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1
节前聚会
2024-01-20
今日大寒
今日大寒,此刻,我家窗外飘着小雪。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至此二十四节气我们已经全部经历过一遍。下一个节气又要从立春开始,不过今年的立春要特别一点,它并不是农历甲辰年的立春,而是隶属于即将过去的癸卯年---兔年是双立春,一次在年头,一次在年尾,甲辰年没有自己的立春。
2024-01-17
大家是不是都提前撤了啊
从这几天的阅读量和留言反馈上来看,我感觉很多人已经提前撤离,回家过年去了。从过往的经验上来看,年前2周左右人们心思浮动而散乱,无心工作,整天在网上摸鱼,会制造出许多临时的热闹来。等到过年前3天开始,流量就会断崖式下降,人一旦回到家就不会在意网上的任何事情,哪怕是巨星离婚都没有多少人看。然后要等到大年初三左右,人们在家里过了重逢喜悦的劲头,发现问题依然是问题,毛病依然是毛病,脾气依然是脾气,重新两看相厌,于是人们才陆陆续续回到网上来。

2024-01-16
和人说话
2024-01-15
脱稿演讲
2024-01-14
想不起名字
昨天晚上北风紧,和朋友约了去吃涮羊肉,出来时发现隔壁桌坐着脱口秀演员杨笠,和另外一个姑娘谈现场抛梗的话题。真人比电视上显得脸小,也没有那么眉飞色舞。当时一下子没能想起她的名字,和朋友小声介绍的时候卡住了,:“刚才那人是……就是……”。等出了餐厅门,我终于勉强对朋友憋出完整的一句:“我是个普信男。”朋友问:“你说什么?” 我回答说:“没什么,一时短路。”
这就是我的生活常态,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大脑里关于人名地名的储存单元总是有问题,通常无法正常调取。就像昨晚的那个例子,我没有办法在需要的时候想起“杨笠”这两个字,但是我能记住和这个名字有关的周边概念,比如说“普信男”。在我的脑海里,不存在可以直接读取的“杨笠”,只存在“那个女脱口秀演员”,“那个河北妹子”,“那个讲‘普信男’的”。
多年来,因为记不住名字,我每次和人提到什么名字都很困难。有一位香港导演,有一次我想要提到他名字时,我是这么和朋友描述的:就是那谁,那导演,老婆是个喜剧演员,演正剧演技都很好。头发挑染白色戴眼镜,他帮曾志伟的儿子监制了一部好片子,讲两个女孩子友谊的,他还搞过音乐剧电影。
朋友最后听懂了我是在说谁,只是觉得很费劲而已。因为在我那么长的一段话里,完美地依次跳过了:陈可辛、吴君如、《金鸡》、曾国祥、《七月与安生》、马思纯、周冬雨、《如果爱》、张学友---因为我同样一时想不起这些名字来。如果换成是别人,只需要0.01秒,直接说出“陈可辛”三个字,就可以免去这一大段话。
正因为这样,微信救了我一条狗命。看到现在,你应该已经猜到手机通讯录对于我而言没有任何用处。要拨打一个人的电话,首先我要能想起对方的名字来......有了微信之后,我就得到了一个极大的便利:我能想起一个人的音容笑貌,我能想起他说过什么话,我只是想不起他的名字来。于是,当我想要想什么人名的时候,就会回忆我和他是不是在什么群里,在那个群里,当初他说了什么话,或者别人说了一句什么话,提到什么特别的概念。然后我就可以通过搜索找到那个群,再用群内搜索,找到那个人。
这样古怪的记忆力给我带来很多困扰。比如说我可以滔滔不绝向人介绍我的老师,回忆我们当初是怎么认识的,回忆他给过我什么教导,回忆他对某一个具体问题的看法,甚至可以完整复述老师当时的原话。这时候对方打断我,问我一个再平常不过的问题:你老师的名字是什么?听到这句话,我就会当场死机。因为我大脑里从来没有这个逻辑,都是记忆老师如何说、老师如何做、老师如何讲解,但从来不会先去想老师的名字,老师就是老师,我很熟悉,只要一想就能看到他的面孔和神情,就能听到他的嗓音......但你问我他叫什么,我真的没有想过,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我是一个需要用搜索引擎搜索老师事迹,才能间接得到老师名字的学生。
