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7
猫不需要洗澡
2024-12-06
新川菜,旧川菜
2024-12-05
全靠这一点爱
先是以体制和传统的挑战者形象登场,然后是以复杂的个人感情生活和火爆的流行文本引发争议,接下来头也不回地彻底拥抱娱乐业,拥抱通俗文化,赢得了严肃文学所完全给予不了的名望和财富---
我说的是咪蒙。
文人和大众的关系总是那么奇妙。作为新人的时候,需要冒犯大众,但注意不要刺激过度,否则大众会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毁了这个新人。合理冒犯就能获得大众关注,于是就会获得名气。因为冒犯,有人会很厌恶,有人会很支持,大家吵来吵去,于是名声就变得更大了。
其他文人和知识分子前来,试图提纯和升华这种冒犯,在其中找寻精神价值,于是这个新人就被接纳下来,这一次则获得了名望。然而世间的一切赠予背后都有代价,名望的代价是成为武器,需要那个在一刀砍开的破口那里深入下去,再深入下去---唯有成为武器才能承载价值,就像是关老爷的忠义需要寄托在一把青龙偃月刀上,以及那把刀下的滚滚人头之上。
但是这时候总有人做了别的选择,突然掉头而去,拒绝成为武器,重回大众怀抱。什么理念,什么价值,什么意义,统统都放下,收起峥嵘头角,收敛爪牙羽毛,为大众提供喜闻乐见的通俗文艺。于是,曾经冒犯自己的人又被大众所接纳,提供栖身之所,甚至给予了惊人的回馈。曾经的冒犯,曾经的挑战,以另外一种更为温和更为微妙的形式展现出来,双方都对此心知肚明,但双方都绝口不提过去。
比如说:爱。
当一名新人作家讲述禁忌之爱,不伦之恋时,这肯定是一种实质性的冒犯,也是一种挑战者的姿态。大众甚至可能都不是厌恶,而是用厌恶压制内心的紧张刺激和暗中的期待,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不能公然地表示喜欢这个形式,那是在道德上反对自己的脸面。
那换个形式就好了。禁忌之爱,不伦之恋是极端的,极端在人伦和道德上。换个角度,换个形式,讲述极端之爱,讲述为了爱不顾一切,讲述爱才是世间唯一值得追求的事物,选择这样的极端方式就没问题了。当文学批评家说「感觉这些人每天除了爱来爱去,并不需要吃饭喝水一样」时,事情其实就已经成了,大众接受下这份礼物,并且迫不及待地打开品尝。
文学批评家有书斋,不需要为吃饭喝水操太多心。而大众每天为了吃饭喝水而奔波,那点爱成了人世间最美好的奢侈品,就像是拉磨的驴子头顶吊着的那根胡萝卜。爱不单是是美好,而且是必须美好,不单是存在,而且是必须存在,干苦力活的伙计们嘴里得含着一小块糖,才能让肌肉收缩到极限压榨出所有力量,不然怎么能拉得动抬得起呢?
确信有爱存在,确信有人会爱自己,确信自己有人值得爱,这些就是生活里的小糖块。幻想爱的确存在,幻想有人经历千难万险前来找寻自己,幻想自己可以放下眼前的现实不管不顾飞奔迎上,这些就是生活了蜜糖了。卖蜜糖的,总归要比卖刀的收入更多一些,更受欢迎一些,这是常理。
曾经的冒犯,曾经的挑战呢?
那是个定义权的问题。同样是「私奔」这个概念,它可以是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于是就成为了反抗父权,反抗封建的一种行为。它也可以是一种个人选择,一种个人理念践行,因为个人相信生命中唯一值得做的事就是追寻爱情,甚至都不提个人自由---全看是谁,谁来定义,如何定义。
因为人人都知道世间没有多少可能去不管不顾地爱,没有什么放下一切只选择爱情,在全无可能处的反叛和挑战是安全的,也是大众愿意乐于接受的。在红药丸和蓝药丸之间,哪怕明知道蓝药丸吃下去之后看到的还是虚假的世界,多数人会选择蓝药丸,因为红药丸吃下去太他妈苦了。
通俗文艺的蓝药丸承诺说会有爱情,会有义气,会有快意恩仇,在那个你永远也不会去的后花园或者是叫江湖的地方。那就口服,连一杯水都不用,连一刻都不会停留。关于蓝药丸的所有批评都是对的,文艺批评是对的,舆论批评也是对的,甚至道德批评都没有多大问题,问题是没有多少人想要吃红药丸。人们为蓝药丸付费,黑压压的人头高举着手挥舞着钱大声嚷嚷:「拿去!拿去!」。
吃下红药丸的人看到这个世界,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目睹真实世界的那一瞬间,谁又忍心把别人口里的糖块抠出来呢?谁能忍心夺走别人睡觉时手里紧抱着的布娃娃呢?就因为糖块和布娃娃不对么?
