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

台风过后

 


我在深圳时亲历过台风正击。当时我能看到雨水从楼下倒卷上来,直奔我的阳台​天花板。因为风压瞬间变化,整间房都会发出​轰轰的声响,门窗一起猛烈震动。等到风力最大时,整栋楼都会轻微摇晃,吊灯​下的玻璃珠子叮当作响,​仿佛正在地震---
但​这都无法和海南这一次台风相比。​今天早起,我看到读者传来这样一张图:


图中这位身穿黄色T恤,脚踩粉色拖鞋,留着短发的女孩子姓陈,​是一名海南初中生。她正坐着的木台其实是她家的阳台,至于说为什么三面漏风,一览无余,是因为台风袭来的时候把她家阳台的钢窗和防盗笼​全部撕碎卷走,于是就有了这个真正的“无遮挡阳台”​。台风过去,她坐在她家在18楼的阳台上翘着二郎腿看风景,并且在朋友圈​写道:“终于有点点网了,我们都平安,且敞亮”。
新闻报道称,这张照片是陈小姐的母亲​拍摄。她们家的无遮挡阳台在卧室外,台风过后,她搬了一把椅子出去,坐在那里看风景。母亲当时在客厅,透过窗子刚好能看到陈小姐,于是就用手机拍摄下这一幕​。至于说为什么上下两层邻居家的阳台没事,​陈小姐解释说她们家入住小区很早,远早于​各位邻居。即便如此,大多数邻居家的阳台玻璃也都碎了,大家都在忙着找装修队。
我个人很钦佩这位陈小姐,佩服她的心境。倒不是像网上的人们说的那样,她是个所谓“淡定妹”​,而是因为她写的那句话:“我们都平安,且敞亮”。敞亮的说法很有不动声色的幽默感,​也道出了实情。
​人们在经历了台风之后会做什么?我记得自己当时在检查房屋受损情况,满脑子想着如果有损伤,​这是租来的房子,我应该怎么向房东交代?然后又忙着清理垃圾和积水,想要尽快恢复​房子原来的模样。如果当时我那间租来的房子发生陈小姐她们家相同的事情,我认为我不会有心情搬一把椅子​出去坐着看风景。
因为这是巨大的损失,因为这是巨大的惊吓,涉及到金钱的损失和后续维修的一系列麻烦,未来还可能有对阳台​结构损害的担忧。总而言之,阳台被​撕碎吹走,形成了一处空白,这处空白意味着无数的麻烦。
但是在人的一生之中,在自己熟悉的家里出现一个无遮挡阳台这种事情​怕是极为罕见,坐在这个无遮挡阳台上的体验也应该​是绝无仅有​,而这样的风景在过去和未来都不​会出现。于是,这处空白同样是生命中独一无二的​体验。
陈小姐选择看风景,那她就是选择了后者。与其去思虑纠结阳台被毁意味着什么,不如坐下来看风景,全心全意感受这种台风带来的​独特体验---她说得一点没错,的确不会有此刻更为敞亮的​视野了。
阳台当然需要维修,​然而维修并非在顷刻之间就能够完成,她和她的家人肯定要面对这些残垣断壁一段时间。我钦佩她的心境,是因为她在这一刻能够放下一切,安然接受眼前的一切,并且带着坦然的态度欣赏​台风带来的改变,而不是沉浸在​对损失的厌恶和对未来的忧虑之中。
我也很羡慕​她的家庭。这一家子人应该都是一样的性格---当母亲看到女儿坐在台风过后残存的阳台上时,不因为子女不知道父母的愁苦而愤怒,也不因为担忧孩子的安全而出声阻拦,她知道女儿在想什么,也完全能够理解,于是她的选择是拿出手机来拍摄,为女儿留下这一​刻。这同样是个了不起的选择,母亲选择的拍摄主题是人,​而不是损失。
许多人修行一辈子,坐穿了许多个蒲团,捻碎了许多串念珠,持咒达到千百万遍,但是都不会陈小姐这样自然而然的状态,不经意间​体现出来的心境。所谓的“安住于当下”,别人只是口头上反复宣说,陈小姐和她的母亲​直接就能做到。所谓的“转逆境为增上缘”,别人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陈小姐和她的母亲下意识就能完成。
​我认为这是心的力量。是心决定了她们在台风过后能看见什么,她们能看见损失和破坏,也能看到​新鲜和风景,她们的心决定她们看到后者。看见前者只会让人感觉到痛苦和焦虑,而看见后者则让人坦然而安定,甚至还能​有点幽默感。这样的心,连台风都吹不动,只能​为她掀开风景前的幕布。
这张照片我越看越喜欢,虽然它的角度肯定不是有意为之,但是我忍不住会去想:如果从陈小姐的视角看出去,她究竟看到了什么​?是什么让她如此沉浸其中,又如此坦然安宁?

