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3

学方言

 


昨天下午,我在一家顺德餐馆点了一份​生焗鱼头作为中晚餐。其实中午十二点我就开始翻美团了,看到一家,想一想味道和做法,就放弃,就这样一直到下午四点才决定点鱼头,这道菜必须用新鲜食材,​也没法提前做好。
45分钟过去了,​外卖没到。点开美团,发现骑手小哥已经​送餐完毕,订单关闭。就在我从震惊滑向愤怒​的短暂瞬间,电话响了。对方是顺德餐厅的老板,普通话讲得极为吃力,​感觉像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力在嚼:唔好意吸,我已经搅了顺丰​。
​于是,我就换了粤语和他讲。电话那头突然感觉轻松下来,也换了粤语​,极为流畅地回答。老板说,中午已经把​葱姜蒜都用完了。生焗鱼头,一定要用新鲜的葱姜蒜才​对嘛。临时又找人去买,买到以后,生焗鱼头要时间的嘛。不好意思,我现在叫了一个顺丰同城送餐​,​马上就能送到。喂,我看你住在XX街,我马上要去你家附近开一家新的餐厅,就在XX大厦对面。以后你不用点餐那么麻烦,直接去我的新店啦,​帮忙捧捧场,我们做的鱼生很正啊,烧鹅也很好,你喜欢生焗的话,我们还有......
就这样,我们聊了大概有两三千字的内容,当然,大部分时候都是​他说。我们的粤语水平怎么说呢​?他讲的是顺德粤语,我勉强能听懂。​我讲的是昆明粤语,他也勉强能听懂。大家都努力在讲自己认为的最标准的粤语,结果​还真的能够顺畅地沟通。如果有广州人能听到我们的电话录音,估计会让他很怀旧,因为对话会让他想起自己小时候收听电台广播时的广告节目---两个操着散装粤语的黄绿医生​在谈男科治疗。
我并不以此为耻,我会很多方言,但都​讲得不怎么样。多年来我有一个习惯,去到哪里生活,就​要学习哪里的方言。我去南京念书,那么我就学南京话,​学会了去夫子庙和衣服店老板砍价。我去香格里拉上班,那么我就学香格里拉的方言,像个当地人一样在一句话加上“啊喂”、“嘎嘎”​。我去深圳创业,那么我就去学粤语,然后去茶餐厅试着点餐​。我认识了个茶叶老板,潮汕人,我在他那里学会了儿子要说“熬祖”,女儿要说“锂鹅”,服务员要说“胡务盐”。
这对于我来说是个乐趣,​并不算是学习,也不算是负担。我也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并不担心我​说得不好或者不标准别人会笑话我。事实上,在绝大部分时候,如果你肯用谈话对象的家乡话和他交谈,对方往往会很承情,​觉得你这个人很亲切。当然,​也不能讲太烂,太烂的话,对方会认为你在学他的口音,是一种公然的嘲讽。所以,你得迅速学会一些方言里的标准表达方法和俗语,对方就知道你是真的懂一点,​真的在讲自己的家乡话,只是讲得不好而已。
而且,我还发现一件非常奇特的事情:如果一个中国人讲外语,比如说英语吧,​会有很多中国人来纠正他的语法错误,告诉他应该怎么说才对。​但是,这些来纠正语法错误的英文警察自己的英文往往也不怎么样。如果一个中国人讲方言,哪怕对方是方言十级的当地人,听到有任何表达错误,也只会笑眯眯地听,绝对不会打断谈话,告诉他什么才是正确的说法​。
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你对当地人讲普通话,和你对当地人讲本地方言,你遇见的会是两个世界,你遇见的也会两种人。感觉中国人习惯于认为自己的家乡话很土,上不得台面,所以有外地人愿意讲本地话,就会觉得​亲近,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尊重和善意。​当然,这一点北京人和上海人除外。
就像是那个顺德老板一样,他身在充斥着“您丫吃了吗”的北京,在电话里猛然听见一个客人和他讲粤语,一下子​就絮絮叨叨说了5分钟。他知道我不是广东人,他也知道我的粤语不标准,​但是他在意吗?他不在意,方言就像是在他心头开了一个口子,这大城中日日打拼所累积的所有疲惫愤怒孤独,一下子全都倾泻而出,​不可抑制---他想和个“自己人”说说话,然后他那遥远的家乡就会带着雨水和泥土的芬芳从天而降,将他笼罩其中,虽然前后只有5分钟。​


------

2023-11-02

又见小作文

 


