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边往事
和菜头的博客
2023-06-05
写在2023高考前
2023-06-04
很久没有拍摄天空了
我的确拍了很多张照片,奇怪的是,虽然当时我有很多机会去山明水秀的地方,也都带着那台珍贵的卡片机,但是我并没有留下几张照片,最多的照片依然是每天的天空,仿佛根本拍不厌一样。
当时的照片放在今天来看,像素极低,只有800*600这种尺幅。在很多年之后再次看到的时候,和我的记忆完全不能吻合,没有拍出当时我双眼所见的千分之一:
就像是这张玉龙雪山的照片一样,当时我还住在香格里拉大道边上的居民楼六层,拍摄玉龙雪山永远避不开对面楼顶的两根杆子,它们总是在我所有照片的右下角顽固地占有一席之地。然而那天清晨并不是照片里的这个样子,朝阳照在玉龙雪山上,迎光的那一面其实是明亮的金黄色,山顶的毡状云是漂亮的粉红色,而在山脚横穿而过的一条冷云则是明确无误的透亮白色。
山色本身也有深浅,我站在六楼的窗口看出来,能够清晰地分辨哪些地方是树林,哪些地方是草坂,哪些地方则是岩石,从深黑色到青色,从青色到亮白都有。云层更不是现在这样模糊的一团,我当时看到的是《天气学》教科书级的天空,低云、中云、高云都有,它们在天空里层次清晰,可以看出彼此之间的高低远近关系。
当我这么回忆的时候,耳边仿佛还能听见那两根杆子背后的小村里,每个清晨因为宰杀牲畜而传来的猪的哀鸣声。但是在这张照片里没有,这就是一张低画质的数码相片,前后远近景物都压缩成一张薄片,就像是我在记忆里的那些压缩保存着的日子。
又拍曾经是中国非常有名的网络相册,几经改版和易手之后我丢失了那些旧照片。有一次我在我的公众号上说到这件事,冯大辉(Fenng)看到了就去和又拍的人说,于是我的这些照片又失而复得。当初我博客里所有的图片都直接引用自又拍图床,所以在多年之后我打开又拍,发现后台记录我的可用流量是负数,负19.925G。
今天我又拍摄了一次天空,还是不一样,这里没有云南的那种云,也没有云南的那种蓝天。我应该在在2004年的时候有一部今天的手机,而我在今天其实是用当初的卡片机也就足够了。有那样的年岁,有那样的体力,有那样的激情时,人却没有好设备。等这一切都消耗殆尽,换来了钱可以买好设备的时候,却不那么喜欢拍摄天空了。
更何况,如今AI 随便画的比我努力拍的还要更好。
近乎无限的观点
最近我在追一条新闻,它讲述两名中国登山者在冲击珠穆朗玛峰途中,在距离峰顶仅剩400米处发现一名中国女性登山者倒在路边等死。于是两人放弃了自己的登顶机会,出一万美金请自己的夏尔巴向导协助,把那位女性登山者带回到C4 营地,最终成功获救。
2023-06-03
他们只是这次不走运而已
武汉一名小学生在校园里遭汽车碾压身亡,正常人看到这种新闻之后的正常反应是:为什么会允许汽车进入校园?校园内部怎么可以车来车往?连大学都要把社会车辆阻拦在门外,为什么小学校却可以让汽车在心脑尚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之间长驱直入?