------


2024-09-08

一点正经没有

 


今天写了一篇《苏纳泰尔岩壁画揭示远古秘密》,许多读者很困惑:和菜头你搞鸡毛呢?
其实我搞鸡毛的历史相当悠久,随手可以举上好几个例子:2012年10月30日,我发布过一篇《钓鱼记》,解释航母地面人员在放行飞机的时候为什么要下蹲。​重点是:这条我发明的解释当时被很多媒体引用,然后又更正。
在更早的2006年12月1日,我在豆瓣电影《墨攻》条目下发表了评论《津巴布韦手稿》,这里抄录一下开头​让你感受一下什么叫做一点正经没有:
最近,在非洲津巴布韦的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了一份手稿残片。内容是由白人传教士在18世纪记载下来的一个当地古老传说,原文以法文写就,现在翻译为中文。为了和原文保持一致,其中的遣词造句均保持原貌:
《津巴布韦手稿》
......耶稣基督诞生前430年,在远东以东,有七个国家。其中,赵意图以二十万军团进攻燕。一个叫梁的小国正处在进攻的路线上,赵的远征军军团司令安圣基(音译)命令他的军队先行攻占梁,为后续的战役取得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梁的人民处于恐慌之中,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城破,他们将不可避免地接受被变卖为奴的命运。而他们的王,孱弱而阴险的王志文(音译)却终日过着放纵的生活,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摇摆不定。
宝贵的时间在流逝,无数生命即将被浪费,梁即将迎来战争。
在赵军团前锋抵达前,一位身穿粗布衣,脚踏草鞋,手提包袱的神秘修士,用斗蓬罩住头部,来到了梁城前。他就是墨家兄弟会的修士刘德华(音译),此行的目的是根据墨家兄弟会的神圣信条“兼爱与非攻”,前来帮助梁的人民防御他们的家园。
当然,最为经典的一幕发生在2018年3月霍金教授逝世的时候,我发了一条​很简单的微博:

要知道,“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一直是我的写作风格之一。早年间写多了严肃文章,如果不能胡说八道调剂一下,我​就会觉得自己很难继续写下去。我个人很喜欢这些胡说八道,没一点正经的文字,但是大众不大喜欢,尤其是钓鱼贴,甚至会让很多人暴怒,即便他们自己并没有上钩,但仅只是钓鱼这个动作就让他们肝火​爆发,痛斥所谓“和菜头的傲慢”​,我猜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五行属火,十二生肖属西班牙斗牛,​家族图腾正中央是一​坨爆竹。
人人都喜欢小故事,小感动,小启发,以及大小“干货”,就是不大喜欢笑。写苏纳泰尔岩壁画揭示远古秘密》,我那么大费周章写如此长的一篇文章,编造诸多细节,​只是为了博人一笑。​因为在我的逻辑里,越是正儿八经地胡说八道,这件事本身就越好笑。
奈何人们并不领情。最近我也看了一些脱口秀段子,​并不觉得有什么好笑的​。因为太多都是直给,都是逗笑​,而不是需要想一下的那种笑。太多都是人物设定,都是表演,​并不是台上台下心领神会的幽默。
如今,在互联网上讲笑变得越来越困难了。我在十年前,十五年前写那些胡说八道的文字时,​很多人都在干相同的事情。现在这类型的文字已经变得很少,​那些可爱有趣的人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如今你要讲笑,首先你得有个搞笑的人设,你得一直干这个,人们来找你就是为了逗乐,然后他们满满意意得到自己想要的笑​然后哈哈哈哈走掉,就像是去诊所打针吃药。
网友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来不来就是先叠盾,把防御加满,心心念念​都是:​这孙子怕是要骗我。很多人读苏纳泰尔岩壁画揭示远古秘密》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关于真和假,就是分析画面是不是AI作品。民国的时候作家们就讨论过中国人的幽默感,有些坚持认为有,有些则认为​是天性中所无。
我​的看法是,如果人始终处于紧绷和防御的状态中,是不可能有幽默感的。​你和他们开玩笑,他们就会愤怒地指责你的道德,比如说作假。幽默感需要松弛的状态,​因为有松弛的状态才有开放的心态,才能笑得出声来,才能感受到那些幽微处的奥妙,才不会每分每秒计算​是不是有人要骗自己,要占自己便宜,始终在防御和攻击的两种状态中切换。
新时代的互联网正在把每一个人训练为鉴定家,分类学专家以及​铁血战士。许多人上网的心态​一言以蔽之就是:“说吧!这一次咱们喷谁?”。​连带欢笑也是如此:“说吧!这一次咱们哈哈哈哈谁?”。在​那篇古老的钓鱼记》结尾我写道:
当然,只是哈哈哈也没有关系,现在是美好的周末,周末就应该欢笑”。
今天也是周末。

------


苏纳泰尔岩壁画揭示远古秘密

 


根据碳十四检测结果,苏纳泰尔岩壁画属于史前时代人类先祖的作品,距今约2万年,其中最早的一部分可以追溯到​5万年前。它们绘制在长达7.2公里的洞穴岩壁上,初步整理的结果有十二万张,内容生动翔实地纪录了人类早期先民的​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其中最多的内容为狩猎,考古学家推测这些岩壁画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巫师的作品,他们可能是在狩猎队出发前以绘画的方式祈祷​猎获丰收。

虽然这些作品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透视和比例等等概念,先民只是用最为朴质的方法做二维造型,但是先民用矿物颜料和动物毛发绘制的作品,却体现出了对于动物和人类造型的精准把握,和对于动作的​生动表现力,​在艺术成就上甚至超过了早期古埃及人,参加考古发掘的人类美术书专家乔·格林伯格​教授对此评论说:他们是​2万年前的马蒂斯。

在初步整理苏纳泰尔岩壁画​的过程中,专家们有了惊人的发现:

这张编号为North-238Zone-KB931的壁画,看起来是描绘了一群野牛正在奔跑,是无数张类似作品中的一幅,专家推测其功能是为了记载巫师预测​兽群迁徙方向和位置的占卜结果。但是,和所有同类作品不同,专家们在壁画的右上角发现了一个明显为机械物品的类飞行器,它有流线型的梭状外表,并装配有平衡尾翼和触爪或者是​降落用的脚架。

这一发现让考古专家们异常震惊,因为它看起来很像是​类似无人机一类的小型探测器,而属于远古时代的任何自然存在。从图中看,它更像是​某种智慧生命操控探测器在追踪野牛群。受到这张图的鼓励,专家们加快了他们的整理工作,果然发现了更多让人难以理解的​岩壁画:


如果说North-238Zone-KB931中的飞行器还有别的解释,那么和它毗邻的North-238Zone-KT274​ 所绘制的内容已经再明显不过。它描绘了一群鹿静静站立,每一头鹿都头朝相同的方向。在鹿群目光的焦点,空中的某处,有一艘UFO悬浮在空中。从画中的细节来看,UFO当时还对外散发出某种强烈的光线​,或者是喷射状的气体。

从绘画的技巧上来看,这张画的手法明显要比巫师们生疏许多,​细节处理上存在许多问题。考古专家推测,这张图应该不是技法娴熟的巫师所为,它看上去更像是狩猎队里的某个前哨,在潜伏抵近兽群进行观察时见到的惊人一幕,以至于他回到岩洞栖息地一定要第一时间​绘制出来。

随后,当East-78Zone-WS1283出现在考古队临时办公室的长桌上时,​所有人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在图中还是那个​UFO悬浮在半空中,这一次地面上是一群野牛。在野牛群边上,站立着两个身材高大细长的生物​,造型和壁画中所有的人类均不相同。根据“他们”和野牛之间的比例关系,先民明显想要表达这种生命的身高极为高大。专家们还注意到,先民着意描绘了这种生物的眼睛,看上去“他们”只有一只巨大的黑色独眼,或者是头盔上有一个圆形的黑色​目镜。

这是先民的想象,还是先民的​亲眼所见?在苏纳泰尔岩壁画的绘制时代,人类先民还没有出现文字,只有图画,因此,这些壁画背后的故事也许​被永久地封印在时光深处,沉默地证明人类在茫茫宇宙中并不孤独​。苏纳泰尔岩壁画的出现,也证明在史前时期的地球,还有更多秘密等待着我们今人去发掘。

最后,在苏纳泰尔所有令人困惑的壁画中,还有一张编号为Top-006one-AC02的壁画,向考古队传递来某种费解且令人不安的信号​:


它描绘的场景是许多生物在空中飞旋着向​UFO飞去,在地面上,左侧有一个人类状的人物在呼喊或者是阻拦,而在右侧有一队类人但是更为矮小的生物正在​对面奔来。这种生物外形像人,但是有锋利的满口牙齿,在颈部还有​一排骨刺。

这张图想要表达什么?外星生物在​地球搜集生物标本?还是说外星飞船在地球上释放了某种智慧生命,和人类​进行竞争?还是表达了远古时代不同类型的人类远祖之间的​战争?又或者是只是单纯想表达​某种大规模降临?​外星实验室在地球抛弃​失败试验产品?

真相不得而知,也许随着对苏纳泰尔岩壁画的进一步研究发掘,​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秘密,甚至是找到解答。不过,此刻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在远古时代的地球,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蛮荒寂寞,​那应该是个很热闹的时代。最起码,在苏纳泰尔​岩洞附近,聚集了一批热爱艺术的人类早期先民,在不经意间让我们得以窥视那个遥远的时代​。



------


2024-09-07

数字游民

 