我发现台湾人真的很奇怪耶,不晓得为什么那么喜欢写小作文,并且是写小作文让社会大众来讨论自己的家务事。之前有王力宏前太太写小作文,而且还是连载,投诉和指控自己的丈夫。这两天是刘家昌大师写小作文,洋洋万言,破口大骂自己的太太和儿子。
小作文涉及许多法律上的事情,许多利益纠葛,但是他们不上法庭,他们写小作文,他们坐在村口的大柳树下,一边哭,一边用鞋子拍地,一边大声喊:老少爷们,大娘大婶,走过路过,大家都睁眼看看吧!
说实话,都是写小作文,刘家昌大师的小作文对我的灵魂冲击要比王前太太厉害得多。本身我就对老去这件事情心怀畏惧,许多男性老人家老了之后,没见到智慧增长,却感觉是被下了降头,说话行事都变得很古怪。所以我一直很担心自己,会不会老来也会这样?
刘家昌在长篇小作文里大骂自己的儿子不成器,但是我在网上找来他儿子当年自己一手包办的整张专辑,听了其中一首歌,觉得还可以哎,蛮有灵气的,如果一直那么创作下去未必能够成为周杰伦,不过艺能界多一号人物是很有可能的。毕竟妈妈当年是大美人,儿子的长相也相当不错。
然后我又找来刘家昌在长篇小作文里所说的那首慈父之爱,就是他自称辞去了全球巡演的机会,为儿子度身打造,最终红遍全台湾的金曲《念你》。听了个开头我就知道为什么这首歌能红遍全台湾---因为实在是太难听了,难听到直接可以送去 B 站作为鬼畜视频素材的程度。
我对变老这件事最大的恐惧就在于这里:一个人有可能老了之后对于现实完全失去任何真实体验,完全活在自己内心的世界里。如果老而柔弱,那反倒是件好事,因为只是和自己较劲,不会为难他人。如果是老而强硬,那周围的人怕是要倒霉了,因为活在自己内心世界里的人,总是会忍不住按照自己内心所想,要对外部世界和他人进行改造,进行塑造,以此符合自己的意愿。
乔布斯身上有这种东西,不过在其中青年时代就已经发作,所以被尊称为“现实扭曲场”。人如果年老了还有这种东西,那就算是生态灾害,甚至是人道灾难。
听完两首歌我蛮同情刘家昌儿子的。爹妈这种存在,一不包邮二不能七天无条件,你就根本没得选。摊上那种东亚式家长,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在孩子身上努力付出,试图把孩子塑造成为他自己心目中认可的模样,结果成功地让孩子成为全社会的笑柄,这就已经够惨的了。更惨的是,时隔多年之后,还要被拎出来在小作文里当众鞭尸---本来以为那么丢脸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小作文一出,所有人又把当年的那首《念你》翻出来重听一遍,再狂笑一遍---这事还有完没完了?
我不是很能理解这种写小作文的行为。硬要理解的话,那可能因为是一个男人在年轻时习惯了凡事亲力亲为,亲手打老婆亲手打孩子。等到自己年老体衰,气血衰微,实在是打不动了,那么就发小作文,英雄贴,呼喊所有人帮着自己一起打。总之,打才是人生专辑的主打歌。
后来我一查,找到我大学时代看过的一篇文章,李敖写的《王八过敏症》,这才有点醒悟:原来把家事变公共事务,为家事召开记者发布会,刘家昌早在 1970 年就干过,而且当时怀里就抱着自己四岁的儿子,也不知道是不是今天小作文里的主角。
这多少让我感觉好一点---人不是老了以后突然变得很乖张,很颟顸,很专横,很喜欢写小作文,那我也就不用太过担心自己的将来。我想,我最好老了以后穿一件白色的圆领老头衫,拿着蒲扇和茶壶在小区院子里笑眯眯地晒太阳。小孩子走过来说:爷爷,我想吃巧克力。那我就去小超市给他买条巧克力。说:奶奶,我想喝可乐。那我就去小超市给她买罐可乐,然后警告她以后别再叫我奶奶。
回家之后儿子惹怒了我,我亲手拿着擀面杖​在满小区撵着打。邻居们拉住我问发生了什么事,我紧闭着嘴一句话​都不肯说。


------

2023-11-01

乌龟崇拜

 