小学生的母亲要向学校讨要一个说法,正常人看到这种后续新闻之后的正常反应是:这位母亲值得同情,应该支持她的行为。无论她现在做什么,她的孩子都不再可能回来了。但是,她坚持向学校问责的行为,其实是保护了所有人还在上小学的孩子。这样更多小学校会因此而坚持门禁制度,更多人会支持禁止汽车进入校园驰骋,更多孩子会得到一个更安全的校园环境。
但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真实的情况是网上的一帮闲汉和刁妇在指责这位母亲,指责她在孩子亡故之后还穿那么整齐得体的衣服,指责她没有流露出合适的悲伤展示出足量的崩溃,指责她的行为是为了博取关注和榨取更多赔偿金。这样的声音足够多,足够响亮,足够齐整,多到新闻评论区让人不忍卒读。于是,孩子的母亲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这种无休无止的痛苦。
从昨天开始,人们在互联网上愤怒地谴责这些人,谴责所谓“网暴”,写了大量的文章,喊了大量的口号,要求追究他们的责任,最起码为他们每人安排一场民事诉讼官司。我没有那么大的怒火,也没有那么高的声量,我只是觉得整件事看下来,唯一可以评价的就一句话:
他们只是这次不走运而已。
不是这样么?在对这位悲惨的母亲品头论足,咀嚼她的衣着妆容身材之前,类似的事情不是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了吗?一个女孩子穿什么衣服去拍照,这不就是可以发动排山倒海攻击的正当理由么?穿和服去拍照不行,这是不爱国;穿清凉装不行,这是涉嫌挑逗和伤风败俗。也许就在此时此刻,还有无数人在直播间查找和举报所谓的“擦边”女主播,非得把她们弄下线甚至禁播不可。
而教育一个受害者怎样表现才算是得体,不也是中文互联网上的传统艺能么?他们不单规定了受害者需要以怎样的姿态哭泣,以怎样的话语控诉,还规定了受害者必须通过的道德和动机审查。如果受害者在道德上有一点点瑕疵,如果他们在受害者身上能看出任何一点关于名声,关于金钱的动机,那么受害者所有的遭遇,所有的诉求都可以推翻,反而变成网络大批判的对象。还记得么?谁说江歌妈妈不依不饶的?谁说她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网友捐款的?
你仔细想一想,事情就不是这样的么?在过去发生的九千九百九十九次里,他们都是成功的。当事人要道歉,当事人要反省,当事人最好关闭社交账号宣布从此隐退。这次有点不一样,因为当事人居然没有道歉,没有反省,没有关闭社交账号,而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让那么一大帮人旺盛的热情澎湃的激情无处发泄,反而被晾在了舞台正中,发现突然攻防逆转,自己变成了攻击对象。9999:1,这不是一次不走运还能是什么?
所以我想认真问一句:别看今天谴责得那么热闹,下一次呢?
下一次你是店家,他们在你的白色店招上发现了红色的旭日图案,你的下场会是什么?下一次你是旅游博主,他们在你的视频里发现你和黑人亲昵合影,而且肩带过低,你的下场会是什么?下一次你是公司老板,他们在你的办公室照片里发现墙上没中国地图,桌上没有中国国旗,但是有个合作方送来的米字旗,你的下场会是什么?下一次你见义勇为,救下落水儿童,他们发现你其实是偷偷从工作岗位上溜出来去见小三,偶然遇见儿童落水,你的下场会是什么?
我觉得他们在所有这些事情上,大概率都会很走运,都会很成功,都会摧枯拉朽一般取得压倒性胜利。而你,大概率就是枯,就是朽,就是压倒的对象,就是他们指尖上的蚂蚁。一个社会里有怎样的人都不奇怪,有怎样的观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总有一类人,总有一类观点能够持续获胜,成功压制住其它的声音。他们不单要规定他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穿才是合适的,他们甚至要规定他人应该以什么表情什么姿势哀伤。
简单说,他们在规定人们应该如何生活。而你应该如何生活这件事的控制权,居然落在这样一帮人手里,你不觉得有点可怕么?他们总是对的,他们总是能赢,你不觉得有点可怕么?他们总在检查你,在审视你,在规训你,你除了立正挨打道歉退网,没有别的选择,你不觉得有点可怕么?每次你上网,没有逻辑可讲,没有道理可讲,有的只是针对你个人动机的分析,而且可以分析出任意结论来,你不觉得有点可怕么?
不,这还不是最可怕的。现在你静下心来想一想,在这几天所有的喧嚣之后,在这几天所有的怒潮之后,还有几个人记得最初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会允许汽车进入小学校园?对,这个问题不单是对死去的那个孩子有意义,也对所有还在校园里的小学生有意义,对所有他们的父母有意义。现在呢?现在的议题变成了什么?事情怎么就从汽车进校园,转变成失去孩子的母亲应该有什么妆容有什么穿戴的?