这两年不断有人问我一个相同的问题:你既然大部分工作和生活都在网上,为什么要把自己局限于一城一地,而不是到处走走?反正你只要有电脑和网络就够了。
我知道,他们是在说数字游民,不是在和我讨论工作方式。我也知道,他们大多不是在讨论我,而是借着我讨论他们自己的理想生活。他们自己想把旅行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最好是环球旅行和居家办公结合在一起。
的确有人是那么做的,而且会在网上发很多照片。要么是很简洁的性冷淡风工作台面,要么是他们在咖啡馆里开着电脑表示在工作。很奇怪的事情,虽然说数字游民理论上有电脑和网络就可以,并不偏好地理,但是我自己看下来的结果是如果没有咖啡馆,数字游民就无法工作。对此,有数字游民解释说,在自己住的地方没有办法专心投入。那我就想建议各大公司的老板,把公司装修成咖啡馆风格,这样就能一举两得。
没过几年就会流行一些词。间隔年(Gap Year),城市漫步(City Walk),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s)。有些词汇能维持流行三五年,有些词汇一闪而过,比如说飞盘媛,出现得随机,消失得突兀。
有人沉迷于这些词汇,就像是迷恋潮流衣饰,一定要套在自己身上不可,否则就像是失去了什么很重要的生活意义。我自己没有类似的想法,就根本不需要。我从来没有什么Gap year,毕业了恨不得第二天就能上班,原因是我受够了学生的生活。我也没有什么city walk,因为去到一个城市去走一走大街小巷,参访一下菜市场是我长久以来的习惯,不需要特意去安排。
同样的,现在看起来我过着数字游民的生活,但这不是我主动往这个词汇,这个词汇对应的概念里去钻,我对于一个​词汇,一个定义,一个概念没有任何兴趣。所以我会逃班去发呆,而不是专门弄一段时间去做Gap year;我会穿上拖鞋就出门,用脚去阅读城市,不需要专门安排日子,也不需要换上运动服和​健步鞋;我有电脑就可以工作,实在不行的时候用手机也可以,但我不需要特意去咖啡馆,我在哪里都可以专心投入,没有咖啡香和星巴克音乐专辑也​没问题。
因为我专注于我手头的事,不大在乎我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如何,别人听闻我的事情​感受如何。和像什么词汇,符合什么概念相比,我更在意是什么,我是什么,​我在做的是什么。是什么比较坚固,很多年都不会变,而像什么则不同,过段时间人们就像是变色龙一样,要变一种像法​,要用外相去说服他人相信自己就是那样的一个人。
我的想法和做法可能比较另类,但是那么多年来我​也那么过了下来。比如说去旅行,我没有在酒店阳台上拿着一杯香槟侧脸拍照的习惯,如果冰箱里真有香槟的话,我会坐下来看着​阳台外的风景直接喝掉,因为拍照会耽误我喝酒,气泡一旦消散味道就没那么好了。我也没有什么必须去打卡的风景点,排长队在标志性景物下​拍照留念。我会安安静静站在一边,​认真看着眼中的风景,把人群和声浪努力过滤掉,想象第一次见到这风景的人当时感受到了什么。
​于是,我旅行回来没有几张照片。有时候​我忍不住去想,还好我没有老婆。否则,我简直没有办法向老婆证明我真的是和朋友一起去旅行,而不是​私下在本市酒店里和情人幽会了七天。当然,在现实世界中的老婆们一听说丈夫不带自己和朋友去旅行就会暴怒,不过​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私产专用是世界性难题。有人问,你没有照片将来想要​回忆的时候怎么办?不怎么办,我的记忆里有所有的体验,当时我在场​,就在风景里,没有一秒钟离开。
所以,我也不需要数字游民的头衔,不需要数字游民特定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不需要​在全世界的咖啡馆里漂流证明自己的确是数字游民。别人怎么看待我,那是​别人的事。不能​但凡有人拿出一顶帽子,我就要努力切削脑袋努力戴进去。不能但凡世间流行一条新路,我就要努力打扮漂亮走上去​。那样的话,我就没有足够时间精力去做我手头的事情​,而是忙于给自己不断贴五颜六色的羽毛。
有人认为形式可以决定内容,我是那种认定内容​自然造就与之适配的形式的人。况且我也不喜欢数字游民这个字眼,我去查了,游民的意思是失去土地到处游荡的农民,​古时候也称之为流氓。那我这样的北漂、沪漂、深漂,早就是流氓了,​根本不需要重复认证。



------


2024-09-06

挥别小笼包

 


听到鼎泰丰即将关闭所有华北地区店铺的消息,我第一时间转给了朋友们。2002年,我只身北上去帝都和他们第一次见面,在此之前我们只是一个个在网上的ID。两天时间我喝得酩酊大醉,临上返程飞机前,朋友坚持带我去吃个饭再走,说是要请我吃一种我肯定没有品尝过的美食。