并不存在乌龟崇拜,这是我临时发明出来的概念,但是许多人对经验的崇拜却是发自内心的。今天有位读者留言说,她在我的激励下也还是试着自己用AI绘画。在她写的一大段话里,有这样的一句:
虽然比你们这些大佬摸索AI绘画晚了一年的时间,我这多少有点吃别人剩饭的意思,但我还是很开心。
这句话就是很典型的乌龟崇拜,它的潜台词是说:因为我们这些人画得早,因此经验多,所以​抢占了先机,一定画得更好。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毕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胡须的长度和颜色去判定一名中医师的水准,用手脚上老茧的厚度和面积去判定一名武术师的​功力。不过,如果都是按照这个路数去做判断,年龄越长,经验越多,水平也就越高,那么世间最厉害的应该是乌龟,因为它活得足够长---这就是乌龟崇拜的​由来。
别的领域我不了解,互联网这一块我算稍微熟悉一点,​我可以瞬间就举出很多个反例来:
二十年前世界上最流行的电子邮箱是Hotmail,Yahoo Mail,它们做得足够早,经验足够丰富,抢占了先机,但后来有个叫做Gmail的把它们​全都超越了。十五年前在手机上赚钱最生猛的人,叫做电信增值服务商,每个月做做短信订阅就​赚得盘满钵满。智能手机出现之后,成就国民级APP产品的,​全都是新人,和过去的经验没一点关系。
十年前,有了淘宝,有了京东,人们认为电商领域​的争战早已经结束,不可能存在第三家大型独立电商平台崛起的任何机会。标品的京东和天猫,非标品的淘宝,已经把市场占得严丝合缝,垄断了市场上所有的资源,经验形成的壁垒​是凡人所无法逾越的。但是就在昨天,我们共同经历了拼多多的异军突起。今天,我们正在目睹抖音电商的​攻城略地。
​所谓吃剩饭的人,正在让吃正餐的人没饭可吃---别的领域是否如此我不清楚,但是在互联网领域里​,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每过一段时间,人们就能够看到护城河和城墙轰然倒塌,看似​稳固无比的局面被彻底颠覆,所有的英雄人物每隔五六年就要重新衡量一遍价值,所有的成功经验同样也需要重新被审视和检验​。​当然,所有的口号也都要被重新检验一遍成色。
​所以,我是不相信什么乌龟崇拜的,​尤其是在AI绘画这个领域。接触得早,上手早,那就是单纯的​早而已,和强不强没关系,和能不能也没任何关系。
简单分析一下AI绘画这样的互联网新产物,我会认为它​有两大支柱。一个支柱是技术演进,越好的模型能产生越好的图片,而模型本身也在不断演进,因此,所谓的个人经验和技术演进相比什么都不是。一个人今天对几大模型的经验,​可能在下一个模型到来时就全部作废,需要从头学起。也许在学习的时候,会发现还不如​根本没经验,因为经验可能是学习的障碍。
另一个支柱是个人创意,工具人人手里都有的时候,娴熟程度就是个次要问题。这个世界上能够极度娴熟使用PS的人多了,但其中大多数人并不是伟大的插画师,不是伟大的数码画家。创意很重要,​能够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表达出不一样的主题和画面很重要。​而创意算是才华的一种,才华和年纪和经验没多大关系。你有就是有,没有的​话刷多少年熟练度也没用。