所以,我想我还可以加上后半句:他们只是这次不走运而已,但是大体上他们依然是成功的。
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按照惯例肯定要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免得被批评为只会发泄情绪,只能重复发现问题。建设性意见我刚好有一条,那就是除了民事诉讼网民侵权,指控平台方不作为之外,还可以考虑加一个社交媒体产品的新功能:
现在不是已经显示用户的IP 地址了么?我认为可以再进一步,在所有热门帖子的评论区里,自动显示评论者的真实姓名,真实身份证头像,真实手机号。然后所有的社交媒体不都热衷做社交么?不是都读取了手机通讯录么?那么,当一个人发表了评论之后,他的亲朋好友访问同一个热帖的时候,系统会直接高亮黄标他的评论,告诉这些亲朋好友:你的好友XXX曾经发布过以下评论,快去看看吧。
这样大家就都拉平了,在网络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活在他人的目光之外,我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解法。有了这个解法,也许他们就不会次次都那么走运了。于是,人们才有机会问对问题,比如说:为什么会允许汽车进入小学校园?最终,人们才有机会在网上安心做个正常人。
2023-06-02
关于P药
能让感觉好点
有读者留言:和菜头,麻烦你告诉我,你也有写不出东西的时候,你也有写到一半写不下去的时候,你也有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却不知道可以写点什么的时候,如果你这样对我说,这能让我感觉好点。
2023-06-01
心若赤子--写在儿童节
心若赤子,意思是我们永远地失去了童年,永远地失去了无瑕完满的赤子之心,所以只能说若是,不能讲就是。
2023年5月文章一览
每月的这篇总结都没多少人会看,那么愿意来看的读者我认为需要肯定和鼓励。先发一个福利吧,大早上看了一整天心情都会很好:
2023年5月,我在《槽边往事》更新了36篇文章,如下:
- 2023年4月文章一览
- 语音公众号
- 从电子游戏学历史
- 有了AI之后,人却变得更加辛苦
- 一碗牛肉汤
- 往前走,别回头
- 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 关于音频答读者问
- 网络摔角
- 午间听歌:孙燕姿新专辑(未演唱未发布版)
- 徐克与射雕
- 网络福尔摩斯
- 那些美好的仗你已经打过了
- 写在塞尔达之夜
- 网络信息污染
- 南派三叔阳了
- 一件值得高兴的小事
- 仅有他汀是不够的
- 开个好头
- 抱怨前想想自己的年纪
- 画了一整年
- 远离漩涡
- 写在校庆日
- 重开博客
- 念珠与加持
- 作文老师孙燕姿
- 孙燕姿作文赏析
- 我下次还会光顾的
- 黄金眼
- 小欢喜
- 微信输入法全体到齐
- 推荐观赏:《椒麻堂会》
- 有没有听说一种东西叫电脑
- 专业上网二十年
- 重启天涯以及其他
近期热门博文
-
我打算重开博客。 最近应该有一批人和我有同样的想法,而他们在当年无一例外都开设过自己的独立博客,是很早之前就开始上网的中古网友。 他们的想法我很能理解,重开的契机是网友左耳朵耗子猝然离世。本来死亡是一个终结,但是大家发现左耳朵耗子多年来坚持深耕的博客还在,还记录了他这些...
-
我在公众号里说我“准备重开博客”,并没说我“已经重开博客”,但还是有很多人很敏锐地已经先期抵达。所以说,并非所有人都丧失了逐字逐句阅读长文的能力。 这个博客还是基于我最熟悉的WordPress 搭建,因为我对它最熟悉,当年在上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过和我三十多岁时写博客不同...
-
这将是我关于孙燕姿的第三篇文章,但我坚持认为有这个必要。 其实这一次“冷门歌手”孙燕姿的再次走红,除去她的文章,除去她文章所展示的精神境界和思考深度,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她的文字带来了一种陌生感。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已经许久没有在中文世界里读过这样的问题,如此清新,如此准确,如此澄澈...
-
今天写了一篇《 还是戴上口罩吧 》发表在公众号之后,来了好些个天龙八部。他们见到“口罩”两个字就开始大发雷霆,就像是我犯下了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行一样。 我能理解,在疫情三年期间口罩已经变成了某种意识形态符号。人们坚决支持和强烈反对戴口罩,和口罩本身无关,而是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自...
-
今天是母校生日,但如果不是校友提醒我根本想不起这件事来。太遥远的事情了,今年是我入学30周年,想起这个数字都让人心惊肉跳。 在社会上漂流的岁月里,我也曾不止一次偶尔想过一个问题: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应该怎样度过母校里的四年时光?我知道,这就是一种病态。人生永远只能踏上一...