他是对的,那是我第一次见识鼎泰丰,第一次品尝蟹黄包。我神志不清,我味蕾凋萎,但一口蟹黄小笼包下去,顿时让我觉得自己充上了电。27年来,我没见过那么小的小笼包,也没见过那么薄的皮,更没有品尝过那么鲜甜芬芳的汤汁,当然,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世间还有那么贵的小笼包,但店里挤挤挨挨的人群又仿佛它是免费的。

此后的6年里,他们不断劝说我辞职来北京。每一次见面,话题总是会绕回这里。我问他们我来北京能干什么,他们脸上放着光,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口吻说:你先来呗,来了干什么不可以?这里有得是机会!后来我变得很是惭愧,觉得他们一次次劝说,一次次和我商讨北上的事,而我始终没有动作,感觉我是在用这个话题一次次骗他们的饭吃。我又想,其实他们知道,他们都知道,他们并不在意,因为他们活得喜气洋洋,过得欣欣向荣。

即便我回到了家乡,他们在北京聚会的时候,也会开着免提打长途电话来,通报他们的现场情况,仿佛给我留了一个位子,不想让我错过这次欢聚。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是他们在席间打赌,看谁能最先用舌头拨打手机按键,打通我的电话,我接起电话,一群大舌头在通话背景里欢呼大笑。另一次他们在后海吃完饭打赌,赌后海的水是齐腰还是齐胸,说话间我在电话里就听到一声水响,有人跳进后海亲自验证水深,通话背景里一片惊叫然后是狂笑,一群人忙着伸手捞人。

再后来我真的来了北京,他们曾经对我说过的那些话,当初我认为荒诞不经、毫无根据的那些话,都逐一兑现了。在这里的确干什么都可以,干什么都能成。在夜晚的万家灯火里真的有了属于我的一盏,在街头的车水马龙里真的有了属于我的一辆。在去了北京的头十年里,我觉得这里在玩勇敢者的游戏,只要你有勇气,敢于去想敢于去做,未来就可以给你开任何支票。

所以当我得知鼎泰丰要闭店的消息,心头情绪汹涌而起,压在胸口喘不过气来。我对朋友们说,当初我第一次来北京,你们用鼎泰丰招待我,送我上飞机,现在鼎泰丰要关张了,我们一起去告别一次吧,也算得上是有始有终。

昨晚的蟹黄包和22年前哪一个更好吃,我不知道。22年间我没有去过几次,等人真的到了北京,有更多更好的选择,鼎泰丰在其中并不显眼,也不适合聚会饮酒。我只知道,22年前我们一个人要点2笼,22年后我们三个人点了两笼,还差点没吃完。我们感觉店里前所未有的嘈杂,所有人都在说话,对面说话都得大喊。

吃到一半我们才想起,不是这里突然变得嘈杂,而是当初我们兴致勃勃地吃小笼包聊天,我们就是这里嘈杂的一部分。那时候我们兴高采烈,那时候我们旁若无人,那时候我们认为自己手里握着通往明天的车票,那时候我们迫不及待地等待明天来临,随时准备一跃而上身边经过的机遇列车。现在我们低头凝视着面前的姜丝醋碟,有人说:“以后就只能去上海吃了。”没人搭茬。我们静静坐在轰轰作响的声浪里,就像是坐在一条慢船上,一摇一晃慢慢驶离,时光在船下摇啊摇啊摇,小笼包上氤氲热气仿佛是河面上的夜雾。

这顿告别镀金年代饭散场回来,看到新闻说男足对日本,比分0:7​。我记得2002年的时候,​他们打进了世界杯。



------


2024-09-05

为什么要学古文

 