没钱可以挣,有病可以医,但是见地上的错误却很麻烦。一个错误的见地,很容易变成​一个人自我设限的牢笼。比如说乌龟崇拜,它会让人的视线偏离,聚焦在​时间和经验上。时间和经验累积固然重要,但​并非创作和学习的决定性因素。一旦建立起了这样的错误见地,人的心思就不在技能和创造上,而是放在比较胡子长短,​头发多少上,见到白胡子秃顶就自动让路,觉得自己一定不可能超越。于是,果然不能超越。
有个六祖慧能的禅宗公案我很喜欢,​风吹动旗幡,有人问究竟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大师回答说:非是风动,非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有一颗纯粹的心是多么的困难啊​!
因为对AI绘画好奇而一念生起,这本身就是很难得的事情。难度不亚于喜欢玩闹的中学生突然想要试着学习一下,天天宅在家里的宅人突然想要出门​认识一下人。纵然是如此难得,人们却不见得去好好珍惜,而是经常无事生非,用种种念头去打搅它:我学AI绘画​比别人晚了怎么办?我现在开始学还​有没有希望学会?​我学会之后能不能赚钱?我不能赚到钱能不能画出人人点赞的图......
起心动念的第一念是有了,但是保持纯粹却很困难,诸多杂念如同野草在田地里恣意生长,最后把禾苗都完全​掩盖住,把禾苗需要的阳光水分空气养料全都抢走。许多事情纵然能够开头,却难以​继续,多半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什么是乌龟崇拜​的跟脚?乌龟崇拜的跟脚就是和人比量比较的心,这样的心来自于对自我的贪执。就是太爱自己了,太​照顾自己了,太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了。我开始AI绘画的时候,​每天都有读者批评:你画得不像,你的画没有灵魂,你用AI绘画不配称这是绘画只能叫生成......
如果我对自己贪执,那么我就容不得有人这样说我的绘画---因为贪执的缘故,我的自我已经膨胀出自己的肉身,我的画作也是我,我的工具也是我,我​绘画这个行为还是我。​有人批评它们,那就是在批评我。于是,我要为了他们爱我,崇拜我,敬仰我而去​画画,以此饲养我的自我。​这样一来,我能画得出个屁。
​也有朋友的诱惑:你这样画不是艺术,你完全有能力画出艺术品,你要用AI去表达,你要去深入思考,你要用作品给人带去思考......同样的,出于对自我的贪执,我会认为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美是好的,获得承认“进步”​也是好的。于是,我就会为了他人的认同、承认、肯定和赞美去画,我日思夜想的是别人如何才会认同我?怎样才能​震惊他们?这样一来,我能画得出个屁。
​第一念是我想画画,接下来我的心思​只剩下一点:我想画我想画的东西,不管别人把它叫做什么。像这样去想,就不容易起疑惑,就不容易​起迷乱---这就是​纯粹的心所带来的安定。于是,乌龟始终是乌龟,我就是我,​我不会费神去想我和乌龟之间有什么关系。它活999岁怎样,它经验值9999​点经验条都换行了又怎样?我的人生地图上不需要在东南西北放置四枚乌龟,用它们​才能来确定我自身的位置和方向。
有这样的见地,很多时候人可以过的轻松一些,​比较不容易自己为难自己,自己绊倒自己。