多年来我也有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比如说我不记得杨笠这个名字,我也知道这件事。那么,我在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去想办法记忆。笠,就是斗笠,农民在雨天里会用的雨具。所以,杨笠可以理解为下雨天,一个农民戴着斗笠牵着一头羊。那么,下次我需要回想她名字的时候,我就去想“雨天的农夫”,然后自己想办法解释,雨天的农夫是什么意思。当然,这个方法不是很好,因为戴着斗笠也可以是戴笠,戴笠刚好字雨农。
在陈可辛的问题上,解决方案要好一些。中文里有一种上下联毫无任何关系,但是对仗严整的对联,叫做“无情对”。比如说著名的: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又比如说经典的:闭门羹,开塞露。陈可辛的名字刚好也有一副无情对:甜不辣,陈可辛。对于我来说,记住陈可辛三个字很困难,但是记住甜不辣要简单很多。所以,我可以记住甜不辣,然后去花一点时间想和甜不辣对仗的三个字是什么,就可以得到陈可辛。
也不是没有缺陷和风险,如果有天我见到陈可辛,很有可能脱口而出的就是:您好,甜不辣导演。
蠢,但是有用
我的颈椎从去年夏天疼到了现在。为了解除痛苦,我买了一床的枕头,我用上了电动颈部按摩器,我还定期去做治疗复健。但情况还是时好时坏,好起来一天里也没有几次痛感,坏起来坐着都觉得颈部一路牵扯到手臂疼下去。
但是最近我感觉自己的肩颈疼痛有了极大的改善,这要归功于我的康复师。一次他在按摩放松之后很明确地告诉我说:你这种情况短时间好不了,需要慢慢养,需要身体慢慢调节,最终有可能不再压迫神经。我问除了静养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法子,可以稍微加快一下这个进程?他回答我说:颈托,你需要一个充气颈托,每天至少戴一个小时,让颈椎休息恢复。价格非常便宜,今天下单明天就到。
这个人说话真有水平,每一个点都打得很准,没有一句废话。当天我回家就上网搜索,果然有一堆形形色色的充气颈托,大多都是十几块钱一个。我选了一个有三层气囊带卡扣的进口款,算是很贵了,也就一百块出头。下完单,小哥当天就送到我家,都没有等一夜。
第一次戴上的时候,坦白说,我这辈子没见过那么蠢的产品。在我最胖的岁月里,一度担忧自己的下巴和脖子会长成三层,但最后还好。现在,当我套上颈托,充上气,镜子里就是我当年最担心的样子,三下巴。
它的功能就是不让你低头,任何时候你想要低头,颈托就会撑住你的下巴。于是,我在家里不能低头,不能转头,只能僵直地走来走去,笔直地坐下站起,转头就是转身。并且,我因此学会了用吸管喝茶,和靠听力撒尿。我觉得自己戴着这个一个玩意儿,简直是蠢到家了,连猫咪都一脸鄙夷,再不肯和我贴脸。
但是真的有用。每天早上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时候,刚睡起来一身轻松。等我写完文章,喂完猫,吃完午饭,肩颈就开始逐渐疼痛,越往后痛感越明显,牵扯的部位就越多,疼痛袭击的频率也就越高。我拿到颈托之后,想了一下,觉得在写文章的时候戴上,估计对我的生活影响最少。当我开始写作之后,别说是脖子上套几个圈,就算是在我脑袋上淋水我也意识不到。
第一天戴着颈托写完字,回复完最早的几条读者留言,我就扯下颈托,准备下午就扔掉,因为实在是太蠢了。但是真到了下午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疼痛延迟了。就这样,第二天,第三天,我继续戴着颈托写字,并且逐渐延长到起床到午饭之间全程佩戴。肩颈的疼痛在折磨了我几个月之后,竟然奇迹一般地减弱了,时间也大大缩短。
这时候我才仔细体会到这款产品的精妙之处---无论是对着电脑打字,还是刷手机,人的头部一定会保持某个前倾的角度,于是颈部就会持续受力,肩颈肌肉也就持续紧张。戴上颈托之后,因为它有很强的支撑作用,所以我在低头打字的时候颈部的肌肉其实是放松的,不单是放松的,还有轻微的拉伸动作。