我其实说的是琼瑶。
2024-12-04
擦边
2024-12-03
网络户口
今天我遇见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早上我看到新闻说字节跳动的 AI 即梦升级 2.1 版本,这个版本里支持 AI 绘画可以加入准确的中文字。也就是说,可以做中文的海报、封面,诸如此类的东西。
我就想跑去试试,结果注册的时候要求我用抖音 App 扫描二维码。问题是我没有下过抖音,我就想着按照互联网传统,应该还有别的注册方式吧?果然可以用手机+短信验证。我又试了一通,成功验证,但是不允许我登录,要求我必须先去下载一个抖音。
哦豁,我上了快三十年网,第一次被注册流程给卡住了,理由也很奇怪:我没有抖音,也就没有了字节系列产品的户口。没有户口,就不让我用。
不止是抖音,知乎也封闭了入口,如果不登录账号的话,就看不到回答全文。我很早就卸载了知乎,结果用密码账号登录网页都不行,依然要求我下载 APP,通过 App 来验证身份。
在古早时代的互联网,注册登录方式起码有邮件和手机两种,后来又增加了社交网络账号授权登录。即便是在今天,我用 Discord、OpenAI这样的网站或者 App,也允许我使用多种注册和登录方式,甚至还支持 Google ID、Apple ID、FaceBook ID。所以,当我在 2024 年被网络户口阻拦时,有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
当然,我知道我是极少数人。抖音是国民级应用,谁还没有个抖音账号呢?我没有,而且我也不打算下载。当然当然,这样我就用不了字节的其他服务,那就不用好了。AI 正确绘制中文字符是个问题,但不会永远是个问题。现在英文字符已经解决了,我使用的中文又不是什么爪哇语一类的小众语言,AI 训练到可以识别中文只是个时间问题。
我只是觉得,为了使用某个服务,就必须下载一个 App 这种事情很难理解。我不喜欢下载 App,一直到今天,我使用京东时都通过微信内部的小程序,尽管这样会造成一些不便,京东也想尽一切办法希望我去下载它的 App。但我不过是点开买个东西的事情,我为什么要下载 App,走一遍流程,然后一个月就打开几次,每次打开前还要去找 App 在哪里?
对了,我还有些 APP 一年才用一次:报税、车险、居住证......我专门给它们建立了一个文件夹,叫做「一年一会」。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一年打开一次,一次只能办一件事,然后每次打开时我都会忘记密码,需要重新找回一次,每年也都得折腾这么一次。
有一个人下载 App,那就是完成了一个KPI,让年度报告上好看一点。然后为了这点好看,要麻烦用户去下载、注册,专门领个互联网户口。说实话,我并不是很理解这里面的用意。我还一直以为互联网产品的目的是为了服务用户,怎么方便就怎么来呢。现在看来,好像是怎么麻烦怎么来才对,好像是利润必须且只能出自麻烦才对。
还好,到目前为止网上的服务没有几个是必须使用的,我总可以绕一下,替代一下。网络世界曾经是平的,在我这里还是可以在那个世界的旧日余晖里有所选择。
2024-12-02
吾与子之所共适
近期热门博文
-
「我是不是这辈子就这样了?」,「我的生活是不是不会有起色了?」,「这世界上是不是没有人会爱我了?」......这种留言我每天会看到很多条。人嘛,总是有心情低落的时候,心情低落的时候总是要哼哼唧唧一下,这我都能理解。不过看过太多类似的表达之后,我想说一下我的个人观点。 注意...
-
我想在这里介绍一下我的音乐设备,不过在一开始,我认为有必要先讲一下为什么是它们,这比介绍它们是什么更有意义。而且,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争论,省得留言区里爹们纷至沓来:这个是垃圾,你为什么不用...... 在我的五感之中,味觉最为敏锐,视觉最为孱弱,听觉位于中间偏下的...
-
我在 49 岁时生平第一次自己上手播放黑胶唱片,音乐响起,心中一个徘徊已久的问题随之烟消云散: 「根据国外音响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88% 的用户如今都在使用流媒体在线播放音乐,为什么人们还会去买黑胶唱片这种东西,甚至还要为此专门去配唱机、唱放、音箱和唱片柜。」 因为毛边感,亲...
-
刚刚数了一下,我现在有大大小小 11 个葫芦。窗台上放着 8 个,电脑桌上放着 3 个。没事站在窗前看风景的时候,顺手拿起一个搓揉一番。写字卡住了,或者等电脑处理图片,伸手拿起一个又搓揉一番。 哪怕是在两年前,如果你让我去买几个葫芦玩,我怕也会翻个白眼:难道你觉得我就...
-
就我自己的观察,周围那些为人父母的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焦虑孩子的。焦虑健康,焦虑成绩,焦虑就业,焦虑心理,焦虑恋爱婚姻......我又不好说什么,说了就是「你不懂」,说多了就是「你凭什么」。 但我我懂一点人,我也懂一点观察生活,碰巧情商也不算高,所以总可以口无遮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