------

2023-10-31

心仪的枕头

 


正骨师站在我身侧后方,用膝盖顶住我的腰,让我把右手肘蜷缩起来紧贴身体,他俯身用全部重量压下来,口中短促有力地“嘿”了一声​。再让我起身站立起来,观察之后满意地说:好了。紧接着​他又疑问道:为什么每次帮你复位之后,下一次你来还是会肩膀内扣?我不想回答他,​因为那是一个死循环。
按照正常的流程,我​应该回答他说:因为我的枕头矮了,而我的肩膀太厚,用矮枕头会被一直压着,​压到内扣。​接下来他也会再一次重申他的观点:你的枕头并不矮,刚刚合适,你有颈椎病​,万万不可以睡高枕头。
不会有结果的​。我回去继续睡矮枕头养颈椎,一周之后我见正骨师的时候肯定肩膀内扣​。他帮我复位之后,还​会继续问那个问题,如此​循环下去,所以我并不想回答,我觉得这就是人生,​不需要回答,默默承受就好了。
​很多年前当我开始发育,我的肩头就像是一面小圆盾,​厚而致密。侧身躺卧时,​头枕在正常枕头上,肩膀就会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而受到挤压。所有正常的枕头都这样,如果仰睡时它贴合颈椎的​曲度,那么侧睡时一定不可能满足我肩膀的需求。
于是,别人睡觉时是在找寻​睡意。我睡觉时却在花很长时间为肩膀找到空间,如果能找到合适的空间,我也能一瞬间睡过去,但是​这样的时刻很少出现。所以有些时候我用两个枕头,但是仰睡时会让颈椎很吃力,起床之后​反而觉得更加疲劳。有些时候我用手枕在枕头下,脑袋就睡在手臂和枕头上,这样睡到半夜经常会因为半身​麻痹而惊醒。
很多年来,我买了很多枕头,想要找到一款自己心仪​的枕头,可惜都没有成功。我在一家酒店睡过有生以来最舒服的枕头,为此我专门打电话到前台,一路联系到酒店的采购,最后自己成功从厂家买到了枕头,然而​,枕头来到我自己的床上,和酒店里完全是两种感觉。
我试过记忆棉,我试过乳胶枕,甚至还有复古的荞麦皮枕头,以及各种号称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的枕头。都一样,仰睡时只要合适,​侧睡时就无处安放肩膀。最接近成功的时候,是我同时用三个枕头,把它们摆放成一个“冂”字型。中间横放的枕头矮一些,用于仰睡,​两边的枕头高很多,用于侧卧。
冂,汉语拼音是jiōng,一声,​意思是城外、郊外。我的脑袋轮流躺在三面城墙上,脖子以下的部分则躺在郊外。然而也并没有什么大用,因为睡起来之后,会发现脑袋已经摧毁了三面城墙,我还是​抱着一个枕头,枕在我的手臂上。
​关于枕头这件事,我感觉非常失望,对人类深深地失望。一样每天要用八小时,已经用了数千年的东西,​人类一直没有解决好。人类可以让潜水艇沉入比喜马拉雅山还要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可以把人送到38 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并且登陆,但是做不出一款​合适的枕头。以至于我每周把肩膀睡塌陷一次,然后又要请专业正骨师​复位一次,然后回家继续睡到再次塌陷。我脑海里不断回荡着那个黄色笑话里​狗熊对猎人的怒吼:你究竟是来打猎,还是来卖淫的?
本周,我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款新枕头,​一款我从未见过的缝合怪。它整体上看,是​一个枕头,但是又分成上下左右四个独立的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拉锁,拉开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往里面放填充物,或者是往外取填充物。这样一来,整个枕头的不同部分都可以调节高度。它看起来非常怪异,就像是任天堂的游戏手柄🎮​,两侧伸出长长的双翼,侧睡时可以靠在​其中之一,上下找寻适合自己的高度。
我觉得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用过的枕头里最科学的一个,虽然还没有尝试几次,但我觉得它的设计很有道理​。在那么多款不同的枕头里,它是第一个考虑到人在不同睡姿时对于枕头高度有不同要求的产品,同时,它还考虑到不同的人对于枕头各个部分的高度有个性化需求,因此设计了​用户自行调节高度的功能。这就是人类利用智慧应该去做的事情,但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年了没有人去这么​做,永远要去做那种长方形的枕头,​似乎枕头就必须是那个形状才对。
至于说正骨师和我之间的关系,​之前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对自己的手艺极度自信,在做完正骨之后可以精确地预言几天之内会还有点酸痛,在几天之后情况会得到好转,在几天之后能够彻底痊愈。一次,他帮我的颈椎复位之后,预言七天内症状就能消失。结果我再次去时,告诉他我感觉疼痛​日甚一日。
沉默良久之后,​他说:也许并不是每一个颈椎病患者都适合睡矮枕头,你回家以后,按照你的感觉,换你觉得适合的枕头,​也许那样可以让你的颈部肌肉真正放松。我感觉他的语气里有些沮丧,​就像是放弃了职业生涯中的某种重要原则。事实上,我回家之后换上了高枕,于是颈部疼痛就一天天​减轻下去。终于有一天,我再去时他不再需要​矫正我的肩膀,于是正骨师很高兴地对我说:你回去还是接着那么睡。
现在,我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找到一款心仪的枕头,让我无论仰睡侧睡,都可以丝滑地切换到合适的高度上,​让我的梦境不再上下颠簸。我觉得这件事情是有希望的,只要自己不再努力保持和所有人的想法一致,保持和教科书一致,​保持和“正确”一致,而是诚实地和自己身体的感受保持一致,那就很有希望。