我想,今天人们学习古文更像是一种人文素养培育,而不是学习一门学科知识​或者实用技能。你去看今人写的古诗,大部分都是“老干体”​。你去看今人写的古文,大部分文白不通。我见过几篇这几年新刻在石头上的所谓“赋”,不禁遍体生寒,​麻到痉挛。
古文已经失去了真实生活中的位置,​难怪有那么多学生会问:为什么要学习古文?
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人们对于古文,具体说是古文背后的历史​很有兴趣。今年年初有一部电影,叫做《周处除三害》。周处是个历史人物,他除三害的事迹是个历史典故。我写了一篇《周处除三害》,通篇没有提电影一个字,单纯就是讲这个典故。
这篇文章有15万次阅读。
​我写什么了?我写的东西都在古文文章里,周处的传记和传说。我把它们找出来,​用现代汉语再讲一遍,最后写了一点我的个人理解​。古文大家都不愿意读,结果这样文章1​5万阅读。那我就想问一句:为什么要让中间商赚差价?
​为什么要学古文是个伪问题。古文只是个工具,一座桥梁,在现实的对岸是​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这么说其实也不对,​在对岸的应该是中国人的根。倘若一个人不能回答自己的祖籍是哪里,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是谁,大家就会觉得这人很奇怪,​莫非是孙悟空本空?同样的,一个人不知道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不知道自己的来处,​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所有的过往,都构成了自己此刻的一部分。没有过去的人,​也就没有现在。
你说你的好朋友是自己的知音,​是来自春秋时代俞伯牙与钟子期,哪怕你什么乐器都不会,也不爱听高山流水古琴曲,不妨碍你特别选取音乐来作为友谊的​比喻。​你说你在这大城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你说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那是你感受到了和西晋李密同样的孤苦无依,和唐代李白四十四岁时同样的孤独冷清​。
(此处省略排比举例9999句)
也就是说,你作为一个人,你的情感需要有所寄托,你的思考需要有所启发,你的决定需要有所参考,你的处境需要有所对照,而所有这一切在前人那里都有,​甚至用文字记载了下来。你看古文,看古人,看历史,看前人怎么想,怎么活,你因此理解了自己​的当下,不至于觉得自己只是孤零零一个人活在天地间---甚至孤零零一个人活在天地间这件事古人也​早就写过,当然,还是用古文。
即便你坚持认为自己孤单单活在这个世上,你也并不是在​吟咏人生的独唱。一定在过去的某个时刻,有某个人,和你此刻有同样的处境,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感触。没有什么真正的独唱,一定是穿越时空的重唱、合唱。我们都是围绕古老基音产生的泛音,在历史重复的韵脚里形成越来越丰富和谐的​音调。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务员阅读《资治通鉴》以获得必要的从政经验只是对古文最为​粗暴直白的运用。
这种重唱或者大合唱​使得人们彼此认同。你在田埂上和一位老农闲聊,或者是你在商业评论里写互联网巨头之战的竞争,你们可能都会用同一句“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意义上没有任何区别。它也能形成你自认为独特的审美或者个人情感,很多人都喜欢​归有光《项脊轩志》的最后一句:庭有枇杷树,妻死之年手植也​,于今亭亭如盖矣。在中学教材上看完就再也难以忘怀,不单纯是因为感动,因为自己打算以后用这种曲折含蓄的方法表达​强烈的情感,因为你学会了把情感寄托于外物,你学会了在​最平淡的细节里隐藏惊雷---你并非生来会如此去做。
所以在一开始我就说,今天人们学习古文更像是一种人文素养培育​。学古文不是为了解决文凭问题,不是为了解决知识问题,而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解决人之为人的问题,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问题。答案不在什么三坟五典的国学典籍里,圣人语录里,它在所有的诗词歌赋,在所有的策论散文里,在所有的​历史和笔记里。如果你是怀着这样开放的心态去阅读古籍,​那么古文不会成为一个问题。如果一种工具能够帮助你​获益,那么你自然能够很快掌握它。​
只是这样的心态难得,一想到​眼前的古文会变成将来考卷上难为自己的题目,人就失去了一切兴趣。


------


近期热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