这样一来,一早上我的颈部都不受力,那么它自然也就不会来麻烦我。我写一早上字,它就休息了一早上。每天它都可以得到一上午的休息时间,一两周累积下来,我的颈部肌肉神经就开始缓慢恢复,疼痛的感觉也就自然减弱。
颈托的好处不止于此,戴上颈托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一天里有多少时间是在低着头,颈托受压收缩挤压,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脑袋会给颈部带去多大的压力。我现在可以负责任地说,每天面对电脑打字,面对手机刷屏,这两个动作对于颈椎造成的压力是最持续也是最大的。尤其是后者,脖子前倾的程度更大,颈椎的压力也就更大。
为什么那么多人抱怨肩背疼,为什么大家怎么治疗都不见好?因为白天上班低头用电脑,晚上回家垂头刷手机,除了睡觉那几个小时,颈椎一天24小时里就没有什么休息时间。人不能不用电脑工作,也不能从生活里戒除手机,那么颈托就是个生活必选项---你得让颈椎得到休息,9-12-7这种工作制,谁都会过劳,换成是人早就暴毙了。
所以,我现在每天都戴颈托。虽然戴上之后看起来的确很蠢,但是它的确有用。要我说的话,它比换枕头换床垫换电脑桌买按摩器找正骨师都更有用。它的卓越之处在于,在所有的工具中,颈托是少有的那种可以实现自己和自己身体沟通对话的神器。它不单可以提供支持和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随时提醒你---你的生活习惯正在对你的肉体造成什么影响,避免你在不知不觉中继续戕害自己的身体,让你产生正确和必要的自我觉知。
如果你也正在遭受漫长的肩背疼痛折磨,我想也许你应该试试充气颈托。忘掉它的外形,忘掉你戴上之后的造型,多想一想它的功能,你可以像我一样接受的。最后,提供一条玄学建议:脖子疼得实在厉害,可以去多看看颈部修长舒展的动物,可能会有所帮助。
2024-01-13
不要逃避自由
近期热门博文
-
又看到了「接受生活的磨砺」一类的说法,我赶紧劝解: 别别别,不要磨砺,你如果不是钢铁而是木材呢?磨着磨着就磨没了。 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听「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类的话。我现在已经到了可以合法编造人生箴言的年纪,但我却想问:你怎么知道我是一把剑呢?你怎么知道我想要成为...
-
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我看到一位 ADHD患者讲述自己的状况,他宣称他在阅读自己喜欢的内容类型时,会进入一种超专注状态(hyperfocus),以至于完全无法停下来。 一般而言,人们把 ADHD 简单视为多动症,或者理解为注意力缺损。也就是说注意力无法长久停留在一处,会反复在不同...
-
今天我想写一点我自己很喜欢,但是大多数人不会在意的东西。如果你看到标题觉得毫无兴趣,那么在这里就可以直接关闭,没事的,反正明天还会有新文章。 我一直想写Wiim 这个话题,甚至还向媒体做过推荐,希望有记者可以跟进一下他们的故事---我认为那会是个好故事,但是好像大家的判断和...
-
一位读者问我: 「 菜头叔,听你说过你患过克罗恩病,当时有吃药吗?我溃疡性结肠炎吃了三个月好了现在又复发,已经没工作一年了,没信心面对未来了。 」 又补充说: 「 刚开始我接受不了自己天天吃药,但又怕病情加重,不得不吃,吃药期间头晕头痛我也硬撑,肠镜复查有所好转但没完全恢复,...
-
虽然我已被确认为木耳,耳朵根本没有分辨音质的能力,但是组织上并不愿意就此放弃我(组织全称: Pan-Pacific West Coast Organization of Streaming Music & HiFi Audio Enthusiasts ,泛太平洋西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