------

2023-10-30

生之渴望

 


死亡在现代社会里是被刻意隐藏​着的事实。走在街头,每一张广告招贴上都是年轻健美的肉体,红润光洁的肤色,洁白​耀眼的牙齿,生作为一种永恒的意象被反复表达。
在我小时候,漫步田野或者山林,会遇见动物的尸骸,鸟、老鼠、蛇,有次甚至是一头巨大的水牛。就那么赤裸裸地倒在地上,任由成团的蚂蚁采撷,露出森然的白骨。我还在很多地方看见过农人弯腰辛勤劳作,在他们的身边,稍远一点稍高一点的坡头,矗立着坟茔---先祖就那么凝望着​子孙,坟茔和田地都在同一块土地​上比邻而居,就像是生和死​纠缠不清。
只有黑白照片在网络上​出现时,现代社会里的人们才会猛然意识到死亡的存在。就像是一群人在游戏场上快乐地玩耍,偶尔无常会张开黑色的双翼从天而降,攫起一个人振翅飞走,游戏才会停顿片刻,人们仰头看着​天空里遥远的黑影陷入沉默。大部分时候是欢乐的,大部分时候是欢快的,大部分时候也是喧嚣忙碌的,一转脸人们就会回到游戏中去,就像是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人们是渴望生的,人们也是厌恶死的。人们是渴望乐的​,人们也是厌恶苦的。佛陀在​数千年前论断说:​世间的本质就是苦。大多数人不以为然,反问说​我拿到了这部新手机怎么会是苦呢?​我刚刚表白成功怎么会是苦呢?我​终于获得了提升怎么会是苦呢?现在我的嘴都合不拢,哪里会有什么苦呢?
随着时日流逝,手机的新鲜感消失,新手机所带来的虚荣和满足渐渐被程序卡顿和电量不足所带来的烦恼所​替代;甜蜜的爱情因为生活的发酵而逐渐变酸,充斥着鸡毛蒜皮小事所带来的烦恼与愤怒,当初的珍惜之心早就已经去到九霄云外​;而世俗的权柄与荣耀带来了更多压力和责任,就算是有一间带空调和饮水机的独立办公室,和那些沉重的负担和无尽麻烦相比似乎也变得毫无意义,不再让人觉得满足,只想在下班的那一刻飞速逃离,​在电梯里就伸手松开领带,嘴角都是苦涩。
站在生命的当下望向未来,是一种光景​。站在生命的终点回望​当下,则是另外一番光景。望向未来时,可以投射无数的欲望,无数的幻想,感觉自己有无穷无尽的时光,有无穷无尽的可能,然后自己可以永远那么存在下去,就像是果农沿着无尽延伸的​道路,不断摘去两边果树上甜美的果实。​然后就变酸,然后就变色,然后就坏灭,然后就伸手摸向下一个。
回望当下时,一切​都是短暂脆弱而易逝的,人就很容易接受一切终将​坏灭消失这个事实。怀抱这个事实来重新观照当下身边的一切事物,一切尚且存在的事物,刹那之间它们就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当我的猫咪正在走向无可挽回的衰竭时,很多个早晨​他躺在我身边看我打字。我不时会侧身低下头去,用脸贴着他暖烘烘毛茸茸的身体,​对他说:多好啊,咱们现在多好啊。那一刻,他正处在一只小奶猫和一捧灰烬之间,多好啊。
人们渴望生,人们渴望乐,但是在有生的日子里却很少感受到乐。那是因为人们很少去思维死亡,于是把眼前种种生的​显现当做了恒常。这种对恒常的执着是一种虚妄,于是就总是因为衰变和坏灭而感到苦,时常感叹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繁华盛景转眼成空,有些时候​甚至因此忘记了欣赏眼前的花开。在更多时候,又因为这种执着,把生命耗费在了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许多人认定钱可以带来幸福,但是一直到死他所积攒的钱都只是自己银行户头上的数字,从未在生活中换来​一分一秒的幸福时刻。​自己的幸福时刻,家人的幸福时刻,他人的幸福时刻,统统​都没有。
我在山林间漫步的时候,能在路边看到鸟的骸骨。看过灰败腐朽的残骸,再仰头望向天空,看见有飞鸟横掠而过,​心中就会燃起热情。就像是我看着那些在坟茔边上劳作的农人,看着晚风吹拂坟头的长草,再眺望远处村落里的炊烟袅袅升起,​心头就会升起暖热。​正因为万事万物都无法逃离那个黑暗的结局,所以才会让此时此刻变得熠熠生辉。不单是看见此时此刻熠熠生辉,而且会知晓究竟是什么才能让此时此刻​发出光亮来。他们说要找寻生命的意义,他们说要找寻生活的意义,那就需要用死亡作为镜子去观照。
​具体观照什么呢?有一种很有趣的说法,说人在​死亡时会看到自己的一生如同电影重放。这个是很好的譬喻,因为在电影里你能看到一个人在哭,看见他在笑,看见他在奔跑---但是如果你拿电影胶片出来,或者是拿视频文件出来,没有人哭,没有人笑,没有人奔跑,​有的只是一张张定格的图片。每一张图片都会变化一点点,当这种变化在短时间内连续发生,​定格的画面就出现了哭,出现了笑,出现了奔跑。
你可以把这理解为是同一个人,同一件事,​不曾变过。你也可以把这理解为是一个瞬间的坏灭,紧接着是一个瞬间的升起,因为这个瞬间太过短暂,看起来就像是连续的,就像是恒常的,就像是不变的,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存在。一旦用死亡的镜子照上去,连续的变化就中止了,​变回一个个固定的瞬间。它的意思是过去不可追回,未来不可思量,你所拥有只是此时此刻的一个瞬间,并且马上就要​坏灭。
生之渴望就从这一个瞬间里生出来,​从脚底板燃烧至头顶。于是你喝水时喝水,你吃饭时吃饭,你接吻时接吻,不会同时想着大盘指数,想着暴雨将至,想着家里的窗子你出门时​没有关上。所以水有水的滋味,饭有饭的滋味,唇有唇的滋味,虽然不免变化,不免坏灭,但是在那一瞬间你感受到了圆满。这些瞬间的圆满连续播放起来,就是一部叫做《小欢喜》的电影。


