学校生活。这件事我想得很清楚,在做一个遥远、可亲、貌似智慧,并且对所有的小朋友实施广播的叔叔,和做一个具体的,真实的,就坐在一位小朋友对面专心听她讲话的叔叔之间,我毫不犹豫地会选择后者。
在四个半小时的聊天之后,我惊奇地发现,如今的小朋友和我自己当年完全是过着两种不同的学校生活。一大早赶到学校,晚上作业要写到十一二点。没有春游,没有课间活动,不允许点外卖,就像是活在一个巨大的笼子里,可以原地自行震荡。校长到年级主任,年级主任到班主任,人人分包升学KPI,然后KPI再由每一个学生背负,一切向黄冈向毛坦厂看齐,无尽的刷题,无尽的测验,在儿童的年纪就过上了标准社畜的生活。
我就想问问那些向我提要求的读者:你们知道自己家孩子正处在这样一种学校生活中吗?你们觉得我应该祝福他们些什么?更多作业?更多测验?更多背诵?更多刷题?更少的体育锻炼?更少的活动空间?更多的服从和更少的个人思考?
对不起,我祝福不下去,因为这样的生活我一天都并不想过。
之前我看新闻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教科书的封面和插图都能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却从未听说语文数学课物理课英文课的教学方法能引起社会广泛讨论。现在我理解了,也理解了为什么教科书上所有的“死”字都要精细地加上双引号。因为在巨大的保守的高压状态下的服从性训练中,只有一些鸡毛蒜皮大家觉得值得讨论,值得修修补补。大家已经默认这种社畜化的,流水线般的填鸭式重复训练是正确的,是完美的,已经不需要有任何改进,如果有什么要求的话,那就是希望老师把螺丝拧紧一些,再拧紧一些。如果还能对自己有点什么要求的话,那就是向海淀父母看齐,在电视机上挂上一个大大的“鸡”字。
近期热门博文
-
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音乐设备,不过在一开始,我认为有必要先讲一下为什么是它们,这比介绍它们是什么更有意义。而且,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论,省得留言区里爹们纷至沓来:这个是垃圾,你为什么不用...... 在我的五感之中,味觉最为敏锐,视觉最为孱弱,听觉位于中间偏下的...
-
刚刚数了一下,我现在有大大小小 11 个葫芦。窗台上放着 8 个,电脑桌上放着 3 个。没事站在窗前看风景的时候,顺手拿起一个搓揉一番。写字卡住了,或者等电脑处理图片,伸手拿起一个又搓揉一番。 哪怕是在两年前,如果你让我去买几个葫芦玩,我怕也会翻个白眼:难道你觉得我就...
-
就我自己的观察,周围那些为人父母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焦虑孩子的。焦虑健康,焦虑成绩,焦虑就业,焦虑心理,焦虑恋爱婚姻......我又不好说什么,说了就是「你不懂」,说多了就是「你凭什么」。 但我我懂一点人,我也懂一点观察生活,碰巧情商也不算高,所以总可以口无遮拦。 ...
-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
继汉尼拔医生、齐木楠雄之后,昨天我已经启用我的第三套网络头像。一套两枚,一枚打算用于我的朋友圈,一枚已经用于网络世界。 用于朋友圈的头像是「揪心版」,T 恤配字为:失败固然可怕,但是朋友的成功更令人揪心。 用于网络世界的头像是「杠精版」, T 恤配字为:与其反思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