------

2023-10-29

再见,钱德宾


在这个雾气蒙蒙的早晨,当我得知在《老友记》里扮演钱德宾的演员马修·派瑞(Matthew Perry)在家里溺亡的噩耗时,清晰地听到我的心“啪”地裂开了一条口子。
钱德宾怎么可能会死呢?瑞秋、莫妮卡、菲比、罗斯、乔伊和钱德宾是永生的才对。死去的是演员马修,在他 54 岁的时候。而我的钱德宾还在,还在纽约的公寓和咖啡馆里讲他的烂笑话。任何时候,我只需要打开电视,他就会跳出来,继续神经质地挥舞自己的手臂,同时不断往后退却。
《老友记》对我具有很特别的意义。在我人生中最灰暗,最低沉也是最痛苦的时候,是《老友记》陪伴着我,如同在苦海里泅渡的人唇边的一滴甘露。我当时躺在我的红色沙发上,不知道用 DVD 机看过多少遍《老友记》。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因为剧情笑了起来。我知道,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
《老友记》又叫《六人行》,对于很多人而言,应该是《七人行》才对,不知不觉之中,自己就成为了其中一个看不见的没有台词的角色。这也是电视工业最为辉煌的胜利,让观众在虚幻的剧情故事里找到了终生陪伴的好友,让观众在世界各地不同的都市生活中面对严酷的生活却在内心相信生活里可能存在成人童话。
钱德宾同样对我具有很特别的意义。我不会自我代入罗斯,因为我不是真的书呆子。我也不会代入乔伊·崔比亚尼,因为我没有那么孩子气。钱德宾是《老友记》的男性群体中,最像都市男性的角色。一个平平无奇的人,他能够搞定自己的工作,他能够搞定自己的生活,但是他搞不定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不知道如何恰如其分地和他人相处,也不知道应该如何面对激烈的人际冲突,所以他总是用那些烂笑话来掩饰自己,每一次都只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我一度觉得钱德宾是我的理想,这里我是指饲养乔伊的那一部分。这些年里我去过许多朋友家里做客,见识过各种稀奇古怪的物件,喝过世界各地的酒水,但没有哪一家能和我的一位朋友相比。当时他请我去他的家庭影院,进门赫然并排放了两把电视椅---和钱德宾家里一模一样。当我们躺在椅子上伸手拉动开关,椅子瞬间躺平,我们发出了和电视里同样的叹息---有一种友谊的延续,全靠在对方身上看到童年的延续,以及双双对这种延续的赞同。
都市生活的竞争和压力,没有把人异化成一个怪物,靠的就是这种赤子之心。理解了钱德宾为什么要养活乔伊,就理解了都市人如何滋养自己的心灵。而伴随都市生活而来的利益和规范,之所以没有把人束缚到无法喘息,还是因为乔伊·崔比亚尼这种没心没肺的存在,他像是最初的人一样只凭借本能和欲望行事,让钱德宾看到自己内心隐秘的欲望在乔伊身上实现。
如果说《老友记》有什么角色是我最喜欢的,那么毫无疑问就是乔伊。如果说《老友记》里有什么角色是我最爱的,有我羞于公开承认的认同和自我代入,有我内心深处无限温柔的怜悯,那就是钱德,钱德·宾,亲爱的小钱钱--- Oh~~~My~~~God!
坦白说,这些年里我并不关注马修·派瑞的动态。一旦离开了《老友记》剧组,他就成为了另外一个人,一点都不像钱德宾。我也非常不喜欢他酗酒的新闻,因为那分明是在提示我钱德宾的演员在都市生活里并没有找见他的乔伊,也并不存在电视机前的两张高级躺椅。连罗斯都还好,我在《兄弟连》里看到他时,他还是他自己,只是换了一份伞兵教官的职业。
对于我而言,从来只有钱德宾,没有马修·派瑞。但是在这个冬季的早晨,当我听闻马修·派瑞的噩耗时,感觉再一次看到了《老友记》的终季。很多年前,我固定在昆明市书林街的一家碟店购买《老友记》的盗版影碟。当我得知《老友记》终季的时候,一方面极为渴望去看,另一方面又极为惧怕它的真正终结。所以,我一次次去问老板:最后一季到了没有?每一次老板回答“还没有”,都会让我产生出一种古怪的快乐。我一直等到很久之后,才终于下定决心看了最终季,然后就掉头走入生活的洪流。
马修·派瑞之死,意味着再也没有什么《老友记》重逢特辑。无情的岁月之流,已经入侵Central Perk咖啡馆,并且从其中的一个座位上永久地带走了一个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到沙发上空无一人。而那些关于欢笑,关于误解,关于欢聚,关于泪水,关于友谊,关于爱情的故事,将彻底和现实生活区分开来,永久地保留在三间公寓房和一处咖啡馆里,深埋在街头匆匆而过面无表情的都市人心底,成为永恒的成人童话。在这雾气蒙蒙的冬日,在这孤独的处境之中,在这死亡的无边寒意里,暖暖地燃烧着。
再见,钱德宾,多谢你曾经给我带来的无尽欢乐。


------







2023-10-28

这个时代的台式电脑

 


七年前,我买了一套台式电脑,想着​用它畅快淋漓地打游戏。所以,我请人帮我组装了一台,​用的是当时相当不错的配置。之前我有过不下十台电脑,​那是我最好的一台,也是最漂亮的一台。现在我还可以加上一句,更是我用下来最干净的一台---在这​七年间,我基本没怎么用,前后使用的时间加起来估计只有一年多,​风扇上连灰尘都没有多少。
人到四十岁之后会有一种变化,如果没有老婆孩子的话,那么你可以买很好的电脑,​那种你十几二十岁时候想都不敢想的电脑。然后,你可以随心所欲地下载游戏,不用担心买不起,也不用担心装不装得下,更不用担心机器带得动带不动。事实就是如此,我在Steam上下载了几百个G的游戏,整整齐齐码在我1T的​D盘上。
然而,十八岁时候的心却​不在了。就是那种焦虑地等到周末,然后通宵开干,两天打穿一款游戏,接着睡个昏天黑地​所需要的那颗心。没有了,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离开了。我自始至终没有认真打过几款游戏,​甚至还发明出一种致敬式打法:买下一款当年玩过盗版的游戏,下载到电脑硬盘上,从此之后却一次都没有运行过。总体上来说,七年下来​Steam自动更新游戏的时长,要比我玩游戏的时间更长。
​除了游戏,我也很少用这台电脑写字,这里面也有一种很微妙的心理变化---小时候觉得没有什么玩具比电脑更好,但是在上了那么多年班之后,我开始觉得在公司​面对一台电脑坐上八小时,回家之后如果又要面对另外一台电脑,感觉就像是没有真正的下班。人在家里坐着,面对手机或者是笔记本电脑,感觉更像是在家里,更像是在​休息。
在家里,我可以在手机屏幕、笔记本屏幕和电视机屏幕之间不断相互切换,拖曳内容在不同的屏幕之间跑来跑去,这会给我带来一种古怪的​自由感觉---虽然我还是被限制在屏幕里,但我有很多块屏幕可以瞬移,​这让人感觉良好,觉得自己对现实世界有一种直接的控制。尤其是在疫情那几年里,这种自我感觉尤为重要。
直到我颈椎出现了问题我才醒悟,长时间低头看手机,用笔记本电脑会给颈椎带去沉重的压力---脑袋是个5公斤的大球,颈椎需要提供一个极大​力才能平衡力矩,把脑袋保持在​低垂前伸的位置上。所以,在七年之后我决定重启我的台式电脑,它有电脑桌可以放手肘,它有电脑椅可以支撑我的​后脑和颈部。
​我用了一周之后,感觉大为轻松。在这种轻松的心情之下,​我甚至开始打开游戏,温习了其中几款。​可惜的是,这样的轻松愉悦没有维持太长时间。毕竟是七年时光,毕竟是七年闲置,我的电脑会在运行时​莫名其妙地自动关机,然后再自动重启,从此陷入自动循环,必须要关闭电源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更为惊悚地是,我时常在梦中被光芒惊醒,醒来时发现电脑在深夜里自动接通电源启动,屏幕在黑暗中像魔怪的独眼目光​灼灼望向我。
请了工程师上门维修,先来的软件工程师,帮我把硬盘彻底格式化,重新安装了系统,一切​恢复正常。软件工程师前脚才走,毛病就又回来了,​半夜里我和电脑大眼对小眼,相顾无言。于是,我又请来了硬件工程师,这一次电脑很争气,工程师​在做硬件检测的时候,当着他的面直接关机重启再关机,一闪一闪亮晶晶。结果就是硬件工程师背起机箱,迈着沉重的步伐离开,走向​遥远的维修中心。
硬件工程师说,他怀疑是主板​故障。硬件工程师又说,这是七年前的主板,​今天估计找不到备件了。硬件工程师还说,如果最后你决定要换一块主板,那么连带芯片电源你都得一并换了,那样的话,你还不如买一台新的电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有一台很好的台式电脑,那么你就应该毫不吝啬地使用,用到键盘报废,硬盘冒烟。不然,你就别买​。在买之前,你需要想清楚​,它在你今天的生活方式里是否还存在着一席之地?是的,十六岁春节的时候,​老家的亲人送来一块老腊肉。猛火蒸熟之后,瘦肉部分是漂亮的鲜红,肥肉的部分是晶莹剔透的​半透明。咬上一口,芳香馥郁的油脂会顺着嘴角​流出来。四十岁的时候,​你却一口都吃不下去,味道依然芳香馥郁,但是你的​肠胃你的肝脏在疯了一样地尖叫警告,说是你要这么搞他们就不干了。
我的电脑时代从Laser310和苹果开始,从Basic开始,​从台式电脑开始。新时代的电脑时代从智能手机和平板开始,​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地址栏什么叫浏览器。所以,在手机和笔记本出现很多年之后,我依然会习惯性地购买台式电脑,​觉得那才是电脑,觉得家里就应该有一台这样的电脑。于是,​就会发生现在这样的事情:买一部台式电脑,放七年,等到所有硬件都已经过时,​才发现并没有多少维修价值。如果我一定要坚持过去的生活方式,那么就会每七年换一套新电脑,​然后等着它报废。
按照佛教的说法,这就是贪嗔痴里的​贪和痴。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